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 1
推薦序 2
自序
前言

譯 者 作 品

引爆趨勢:小改變如何引發大流行〔典藏紀念版〕
奇葩與怪傑:時代、價值觀和關鍵時刻如何塑造領袖
打造花旗帝國:金融奇才魏爾傳奇
葛林史班傳
惡人有善報:移開成功的絆腳石
幽默致富奇招
引爆趨勢:小改變如何引發大流行(全球暢銷20週年典藏精裝版)
貪婪時代
知識經濟時代
引爆趨勢:舉手之勞成大事

管理領導

【類別最新出版】
離開舒適圈之後,抵達成熟之前:一場奇幻的海外職場大冒險
Google衝刺工作法(暢銷新裝版):Google打造成功產品的祕密,5天5步驟迅速解決難題、測試新點子、完成更多工作!
遠距團隊:打造溝通無礙合作無間的成功團隊
新創公司IPO的100件大小事:一本讀懂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走向上市上櫃之路
新創公司IPO的100件大小事+新創公司的100件大小事【專業會計師教你規劃新創公司套書】


自戀式領導(DH0122)──打造領導者的成功性格
The Productive Narcissist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管理領導
叢書系列:BIG系列
作者:麥可﹒麥考比
       Michael Maccoby
譯者:齊思賢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3年03月03日
定價:280 元
售價:221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80頁
ISBN:9571338591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 1推薦序 2自序前言



  自序

出了什麼差錯?

許多趾高氣揚、不可一世的企業執行長紛紛在二○○二年中箭落馬、名聲掃地,連帶拖累原本氣勢直逼日月的所屬公司。外人不禁好奇,美國企業這波弊案風潮為什麼牽連如此之廣?持續如此之久?有人怪罪到企業過於重視股價,以及執行長股票選擇權和股東價值的連動關係,導致公司高層汲汲於美化帳面,甚至乾脆直接捏造獲利;也有人指出,一九九○年代末期網路及股市熱潮,造成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葛林史班所稱的「非理性繁榮」(irrational exuberance),等到風靡一時的熱情消退後,這股熱潮就和其他投機泡沫一樣隨風而逝,只留下不堪聞問的企業財報。

了解人類的性格

我相信,如果不先了解人類性格的種類,就很難釐清網路熱潮或執行長舞弊及企業倒閉的原因。許多被迫下台或岌岌可危的知名執行長,都具備我所謂的自戀性格,例如博德曼集團(Bertelsmann)前任執行長米德霍夫(Thomas Middlehoff)、世界通訊公司(WorldCom)前任執行長艾伯斯(Bernie Ebbers)、奎斯特通訊公司(Qwest)前任執行長納吉歐(Joe Nacchio)、威望迪公司(Vivendi)前任執行長梅希爾(Jean-Marie Messier)、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旗下康凱斯特公司(Comcast)的董事長阿姆斯壯(Mike Armstrong),以及家飾專家史都華(Martha Stewart)。

不過,下文會詳細說明這種「自戀」和世俗的定義未必相同。古往今來,我們經常在天翻地覆的大變動時代中,看到具備這種人格特質的人物脫穎而出、領導眾人。二十世紀之初是美國史上另一個太平盛世,經濟成長的速度前所未見。當時美國境內的鐵路及電話公司數以百計,但能夠存活下來者寥寥無幾;汽車業當時更有三百多家製造商競逐市場,如今碩果僅存的汽車公司只剩下福特和通用。

為什麼我們能夠接受這種自戀型領導者?答案很簡單,因為利遠大於弊。威爾許(Jack Welch)和蓋茲(Bill Gates)是當前最有生產性的兩位自戀型領導者,他們改變了世人生活及工作的方式∣∣蓋茲透過產品創新;威爾許則經由企業創新,不斷引導及激勵公司從產品導向轉為解決方案。自戀型領導者如果能夠勝出,往往是大獲全勝。自戀型領導者能夠描繪出足以改變世界的願景;他們勇於承擔風險、能夠獨立思考及採取行動,並以無比的熱情和毅力追求他們的願景。就是這種領導者才能帶領我們攀登全新的境界,赤手空拳打造出大好江山。

不過,福禍利弊往往相生相隨,自戀型領導者的缺點包括:對他人的批評過於敏感、難以察納雅言、言過其實甚至不惜說謊、面對外界的奚落質疑容易生氣、孤立封閉、鑽牛角尖、好大喜功。從納吉歐、史都華、艾伯斯及梅希爾的身上都可以看到這些弱點,法國媒體甚至以「貪得無厭」形容梅希爾。這些自戀型領導者並非時代的產物,只是受制於本身的性格,但這種心理特質很容易在亂世中大起大落。

歷史上一敗塗地的自戀型執行長,都是輸在無法戰勝自己的弱點,尤其是無以復加地好大喜功。例如,執行長強求公司不斷成長,持續擴張核心事業,目的是增加公司營收及吸引華爾街的目光,但是卻忽略了以新產品及解決方案創造價值。企管理論大師索能菲(Jeffrey A. Sonnenfeld)把這類執行長稱為「馬不停蹄的購併者」。他說的一點也不錯,卻還可以進一步引伸;我認為,透過人格特質分析是觀察這類執行長比較務實的作法:他們欠缺我所稱的「策略智慧」(strategic intelligence),這點下文會進一步解釋。商場上幾乎每個人都能受惠於「策略智慧」,唯獨自戀型執行長比其他人格類型的領導者更需要此項特質,才能制衡本身的特立獨行、好行險招及不肯察納雅言。

策略智慧

「策略智慧」的基本元素包括:對內能夠與自身性格互補的顧問共事愉快;對外能夠和增加本身價值的企業合作,而非只是擴大公司規模而已。「馬不停蹄的購併者」卻欠缺這些特質。他們或許能夠觀照全局、提出宏觀的願景,卻不了解不同企業如何併肩作戰,以及如何激勵由人組成的企業邁向所訂的願景。

梅希爾就是一例,他不斷收購其他公司,卻無法把所屬的自來水公司轉型成為媒體王國,最後終於被高築的債台壓垮。梅希爾一心一意想要打造一個龐然大物,集團內各部門彼此卻格格不入。法國傳統的企業文化和好萊塢文化之間存有嚴重落差,梅希爾卻置若罔聞,引進美式作風和美式薪酬,趕走﹁付費電視﹂公司(Canal Plus)的負責人拉舒(Pierre Lescure),後者是支持法國電影及電視產業的代表人物,梅希爾的種種動作在在都侮辱了法國文化。

還有許多自戀型執行長也犯了梅希爾同樣的錯誤,成為自己事業上的絆腳石:賽雷拉基因公司 (Celera Genomics)前任執行長凡特博士(Dr. Craig Venter)、世界銀行總裁伍棻松(Jim Wolfensohn)、孟山都農化公司前任執行長夏皮洛(Robert B. Shapiro)、戴姆勒克萊斯勒集團前任董事長許亨普及瑞典艾波比公司(Asea Brown Boveri)前任執行長包維克(Percy Barnevik)雖然皆為才華洋溢,卻也都是缺乏「策略智慧」的自戀型領導者。「馬不停蹄的購併者」能夠創造價值的假象,不過完美的執行長因為具備「策略智慧」,因此只收購能夠支援整體願景的公司,並且能夠建立運作自如的組織。

鑑於企業領導者行為得當與否涉及龐大的經濟及社會成本,因此必須了解他們的性格種類,而不能單純把「執行長危機」的因果歸咎於「時代背景」或美國企業的倫理觀念已經今非昔比。我擔任心理學家及企業顧問時所觀察到的一種模式(以往也有這種類型的人物),能夠適切地描述當代執行長的行為。法國《世界報》(Le Monde)形容梅希爾是「一位戴著拿破崙的帽子(比擬為拿破崙)、令人心碎的傢伙,是典型的自戀型領導者,無法克制自己好大喜功的性格,而終於自取滅亡。」這番論析精確無比。

不了解領導者的性格會產生後遺症,因為企業改挑重視價值、中規中矩的保守型執行長取而代之,就像柯林斯(Jim Collins)所列舉的模範生,包括電路城市(Circuit City)、克魯格超市(Kroger)及藥品零售商華爾格林公司(Walgreen)執行長。這些企業評估成功的標準就是止於至善,不斷提升做同一件事情的效率,公司和執行長相濡以沫,彼此契合;但這種執行長卻不適合領導創新或不斷改變的產業。

企業為了規避風險,可能會在自戀型領導者下台後選擇截然不同的高階主管;例如梅希爾的繼任者弗圖(Jean-Rene Fourtou)就相當保守,上任後第一個重大決策就是準備出售美國出版公司米富林(Houghton Mifflin),接下來可能釋出回聲之星通訊公司(EchoStar),這些舉動等於在拆解梅希爾建構的王國。我可以預見,在許多執行長相繼隕落的風潮下,其他企業也會跟進這股趨勢,放棄創新,專注在於削減成本,希望追求穩定及可預期的獲利。但是,類比於九○年代末期不加篩選地熱情擁抱提出願景的夢想家,這股反動趨勢一樣愚昧無知。

以上是我在二○○○年《哈佛商業評論》中,針對自戀型領導者所提出的警語,副題是「難以置信的行家、顯而易見的騙徒」。唯有了解企業領導者的性格種類及經營技巧,我們才能看出誰是真正改變世界的夢想家,並且能夠和他們共事,而非只是遭遇搞垮公司、拖累股市的幻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