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導讀
自序
書評

作 者 作 品

生命的壯闊:古爾德論生物大歷史

譯 者 作 品

尋找時間的起點
睡人
生命的壯闊:古爾德論生物大歷史
尋找黃金船
紅色皇后:性與人性的演化
伽利略的女兒
德性起源:人性私利與美善的演化
天崩地裂:8. 4 大地震
羅盤之謎:為什麼不是中國人發現新大陸

科學

【類別最新出版】
小蟲大哉問:自然生態的科學探察與人文思考
未來自然史:生物法則所揭示的人類命運
有點噁的科學:尷尬又失控的生理現象
衝破慣性:善用分子心理行為法,治好你的3分鐘熱度
被蒙蔽的視野:科學全球發展史的真貌


千禧年(CK0006)──古爾德三問
Questioning the Millennium : a rationalist's guide to a precisely arbitrary countdown

類別: 自然‧科普‧數理>科學
叢書系列:科學人文系列
作者:史蒂芬.古爾德
       Stephen Jay Gould
譯者:范昱峰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8年12月01日
定價:150 元
售價:118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144頁
ISBN:9571327700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導讀自序書評



  自序

隨意又精確的千禧年

史蒂芬.古爾德

1950 年元旦剛過時,我就已經開始思考這本書的題材了。當時我才 8 歲,大部分的時間都耽於週期性活動的歡樂之中。星期天上午,我拿出〈紐約時報〉翻到運動版,查看主要棒球聯盟球員的成績統計。再拿出索引卡,按照球員的名字,逐一登記,然後就開始仔細研究每位球員的統計數字。

《生活雜誌》代表雅俗共賞的文化精華,每週寄達時,又是我的另外一種活動──比較缺乏系統性的翻閱圖片。1950 年的第一期強烈震撼了我,永誌不忘;印象之深刻,只有孩提時代激昂熱鬧的記憶(小弟出生、父親從戰場解甲歸來),可堪比擬。該期的《生活雜誌》檢討過去的半個世紀,展望未來,作為世紀中點的賀禮。(有一派說法,認為真正的世紀中點,應該是 1951 年的第一期。其實這個問題,就像世紀何時結束的問題一樣,迭經爭論卻仍懸而未決。這種問題,驅之不去、滑稽可笑,卻又令人著迷。)

當我翻閱這期《生活雜誌》時,不知何故,我的思緒,超越時空,飛到了紀元 2000 年。利用小學三年級學到的算術,我算出 2000 年時,我將是 58 歲。當時我的祖父母都還健在,證明我也也有活到目睹 2000 年來臨的可能。此後,一想到能夠親身體驗這個重大事件時,我就興奮莫名。多數的人,出生或死亡於無足輕重的年份,所以我應該算是特別幸運。1980 年,我差點死於癌症卻幸運痊癒時,我列出兩點身為當代人,必需珍視此生的理由:

「經過仔細考慮,我覺得必須栽培兒女成人; 已經這麼接近千禧年了,錯過的話,令人遺憾。」(出自拙作《火鶴的微笑》序言。)

明知有關千禧年的著作,將如雨後春筍,但是我不欲隨俗浮沉。1950 年元月的某個日子,一個縱情於幻想的小孩,又有什麼理由為這短暫的浮世繪附麗增益呢?本書的特質,就在於它有所不取。我將避免世紀末文學的兩個特點,尤其是千禧年帶來的啟示性質。這些題材迎合讀者口味,愚蠢而令人厭倦,代表了所謂權威的基本錯誤:自以為是的觀念,認為向前衝刺,一遇重要關頭必會引發真知灼見。

首先,我不預測人類的未來,不論是近程或遠程;也不涉及個人、家庭、種族、城市、國家、地球甚或銀河的未來(除了上段預測千禧年將帶來雨後春筍般的書籍外)。其次,有關伴隨世紀末出現的動盪或啟示性質的相關信念,也在摒除之列。人類有史以來,尤其是在悲慘不幸之時,這種想法就會瀰漫氾濫,人們對之深信不疑。

本書將局限於有關千禧年的一些細小問題。和人類不可知的未來相較,也許顯得微不足道,甚至可笑。但是這些小問題──事實的性質、知識的機制──具體而有例證作用,所以自有其價值和意義。沒有細小的橡樹種子,那能有參天的橡樹。因此本書所談的將是:曆法和數目、手指和腳趾、還有平均的觀念;太陽、月亮、地球的年齡、還有耶穌的出生。

曆法問題具體、廣泛而且珍貴,淵源於人類推理的缺失。即將到來的千禧年轉變,引發熱烈的爭論,它們同時又是這些爭論的礎石。羅馬戲劇家特倫斯(Terence)有句著名的格言:「我是人,所以四海之內皆我同胞。」人類具有強烈的求知慾,但是偏見太深。

本書論及的天文、歷史和曆法問題,立論的依據,就在大自然的實況和人類隨意設定的定義之間的差異。換言之,宇宙的實況不容否認,人類為了解釋這些實況必須有所設定,兩者之間的相互反應,就是本書探討的要點。宇宙的實況,就是如此,人類的界說,方式雖多,不能對之有絲毫改變。獅子就是獅子,種系上接近老虎的程度,超過蚯蚓。不管人類從精神上或隱喻上,拉近獅子和蚯蚓的關係,也不能改變這個事實。

在另一方面,生活上的一些重要部份,不管定義如何精確、方式如何客觀,都該視為人類的隨意設定,也是大自然容許的選擇。例如投手投球越過本壘板,這本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但是好球壞球的判定,雖有完善的規則和習慣,卻仍然是人為的界定,何況規定還可能改變。同理,地球的公轉規範了一年的日子,而把七天定為一週,卻是人類文化的隨意規定。

千禧年的問題──人為界定程度最深的部分──呈現的是人類的缺失,不是大自然的強制。事實上,大自然有三種循環──地球自轉(日)、月亮環繞地球(月)、地球公轉(年)。上帝處理這個問題的方式,顯示祂不是數學不行,就是天生調皮。因為三者之間,沒有簡單的倍數關係。此點將在本書第三部討論。

在中庸地帶,定義雖然仍由人類設定,但是自然的事實,卻促使各個民族,分別獲致大抵相當的解決辦法。恆星沒有自動分成四季,但是春、秋分和冬、夏至,對於四季的劃分,多少具有促成的作用。節氣對於漁獵、收割,以及稍後的農業發展,關係重大。

話雖如此,也有許多民族採用了其他適應週遭環境的制度。熱帶地區白天的長短和溫度變化不大,節氣的重要性不高。因此一年分成乾、濕兩季,反而更切實際,更為合理。我曾在委內瑞拉外海的一個小島,住過幾個月。除了觀光客為了居住地方的天氣關係,前來度假,而稍微帶來季節的感受之外,全島整年都沒有季節變化的感覺。因為貿易風整年從東方吹來,氣候乾燥。就由於天氣變化不大,島上的報紙根本省掉天氣報導。如果發生颱風或暴雨,那是重大新聞,不屬於天氣問題。

千禧年的狂熱,和自然無關。但是十進制一向普遍被使用,阿拉伯數字的 1000 又顯得均勻美觀,令人難於抗拒。但對於採用非十進制的民族,它就沒有特殊的地位可言。

也許十進制的流行,跟人類有十根手指有關,所以顯得與大自然不無某種關聯。馬雅族使用二十進位的算術,說不定就是因為加計了十根腳趾。總之,人類擁有十根手指頭,雖是演化過程的「偶然」,卻也相當實用。太古的陸棲爬蟲類,則有六根、七根、或八根不等。雖說八進制也很理想,遺憾的是爬蟲類的演化途徑,與人類不同。三億年後的今天,腦筋發達、直立行走、擁有十指的人類,深深體驗到,十根指頭代表了最好的數學。

如果是在另一個假想的地球上,北美洲的馬類也許不會滅種;馬雅人可能會馴化馱獸,可能發明輪子,甚至進而發明了控制世界的有效利器:火藥和航海術──紀元第 5 世紀前後,馬雅族就已高度發展,歐洲還處於落後情況。再進一步假想,中美洲的民族東進征服舊世界,與東方的中華帝國協議,二十進位的數學因而流行全球。於是千禧年不再是地區性宗教教主耶穌統治千年的美好日子,一變而成原始被征服部落的奇怪神話。小學三年級的教科書,就會這樣編寫。

事實是採用十進制的歐洲取得支配權。然後十進制的歐洲成為基督教的世界,而基督教對於千禧年又懷有特殊的神秘情愫。西方文明結合了這個重視千年轉換的天啟故事,十進制因而如虎添翼,猛不可擋。如今我們處於千禧年的狂熱氣氛之中,其實和大自然任何循環無關。人類真是可笑;然而迷人之處,也是難以盡述。

本書的焦點,就在這三個問題之上,是它們引起了千禧年轉換的無限狂潮。主題集中在曆法、天文和歷史;不談心理、不做預言。書中提出三個問題:什麼事情(what)、什麼時候(when)、什麼原因(why),希望透過對於它們的解析,澄清大眾傳媒討論千禧年引起的種種的無謂爭辯。第一個問題「什麼事情」,討論到底千禧年是什麼,以及基督再臨的一千年,為什麼和近代俗世一千年的變遷扯上關係。第二個問題「什麼時候」,探討千禧年的轉換,是始於 2000 年 1 月 1 日呢?還是 2001 年 1 月 1 日?(此一問題,不如乍看時的簡單,它的無法解析,是 20 世紀文化史的一個有趣問題。)第三個問題「什麼原因」,則要研究為什麼我們如此著迷於千禧年轉換開始時,所呈現的曆法問題。如果宇宙的運轉,真如精確的時鐘,遵循明顯的數學週期,為什麼曆法問題會變得比純粹的計算還具有挑戰性?

作者在此,將混合愛因斯坦的兩句名言,作為序言的結束。兩者都借用隱喻的神衹代表自然的優雅秩序:上帝沒有和大自然玩骰子;祂也沒有心懷惡意,只是精明而已。恕我再加一句:祂好狡猾啊!我們是不是只在對準宇宙的鏡子裡面,看到自己的影像而已?

 
導讀自序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