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線 上 試 閱

釋聖嚴序
前言
祝聖寺
南華寺
光孝寺
雲門山大覺禪寺
中國時報旅遊周報

宗教神話

【類別最新出版】
星雲說喻 中英對照版 2 Bodhi Light Tales:Volume 2(附QR Code線上音檔)
善,最好的禮物:靜思心靈小語
用媽祖籤詩搞懂人生:六十甲子籤詩背後的故事,幫你解籤解人生(書+六十甲子媽祖靈籤 隨身籤卡 )
等待一朵蓮 挺水而出
妙音笑八事七十義


雲水吟(BC0156)──禪宗溯源之旅

類別: 宗教‧哲學‧人文>宗教神話
叢書系列:歷史與現場
作者:鄧美玲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3年07月28日
定價:300 元
售價:237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80頁
ISBN:957133944X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釋聖嚴序前言祝聖寺南華寺光孝寺雲門山大覺禪寺中國時報旅遊周報



  祝聖寺

【之一】

前一天傍晚在雨中匆匆離開雲門山大覺寺,從廣東乳源被雨勢一路追趕,深夜時分,抵達湖南郴州,夜宿郴州國際大酒店。乘坐透明玻璃帷幕的電梯進客房時,趁機俯瞰腳底下的郴州夜景,燈火稀疏,有幾處像是正在辦什麼商展之類的活動,俗豔的大紅色燈彩在濕涼的夜色中招搖。

我心裡有淡淡的惆悵,因為,眼前的郴州,怎麼跟我打少年時期就在夢想中勾勒的郴州景象,竟如此不同!

少年時期,我一邊是以革命女俠秋瑾為偶像的熱血少年,一邊是風花雪月、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文藝少女。秋瑾的:「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簡直就是我的座右銘;可同時,我又深深迷戀秦少游那些情思纏綿的作品,從「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到這闋跟郴州發生關係的《踏莎行》:「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這些或慷慨激昂、或婉轉低迴的詩詞,陪伴我度過蠢蠢欲動但卻處處被壓抑的慘綠少年時。我後來慢慢明白中國的「詩教」,對於一個成長中的青少年是多麼的重要!孔子庭訓「不學詩,何以言?」這裡的「詩」,固然指的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但我更願意把它延伸到包括後世的、古今中外的所有詩歌作品。「詩之教,溫柔敦厚,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故學於詩,通可以群,窮可以怨。」詩教的功能在於涵養性情,尤其中國古典詩歌特有的感發力量,是滲透式的、沁到心靈裡,引起共鳴,或者成為可以互通心曲的密友。青少年血氣方剛、情思勃發,又常覺得放眼看去竟無一個知心解意的人,這種惶惶不安的心境,有時候也不是老師父母或好朋友能探觸到的;而詩歌涵蓋了人與天地萬物互相往來,傷春悲秋、感時傷逝,普世共通的感情遭遇,深度與廣度都是渾然具足的。想想看,你難以言說的複雜心境,竟被詩人一語道破;而你無人能解的寂寞,居然與大詩人一般無二,讀詩所得到的撫慰與支持,還有什麼可以比擬!

胡適之先生說他幼年時期讀到「世事重重疊疊山,人心彎彎曲曲水」的句子,小時候哪能懂!長大以後終於明白了,但因為這預防針是小時候就打下的,對世道人心就有一定的寬容,溫柔敦厚、悲天憫人的胸懷,就是這樣一點一點開展起來了。

而我,就憑著「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的意象,在心底描繪一幅山水溫柔的郴州景象,把一種婉約浪漫的情思,寄託在遙遠的所在,因而得以平安度過狂飆的年歲。今日一見,現狀如此,固然有點失望,然而,輕舟已過萬重山,人到中年,詩心老了,因為情感不再澎湃,夢想破滅是理所當然的;不過,這種情感因為曾經得到抒解,所以也還禁得起錘鍊,不會扭曲變質,接下來反而可以更務實的面對真實世界。所以中國的教育設計,把詩教放在兒童與青少年階段,實在是充滿智慧的。

現代教育忽略詩教的功能,情感教育的失敗,讓青少年簡直無路可走。而情感教育又是品德教育的基礎,對人有情、對萬物有情,這人就不會走極端。「年年不帶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少了看山看水、看花看樹的心境,難怪現在情緒障礙的孩子越來越多,大家都束手無策。我想,不如帶著孩子讀詩吧!帶著孩子用詩眼去看天地萬物,世間一切,不論苦樂美醜,都是可供玩味的。人間修行,先要安頓躁動的心,李白、杜甫、蘇東坡,他們才是最優秀的心理諮商師哩!

【之二】

十月五日早上離開郴州出發前往衡山鎮。此行五○○羅漢,浩浩蕩蕩二十輛大型巴士,加上公安的前導車,走到哪兒都引人注目。經過三個多鐘頭的車程後,抵達衡山牌坊,再換中型巴士,前往座落在南嶽山腳下的祝聖寺。祝聖寺是南嶽規模最大的叢林,也是淨土宗三祖承遠弘揚淨土法門的祖庭。

法鼓山雖然不是淨土宗,但聖嚴師父寫過幾本關於淨土宗的著作,也把淨土宗的精神跟曹洞宗、臨濟宗的法脈互相融合,為現代人建構一套實用、健康的修學系統。因此,這次的禪宗溯源之旅,也順道參訪了幾個淨土宗道場,祝聖寺就是其中之一。

祝聖寺的歷史非常悠久,相傳大禹就在此地祀奉舜帝。唐代時,高僧承遠(712~802年) 在這裡創建彌陀台寺,弘傳淨土法門;此後幾經易名,直到清朝才命名為祝聖寺。

承遠剛開始在衡山弘法時,過著穴居野處的生活,有人供他飲食他就食用,否則就吃沙土。他雖然身形瘦弱、又鶉衣百結,但他的教法簡單易行,許多人都能得利,因此很快就吸引數以萬計的追隨者。他的法門就是鼓勵大家念佛,他把它寫在巷道、刻在顯而易見的溪谷石頭上,好隨時提醒大家念佛。他的度世熱心感動鄉里,所以附近人家也自動帶著布匹、木材、石頭,堆在他居住的山洞口,給他建寺院;承遠不拒絕、也不主動勸募。寺院完成後,剩餘物資則布施給附近的貧苦百姓。

承遠有一名弟子名為法照。據說有一次法照在定中到了極樂世界,在阿彌陀佛身邊看到一名衣衫襤褸、但面貌清奇的侍者。阿彌陀佛對法照說:「這位是衡山的承遠法師。」法照出定之後找到承遠,從此追隨他弘傳念佛法門。法照後來貴為唐代宗的國師,他幾次在皇帝面前盛讚老師的德行,代宗雖然極度景仰,但他也知道,以承遠大師的德行,是不可能隨便應詔入京的;所以他僅止於遙向南方頂禮,以表恭敬,並將承遠的居處策封為「般舟道場」。

承遠大師的故事,讓我想起明末清初的關中大儒李二曲。

李二曲的學養德行,可說是當代翹楚,林繼平先生推舉他是「上繼宋明傳統,下開近代中國人文思想路徑」,但因為他的思想與修為成就太高深,曲高和寡,後世學者對他的瞭解並不多。二曲先生一生隱於鄉里,但他自學而成之後,名聲傳遍天下,連不通漢語的邊疆民族都前來求教;愛才的康熙皇帝好幾次聽見大臣推舉他是「一代真儒,曠世遺才」、「學為帝師,道足王佐」,數度設法召他入京,但二曲就是不見。自康熙12年至康熙42年的三十年間,康熙皇帝對他的傾慕不曾間斷;康熙42年趁西巡抵達西安時,與二曲先生的家鄉盩厔相去不遠,他又想起這位「二曲野夫」,於是再度下召,但這次二曲以必死的決心抗旨不見。康熙不得已,只好召來盩厔縣令,問問關於二曲先生的健康狀況與生活情形,並交代地方官好好照顧他,最後悵然賜書「關中大儒」四個字,以慰嚮慕之意。

在專制時代,貴為皇帝,天下豪傑哪一個不是隨人取用的囊中之物?但中國歷史上就是有很大一群志節高尚的人,寧可選擇貧苦的生活,以保持鄉村野夫的自由之身。但是,要做這個選擇其實並不容易,餓肚子之外,很有可能招來殺身之禍。李二曲就是一個例子。胸襟開闊的康熙對他景慕若此,也算是禮敬有加,從來沒有為難他;但康熙並不知道,他每次下召,他底下一缸子人就搞得人仰馬翻,為了達成目的,無所不用其極;幾次害得李二曲不是裝病就是裝死,最後惡劣的官吏還用押解犯人的手法脅迫他,逼得他引刀自裁。二曲雖然名聲隆盛,但他一生赤貧,經常三餐不繼。

讀到承遠大師跟二曲先生的故事,真教人精神凜然。我常想,生命的最高目的是讓自己成為一個自由人。而所謂的自由,不是社會組織給的自由,而是通過內在思辯與具體作為而達到的絕對自由。

二曲先生一生窮困,但不曾向人吐露,有一回實在不能不說,是因為西安知府為二曲的亡母修建「賢母坊」,萬事具備,但懸匾、粧像這些應由家屬支應的部分,遲遲沒有完成,逼不得已,二曲只好吐露自己沒錢。他給西安知府寫的這封信,真該廣傳於天下:「貧不為恥,貧而動其心,為可恥;向人言及,為尤可恥。僕爾來雖一貧徹骨,諸事窘逼,然內未嘗少動其心,外未嘗略向人言。……」

二曲對自己的要求已經到「不動心」的層次了,不動於心,是不管外境如何變化,內心波紋不起,那才是絕對的自由。孟子說,所謂大丈夫,是「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可見得富貴、威武、貧賤,都是人生險境。歷史上多得是志士仁人在貧賤與威武中持節自守的故事,在富貴中持守的例子卻十分罕見。許由洗耳、莊周曳尾,那是隱士以富貴為恥的自我選擇,但身在富貴之中的富貴之人,人人都以為那是人間福報;殊不知富貴、聰明、美貌,跟貧賤、癡愚、醜陋一樣,都是人生險境之一。富貴、聰明、美貌之人容易驕慢自大、放逸狂亂,被習氣障蔽的機會更大。當代儒者唐君毅先生在晚年憬悟自己一生「自以為超凡絕俗,而以同儕為庸碌之輩」,因此給自己的一生評分不及格。牛頭山智巖禪師昔日同袍知道他隱居遁世,特來尋他。見他居處寒索,忍不住罵他:「郎將狂耶?何為住此?」智巖禪師說:「我狂欲醒,君狂正發。夫嗜色淫聲,貪榮冒寵,流轉生死,何由自出?」富貴與聰明之障,最不容易覺察,可不慎乎。

生命的絕對自由,是怎樣都好;而那自由,只有向心內尋找,因此只有自己能給。二曲先生有一段時間長居於只可容身的堊室之內打坐潛修,兩日一食,其他什麼都不需要。我還做不到這樣,但心嚮往之。我在報社工作期間,就開始不看電視、不看報紙、不聽廣播,也不聽音樂、不看展覽;從前以為必要的,一點一點減少了;到後來,我習慣在黑暗中打坐練功,晚上若非讀書寫作,經常不開燈;朋友之間的來往閒談越來越少,旅行度假也嫌多餘。這樣的生活太乏味了嗎?我倒覺得越來越富足。我還有什麼貪求嗎?當然有很多。「讀聖賢書,所學何事?」我在先聖先賢身上學到的,就是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