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兩岸關係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序一
自序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兩岸關係

【類別最新出版】
鑄劍為犁:賴幸媛的兩岸談判秘辛
中國憑什麼:從人類史的演變,看中華文明的時代拐點
第三進化--認知作戰下,台灣與全球的文明終局抉擇
金馬是引信,亦是誘餌?──遙送習總書記一束橄欖枝
終極和戰:兩岸戰爭與和平,統獨最短的距離


世紀交鋒(BC0147)──民進黨如何與共產黨打交道?

類別: 兩岸關係
叢書系列:歷史與現場
作者:楊憲村、徐博東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2年05月13日
定價:320 元
售價:253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28頁
ISBN:9571336629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序一 自序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



  跋

孫悟空遊兩岸(節錄)

◎文/陳文茜

二○○二年五月六號,我在立法院質詢經濟部長林義夫時,差點哭了。

即使對自己失態的行為感到驚訝,對外界難以解釋,但我卻不只是那天那個時刻想哭,之前與朋友談及,將如何質詢林義夫時,即已掉下眼淚。質詢完畢,想想為了水,不得不對部長大吼大叫,感到由衷的悲哀。

我腦中的記憶,是三月二十八號,接近一個月又八天前,質詢林義夫的情景:
A公文、B公文、C結論、D主張,我一條條列出,無疑是想讓林義夫瞭解,經濟部曾在台灣今年水荒裡,犯了多麼嚴重的錯誤。而林部長也以一貫熟悉的柔軟身段、謙虛的態度,很快地答道:「我們會檢討!」臨走前,我不忘反覆叨念:「部長,社會害怕的,不是會犯錯的政府,而是犯了錯卻不肯檢討的政府。」

質詢過了一個多月,旱災從基層發現,水庫儲水量不到百分之五十開始至今,也已過了一百零八天。林部長又站在立委面前接受質詢,而這一回他低著頭,眼神像乞求般望著我。我無奈,這位站在我眼前,長年貢獻國家部門的政務官,曾經是國際談判場上,被人們豎起大拇指的部長,如今有什麼理由,必須忍受我的咆哮?可我如果繼續相信他此時的誠懇,等於又被政府官員們的表演給矇混了。

諷刺的是,再站在眼前的,雖然是謙虛的部長,但腦海中,卻至少有十次以上,自稱毫無行政缺失的行政院說詞。

政策在原始歷史學家和政治學者的分析中,原本是理性的辯論,但卻永遠不是真實的故事。尤其在第三世界,過度政治化的社會,公民對政策思考水準極低的民主國家中,政策理性程度的低落,遠超過理論研究者的想像。台灣今年的水荒事件,只是小例子。逼得人站在立法院,無論平時多不願在公開場合動怒,甚至拍桌子、大聲咆哮,都感覺到內心無可遏抑的憤怒與人性的扭曲。

水荒問題尚且如此,更不要說牽繫著台灣核心重大發展的兩岸關係。

如果說一個政策,背後牽涉了瘋狂、浪漫、想像、甚至恐懼,裡頭含量最多的,在台灣,大概莫過於兩岸關係了。本書作者楊憲村,從我二十幾歲,就認得他,當時他還是一位《黨外縱橫》雜誌的總編輯。初期對他的印象,僅止於他是個唱聲樂唱得挺好的新聞記者,後來從美回台,憲村在《中國時報》展現了傑出資深新聞記者的實力,對民進黨的深刻分析,在台灣新聞界,幾乎成為絕響。

令人訝異的是,這個年代,居然還有從事「新聞」工作的人,會詳細翻閱民進黨在不同階段裡,制訂大陸政策的過程,試著把這個凝聚著瘋狂、浪漫、想像到恐懼的政策,找出理性分析脈絡。這景象,就好比人到夜市,預期走過的攤位,都是些街頭表演者拿著蛇,呼嚕嘩啦地說大話,結果中間卻漠然坐了位哲學家,跟你談起亞里斯多德。

民進黨的意識形態,民進黨的兩岸政策,陳水扁的兩岸政策,或者更明白地講,陳水扁鞏固權力、助他奪天下、取大位的兩岸政策,這三個層次是不一樣的。民進黨的意識形態,定位非常清楚,台灣一邊中國一邊,兩邊隸屬於不同的歷史過程,台灣跟中國唯一連結的關係,除了移民之外,就是台灣倒楣地接受了一個戰敗溜來的外來政權。

而民進黨兩岸政策的內容為何?簡單說,能不來往就不來往,能不投資就不投資,能不見共匪就不見共匪。但時局逼得民進黨人,無法維持這樣的兩岸政策基調。因此每隔一段時間,民進黨人,以及黨內不同政治領袖,就被迫要重新擦拭他們那根深蒂固的信仰。就好像宗教裡某教派,原本祭祀時,清一色不准擺放祭祀品,後來時勢所趨,這會兒插個鮮花,後來嫌鮮花不夠,又加上鮮果,再隔段時間,覺得鮮果太素,不夠豐盛,只好殺隻雞,一起供奉。還覺得不合時宜,最後又加上幾杯酒才算是妥當。

就在這樣的祭祀行為中,民進黨不斷、也不得不和信眾們妥協,也一次又一次在兩岸政策中,開放原始固守的城池。從九○年主張「台灣是個獨立的國家」、「公投決定主權」;九五年,由黨主席承諾「民進黨執政不必也不會宣布台獨」;九七年辯論「三通」;九八年辯論「強本西進」;九九年陳水扁提出「新中間路線」;到兩千年總統就職典禮上的「四不一沒有」。審視民進黨兩岸政策的改變,從來不是直線上升或直線下降,而是十分曲折的過程。

當民進黨面對勝選需求,兩岸政策必更朝開放的方向走,可是當政治利害的威脅下降,他們又意識到自己離信仰距離太遠時,民進黨原始那些相信純粹儀式的祭祀者,即開始喧鬧。巧的是,每隔一段時間,總會出現些老骨頭,帶領著這些人搖旗吶喊。九五、九六年時,彭明敏、葉菊蘭打頭陣;九六年之後,換成了李鴻禧;兩千年之後,更好笑了,變成了曾經派密使去中國大陸、主張辜汪會談、又曾草擬國統綱領的前總統李登輝。

需要幫陳水扁鞏固權力、贏得天下的兩岸政策,又比民進黨想要贏的兩岸政策,來得更加細緻與複雜,使你不得不佩服、也承認,歷史不只是結構的產物,個人,尤其是政治領袖發揮的影響力,其實是非常奇特的。

陳水扁的仇敵,誰都知道是連宋二人,頂多加個怪「馬」,可是在兩岸關係裡,連宋二人卻不得不扮演起陳水扁贏得權力的墊背。

當台灣的利益和全球化的腳步,同時進行,而且台灣註定只有全球化,才能得到更高利益。此時,命運便驅使中國大陸所代表的崛起市場,逼得台灣非面對選擇不可。一年一年下來,兩岸貿易額總量持續增加,套用李登輝的說法,台灣對中國大陸經貿的依存度,大幅提高,人們觀念改變了,企業家的壓力不斷凝聚,時局與歷史共同在嘲諷著,民進黨原始那種台灣一邊中國一邊、最好兩邊不要往來、頂多墓碑上刻著江西、山東、福建蘆洲、福建泉州幾個字眼的那群人,這種關係像被詛咒一樣,已經不能成為這個社會對中國大陸的最終註腳與選擇。

陳水扁面對民進黨的歷史、民進黨的主張、民進黨的群眾、以及現今企業界的需求,和台灣在全球化裡頭需要的利益,不斷思索著屬於他的兩岸政策。但有趣的是,此刻助他鞏固天下最重要的盟友,竟是連宋,而不是李登輝或民進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