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兩岸關係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序一
自序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兩岸關係

【類別最新出版】
鑄劍為犁:賴幸媛的兩岸談判秘辛
中國憑什麼:從人類史的演變,看中華文明的時代拐點
第三進化--認知作戰下,台灣與全球的文明終局抉擇
金馬是引信,亦是誘餌?──遙送習總書記一束橄欖枝
終極和戰:兩岸戰爭與和平,統獨最短的距離


世紀交鋒(BC0147)──民進黨如何與共產黨打交道?

類別: 兩岸關係
叢書系列:歷史與現場
作者:楊憲村、徐博東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2年05月13日
定價:320 元
售價:253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28頁
ISBN:9571336629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序一 自序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



  序一

期待轉型的兩岸新關係

◎文/吳乃仁(前民進黨秘書長)

歷經堪稱痛苦的政黨轉型經驗之後,民主進步黨終於贏得了多數人民的信賴,順利締造了台灣乃至華人世界歷史上第一個政權和平輪替經驗。

民主進步黨的轉型,事實上,和一個台灣社會的核心議題──中國政策──的調整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說,如果在中國政策的轉型上失敗,黨的轉型不會有成功的機會。

中國政策、兩岸關係,本就是高度複雜、影響廣泛而深遠的議題。

從歷史的複雜度上來說。兩岸關係的背景,鑲嵌於西方資本與帝國主義席捲東方的過程中,揉合著台灣人民建立自己家國的悲願,中國人民洗刷民族恥辱的意志,以及雙方長期隔閡,在意識型態、社會制度乃至思維模式的巨大歧異。

從中國政策議題的廣泛性上來說。這不僅是一個攸關經貿產業發展的、公共政策層次的議題,還是一個牽涉憲政體制統治正當性的、政治結構層次的議題,更是一個決定國家認同歸屬的、價值選擇層次的議題。 從兩岸關係發展所帶動的深遠面上來說。此一議題的趨向以及終局的安排,甚至變化過程中的程序、方式、干預、介入,所造成的穩定或衝突,所有的影響,在在都落著於台灣人民的生活福祉上,落著於華人社會的文明進程裡,落著於亞太地區的安全和平與繁榮的機會中。

在政黨競爭、特別是選舉的過程中,兩岸政策,曾經被視為是民進黨最大的包袱、最弱的罩門。一方面,民進黨主觀上必須、客觀上也被其支持者要求,必須堅持創黨的理念:以推動台灣實現成為一個主權獨立國家,作為黨的神聖使命。另一方面,面對北京政權步步進逼,壓縮台灣生存空間的險惡處境。民進黨又清楚的認知到:自己在兩岸關係立場上的堅持,有助於擴大台灣因應迴旋的戰略縱深。這是站在國家整體利益立場所不得不然的選擇,這,超越了政黨利益,即便是包袱罩門,即便妨礙勝選。

然而,兩岸關係在台灣開放探親、中國改革開放之後,形勢卻急轉猶如江河日下。民間交流熾熱,經貿互賴日深。雙方政府,終也不能以人為意志為移轉的走上談判對話。在劇變的時空環境中,民進黨在兩岸關係這一議題上,非但不能再抱殘守缺,反而要展現出更前瞻、更具開創性的格局與作為。這樣的挑戰,毋寧是相當嚴峻的。

嚴峻的問題之一,是如何處理飽受質疑的所謂台獨基本立場。問題之二,是如何建構出一套能為大多數台灣人民以及國際社會接受的中國政策主張。問題之三,是如何整合出全黨共識,進而轉化成為黨的典章制度與指導綱領。

配合著台灣十數年來民主化與本土化兩大改造路線的發展成果,我們對國家定位的論述,從執政後不必也不會宣佈台灣獨立開始,不斷清晰化、明確化到確立以維護鞏固中華民國主權獨立作為現階段目標,並且以程序民主,亦即任何改變現狀的決定須經全體台灣人民同意,作為我們的堅持。總的來說,這就是以務實的中間路線推動轉型。

相對於執政黨在缺乏行政資源和表現舞台的劣勢之下,我們率先提出了推動兩岸關係正常化作為中國政策的指導原則,從而發展出全方位談判、全方位對話、全方位互動等主張,更進一步提出兼顧國家安全與經濟發展需求的兩岸經貿措施,架構出一套完整的中國政策白皮書。總的來說,這就是以理性的政策訴求推動轉型。

為了尋求黨內最大的共識,我們不惜採取全黨大辯論的方式,將各種對於中國政策不同的立場相互說服的過程,攤開在全體人民面前接受檢驗。最後,更將多年累積的論述成果,以台灣前途決議文的形式,透過全國黨員代表大會通過的程序,奠定其法定指導地位。總的來說,這就是以具體的改革行動推動轉型。 在野時期,轉型的道路何其艱辛。執政之後,轉型的任務卻也不能稍怠。

我們認為兩岸關係的政治僵局,根本的癥結在於北京方面所堅持的「一個中國」原則,和中華民國獨立存在的事實,有著嚴重的落差。絕大多數的台灣人民,無法接受此一片面說法。執政後的陳水扁新政府針對這一問題,展現了最大的誠意與彈性。除了宣示了「四不、一沒有」的基本立場外,更表達願意「在既有基礎上共同處理」此一歧見的主張。

我們主張,公平的談判不應由任何一方預設前提條件。在民主、和平、對等的原則下,中華民國政府過去二年來,提出了三十餘次呼籲與建議,希望與中國進行包括政治議題在內的全面性協商和對話。

我們走向,以「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取代「戒急用忍」的開放政策。實施小三通、准許中國資金來台、放寬中國產品進口、擴大「境外航運中心」功能及範圍、接受中國人民入境觀光……。這些措施,證明了民進黨在野時代積極轉型的中國政策,已經落實為中華民國的政策,正在執行之中。

回顧這段民主進步黨從在野到執政,從政黨轉型到國家政策轉型的歷程,希望能夠為未來兩岸關係的思考,提供一些啟示。能夠將這樣的觀察,在楊憲村和徐博東兩位先生著作的序文中表達出來,是榮幸,也是機緣。

楊憲村先生是我所認識的台灣知識份子之中,極少數既了解民進黨又能夠掌握兩岸問題的佼佼者。由他執筆論證民進黨的中國政策,實是不二人選。在本書中提出對於兩岸關係的建言,更是深具參考價值。徐博東先生是大陸最早以民進黨作為研究課題的兩岸關係學者,對於北京對台政策以及兩岸情勢研析,較之其他大陸學者,應該更具有相對的客觀性。相信閱讀本書,將會提供讀者對於民進黨、對於兩岸關係,更深一層的認識。

台灣在轉型,中國在轉型,兩岸關係就沒有不轉型的道理。迎接轉型後新的兩岸關係,值得我們期待,更需要我們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