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兩岸關係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序一
自序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兩岸關係

【類別最新出版】
鑄劍為犁:賴幸媛的兩岸談判秘辛
中國憑什麼:從人類史的演變,看中華文明的時代拐點
第三進化--認知作戰下,台灣與全球的文明終局抉擇
金馬是引信,亦是誘餌?──遙送習總書記一束橄欖枝
終極和戰:兩岸戰爭與和平,統獨最短的距離


世紀交鋒(BC0147)──民進黨如何與共產黨打交道?

類別: 兩岸關係
叢書系列:歷史與現場
作者:楊憲村、徐博東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2年05月13日
定價:320 元
售價:253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28頁
ISBN:9571336629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序一 自序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



  自序

重建兩岸和平基礎,避免兩岸戰爭(節錄)

◎文/徐博東

1996年初臺灣大選前夕,我和北大的兩位教授應政大東亞所之邀首次赴台參訪,大概是因?時值旅遊淡季之故,在風景如畫的日月潭碼頭,遊客稀少。兩個看似船工的中年男子閑來無事,正坐在一起聚精彙神地下中國象棋。因時間比較寬裕,我們湊過去觀起戰來。--顯然這盤棋已到了殘局,盤面上,紅、藍雙方除了將、帥和不多的幾個子之外,其餘的"戰鬥人員"均已"陣亡"。藍方的損失尤?慘重,卻仍在頑抗。不一會兒,藍方被逼無奈才推盤認輸。或許是因?輸得並不服氣,當這位黑臉龐的大漢聽說我們幾個是從大陸而且是從北京來的學者,竟莫名其妙地沖著我們發起?來,高聲喊道:"回去跟你們江澤民說,要打就打,別嚇唬人,我們臺灣人不怕!"

又過了四個年頭,2000年的4月,阿扁剛剛當選"總統"不久,我應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的邀請,第四次赴台做?期一個月的學術訪問,幾乎跑遍了全台各個縣市。一天,在蘇花公路旁的一家工藝品商店,我與接待我的一位體態豐滿年約四久十多歲的女店員攀談起來。談話中知道她是位忠實支援阿扁的"扁迷"。問她對"一國兩制"的看法,她很認真地回答說:"’一國兩制’?哪怎?行!到時候我們除了要向臺北繳稅,還要向北京繳說,繳雙倍的稅我們臺灣人可受不了!"

日月潭邊的船工和蘇花公路旁的女店員,都是臺灣最基層的普通民?。他們對大陸的瞭解,對兩岸問題的認識程度如此膚淺,甚至存在著種種誤解和對立情緒,這究竟是誰的過錯?誠然,海峽兩岸都負有責任,但不可否認是,李登輝主政12年特別是在他的中後期所奉行的以反共反華?基調的民粹政治,以及獨派人士長期以來對臺灣民?的刻意誤導,則是最主要的原因。

北京"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台方針,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提出並正式實施以來,二十年過去了,海峽兩岸同胞都已習慣于過和平安穩的日子,以?戰爭已然成?歷史,和平乃是天經地義的常態,很少有人會體認到兩岸的內戰狀態實際上並未結束;更少有人去思考過這種和平得以維持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事實上,這二十年的台海和平之所以得以維持是有條件的、有前提的。這個條件和前提不是別的,那就是海峽兩岸都承認"一個中國",兩岸人民都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兩岸當局都承諾要致力於未來"中國的統一"。

臺灣方面1991年制訂的《國家統一綱領》,和兩岸兩會 1992年達成的"一中共識",均清楚地表明瞭這一點。正因?存在這一前提條件,兩岸才構築起了和平的基礎和框架,北京方面也才始終堅持"和平統一"的政策,汪辜會晤和兩會一系列的事務性協商談判才得以進行。因此,平心而論,這二十年的台海和平,兩岸雙方都做出了各自的努力和貢獻,都承擔了應有的責任和義務,並非只是北京的功勞。

然而遺憾的是,在李登輝主政的最後幾年,臺灣方面卻逐漸背離了一個中國原則。1994年李登輝與日本右翼作家司馬遼太郎的談話、1995年李登輝在美國康奈爾大學的演講,公開挑戰一個中國原則。北京方面一再提出嚴重警告,甚至不惜以軍事演習和導彈試射來表達自己捍衛"一中原則"的決心和意志,但李登輝卻置若罔聞,堅持"向不可能的事物挑戰",在危險的道路上愈走愈遠。及至1999年7月9日,公然?出"兩國論",徹底暴露了他分裂主義的真面目。台海和平的基礎遭到了臺北當局單方面的粗暴踐踏和破壞,這也就是何以在李登輝主政中後期,兩岸對話談判數度中斷擱淺,關係日趨緊張惡化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一直以來都有一種說法,說是李登輝搞台獨"是被中共逼出來的"。誠然,北京與李登輝打交道十多年,的確有不少經驗教訓值得總結和反省,但至於說李登輝搞台獨是被中共"逼"出來的,則未免不顧事實。只須回顧一下十多年來兩岸關係演變發展的曲折歷程,人們便不難發現,每一次海峽兩岸關係的緊張,無一例外都是李登輝主動出招挑戰一中原則在前,北京則是?維護一中原則而被動反彈在後,怎?可以倒因?果,說李登輝搞台獨是被中共"逼"出來的呢?再說,李登輝下臺之後退而不休,迫不及待地公開跳出來與死硬台獨分子金美齡、彭明敏之流沆瀣一氣,變本加厲地從事台獨活動,那?請問這又是被誰"逼"出來的呢?"景陽崗上的老虎,你打它要吃人,不打它也要吃人"(毛澤東語),李登輝搞台獨,乃是其本性使然,不讓他搞也難。

近年來李登輝相繼推出的幾本書,已經把他仇視中國、追求"台獨"的心?表露無遺,難怪他主政期間講了一百三十多次"反台獨"的假話沒有多少人相信。坦白地說,李登輝的分裂行經,假若不是遭到北京方面的強烈反彈和海內外同胞的同聲譴責,以及國際社會的普遍反對而不得不有所收斂的話,那?海峽兩岸恐怕早已是戰火熊熊、後果不堪設想了!當然,中國的統一或許也早已在兩岸同胞付出慘痛代價之後就此達成。因此,從這一角度而言,李登輝"急獨派"其實才是真正的"急統派",--是迫使北京不得不調整和平統一方針,採取斷然措施,以武力完成國家統一的"急統派"。

時序進入2000年,臺灣政權終於在李登輝的強力主導下有計劃、有步驟地從國民黨手中"和平轉移"給了主張台獨的民進黨。阿扁上臺執政後,面對一觸即發的台海危機,?穩住陣腳,他採取所謂"以柔弱勝剛強"的策略,表面上一改以往李登輝對大陸的強硬姿態,頻頻向北京示好,釋出種種所謂"善意"和"誠意",但骨子裏卻堅守"台獨"立場毫不動搖。

執政兩年了,至今不僅拒不接受"一中原則",否認"92共識",聲稱"統一並非唯一選項",甚至不肯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推行只做不說的李登輝"兩國論"路線。致使兩岸僵局無解,互信蕩然無存,和平統一的基礎進一步坍塌,台海上空的戰爭陰霾愈聚愈濃,有識之士?此憂心如焚。然而阿扁卻自以?得計,在他執政一周年的感言中聲稱,他的大陸政策"雖沒有得分但也沒有失分",並把所謂"兩岸關係的穩定"說成是他執政一年來的"主要政績"之一,表示"令人非常欣慰"。民進党秘書長吳乃仁更認?,"時間站在臺灣一邊,中共願意談很好,不談也無所謂"。嗚呼!這就是民進党和陳水扁極其危險的"兩岸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