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書摘 6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書摘 5
書摘 1

散文雜論

【類別最新出版】
無盡的遠方
有時我獨自念想
沒有最好的季節,轉個念一切都是剛剛好
三十女子微物誌
時空迴游


鬼神(CV0011)

類別: 文學‧小說‧散文>散文雜論
叢書系列:生活文化
作者:岳娟娟、顧迎新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5年07月18日
定價:260 元
售價:205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184 頁
ISBN:9571343315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書摘 6書摘 2書摘 3書摘 4書摘 5書摘 1



  書摘 6

魔──道與欲的鬥爭。

這又是一個極度邪惡的字。「妖魔鬼怪」,「魔」在人類常常念叨的惡感排名中位列第二,可當你知道其實它是一個外來詞以後,更要驚訝三分了。不錯,在佛教入主中原後,不僅佛與菩薩進入了神仙譜系,他們的老對頭「魔」也跟著來搗亂了。

魔是梵語魔罪之簡稱,意為障礙、擾亂和破壞。《八大人覺經》上講魔有四類:天魔、五蘊魔、煩惱魔、死魔。天魔是外在的誘惑,外面的色相、音聲和氣味,外面酸甜苦辣。其他三魔則都出於各人自我的生理及心理:妄想是魔、貪痴慢是魔、自私自利是魔,魔寓意著的障礙,其實是人類自身的欲望和情緒。

不過,既然「佛」在流傳過程中具有了神的特質,魔也隨之變得人格化了。修行中的障礙是多種多樣的,魔所幻化的姿態也各不相同。有時他只是簡單地施一些障眼法,考驗修道者的耐心和誠心。《高僧傳》寫鳩摩羅什讀《放光經》時「始就披讀,魔來蔽之,唯見空牘,什知魔所為,誓心逾固,魔去字顯,仍可誦之」。唐人《冥報記》也有類似的故事,有一個尼姑,非常虔誠地請人抄寫一部《法華經》,八年乃成。龍門僧法端強行把經「借」走,拿到手卻發現上面無一文字,最後不得不還給尼姑,尼姑「以香水洗函,沐浴頂戴,繞佛行道,於七日七夜不暫休息」,終於使經中文字再現。故事中雖然沒有出現「魔」,可是法端等人急功近利,以權勢威逼其他修道者貢獻佛經,已經是一種貪欲,這會妨礙修行;尼姑則不受任何外在內在的干擾,一心向佛,所以魔的障眼法自然就失效了。

有時魔會變化成少女的模樣,引發修行者的色欲。相傳釋迦牟尼在修行之時,魔王曾經派遣七個魔女以美色勾引,卻被他識破不過是一具具腐敗的臭皮囊,魔女羞愧而退。這則故事的現實性在於對人類情欲的挑戰。中土佛教講究疏遠女色,然而正常的男子在青春年少時免不了情欲的困擾,這是人類的本能,超越了其他各種欲念,可以說是在修行中遇到的最大、最難以抗拒的誘惑,因此,佛與魔女的交戰就為修道者指引了方向。

俗話說得好:「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看來有些洩氣的言語,卻真實反映了人們對於欲望的認識:修行是艱苦的,要求寸進,必須付出艱辛的勞動,但欲望卻是無止歇且強大的,它的力量往往十倍於宗教的修行。或許正因為這份艱難,那些得道高人才更令人尊敬吧。

魔如此的可惡可憎,自然而然地便與中國鬼神傳說中那些怖惡的代名詞聯繫起來了。於是有了「妖魔」、「魔鬼」。

透過對以上這些語詞的分析,我們大致可以這樣說,中國的鬼神傳說中有原始神話,有道教仙話,也有佛教故事,他們原本屬於不同的體系,但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卻充分融合了,尤其是佛道的結合意義重大。道家更注重養生,也就是自己的快樂,有脫離世情的缺陷。佛教雖然也講究個人修行,但其因果理論和輪迴學說卻很自然地同中國社會的善惡觀念、道德倫理結合在一起,使之成為一項新的救世宗教,如來、彌勒和觀音等佛國諸神的功業,直接影響了道教的價值判斷,道教的神仙們也改變了「生活準則」,漸漸變得熱心起來,不再是整天下棋、煉丹,在悠遊之餘也各自領了職務,為世人帶來不少福祉。而鬼的世界,根本就是佛教一手打造的,黑白無常、牛頭馬面、十八層地獄、轉世投胎,這些根本就是佛經的論述,卻根深蒂固地融化在人們腦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