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本書作者及主要研究團隊介紹
前言
書摘 1 :導引 建立獲利思維
書摘 2
書摘 3:可經營市場呈倍數成長
書摘 4:市場波動之害

經濟貿易

【類別最新出版】
數碼港元:Web3.0構建香港新金融
資本主義的倫理力量:為什麼自由市場能創造更好的人文價值
經濟寒冬怎麼過:如何逆勢崛起
商業簡史:看透商業進化,比別人先看到未來
重新面對經濟學:經濟學沒有你想的那麼難,也比你所知道的更加重要


亞洲銀行新未來(BE0120)
Banking in Asia: Acquiring a Profit Mindset, Revised Edition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經濟貿易
叢書系列:NEXT
作者:包爾斯, 計葵生, 黃偉權
       Tab Bowers, Greg Gibb, Jeffrey Wong
譯者:李佩芝, 莊安祺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4年02月16日
定價:450 元
售價:356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20頁
ISBN:9571340510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本書作者及主要研究團隊介紹前言書摘 1 :導引 建立獲利思維書摘 2書摘 3:可經營市場呈倍數成長書摘 4:市場波動之害



  書摘 3:可經營市場呈倍數成長


四、可經營市場呈倍數成長

儘管亞洲新增財富的一大部分,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整體收入水準還是會持續上升;幾億人口開始投入就業市場,賺取生活所需。當個人的年收入逼近一千美元時,通常只需要一個簡易的銀行帳戶用來儲蓄或收付款。我們曾經預估在 2001 年時,亞洲大約將有三億人在銀行開戶;到了 2010 年,還會有三億人超越收入一千美元的門檻,有效地推動這個區域「可經營」人口的倍數成長。

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和印度,將佔所有新帳戶的 70 %以上,其他的 20 %則會集中在除了新加坡以外的東南亞國家。新開的帳戶中,約有三分之一會集中在亞洲前 50 大城市,居民總數約為三億人。到了 2020 年,這些都會區的人口將成長至五億人。

花旗銀行看準了這波成長背後所代表的意義。就以印度為例, 1996 年時,花旗銀行只在五個城市設立了七家分行; 2003 年初,進一步擴充至 15 個城市,分行數已成長至 20 家。花旗銀行擴張的版圖中,有些地方甚至連那些往來奔波的商務人士都沒去過;但為了積極搶佔新客戶,深入窮鄉僻壤是有必要的,而由於這些帳戶的餘額通常偏低,銀行為了獲利,必須採行遠端服務的方式而非以分行為主的低成本營運模式。

大眾市場有無獲利潛力?南非標旗銀行的經驗顯示,答案是肯定的。 1990 年代,標旗銀行發展出一套主要透過 ATM 和電話進行的簡易銀行服務,因此儘管存戶的餘額不高,亦有利可圖。亞洲銀行只要能重新設計本身的作業流程、提高效率,應該也能在這個尚未開發的龐大族群中,找到獲利的利基。儘管大多數銀行會為了獲得富裕客群的青睞而搶破頭,但也有部分銀行因鎖定收入較低的客戶,反而小兵立大功。


五、中小企業的興起

亞洲在 1980 和 1990 年代的經濟成長模式,為大型企業創造了有利的環境。政府主導的貸款決策,造就了韓國的財閥、日本的「系列會社」(即關係企業)、中國的國營企業,以及東南亞政商關係良好的商業團體,也造就了一個個笨重、遲鈍的企業帝國,其債務累積的速度遠超過利潤的累積。由於情勢使然,銀行也開始相信這些「巨獸」企業不可能有倒下來的一天。不過, 1997 年爆發的金融危機顯示,事實恰恰相反。

中小企業普遍受到忽視,儘管常常無法自銀行取得足夠的信用融資和相關服務,但中小企業在許多經濟體中,仍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重要性已不可同日而語。當中國的國營企業開始大舉裁員之際,私營和外資的中小企業卻提供了極高比例的工作機會。在台灣和香港,中小企業也是看準了勞工成本和廣大的國內市場等優勢,成了率先將事業移往中國大陸的先鋒。而在債台高築的印尼,當大型企業仍為外債所苦時,中小企業卻已經找到新的獲利來源了。

美國的中小企業取得信用融資的管道堪稱便利,產值佔了 GDP 的一半,而亞洲的中小企業在 2001 年時,則大概只有美國水準的一半。亞洲某銀行主管曾開玩笑說,星巴克之所以能在亞洲開這麼多家分店,就是因為中小企業極為注重成本效益;此外,由於和客戶開會時沒有適當的場所可供使用,只好一邊喝咖啡、一邊談公事。這也可說是機動靈敏的中小企業得付出的代價。

未來十年,隨著亞洲和全球經濟越趨整合,中小企業將取得更大的優勢,以便因應全新的挑戰和機會。這並不是說這些企業完全沒有信用風險;歐美管理完善的銀行已經證明,相較於經營毛利已被壓縮至幾近零的大型企業,中小企業客戶產生的報酬相對較為優渥,往往可以讓銀行獲利。銀行若能針對中小企業的市場,重新修正價值訴求、服務模式和授信風險控管流程,將可順利掌握亞洲地區在企業經濟利益轉變上的優勢。


六、亞洲勇於擁抱新科技

亞洲對各種新式科技設備的熱愛,可能會帶來銷售和服務策略上的突破。試想,銀行和客戶之間若能直接透過行動電話進行收付款交易,那又會是什麼樣的景象?如果客戶無須親自到分行和專員洽談或填寫申請表格,透過遠端通路即可申請小額信貸,又會是一番什麼樣的景象?能將最新技術應用在業務上的銀行,不僅可為客戶提供前所未有的便利性,還可省下數百萬美元的分行開支。

事實上,亞洲部分金融服務商已推出不少過去難以想像的服務。例如,台灣的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可讓客戶透過 i-mode 手機互相轉帳;在日本居領先地位的消費融資公司,則透過全面自動化的無人分行,處理大部分的申貸案件。分行內的機器完成文件掃描後,就可將申貸人的相關檔案以影像的格式傳輸至核貸中心,由客服專員進行核貸評估。

當然,這類例子並不能勾勒出亞洲金融實務的全貌。多數交易還是在空間過大、地點過於昂貴的分行中進行,幾乎沒任何集中式的作業流程。然而在亞洲的許多都會區,行動電話的持有率是最高的,網際網路服務也十分普及,韓國甚至誇口其家庭寬頻普及率為全球第一。未來十年內,亞洲各地的基礎設施將逐一建置就緒,追求創新的銀行將有機會一舉以全新的營運模式,重新定義許多傳統金融服務的經濟效益。

上述六大趨勢所要強調的重點是,有意在亞洲把握可觀商機的銀行,必須以消費者和企金市場中較為低階的客群為業務重點,而服務差異化的要求也比今天更高。打入都會富裕客群並成功獲利所需的營運模式,遠較過去複雜,也絕對不同於銀行所依賴的低成本作業平台,試圖將觸角伸及首度賺取收入的偏遠地區居民。吸引現代消費者所需的產品設計、授信技能和品牌建立模式,更是有別於為了爭取年長存戶的信賴所需的技能和市場定位。

隨著亞洲金融業的利潤來源開始發生變化,銀行也必須自我創新,最重要的是接受即將迎面而來的全面性改變──積極培養機會的種子,同時細心處理棘手的雜草;其所代表的挑戰意義,不下於如何安度 1997 年的金融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