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社會學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我的新加坡--「人渣文本」周偉航 ▌作家
看見新加坡的「能」與「不能」--劉正山 ▌國立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教授
台灣人,我們可以更有自信。--詹益鑑 ▍之初創投共同創辦人暨合夥人
內文試閱

社會學

【類別最新出版】
自由主義和對其的不滿
人民參與死刑審判事件簿:當法槌落下!借鏡日本判例,為國民法官作好準備
台灣生態家庭:六個女性、環保與社會運動的民間典範
擺脫市場的自由:自由市場的公義思辨
在承認與平等之間: 思想視角下的「馬華問題」


幹嘛羨慕新加坡?—一個台灣人的新加坡移居10年告白(PED0388)

類別: 社會學
叢書系列:People
作者:梁展嘉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5年02月06日
定價:300 元
售價:237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56頁
ISBN:9789571361772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我的新加坡--「人渣文本」周偉航 ▌作家看見新加坡的「能」與「不能」--劉正山 ▌國立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教授台灣人,我們可以更有自信。--詹益鑑 ▍之初創投共同創辦人暨合夥人內文試閱



  台灣人,我們可以更有自信。--詹益鑑 ▍之初創投共同創辦人暨合夥人

歲末年終,年紀即將奔四,在三、四年級的長輩眼裡似乎仍顯年輕;但跟七、八年級之間,似乎開始出現代溝。我常在想,我們這個世代能為台灣做什麼?又能留下什麼給下一代?

去年夏天的高中畢業二十年同學會前夕,我才知道高中同學裡,除了教授、工程師、創業者、投資人跟專業經理人等各種職業,又多了一位全職交易人兼知名作家;而且旅居海外多年,卻能靠著投資台灣股市過日子,顯然有異於常人之處。並且,這位作家在半年後又要出版第二本大作了。

雖然我個人不擅長股票投資,但因為投入新創事業的輔導與投資領域多年,對資本市場的操作與獲利方式也略知一二。能在股票市場上長期獲利,除了專注與紀律,也要有很好的觀察力與學習力,而這就是我同學梁展嘉的專長。

撇開投資專長不談,我這位同學的人生經歷也夠特別了。在美國念了土木碩士、進入營建業職場,卻在娶了新加坡同學後,成為星國女婿,在當地成了華文老師。在遠距操作台股多年之後,更毅然走上全職交易人與作家之路,這樣的決心與勇氣,其實也是一種創業的態度與能力。

但這本新作,談的不是投資理論與實務,而是親身觀察新加坡的一手心得,也是我近幾年不斷在尋找的答案。到底,身為台灣人的我們,在焦慮什麼?為什麼總要羨慕鄰近的日本、韓國、新加坡,甚至連中國的「北上廣深」(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似乎都開始超越台灣了?

有過旅行經驗的讀者就知道,探索過越多國家地區的風土人文,離開自己熟悉的土地越遠,就越有機會用理解和比較的觀點,觀察自己成長與生活的家鄉。而旅居美國、新加坡多年的展嘉,在第一本書裡已經展現了對產業與資本市場的觀察力,還有融合生活故事與人生經歷的寫作能力;因此這本新作讓我非常期待。拿到書稿之後,在出差旅程的班機跟回程路上讀完,同學果然沒讓我失望。

因為工作型態與家庭成員增加的關係,這幾年我很頻繁地出差與旅遊,走訪了紐西蘭、新加坡、香港、東京、矽谷與中國許多城市,並在去年第二次造訪新加坡時,跟展嘉有過深入的探討:為什麼新加坡能在短短十年之內,展現出亞洲瑞士的氣勢?

同樣是華人國家、同樣是移民社會,為什麼新加坡能,台灣不能?這個問題經常出現在我的腦海中。
在本書中,展嘉以親身經歷具體描繪了新加坡的住宅、教育、婚配、媒體、選舉等社會現象,也探討了人口政策與產業規劃。簡單地說,新加坡很幸運地擁有具競爭企圖心與執行力的兩代執政強人,但也犧牲了公民自主與開放社會的可能性。其中的取捨沒有對錯,但我認識越來越多的新加坡朋友,或者旅居新加坡的台灣人、中國人、外國人,其實更喜歡台灣。

國土規劃與賭場設置對新加坡的影響,我因為去年剛好住在聖陶沙與金沙灣兩個重大項目的旅館中,也走訪了幾個著名景點和園區,格外有感。此外,因工作之故我接受了新加坡當地電台的專訪,相較於在台灣參與幾次電視與廣播節目接觸到的媒體從業人士與工作環境,新加坡的媒體集團跟製播內容,確實可感受到是控制在政府手中。

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同樣是人口密集的島國,新加坡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與反思的地方。

以教育制度來說相對務實,但也因為分流過早,導致翻身不易與極大的學習壓力。因為把資源集中在部分菁英上,又採取獎助留學跟高薪吸引進入政府的方式,一方面讓政府得以持續保持效能,另一方面也造成長期壟斷。在看到新加坡的整齊清潔或所謂高效能政府的背後,其實我們也要思考:新加坡的人民與社會,是否也失去了選擇的機會?

在書裡,也看到近年來新加坡一黨獨大的現象已經開始被挑戰;而在台灣,我們經歷了多次學運跟政黨輪替,是否該更珍惜已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民主?

另一個很值得探討的現象,是新加坡的住宅政策。高度由國家主導,以「使用權」取代「擁有權」的概念,一方面挑戰了華人「有土斯有財」的農業社會思維;一方面也穩定房價,讓經濟成長與政府建設不會成為土地與房屋市場高度炒作的催化劑。

展嘉的親身經歷也描述了新加坡不是沒有經歷過房價上漲,但政府是如何穩定房市、並以長期的政策工具平抑上漲趨勢,或透過國土規劃與建設平衡區域發展;格外值得觀摩學習。

放眼未來,面對網路產業崛起,物聯網與大數據的時代即將展開,在生產、消費即將合一的「產消者(Prosumer)時代」,當能源、物質、資訊的生產消費開始翻轉,發生「去全球化、去中心化、去中間化」等現象,主要經濟大國(美、中、日、德)以及新興市場,還有如台灣與新加坡這些中小規模的經濟體,如何因應與發揮自身優勢,是非常值得關注的議題。

新加坡向來由政府「投資長期」,但卻缺乏民主空間;相較於台灣因選舉制度與政黨政治衍生的「立即見效」和追求短期指標,兩者之間是否可以平衡、如何在既有民主開放的制度下,建立政府、媒體、產業與公民的溝通方式,我想關鍵仍然是「資訊」的公開與透明。台灣一直是華人國家與社會中,在媒體與網路等資訊相關內容及平台上最為開放與自由的。但願我們能持續保有這個優勢。

不可否認,台灣有許多問題需要改善,我們也因為這些問題而缺乏自信。但我們永遠有兩個選擇——因為台灣不夠好,用腳投票、離開台灣;或者因為台灣不夠好,所以繼續努力、改變台灣。

我選擇後者。
那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