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書摘 5
書摘 6

建築、雕塑

【類別最新出版】
我在荷蘭當都更說客:阿姆斯特丹以人為本的10年街區再生筆記
木作‧系統櫃,全能收納訂做聖經:拿給師傅就能用!最強美型空間+人體工學尺
小宅試驗:從5坪到15坪,《Never Too Small》頂尖設計師不將就的小坪數生活提案
《小宅試驗+收納訂做聖經》雙書套組
潮汕老厝:四海潮人的心靈故鄉(修訂版)


高塔(IN0007)
Tower: faith, vertigo and amateur construction.

類別: 藝術‧攝影‧影視>建築、雕塑
叢書系列:INTO系列
作者:比爾.韓德森
       Bill Henderson
譯者:楊鳴、張明敏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1年02月01日
定價:220 元
售價:174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24頁
ISBN:9571333069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書摘 5書摘 6



  書摘 2

一塊地

我的塔建在緬因州塞吉維克(Sedgwik, Maine),一個大多數地圖上找不到的小村子。塞吉維克位於大西洋的一個半島南端,西邊有佩諾布斯科特河(Penobscot River),流經緬因州北部;東邊是藍丘灣(Blue Hill Bay)。

從高度商業化的美國一號公路上轉入這個半島,就柳暗花明又一村。你到了就知道為什麼,這裡的人互相揮手致意,還向過往車輛打招呼。懷特說他回到這裡的感覺,有如「收到愛人送禮的喜悅」。

塞吉維克離懷特在布魯克林的農莊大約 13 公里,你可以由布魯克林越過班傑明河(Benjamin River)的石堤公路抵達塞吉維克。班傑明河是漲潮時才出現的河口,匯入塞吉維克港的艾格蒙金河區(Eggemonggin Reach),這裡是三十艘漁船和遊艇的家。

在這小港口有個漂浮船塢,夏天時孩子們喜歡在這裡釣魚、游泳。除了八月份最後兩個禮拜,水溫很少超過攝氏 13 度。

陽光為半島的土地和水域灑上一層淡黃色的光芒,天空變幻莫測,像是慢動作的萬花筒。

塞吉維克村有間小店、一家郵局、每週只開幾小時的圖書館,河灣上有六戶人家,粉刷著不屬於緬因州的色彩:蘋果綠、淡紫色、日曬的小麥色。那裡還有幾戶老人家的平房、金色圓頂的教堂、一家在木匠車庫附設的木工行,以及一間骨董、飾品店,那裡賣的「純手織毛衣」都是老闆娘一針針編織的。

在塞吉維克村,一天早上六點左右,我向雜貨店老闆葛雷欽(Gretchen)買來一個剛出爐的藍莓小蛋糕和咖啡。太陽在我身後升起,我坐在人行道旁我車子的引擎蓋上,這時有一名女子帶個小男孩領著一支隊伍過河:四匹巨大、腳步沈重的馬,還有一隻愉快的雜種狗,我猜他們要帶馬去草地上用早餐。

「嗨!」那女子向一大早就坐在引擎蓋上吃早餐的陌生人打招呼。

「早安!」我揮手致意,為她這簡單的問候而感動。在我那遠離緬因州的家鄉,我們看不到這樣的行列,而清晨六點坐在車蓋上的陌生人會被認為鬼祟可疑。

觀光客很少會到塞吉維克來。大多數人在西邊幾公里處就轉入 15 號公路,前往藍山(Blue Hill)、艾爾斯渥斯(Ellsworth),或接到一號公路。這樣走比較順路,可以節省五分鐘路程。為了什麼?我不知道。村婦、小男孩、馬兒緩慢的步伐在電子時代是微不足道的。

這種步調讓這裡的居民比外地人多活幾十歲,儘管氣候嚴苛,尤其在冬季。正如緬因州出身的詩人羅賓森(Edwin Arlington Robinson)寫道:「緬因州的孩子都會用凍僵的腳趾走路。」

懷特在這裡渡過五十多個冬天。1972 年 2 月 13 日的一封信裡,他寫於布魯克林的農莊:「大約十天前我們遭遇一陣強風,幾乎每晚停電,大樹攔腰折斷,鹿島橋鋼筋束決裂。它是一座雄壯的橋,但大風刮來就神氣不再。」

冬季強風的威力,也許是緬因州東南部無法以塔聞名的原因。這裡幾乎沒有一個冬天不曾遭受東北風吹襲,那勁道有如龍捲風。有幾次暴風是塞吉維克居民津津樂道的話題,尤其是 1898 年感恩節後的「波特蘭強風」(Portland Gale),讓波特蘭號(長 124 公尺的舷側明輪船)沈船,船上 171 名乘客、船員全數葬身大海。在陸上,它也造成 456 人死亡,海岸的風速高達時速 115 公里。

緬因州東南部最大的暴風雪發生在 1962 年除夕,暴風範圍擴及新斯科夏(Nova Scotia,加拿大東部一省),接著以反時鐘方向掃向西部,為塞吉維克地區帶來一公尺的降雪量,有些雪堆更達 6 公尺。時速 80 公里的強風,使氣溫降為攝氏零下 26 度。

最近的一次暴風雪,是在 1998 年 1 月 8 日,龐然的變電塔都被擺平。《紐約時報》描寫它像是「佛斯特(Robert Frost, 1874-1963,美國詩人)詩中描寫白樺樹因笨重而折腰的夢魘,迫使以緬因東南部為榮的居民遷出暖氣中斷的家園,將近 50 萬人連續幾天沒有電力可用。……緬因州州長金恩(Angus King)說,這是該州最嚴重的天災。」

很明顯的,在這個海岸,大家蓋房子都很小心謹慎。

不過我在這裡已經渡了幾個暑假,前一陣子又在艾格蒙金河對岸的鹿島蓋了間小木屋。在此之前,我沒建過什麼像樣的東西。我一面蓋小木屋,一面向我的木材行朋友比林斯討教。我的工具是一把鐵槌、一隻鋸子、直角尺、捲尺、水平儀,以及一條八公尺長的馬尼拉繩。大部分工作我都自己動手,除了鋪水泥板和釘屋頂板外(處理屋頂時,我的手已不聽使喚,連鐵槌都拿不動)。結果我瘦了二十幾磅,雖然手僵了,卻變壯了。

小木屋現已完工,我覺得若有所失。建造的過程帶給我極大的樂趣,也許我有點沈溺其中。它畢竟是個家,我在那小島上打造一個家,給我家人的避暑別墅。

1995 年 2 月以前,我從沒聽說克里斯帝山(Christy Hill)這個地方。有位地產經紀人發現我對可見湖光海景的地方有興趣,但又可憐我阮囊羞澀,他就寄給我一張照片,上頭的一小塊地可遠眺海面,像是地平線上薄薄的一束光。我沒有抱多大希望,但我需要到緬因州一趟,那美麗的東南部海岸總能讓我充電打氣。

那時我剛寫完女兒荷莉(Holly)誕生 11 年以來的成長紀事,她如何教她老爸重拾那些曾知道卻已忘記的事(而他以後還會再忘)。

《她的父親》這本書也是我妻子安妮(Annie)和我的故事。我們初識於紐約的一次藝文酒會,那天我爛醉如泥做了許多糗事,擁抱了華特‧克隆凱(Walter Cronkite),冒犯了諾門‧梅勒(Norman Mailer),親吻前總統卡特的妹妹的唇,她是傳道家茹絲‧卡特‧史岱堡頓(Ruth Carter Stapelton),我還對她哼了詩歌〈信而行〉(Trust and Obey,信仰並遵行,沒有別的方法進入主的喜悅中,唯有信仰並遵行)。這些人我一個也不認識,往後也沒機會認識。我完全不記得那天和安妮相遇,直到幾個禮拜後,她到我在柏里克街(Bleecker Street,位於紐約市格林威治村)的公寓找我。

我那時候就像是讚美詩〈奇異恩典〉(Amazing Grace)裡的可憐人,眼睛瞎了,且還沒準備再「看」。經歷一段長久而看似無望的戀情後,我和安妮結婚了,然後試了許多偏方,中年得女,荷莉誕生了。我們仍然依賴、深愛對方,見證了上帝的恩典。我寫道,上帝的恩典透過荷莉而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