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鍾文榮
前言
內文摘錄

作 者 作 品

巴菲特投資攻略圖解(增訂版)
巴菲特投資攻略圖解:實踐巴菲特投資法的最佳入門【暢銷15年經典版】

譯 者 作 品

巴菲特投資攻略圖解(增訂版)
超完美!股債平衡才能精準致富:巴菲特投資攻略圖解+存債致富
找這樣的公司就對了:投資、求職、轉業必勝
花男(1)
花男(2)
花男(3)
零(1)
科技維新:日本再起
巴菲特投資攻略圖解:實踐巴菲特投資法的最佳入門【暢銷15年經典版】

投資理財

【類別最新出版】
離開舒適圈之後,抵達成熟之前:一場奇幻的海外職場大冒險
Google衝刺工作法(暢銷新裝版):Google打造成功產品的祕密,5天5步驟迅速解決難題、測試新點子、完成更多工作!
遠距團隊:打造溝通無礙合作無間的成功團隊
存債致富:每月3000元,輕鬆投資債券抗通膨,穩穩賺,資產不縮水
新創公司IPO的100件大小事:一本讀懂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走向上市上櫃之路


巴菲特投資攻略圖解:實踐巴菲特投資法的最佳入門【暢銷10年經典版】(DHD0293)
お金持ちになるためのバフェット入門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投資理財
叢書系列:BIG系列
作者:三原淳雄
譯者:蕭仁志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8年08月10日
定價:300 元
售價:237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40頁
ISBN:9789571375007

停售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鍾文榮前言內文摘錄



  內文摘錄

Chapter 2 深入探索巴菲特的投資哲學

▍▍▍股票投資,形同擁有企業的一部分

▍你買的是公司,而不是股票

「你買的是公司,而不是股票。」這句箴言充分體現了巴菲特的基本投資哲學。也就是說,股票投資其實形同擁有企業的一部分,所以進行投資時不能不重視企業的內涵與本質。

很多投資人容易受股價波動和經濟動向的影響,而混淆方向,往往忘記應該多加留意發行股票的企業的本質。雖然股票只是企業的一部分,但股票的價值卻等同於企業的價值。長遠來看,股價終究會反映出這家公司的價值。因此,謹慎研究事業內容,並找出具備未來成長可能性的公司,才是首要任務。

▍以成為企業主的心態研究公司

舉例來說,各位在找工作的時候,應該不會選擇沒有遠景的企業吧?一定是選擇自己可以如魚得水、經營者才能出眾、未來前途無量的企業。股票投資也是一樣的道理,只要想成是「讓自己的錢去公司上班」,我想就不難理解了。只要這家公司成長,在這裡上班的金錢也會跟著一起成長,託此之福,你的人生也會變得更加豐裕。

巴菲特只要發現屬意的投資對象,他會偏好收購整家公司。然而,在初期沒有那麼龐大的資金,即使是在累積不少資產之後,想要完整收購像可口可樂這樣大規模的企業也是不可能的任務。在這種情況下,巴菲特雖然和一般投資人一樣買進部分股權,但他還是以收購公司的心態,進行嚴格的投資判斷。

巴菲特曾經說過這樣的話:

「保險也好,造紙也好,當你注意到一家公司時,先假設自己即將繼承這家公司來進行調查。也就是要站在經營者或大股東的立場,設身處地思考,而且假設自己持有的資產就只有這家公司,沒有別的了。在這樣的情況下,身為公司領導者的自己該怎麼做?想要怎麼做?有著什麼樣的競爭對手?有著什麼樣的顧客?並試著向不同的人提出這類問題。」

如果能做到這個程度,說不定已經比經營者更徹底了解這家公司。巴菲特就是秉持著「股票投資=成為公司的老闆」這樣的心態來看待每一家公司。

▍▍▍以終生持有的打算買進股票

▍認清自己的投資態度

我們經常聽到「做股票」這樣的說法,其實,正確說法應該是「從事股票投資」。

在美國,大部分人都理解股票投資的真正意涵,他們會將「投資」(investment)、「交易」(trading)」、「投機」(speculation)這三個單詞區隔使用。我們必須先認清自己是以哪一種心態從事投資。雖然自稱是在「做股票」,但連自己實際上在做些什麼都搞不清楚的人恐怕占了多數。

所謂的投資家,他們買進股票並非以賣出為前提。他們的做法是透過股票投資,持有公司的一部分,與企業共同成長。這也是巴菲特投資法。

其次,交易員則是打從一開始便考慮賣出才買進股票。他們利用技術分析,採行在股價相對便宜時買進、上漲時賣出的交易模式。

投機者的心態則是雖然不知道哪邊勝算比較高,總之就是賭一把。

要以怎樣的心態從事股票投資當然是個人自由,最重要的是,要好好認清自己的心態。尤其是,能夠清楚辨別投資或是投機行為,將對資產的累積產生極大影響。

▍巴菲特以「終生持有」為原則的理由

巴菲特曾經說過:「如果你不打算持有這檔股票超過十年,那麼即使只有十分鐘也不應該持有。」這和當日沖銷是完全相反的思考模式。由於巴菲特是從經營者的角度來看股票投資,理所當然會選擇長期性投資。他說:

「假設我是個俱樂部的老闆,或是在教會講道的牧師,我會以怎樣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成功?應該不會從俱樂部會員或前來聽道的信眾每天的汰換率有多少來衡量,我應該追求的是座無虛席,而且途中無人離場的狀態吧。」

巴菲特認為,買股票應該以「終生持有」為原則。因為只要是精打細算的購買行為,就沒有賣出的必要。甚至在收購,或是將其他企業納入旗下時,他也都希望能維持長久關係。以下的軼事正好可以印證他這樣的投資心態。

星晨家具(Star Furniture)的執行長梅爾文.沃爾夫(Melvin Wolf)將事業賣給波克夏時,他收到巴菲特寄來長一.二公尺、寬一.八公尺的巨大電報。打開一看,裡面寫著:

「親愛的梅爾文,和我們的結婚大事相較之下,這封電報是多麼的微不足道啊!您一輩子的夥伴,華倫敬上」

巴菲特總是把股票投資比喻為結婚。一旦你想到,股票是要一輩子持有的,就應該像是尋找結婚對象一樣,必須深入了解對方(公司)才行。你應該仔細調查清楚這家公司的價值與事業內容,留意經營者的才能,並且一一確認員工和顧客對這家公司的滿意度。

即便投機者根本完全不在意這類事情,但優秀的投資家會以像是在找尋結婚對象般的審慎態度,試圖找出具有發展性的公司。

▍長期投資,讓「複利效果」成為你的助力

只要持有優良企業的股票,就沒有頻繁進出買賣的必要。從當日沖銷的角度來看,長期投資可能像是懶人的藉口,但是和短期投資相比,長期投資有著以下兩大好處:

1 只要長期持有,就可以壓低成本。由於每一次短期投資的買賣都必須支付手續費,這個部分會拉低投資的績效。
2 只要賣掉獲利的股票,資本利得部分就必須課稅。然而,如果股價上漲也不出脫,而繼續持有潛在獲利的話,金錢就能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增值。

請各位看下頁圖表,圖中顯示以100萬元買進並持有三十年資產的變化走勢。最上面的曲線代表年複利15%、中間是10%、最下面的曲線則是7%的情形。在長期投資的情況下,由於利益轉進再投資,以利滾利,資產便如滾雪球般地增加,這就是所謂的「複利效果」。

相對而言,由於短期投資必須頻繁地支付買賣手續費與稅金,無法獲得複利效果。假設同樣是投資100萬元,以年收益7%來估算,每年的獲利必須繳交20%的稅金,那麼三十年後,資產僅有513萬元。可是在複利效果下卻是761萬元,整整多出了248萬元。複利效果絕對不容小覷。

▍▍▍切忌跟著行情或經濟動向起舞

▍迷惑你的「市場先生」究竟是什麼人?

許多投資人對於行情的變化總是感到憂喜參半。當市場暴跌就會感到不安,擔心會再進一步下跌而希望盡早出脫手中持股。反之,如果市場暴漲則樂觀地認為還會繼續上漲,所以必須盡早買進持有。結果反而總是買在高點,賣在低點。

然而,巴菲特從來不隨著行情起舞。為什麼呢?因為他追隨的不是市場,而是企業。無論股價如何上下波動,甚至股市暫時休市,企業也不會因此消失。對他而言,股價的波動只不過是礙手礙腳的麻煩罷了。

巴菲特為了向波克夏的股東說明上述道理,經常會談到「市場先生」的故事。市場先生原本是葛拉漢杜撰出來的虛構人物,他會搬出這號人物,以容易理解的方式,對那些容易被股票市場影響的學生們做說明。
在《智慧型股票投資人》一書中,葛拉漢這麼說:

「股票市場就像是情緒不穩定的合夥人『市場先生』。市場先生為了讓人們買賣公司,每天都會不厭其煩地宣告價格,有時候甚至會開出很荒謬的價格。不管你拒絕他多少次,隔天他還是會來告訴你不同的價格。」

市場先生指的就是股票市場。隨著人們買賣股票的心情起伏,股價時時刻刻都不停地變化。如果要一一在意這些變動,就會變得無法按照自己的意思進行投資了。

有些個人投資者經常會哀嘆「忙到連看盤的時間都沒有」,其實是他們誤以為每天看盤才叫做股票投資。我認為,忙到無法看盤反而是幸運的,因為只要找到好的股票,不管發生什麼都處之泰然才是最好的做法。

▍聰明利用「市場先生」的方法

然而,葛拉漢認為,市場先生也有討人喜愛的一面。

縱使沒有人理會市場先生,他也絲毫不以為意,就算沒有人對他宣告的價格一一做出回應,他也不會感到煩惱。所以,投資人可以完全忽略市場先生說的那些奇言怪語,反而可以好好地利用這一點。與市場先生保持適當的距離相處,反而能創造有利於己的情勢。

那麼,究竟要怎麼利用市場先生,投資人才能保全自己的資產呢?

當巴菲特還在葛拉漢的基金公司工作的時候,曾經向葛拉漢提出這樣的問題:「被市場低估的股票,最後真的會上漲嗎?」葛拉漢的回答是:「市場經常就是這麼一回事。」

巴菲特後來自己也說:

「實際上就是這樣,短期而言,股票市場只不過是人氣投票的場所罷了。然而就長期而言,市場扮演的角色卻是衡量企業真正價值的量尺。」

請各位回想一下,當初巴菲特買進美國運通股份時的投資判斷。就在美國運通捲入醜聞事件,導致股價急跌的那一年,巴菲特投入了40%的資產買進該公司的股份。

雖然乍看之下是相當大膽的投資動作,但是他對於美國運通的強大品牌力相當有信心。理由無他,因為人們還是繼續愛用他們的美國運通卡,並沒有受到事件的影響。

當時正值信用卡業界的全盛時代,海外旅遊的前景一片看好,旅行支票的使用率也節節上升。後來果真如巴菲特預測的,美國運通的股價一路上漲。這應該可以說是相信企業價值並充分利用市場先生的最佳案例吧!

▍重大投資決策,一生中不超過二十次

最近個人投資者越來越多,巴菲特以下的發言,可能會讓不少人覺得刺耳吧!

「市場上當然也有一些不重視企業價值、只注意股價波動而買賣的投資人。或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由,可是從自己不熟悉的事物下手,是絕對不可能順遂的。而且,上禮拜有人僥倖成功,並不保證這禮拜你也能成功。買賣股票最笨的理由之一就是:因為上漲,所以跟著買進。」

巴菲特認為,那些和市場先生一樣會隨著股價波動或憂或喜的人不是投資家,而是投機者。以人氣指數來決定動向的市場先生,說穿了,就是所謂的「盲從心態」的象徵。真正的投資家不會在意別人的行動或每天的股價,他們會藉由品牌力、獲益能力、未來的展望等,客觀地評價一家公司。希望各位投資人務必要學到這一點。
1999年《財星》(Fortune)雜誌刊載的一篇報導提到,巴菲特曾經針對投資者之間盛行的「不錯過宴會」行動提出了批判。他認為:「真正的投資家不會因為趕不上宴會而懊惱,他們擔心的是沒有做好準備就貿然參加宴會。」

巴菲特在葛拉漢.紐曼基金公司從事股票分析的時候,葛拉漢對巴菲特推薦的股票幾乎完全不捧場。這是因為葛拉漢在釐清所有事實之前,是不會輕易點頭的。巴菲特從當時的經驗學到不輕易決定投資標的,以及對於投資家而言,學會說「不」的忍耐力是必修的課題之一。

此外,巴菲特曾經說過:「投資家應該以一生中只能做二十次重大決策的慎重心態來看待投資。」
如果能做到這個地步,應該就能減少動輒進場、隨意買賣的高風險投資行為了。


CHAPTER 3 巴菲特如何精選個股?

▍▍▍選擇簡單易懂的事業

▍想了解企業,讀就對了!

既然巴菲特只投資自己能夠理解的事業,那麼,想要了解一家業,該怎麼做才好?

巴菲特的主要資訊來源,通常是透過閱讀企業年報而來。當他找到可能的投資對象時,他會一股腦地閱讀這家公司的年報,然後也閱讀這家公司主要競爭對手的年報。

這是巴菲特從開始投資以來就不曾改變過的心態。當他還是學生時,他將全部家當投資在蓋可公司,就是因為他事先已經徹底調查過才做此決策。巴菲特回想起當年,他這麼說:

「當時的我整天躲在圖書館裡,反正先讀了再說。首先是讀完知名保險公司評等機構AM Best發行的資料,將這個業界的許多公司資料讀過一輪,然後為了獲得這個業界的專業知識又讀了幾本書。最後讀了蓋可公司的年報,也向保險專家諮詢意見,並盡可能與經營團隊會面晤談。」

▍在網路上蒐集公司資訊

現在只要利用網路,企業的年報與決算短信都能一目瞭然。特別是最近致力於經營「投資者關係」(investor relationship)的企業越來越多,所以從企業的網站上獲得的資訊其實還滿充分的。

當我們看上市上櫃公司的網頁時,通常會羅列「經營者的話」、「公司簡介」、「相關新聞」、「給投資人的話」、「企業徵才」等項目,點選其中與投資有關的項目後,就會進入刊載可供投資人參考的各項資料頁面。
由於年報、決算短信、公開說明書等資料都能在線上閱覽,投資人可以確認哪些事業的營收有成長、毛利率有無上升、主要股東是誰等問題。

此外,經營者寫給股東們的話也相當重要。經營者是怎樣的人、經營方針能否讓人認同,還有事業內容有無造假情事等蛛絲馬跡,都能從此看出端倪。

▍從企業網頁讀出「變化」的蛛絲馬跡

另外,在產品簡介與事業簡介的網頁中,往往也隱藏著投資相關的線索。例如公司最近推出什麼新產品、投注心力在哪些產品或事業上、特定事業的獲利占全公司的比重多少等等。

假設有一項產品突然爆紅熱賣,這家公司就會成為極具吸引力的投資標的。可是,如果營收成長只限於其中一個部門,而且占整體營收或獲利的比重不高,那麼成長力便有待商榷。只要從網頁掌握企業的整體輪廓,就能得知一家公司如何定位它的主要事業內容。

還有網站上的「企業徵才」頁面也可以作為參考。這家企業究竟提供哪些條件、在尋找怎樣的人才,這些可能都是解讀企業未來方向的線索。

此外,在「相關新聞」頁面通常會刊載企業相關的最新訊息,例如開發新的技術、設置新的工廠使得產能增加、重要幹部的人事情報等。

如果能像這樣養成檢視企業網站的習慣,當企業發生「變化」時,就可以馬上察覺。當營收沒有成長,獲利卻大增時,究竟是因為裁員?還是因為削減成本?毛利率提升是否因為經營方針改變的緣故?

在投資的過程中,「變化」的方向非常重要。即使得知同樣的資訊和變化,如何解讀,那就是股票市場奧妙之所在了。所以,為了不錯過投資標的「變化」的徵兆,沒有比活用企業網站更好的方法了。

▍化身為新聞記者,仔細調查企業

為了解企業而進行資料蒐集,任何人只要願意花心思,都可以做得到。事實上,巴菲特也相當努力地蒐集資料,以下就讓我們介紹幾個比較獨特的案例。

當美國運通捲入醜聞案時,為了調查公司的品牌力是否因此動搖,巴菲特特別情商一家位於奧馬哈、他相當喜愛的牛排餐館,讓他待在收銀櫃臺,親自觀察統計有多少客人是拿著美國運通卡結帳。

除此之外,他也做了不少看似與股票投資毫不相關的資料蒐集。

「我曾經到位於紐約第四十五街的百老匯去看《歡樂滿人間》(Mary Poppins)這齣電影。下午兩點鐘,一個大男人抱著小公事包去看電影,總覺得有點不好意思,所以就問售票亭的女孩:『這齣電影是不是帶小孩來看比較好呢?』對我而言,其實只是想親自確認這齣電影電影是否會持續上映。」

巴菲特曾經說過:「股票投資就跟報導新聞一樣。」就與人訪談、蒐集資料、挖掘事實真相這幾點而言,股票投資與新聞記者的工作確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然而,身為投資人的新聞記者,沒有必要去追逐那些重大事件。你可以實際到家電賣場,思考那些暢銷商品大賣的理由何在,或是聽取身邊的人的意見與實際使用商品的感想、利用網路的關鍵字查詢等等,化身為新聞記者,你可以調查的事項不勝枚舉。

而且,不要因為買了股票就停止這類調查工作,還要持續調查這項商品的銷售是否有成長、滯銷的理由為何等等,如此一來,任何人都可以磨練出精準的投資家眼光。


▍▍▍選擇穩定創造利潤的公司

▍本業穩定的企業是巴菲特的最愛

巴菲特對於引起一時注目的股票並不感興趣,他更感興趣的是長期以來成功且獲利持續成長的企業。因為巴菲特選股的另一個關鍵就是「獲利穩定」。

說到這方面的代表,當然是非可口可樂莫屬。可口可樂在1880年代從販售碳酸飲料起家,到一百多年後的今天,也還是販售著一樣的碳酸飲料。起源自美國的這個企業,至今已經擴展到兩百個以上的國家。不管是便利商店,還是超級市場,這家公司的商品觸手可及。而且只要一看到那個紅色商標,不分男女老幼都知道那就是「可口可樂」。

而以刮鬍刀聞名全球的吉列公司,為了維持品牌的競爭力,也花了不少經費在開發新產品和產品的改良上,並致力於專利權的保護。創造了歷經長時間穩定成長的收益,使吉列得以一直保有刮鬍刀業界龍頭的地位。即使吉列現在已併入P&G旗下,其品牌力比起當年仍舊絲毫未減。

▍以「每股盈餘」檢測企業的穩定性

說到巴菲特最重視的「穩定性」,身為投資人應該用什麼指標來檢測一家企業穩定與否?

雖然說任何企業都無法保證未來的成長,但是觀察過去利潤是否穩定成長,仍是一個衡量指標。根據巴菲特的說法,只要支撐企業的核心事業未來不發生遽變,那麼從企業過去的績效表現就能預測未來,也能當成投資與否的判斷依據。

其中最有用的判斷指標就是「每股盈餘」(EPS),有就是將企業的稅後淨利除以總發行股數得到的數字。每股盈餘數值越高,意味著股東的資金被很有效地用來創造利益。

假設你正在檢視數家企業中哪一家值得投資,可以試著調查最新的每股盈餘數值,如果發現某家公司的每股盈餘特別高,這家公司可能就是不錯的投資對象。

可是巴菲特不會僅憑一年的數字做判斷。由於他要買的是要能夠「終生持有」的股票,他會追溯過去五年或十年的歷史數值,並且審慎觀察未來是否也能穩定維持相同水準。

例如去年還處於虧損狀態的公司,今年在每股盈餘方面表現亮麗,相較於這樣變動劇烈的公司,每股盈餘能穩定維持高水準的公司,才是巴菲特青睞的績優概念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