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前言 規律的生活作息,成就孩子主動的好習慣
孩子10歲以前,父母要做的三件事
摘自【Chapter 3>教出主動的孩子:目標管理篇】

譯 者 作 品

自信思考術:學校沒教的競爭力,7步人生就定位
首爾:潮.流之外,新座標正在形成
越南:知性之旅39
5分鐘無毒掃除法:5分鐘輕鬆上手,不花錢就地取材,享受無毒
瞬間美人養成術:這樣保養,妳比別人更年輕!

親子教育

【類別最新出版】
零吼罵育兒練習:爸媽輕鬆、小孩開心才是王道!
腦科學家寫給父母的教養說明書:《青少年使用說明書》+《兒子使用說明書》
青少年使用說明書:當孩子「轉大人」,父母如何讀懂他們的內心話?
家有中學生的解憂之書:在教養與升學之路,讓親子作家╳台大優等生一起成為青少年的陪跑員:【特別收錄:高中五大科的學霸學習法】
玩出無限潛力的0-3歲五感遊戲書:日本最強部落客媽咪設計的50個啟蒙刺激,讓孩子越玩越聰明


成功育兒的黃金時間表(CU0026)──10歲前養成孩子自動自發的好習慣
できる子が育つ黄金の時間割

類別: 家庭‧親子‧兩性>親子教育
叢書系列:教養生活
作者:中畑千弘
       Chihiro Nakahata
譯者:王俞惠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1年08月19日
定價:250 元
售價:198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144頁
ISBN:9789571354231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前言 規律的生活作息,成就孩子主動的好習慣孩子10歲以前,父母要做的三件事摘自【Chapter 3>教出主動的孩子:目標管理篇】



  孩子10歲以前,父母要做的三件事

孩子10歲以前,父母要做的三件事

【和孩子共度親子時間】

各位已經在前言中比較過「主動的孩子」和「被動的孩子」的時間分配法。

只要仔細觀察這些圖表,就會發現兩者之間有很多相異之處。例如,透過這些圖表我們可以發現,被動的孩子看電視的時間總是拖拖拉拉的;另一方面,主動的孩子則是不管吃飯或念書,時間分配都非常井然有序、清清楚楚。

其中,我希望大家特別注意的是,父母和孩子共度親子時間的重要性。

孩子雖然看似沒在注意,但其實他們都很認真地在觀察媽媽的一舉一動,並牢牢記在腦海裡。甚至令人意外的是,很多就連父母自己也沒注意到的地方,孩子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如果將人類視為一種動物來思考,就能理解這種狀況:對孩子來說,父母與自己的關係就是一個極小型的社會,而父母就是擁有絕對權威的君主。畢竟父母是自己生存唯一依賴,因此這種想法是再當然不過了。

所以,孩子為了要獲得賦予自己食糧的絕對君主的注意,便會緊盯著父母的一舉一動,並發揮本能,從中去尋找能輕鬆獲得君主青睞的方法。而所謂「輕鬆的方法」,就是模仿父母,且孩子一心認定,只要和父母做同樣的行為,應該就不會被討厭了。

因此,對於孩子來說,最困擾的就是父母的行為和說法互相矛盾。

例如,很多媽媽會對孩子說:「不要看電視,趕快去念書!」自己卻在看電視,因為小孩念書的時間,正是是媽媽自己可以放鬆一下的時刻。

不過對孩子來說,他們會認為:「媽媽自己都在看電視了,那我也可以!」所以他們多半會順著本能,選擇輕鬆的作法。

因此,媽媽一旦開始看電視,孩子即使人坐在書桌前,也無法集中注意力專心念書,整顆心都在電視上。

觀察「被動的孩子」的時間分配就可以知道,這些孩子多半和他們的媽媽一樣整天盯著電視看,非得拖到三更半夜才肯上床睡覺。

【當孩子身旁的好教練】

運動選手越接近出賽期間,會和教練住在一起進行集訓。集訓的重要之處在於透過共同生活來調整選手的生活步調,管理身體狀態,以發揮選手的能力。因為除了跑步和體能訓練之外,透過一起生活、調整生活習慣,也能培育出更強的選手。

在這裡,請大家稍微試著想像一下跑馬拉松的情況。據說在長達四十二點一九五公里的長距離馬拉松比賽中,如果無法在一開始跑在前面,最後要奪冠簡直是不可能。也許有人會認為可以在之後全力挽回頹勢,但在實際的馬拉松比賽中,這種情況可以說是少之又少。因此,培養在最初十公里就能拚進前幾名的「基本體力」,便顯得格外重要。

因為若能在前十公里就進入前幾名,在之後比賽過程中就能被團體壓力所激勵,讓自己緊緊處於領先名單中。

如果將這種情況用在培養「主動的孩子」的教育觀點上,在孩子約十歲前,擔任教練的父母若能能培養孩子學習的基本能力,日後就極有可能會受到學業優秀的同儕所激勵、影響。

那麼,是不是在一開始就用打罵的方式,督促孩子往前跑就可以了呢?這樣反而會造成令人擔心的後果。

沒有基本體力的孩子,如果一開始跑得太快,躍居第一名,後續也許會出現無法持續跑到最後、半途棄權的情況。 因此,養成孩子進入領先團體的基本能力,以及在之後的比賽中和領先的對手們一起奔馳的「耐力」,便是身為教練的重要任務。

同樣地,在學習上,讓孩子從小養成和「主動的孩子」們一起持續學習的耐力,就成了父母的任務了。

如果沒有在一開始就進入領先團體中,日後要讓孩子有優秀的學業表現,就會很辛苦。如果處於落後團體中,就有可能會養成壞習慣,認為「今天就稍微偷懶一下吧」,或是「今天稍微破例一次應該沒關係吧」。此外,身旁沒有任何人、完全孤單一人埋頭苦讀也是不智的作法,最後一定會落得安逸的處境中,因為人類不是可以一個人孤單努力的動物,這也是為什麼團體的影響力可以提升自我能力的原因。

先設法擠進領先團體,接著再緊跟隨著領先團體的節奏,就能更進一步提高「學習耐力」。

【培養孩子「念書」的自覺】

除了以上兩點,一旦孩子在十歲之前就會「主動念書」,以後倘若成績退步,自己就會感到不安而變得更努力。

這是過去接受某大型出版社委託調查「學業表現優秀孩子」時,所得到的明確結論。該調查主要針對小學、國中及高中生,研究他們是在哪個階段開始有了優秀的學業表現,結果發現,會念書的孩子,在小學四、五年級時,會開始有「念書」的自覺了。

既然如此,會主動念書的孩子,就真的喜歡讀書嗎?相信任何人都會覺得學業表現優秀的孩子,應該都熱愛讀書吧!然而事實上,從調查結果可以發現,會念書的孩子並不一定就愛念書。

那麼,為什麼這些孩子明明不喜歡讀書,卻又能擁有優秀的學業成績呢?那是因為在他們的心目中,學業表現優秀的「地位」已經根深柢固了。

會念書的孩子當然知道自己在課業上擁有好成績,此外,母親和其他家人、朋友、老師等生活周遭的人們,也都知道他是一個會讀書的好學生。

這時候,我們可以想像這樣的孩子最困擾的狀況:就是過去一直以來所建立的「優秀」的標籤被撕下。包括自己的自尊在內,他們對於「學業表現優秀」的高地位崩潰一事,會感到非常恐懼。

所以,儘管讀書不是自己喜歡的事,他們卻「想讓人一直認為自己很會念書」,因而一直用這樣的心態持續鼓舞自己繼續讀書。

那麼,何以不愛讀書、卻又能保持優秀的學業成績呢?應該一定有某個人,在課業上給予孩子某種程度的強制性。

沒錯,這個人就是身為孩子教練的「媽媽」。

照理說,每個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優秀的學業表現,但為什麼還是有「會念書的孩子」和「不會念書的孩子」呢?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媽媽是否對「希望孩子擁有優秀的學業表現」一事有殷切的執著來獲得明確的答案。

幾乎沒有一個孩子天生就喜歡讀書,所以他們多半會提出各式各樣不讀書的理由:「等一下再念」、「我還有其他事要做」、「我想看一下電視」、「我想跟朋友出去玩」。

這時候,要逼心愛的孩子去做他討厭的事──讀書,相信對許多媽媽來說都是非常痛苦的事吧!所以這時候有的媽媽就會認為「我想讓孩子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中成長」、「我想讓孩子成為擁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我想讓孩子擁有充分的自主性」。

你是否也曾為自己辯解,自己之所以這麼做,都是為了孩子著想?很多人都是像這樣在不知不覺間,為自己找各種藉口。而這些老是把「明天再說」掛在嘴邊的媽媽和小孩,就這麼讓自己脫離了「主動的孩子」的行列。

想要成為一名好教練,就不能給自己找任何藉口。為了要讓孩子有會讀書的自覺,在孩子小學低年級之前,當媽媽的就應該把所有藉口全面封鎖!

當一個好教練,利用黃金有效時間分配法,改正孩子的生活習慣,讓孩子早日進入領先團體中!

下一章將會有幾項問題,檢測你的教練值,如果結果不盡如人意,也無須心情低落,只要看完本書後再成為一名稱職的教練也來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