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人形蜜蜂
蘋果
鬱金香
大麻
馬鈴薯
延伸悅讀

作 者 作 品

雜食者的兩難:速食、有機和野生食物的自然史
飲食規則:83條日常實踐的簡單飲食方針
植物靈藥:鴉片、咖啡因、麥司卡林,如何成為我們的心靈渴望?又為何成為毒品?對人類文化帶來什麼影響?

科學

【類別最新出版】
小蟲大哉問:自然生態的科學探察與人文思考
未來自然史:生物法則所揭示的人類命運
有點噁的科學:尷尬又失控的生理現象
衝破慣性:善用分子心理行為法,治好你的3分鐘熱度
被蒙蔽的視野:科學全球發展史的真貌


欲望植物園(IN0017)
The Botany of Desire:A Plant's-Eye View of the World

類別: 自然‧科普‧數理>科學
叢書系列:INTO系列
作者:麥可.波倫
       Michael Pollan
譯者:潘勛、王毅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2年07月24日
定價:280 元
售價:221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72頁
ISBN:9571337218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人形蜜蜂蘋果鬱金香大麻馬鈴薯延伸悅讀



  鬱金香

第二章 鬱金香

欲望:美麗
植物:鬱金香

 鬱金香是我第一種花,至少是我種過的第一種花,只是種下以後有一段很長的時間,我對它那強烈的、迷人的美一直視若無睹。當時我好像只有十歲,而不到四十多歲,我還不懂得真正欣賞鬱金香。這長長的空窗期,這許多年沒去欣賞,很大的原因跟我還是孩子時所種下的那種特殊的鬱金香有關。想來它們應該是「凱旋繫」,那種高高的、生硬的、色彩俗麗的球莖,每年春天你會看到(你沒有注意到的機率也一樣多)它們擠在大地上,感覺像根短手杖外表塗滿那麼多顏料斑點。如同其他經典花朵,比方大家公認的玫瑰或牡丹,鬱金香每個世紀都會被重新發明改良,反映著迅速流變的審美觀。鬱金香廿世紀的故事,整體上便是這種大量生產「供眼睛欣賞的廉價糖果」崛起,獲取勝利。

 每年秋天,我父母都會去買好些裝在網袋中的鬱金香球莖,每袋裏面有廿五個或者五十個,然後以每球莖幾分錢為代價,雇我把它們埋進草坪。我現在推想起來,父母應該是森林寫實派的信徒,所以他們才會把種植鬱金香的事情託付給十歲男孩子,那種孩子式的隨意散漫,正易於生出他們確實想要的效果。我會用種球莖的工具在長滿了草的土地上挖啊掘的,直到手掌上生出水泡為止;我一邊工作,一邊細心數著,把球莖直直高升的數量,換算成買糖果或者畫片的一分錢銅板。

 十月份努力投資於種植,收益的紅利很可靠,便是隔年春天的第一種顏色,也許我該說成第一種重要的顏色,因為水仙花都會早一點兒出現,但是黃色除開在春天本來就很普遍以外,對小孩子來說幾乎不夠格稱作顏色:紅色、紫色或粉紅色才算顏色!鬱金香可以體現全部的顏色。當年還是探測太空計畫的早期階段,堅挺的鬱金香梗幹,總是令我連想到火箭安置在發射台,上頭搭載了肥肥的、色彩斑駁的載酬。

 鬱金香百分之百是孩子們的花。它們的形狀畫起來最簡單,而且是色譜裡最直接了當的顏色,用蠟筆畫起來絕不會失敗。大約是一九六五年,這些鬱金香已經圍繞著園子中心長大,容易上手且不複雜,對於一個孩子來說,無論是要握住還是種植,都是再容易不過的事情。然而,它們也很容易隨年齡長大而廢棄。我長大到有自己的園子,一小片緊靠我家那座農場房舍底部的菜地,想到要去看剛冒出頭菜苗的年紀,對鬱金香已不感興趣了。那時我把自己視為年輕農夫,沒有時間理睬瑣碎如花朵的事情。

三個半世紀以前,鬱金香對西方世界還是相當新鮮的事物,曾釋放出一場短暫的群體瘋狂,撼動整整一個國家,幾乎夷毀它的經濟。在一六三四到一六三七年的荷蘭之前,從未有一種花朵-是花朵哦!﹣﹣以明星的姿態登上歷史的大舞台。那樁歷史事件,一股投機狂熱,把社會每階層的人都吮咂進它的旋渦,迄今遺留下來的只剩新造字眼「鬱金香熱」(tulipomania),在往後的幾世紀中不復出現,而且成為歷史謎團。為什麼在哪兒?荷蘭是不易激動、勤儉吝嗇、信仰新教喀爾文派的國度。為什麼發生在那個時候?當時普遍繁榮。而為什麼是這種特別的花朵?冷艷、無香味,還有點孤高,鬱金香是最最不似酒神的花朵,最可能挑起的應該是精英階層的崇敬,而非鼓動群體熱情。

但是,有件重要的物證告訴我,我種植在父母親草坪裡的「凱旋」系列鬱金香,某些重要特點與當年的「永遠的奧古斯都」鬱金香大不相同。永遠的奧古斯都這種鬱金香紅白花瓣,彷彿紛亂羽衣,每株球莖在鬱金香熱最頂點時,成交價要一萬荷蘭盾,當時這筆金錢可以買下阿姆斯特丹市運河畔最堂皇豪宅之一。永遠的奧古斯都現已不復存在大自然,但我曾在油畫上看過(荷蘭人會訂製油畫,保留最崇敬但自己買不起的鬱金香形影)在永遠的奧古斯都之畔,現代鬱金香看來就像玩具。

在本章篇幅裡,我打算來回穿梭的便是如下的兩點極端:孩提時代,我視花為無關緊要,而當年荷蘭人對鬱金香卻曾短暫表現出不可理喻的熱情。男孩眼中的觀點,自有理智冬寒料料峭的重量為其撐腰;整體而言,美既無用處,就不可能在功名利祿場上站住腳。但,美的境遇不總是如此嗎?事實上正如荷蘭人最後做得太過份而致幾乎滅頂那樣,我們其他人種,換句話說便是大多數人類在大部份的歷史上,都像曾經搭上與十七世紀荷蘭一樣的不理性之船,而為花瘋狂。故此,對我們、對花兒,這種趨向所為何來?花這種植物的生殖器官,是怎樣巧妙設法讓自己跟人類的美、價值及愛欲等諸般理念交纏在一起?我們被花吸引,自古皆然,此事必然教導我們有關美更深層的秘密,但那是什麼呢?如某個詩人所稱的「這種優雅整體無需理由」嗎?抑或美有其目的?鬱金香這種最可愛的花兒,但也很奇怪很難叫人真的愛上;它的故事似乎是好地方,可以找尋出此類問題的答案。受限於目標的本質,這次特殊的探尋之旅不循直線方向展開,它毋寧更像蜜蜂行進線──我指的是真正最短路線,話雖這麼說,但這條線一路上會駐留很多很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