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推薦/黃國珍/品學堂創辦人
內文摘錄

親子教育

【類別最新出版】
零吼罵育兒練習:爸媽輕鬆、小孩開心才是王道!
腦科學家寫給父母的教養說明書:《青少年使用說明書》+《兒子使用說明書》
青少年使用說明書:當孩子「轉大人」,父母如何讀懂他們的內心話?
家有中學生的解憂之書:在教養與升學之路,讓親子作家╳台大優等生一起成為青少年的陪跑員:【特別收錄:高中五大科的學霸學習法】
玩出無限潛力的0-3歲五感遊戲書:日本最強部落客媽咪設計的50個啟蒙刺激,讓孩子越玩越聰明


解鎖未來教育:直擊13個教育現場,解讀孩子學習問題,共創自發、互動、共好的學習環境(JA00038)

類別: 家庭‧親子‧兩性>親子教育
叢書系列:異言堂
作者:簡志峰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2年02月18日
定價:350 元
售價:276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40頁
ISBN:9789571399232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推薦/黃國珍/品學堂創辦人內文摘錄



  內文摘錄

1.為何孩子對學習沒有動力?

【新課綱提問】
明明我提供了所有的物品、資源、費用、和付出時間,為何期待孩子好好念書總是那麼難?為何孩子對學習及閱讀沒有興趣?

【故事劇場】

我外公家是屏東鄉下的傳統大家庭,外公出生於民國20 年,身為手足裡的大哥,即便小學成績很好,但因為有四個弟弟,小學畢業後就無法再升學,需要下田工作賺錢養家。四個弟弟(我的舅公)都是小學、高職、大學的老師,這在早期抗戰年代是很不容易的,然而我外公卻是一輩子務農。

我的媽媽身為長女,繼承了家庭負擔的重責大任,需要照顧年幼的弟妹(我的舅舅和阿姨)、幫忙家務、下田工作,因此小時候她非常想要有個舒適的讀書和學習的環境,這也成了她年少的心願。

我身為家裡的長子,媽媽期待我可以有專心學習的環境,她努力工作和供應,要求我不要理會家務事,專心讀書,希望我可以考上師範學院,畢業後當個領鐵飯碗的老師、光耀門楣。

然而從小活潑好動的我,面對枯燥乏味的教科書,怎可能會有興趣呢?我的教科書外皮裡面藏著的是漫畫書,我對田裡抓蟋蟀和青蛙的生活樂此不疲,各類童玩例如踢毽子、丟沙包、打陀螺等我都在行,唯獨對學習沒有興趣。

從小媽媽幫我處理任何日常生活大小事,包括洗碗、洗衣服、郵局繳學費、購買書籍、繳補習費,食衣住行全部幫我打理妥當,就是希望我專心在課業上。然而我對學習以外的事情都很有興趣,叛逆的我還會挑戰父母、教師以及學校的權威,認為他們的教育方式很過時。

父母對我的用心並沒有讓我專心念書,提供充足的資源反而讓我不想學習,只想玩樂。這也導致我大學重考還是考不上師院,大學期間無法進師培中心修教育學程,甚至大學畢業也考不上研究所。

若不是到美國做餐廳累到怕了,發現學習的可貴,找到學習動機,過去的我還真的跟念書這檔事完全沾不上邊。我甚至曾經被前女友貶低地嘲諷:「為何你這麼不喜歡看書?」刺激之下我閱讀了《達文西密碼》,因為過去的認知裡覺得讀書就是工具性和考試導向的,對我來說比閱讀更有趣的事情實在太多了。

回想過去我這不愛念書的孩子,現在竟然鎮日與書為伍,除了平日的研究參考書籍及研究期刊以外,我一年可以再閱讀近百本書,真是天壤之別啊。

【解讀問題所在】--學習動機理論

學習動機

「動機」是指因為內在或外在需求而產生的驅力,例如肚子餓了想吃食物、感到孤單就需要陪伴;當驅力產生的活動朝向某一目標時,有著激發和持續行為的狀態,稱為「動機」。例如上述故事,我大學時為了追女朋友而閱讀《達文西密碼》,其實我並不是因為愛閱讀,只是有了追女朋友的動機,因此她的質疑就變成我閱讀的驅力。

「學習動機」是指對於求知或追求成功的需求,因此驅動自己想要學習,例如為了爸媽的獎賞而考100 分、對台灣原住民有興趣而研讀歷史。

學習動機的理論分為認知主義、行為主義、社會學習取向及人本主義,因為我個人偏好人本主義的學習動機理論,將著重較多篇幅於這部分,其他的則簡短述說,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透過推薦的書籍閱讀。

「行為主義的學習動機」是透過獎勵和懲罰來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當學生表現合宜的學習行為,給予口頭讚賞或獎品,當表現不良的學習行為則施以斥罵或剝奪娛樂,透過外在權力及誘因而控制學習動機。

「認知主義的學習動機」是透過個體對於環境刺激的感知,而對於學習產生的看法,例如有些孩子體會爸媽賺錢讓他學習的辛苦,希望爸媽開心,因此努力念書讓爸媽開心;或者醫生世家的孩子認為考上醫科就是成功,足以成為家庭的一分子,因此努力讀書考試,甚至不在乎獎勵,就是為了達到考上醫科、當上醫師的高層成就動機。

「社會學習取向的學習動機」是綜合行為及認知主義的學習動機,指個人對某任務有的自身價值期望,而誘發不同的態度,最後導致不同的學習表現。例如一個在美國出生的華裔,小時候在美國就讀幼稚園及小學,高年級時轉回台灣就讀,他自認為自己的英文程度很好,因此積極地準備英文考試,然而面對國語卻是沒有信心,因此導致英文成績很好,國語成績很差;然而當初在美國時,他在學校都用英文,在家裡都用國語,兩個科目並無程度差異,唯一的差別就是「自我效能( 自我認為能否完成一件事情的信心)」的落差導致面對兩個科目不同的態度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