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 1
推薦序 2
作者序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延伸悅讀

投資理財

【類別最新出版】
超完美!股債平衡才能精準致富:巴菲特投資攻略圖解+存債致富
離開舒適圈之後,抵達成熟之前:一場奇幻的海外職場大冒險
Google衝刺工作法(暢銷新裝版):Google打造成功產品的祕密,5天5步驟迅速解決難題、測試新點子、完成更多工作!
遠距團隊:打造溝通無礙合作無間的成功團隊
存債致富:每月3000元,輕鬆投資債券抗通膨,穩穩賺,資產不縮水


生技投資的億萬商機(DH0118)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投資理財
叢書系列:BIG系列
作者:王為敏、林晉源、徐慶昇、文端廉
審訂:寶來證券投資處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2年07月23日
定價:200 元
售價:158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16頁
ISBN:9571337102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 1 推薦序 2 作者序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書摘 4延伸悅讀



  書摘 1

第一章 透析生物技術產業

報章媒體上充斥著各種所謂的生物技術產品及相關公司的報導,不論是中草藥、健康食品、臍帶血、胚胎幹細胞、生機食品、製藥、醫療、生物晶片、生技化妝品等。大眾眩惑於誇張的廣告內容、專業的生技術語,以及明星產業的投資吹捧之外,在政府大力提倡生技產業之際,是否真正地了解到什麼是生物技術(Biotechnology),什麼是生物技術產業(Biotech Industry)?

以下幾種情境,讀者不妨問問自己:
● 一家生技公司的發言人說:「我們的××藥物已經進入人體臨床一期試驗……」你的腦海中是否能夠立即反映出,「哦,那麼還有將近六、七年的時間,藥品才可能通過衛生署的核可准予上市」?

● 當另一家生技公司老闆說:「我們的研發團隊已經成功完成抗癌藥物的動物實驗,我們正準備向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提出試驗中新藥(IND)的人體臨床試驗申請!」你是否馬上想到「那麼要完成全部的人體試驗到新藥上市,可能還需要將近十年的時間」?

● 當又一家生技公司的創始人說:「我們正聘請國內外××生物技術的大師來參與公司癌症藥物的研發!」你腦海中是否能立刻湧現出「這家公司才剛成立,離目標的實現還早的很呢」?

如果你能如上述般地捫心自問,那麼你對於新藥開發的流程多少有些了解;即使你不懂生技公司真正從事的研發內容是什麼,至少不會被艱澀的生技術語和媒體一味地吹捧所困惑,而盲目地下決定投資(恐怕很多撰寫報導的人也搞不清楚這些名詞的實際意義)。

生物技術範圍之浩大,即使是擁有生技相關科系學位的博士,也只專精於當年其博士論文研究的領域,若要跨行、跨領域,勢必要再自我進修、充實相關背景知識。對於其他領域的投資評估,這些博士們可以憑藉著過去的經驗、邏輯與知識,判斷研發的合理性與可行性;即便是如此,他們都不一定能保證生技公司一定會成功,更遑論非相關領域的一般民眾!

生技公司真正賺錢的並不多。美國是全球生物科技發展時間最久、技術最成熟的國家,即使是資本市場,對於生技公司的評價也有豐富的經驗,因此美國生技產業的一些統計數據遠較其他地區具有參考性。根據統計,美國大約有一千七百多家生技公司,其中的三百五十家已經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交易;而屬於美國證交所生技指數(BTK)的十七檔成分股中,至二○○二年五月底,已獲利的公司只有九家,其餘八家尚未獲利;屬於那斯達克生技指數(NBI)的七十六檔成分股中,僅有十家獲利,其餘六十六家生技公司至今仍處於虧損狀態。

上述的事實說明了一件事,至今仍有八成的生技公司還在埋頭苦幹,期待有朝一日能夠研發出爆炸性的產品(blockbuster),也就是能真正地創造營收、能夠賺大錢的新藥,生技製藥業者稱這種藥物為價值上億美元的藥(billion-dollars drug),帶來上億美元的營收!而已經獲利的公司(通常市值也較高),為了維持競爭優勢,並符合投資人對其高成長的預期,也不斷挖空心思,積極投資於下一代新產品的研發,或是採取併購其他競爭對手的策略,藉以提升產品的市占率。換言之,如果投資人屬於短線的心態,那麼與其投資生物科技產業,還不如轉向投資景氣逐漸回春的高科技電子產業來得迅速。慢火燉熬、長期研發,是生技產業,尤其是生技製藥產業的特性!

那麼,究竟什麼是「生物技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