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序 1
序 2
序 3
序 4
序 5
序 6
自序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書摘 5

作 者 作 品

老大在現場:趙慕嵩卅年採訪實錄
遊‧走‧中國
微笑的駱駝:古絲路上今之行者
遊走中國(4):沙漠女人的異想世界
遊走中國(5): 悠遊記憶的國度
大哥外傳

旅遊文學

【類別最新出版】
大灣的鄉愁
冬日朝聖之路:說走就走,管他去死
在加勒比海遇見馬奎斯:追尋《百年孤寂》與賈西亞.馬奎斯足跡的哥倫比亞深度紀行
台北字遊行:給散步者的冒險筆記:(隨書附送「街頭漫遊風格創意貼紙」讓你自由拼貼)
流亡拉丁美洲──漂洋過海拐回愛


遊走中國(2)(BC0136)──前進西藏

類別: 觀光‧旅遊‧常識>旅遊文學
叢書系列:歷史與現場
作者:趙慕嵩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1年06月13日
定價:350 元
售價:276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52頁
ISBN:9571334111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序 1序 2序 3序 4序 5序 6自序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書摘 5



  書摘 2

走過大會堂和總統府,有一個地方不能不去,那就是南京大屠殺紀念場,在這個紀念場內仍能看到曝露在外的骨骸,看了成堆的骨骸就會想起 1937 年 12 月 13 日,日軍侵占南京後,在六個星期中,屠殺了 30 萬以上,這些受害者包括了無辜的市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無數的婦女同胞在被殺之前還慘遭凌辱,無數的民宅、商店、機關、倉庫被焚燒和破壞,全南京市有三分之一的建築物和人民財產化為灰燼。

在紀念場內不僅可以看到屍骨現場,還有很珍貴的圖片和資料,每年 12 月 13 日正午 12 時,南京市必定要長鳴汽笛,除了表達南京市民的悲憤,也是要哀悼三十多萬亡魂,南京的下關車站也是日軍大屠殺的另一個現場,將近 10 萬人在日軍剌刀下橫屍下關站附近,我在幼年時期曾到過下關,記得當時從下關開往上海的各次列車必定在車尾掛一節無棚的空車斗,用來載運沒錢購票的窮人,因為民國 37 年以後,時局相當不穩,很多人為了謀生,也為了避難,紛紛走往上海,鐵路局為了便民,所以掛出免費車斗,有錢人坐臥舖,窮苦人擠車斗,當時的社會在貧富之間的差距之大,也就可以想象了。

記得在南京停留的一年左右時光中,每逢假日跟著大人外出,新街口是唯一的去處,因為新街口是各行各業聚集的中心點,即使沒錢進入百貨公司採購,冬天坐在孫中山的銅像下晒太陽,看著人車來往,也很快樂,那個年代,因為汽油有限,公車很少,馬車就成了重要的交車工具,一輛馬車可以載五人,隨叫隨停,跑多少路算多少錢,雖然沒有一定規限,但也八九不離十,大家心裡有數,下車付費,方便又便宜,而新街口正是馬車的集中站,起步和終點都在這裡作起點,也增添了新街口的不少人潮,50 年後,我又來到新街口,馬車被無軌電車和公車取代了,孫中山的銅像依然保留,共產黨對國民黨沒有好感,但對孫中山卻非常尊重,共產黨稱孫中山是「革命先驅者」,也就顯示出共產黨靠革命起家,而孫中山則是革命者的老前輩,所以分散在全國各地的孫中山紀念物,一律保留完整,新街口上的這座銅像也由南京市政府保管維修,因而現在的孫中山銅像和 50 年前的外型完全一樣,絲毫沒有損毀。

到過新街口,當然不能不去中山陵,中山陵也是童年遠足的地方,但是小學生時代登中山陵,只知中山陵是孫中山先生的墓園,如今滿頭白髮再爬中山陵,卻要對這座中國最大的墓園多作了解,我從資料中知道,孫中山先生是在 1925 年 3 月 12 日,因肝癌在北京行轅逝世,孫中山在生前對南京的鐘山特別喜愛,早在 1912 年,他就任臨時大總統時,就曾登臨鐘山遊覽,這年 4 月 1 日,孫中山解除了臨時大總統職務,又來到鐘山,對隨行人員表示,他日辭世後「願向國民乞一抔土以安軀殼爾。」根據孫中山的這句話,所以國民政府在 1929 年 6 月 1 日將孫中山安葬在鐘山的南麓,也就是現今的中山陵。

中山陵在 1925 年 4 月籌建, 1926 年 3 月 12 日破土奠基,因為鑿山開路,一直到 1929 年春天,主體工程才告完成,中山陵是由建築帥呂彥直設計,建築材料主要取自江蘇和福建的花崗石,以及雲南的大理石,陵園面積約在二萬五千餘坪,從墓道進口至墓室,平面距離約七百公尺,陵墓大道前有廣場,顯得相當莊嚴肅穆,但是 1998 年我再到中山陵時,廣場已被各式商家攤販佔據,形同一個市場,對中山陵的傷害難以言喻,但是地上政府為了財政收入,也是為了補貼對中山陵的維修費用,只有另闢財源,把中山陵的廣場改成了收費商場。

從廣場前有一座 11 公尺高的大牌坊,中門上鐫刻著孫中山手書「博愛」兩字,穿過了這座牌坊,登階而上,小學生時,可以一口氣登到頂端,而今面對 392 級石階,真不知要停腳喘息多少次,來到中山陵的石階上真能領悟「歲月不饒人」這句話的真諦,我算算了一算,總共歇腳了 6 次,才來到陵墓到高點。

走完了墓道,才是陵墓的正門,拱形門首有醒目的四個大字「天下為公」,從墓門進入,就是碑亭,亭中矗立著刻有「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于此」的石碑,繞過碑亭,登花崗石台階,直抵鐘山的半山腰,而石階舖成的路面也到此為止,舉目四望,兩旁種植了各式名貴樹木,烘托著高大的平台,平台正中,建造了倣古宮殿式的祭堂,祭堂的三拱門楣上,分別懸掛著「民族」、「民權」、「民生」三橫匾,正中的門楣上端又有孫中山手書「天地正氣」直額一方。

越過這座門,就進入祭堂了,見到在一塊黑色的大理石上刻著孫中山手書的「建國大綱」,祭堂正中有一座純白大理石的孫中山坐像,像座四周是精美的浮雕,也反映出孫中山從事革命活動的故事,順著北側的沿道往前走,進入側門就是墓室,墓室是封閉式建築,外表砌著花崗石,內墻則是人造石,室頂用馬賽克鑲嵌的國民黨黨徽,墓室中央則是安葬著孫中山靈柩的大理石石塘,石塘正中的長方形墓穴上是孫中山的臥像,任何人來到此處,瞻仰著一代偉人,無不肅然起敬,要向孫中山行三鞠躬禮。

走完了中山陵,腿腳也夠疲累,包了出租車返回市區,我在賓館休息片刻,已是晚飯時間,這時突然想起南京板鴨,南京板鴨的知名度不在北京烤鴨之下,於是出門找小吃店,賓館附近有多家小餐館,挑了一家「桃花園」,第一道就是南京板鴨,第二道則是楊州獅子頭,又配了兩碟小菜,不一會板鴨上桌了,但卻不是五十年前吃的板鴨,我問老闆娘,我想吃的是那種很有嚼頭的板鴨,不是鹽水鴨,老闆娘說,那種很硬的板鴨早已沒有人製作,鹽水鴨已經取代了當年的板鴨,雖有些失望,但是南京的鹽水鴨也有獨到之處,肉質堅韌,口感很好,喝口小酒,嚼塊鴨肉,也是美味一道,再說楊州獅子頭,更是細嫩如豆腐,或許南京旁邊就是楊州,獅子頭是楊州師傅的拿手菜,因而楊州佳餚也就流入南京了。

我還記得來南京留連新街口,登上中山陵的那天是 1998 年清明節前後,這已是我遊走中國的行程中三訪南京,那晚吃得可口,喝得也舒服,倒床即睡,打算明天前往武進,因為武進在江南的重鎮中出了不少人才,畫家,文學家,醫學家等等,因而在江南之旅中,不能漏掉武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