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作者序
內文1
內文2
內文3

譯 者 作 品

拒絕失衡的「情緒勞動」:女人停止操心一切,男人開始承擔
風之名(弒君者三部曲:首日)
風之名2:智者之懼(上下冊)
工廠人:一個家具工廠如何力抗中國廉價傾銷,挽救地方小鎮的命運
哈利波特:奇異的考驗
街頭日記
意義:邁向美好而深刻的人生
半生不熟:關於廚藝與人生的真實告白
重新與人對話:迎接數位時代的人際考驗,修補親密關係的對話療法
深度數位大掃除:3分飽連線方案,在喧囂世界過專注人生。

心理勵志

【類別最新出版】
不只是餓:解放心靈飢餓,擺脫飲食焦慮──《我不餓,但我就是想吃》+《餓怒症》套書
你可以喘口氣:給憂鬱症照顧者的備忘錄
女子人際學:受男性欣賞,女性喜愛,人際關係瞬間提升的100個教戰守則【輕鬆相處升級版】
你怎樣過一天,就怎樣過一生
我的冤家我的親


抱怨力量大(ZD09119)
The Squeaky Wheel:Complaining the Right Way to Get Results, Improve Your Relationships, and Enhance Self-Esteem

類別: 心理‧勵志‧占星>心理勵志
叢書系列:外版書
作者:蓋.溫奇
       Guy Winch, Ph.D.
譯者:洪慧芳
出版社:天下遠見出版(股)公司
出版日期:2012年08月31日
定價:300 元
售價:237 元(約79折)
開本:平裝 / 288頁 / 21*14.8cm
ISBN:9789863200222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作者序內文1內文2內文3



  內文3

我們都碰過餐廳服務不佳、公務員官僚得要命、或保險公司相應不理的情況。我們也都曾在電話上枯等,搭過髒兮兮的計程車。每次我們買東西卻發現「包裝與內容不符」,或是枯等網路工程師姍姍來遲時,我們愈想愈不滿,抱怨的衝動就來了。我們當然會抱怨,我們經常對親朋好友與同事述說我們的不滿和衰事。有時在氣頭上,甚至連更衣室碰到的熟識或機場的酒保,都會抓來抒發一下不滿。

但是,奇怪的是,我們通常不會直接對惹惱我們的餐廳店長、計程車司機、網路公司,或是負責爛產品或爛服務的企業主管抱怨。那些有能力化解抱怨及處理申訴的人,通常是唯一沒聽過我們抱怨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當我們對朋友、家人或同事不滿時,那個人即使能聽到我們的抱怨,通常也是最後一個聽到。我們卻只對其他的朋友、家人或同事抱怨那個人的不是。

我們自以為是地對每個人抱怨,除了最需要聽到抱怨的當事人以外,這種抱怨毫無用處,但我們多多少少都有這種問題。我們宣洩怨氣,似乎很滿意地看著那股怨氣飄上天花板,就這樣消散。我們似乎都沒想過用抱怨來促成重要的改變,解決問題,或化解紛爭。

隨著現代生活的進步,現代的挫折也大量湧現,連帶產生大量的抱怨。抱怨數量超過某個臨界點時,我們會開始覺得難以招架,多到難以吸收,於是開始逐漸麻木。也因此,我們開始對他人的抱怨漫不經心,對自己的抱怨也不以為意。在英國,最近有個Facebook粉絲團成立,專門抱怨一種巧克力棒的停產(吉百利的Wispa),結果還引來十萬粉絲力挺。我真的很懷疑,比靈斯那年代的人會為了最愛的零嘴停產,而產生那麼激烈的反應嗎。

重點是,我們已經忽略抱怨的功能太久了,以致於我們現在抱怨時,主要是為了一個原因:宣洩情緒。宣洩情緒是抒解負面情緒累積的方式,負面情緒不宣洩,可能會把人逼瘋。只要不過度宣洩,把它當成重要的心理功能,適度地表達那樣的感覺,可能有益身心——只不過,如今多數人連正確宣洩都做不到。

宣洩:尋求情緒認同

瑞秋是來找我看診的一位年輕患者。有一次她和交往幾個月的男友去酒吧,發現他一再偷瞄另一個女人。她叫他別再瞄了,兩人因此吵了起來,男友當場和她分手,丟下瑞秋,逕自走過去和那女人聊天,瑞秋一臉錯愕,不敢置信。瑞秋努力忍住情緒,連忙到洗手間,一進去就哭了。瑞秋走到鏡子前,一名在鏡子前補妝的女子抬起頭來。

「天啊,男人怎麼會那麼混蛋!」瑞秋一邊擦眼淚,一邊氣急敗壞地說。雖然在這種情況下,絕大多數的女性都會展現一點同情心,但瑞秋沒那麼幸運。那名女子回她:「是嗎?我怎麼知道妳不是混蛋?」她瞪了瑞秋一眼,就不發一語地走出洗手間,瑞秋震驚地說不出話來。顯然,她雖然宣洩了情緒,卻沒有因此覺得好過一些。她只是為了宣洩痛苦而抱怨,即使那名女子什麼話都沒說就離開了,那情況也一樣不如人意,但至少沒那麼痛苦。

瑞秋遇到的情況並非特例,如今多數人抱怨幾乎都是為了宣洩情緒。以前宣洩情緒不過是處理抱怨的連帶效益,是我們主動處理問題的附帶好處,但如今宣洩情緒反客為主。當然,宣洩並非毫無價值,我們抱怨時,是希望能一舉化解因不滿而產生的沮喪、憤怒或苦惱。事實上,「不吐不快」這個說法,就是指我們希望藉由傾吐煩人的事物,讓自己覺得放鬆,抒發內在的緊繃。

但是那種抒解效果不是來自於大聲抱怨,而是對別人說。對著空無一人的房間抱怨時,幾乎無法抒發情緒,多數習慣私下碎碎念的人都可以證明這點。愛狗人辛苦工作一天回家後,狗兒搖著尾巴在門口迎接他們時,他們常抒發當天的挫折:「你是不是要問,爸爸的老闆今天又把他逼瘋了嗎?沒錯,他真的把我逼瘋了!」那樣的抱怨或許能讓狗兒撲上來,興奮地舔舔你,但是無法像好好宣洩情緒那樣,充分地抒解內心的抑鬱。對著不會說同樣語言的人抱怨時,也一樣令人覺得不夠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