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譯序
林俊義序
自序
書摘 1

作 者 作 品

千禧年:古爾德三問

譯 者 作 品

尋找時間的起點
睡人
千禧年:古爾德三問
尋找黃金船
紅色皇后:性與人性的演化
伽利略的女兒
德性起源:人性私利與美善的演化
天崩地裂:8. 4 大地震
羅盤之謎:為什麼不是中國人發現新大陸

生物

【類別最新出版】
小蟲大哉問:自然生態的科學探察與人文思考
跨世紀黑科技:神奇植物幹細胞
人從哪裡來:人類六百萬年的演化史
研之有物:見微知著!中研院的21堂生命科學課
最致命的敵人:人類與殺手級傳染病的戰爭


生命的壯闊(CK0008)──古爾德論生物大歷史
Life's Grandeur : the spread of cxcellence from Plato to Darwin

類別: 自然‧科普‧數理>生物
叢書系列:科學人文系列
作者:史蒂芬.古爾德
       Stephen Jay Gould
譯者:范昱峰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9年07月05日
定價:250 元
售價:198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92頁
ISBN:9571329290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譯序林俊義序自序書摘 1



  譯序

別具慧眼的演化觀點

.范昱峰

本書作者古爾德博士為一傑出之古生物學者,專業及相關著作等身,早已蜚聲國際。《生命的壯闊》為其最新力作,97 年甫一出版,立即佳評潮湧,造成轟動。究其原因,固與其學術地位之崇隆以及文名素著不無關連,但純就本書而論,主題之別具慧眼與論證之嚴謹詳盡,深具說服力,恐為主因。

本書主題有二,一為美國職棒 4 成打擊率之消失,究係職棒技術之退步抑或進步?二為生物之演化,應視為可以預測之進步結果,抑或體系之內差異擴張或收縮之結果?

本世紀初美國職棒打擊者屢創佳績,打擊率高達 4 成之情形迭有出現。但半世紀以來,竟成絕響,全美人士均視之為職棒技巧江河日下之惡兆。舉國上下,憂心忡忡。因之緬懷美好昔日、探討原因、提供解決辦法之著作,汗牛充棟。結論千篇一律,咸認足為棒球技術退步之明證。本書作者獨排眾議,以各種數據,證明棒球運動各方面,如投球技巧、防守策略等均有全面進步,打擊技術亦同步增進,且較之其他項目,毫不遜色;然後再以統計方法,進而證明全面進步導致鐘型分配曲線收縮,代表極致成就之 4 成打擊率(古氏稱之為鐘型分配曲線之右尾端)向左收縮,難以再現。因之 4 成之消失不但不是打擊技巧之退步,反應視為棒球運動整體(包括打擊技巧)進步之明證。此一正確結論之獲得,有賴於運用書中一再強調、且與吾人一般思想習慣完全相反之觀點:勿以孤立事件(如棒球運動中之打擊率)作為考慮任何趨勢的依據,而應就整個體系之內(如規則、場地、裝備、投手技術和守備策略)差異之擴張或收縮,進行思考。

溯自達爾文氏《物種起源》出版以來,世人咸認生物演化,均自簡單原始種類,演進成為進步複雜之更高級物種。換言之,即一切生物經歷演化過程之後,越趨進步複雜,而以人類為進化之顛峰。因之人類躍居支配地球之地位,當亦順理成章,無可懷疑。(此點正符合聖經之說法,為人類帶來無限慰藉。)古氏又再力排眾議,指出人類今日之演化成就,並非進步趨勢之必然結果,而係生命的壯闊中,隨機演變的偶然後果。古氏以演化史上膾炙人口之馬的進化為例,指出生命史中出現的馬屬,種類不下數千,今日只剩現代馬一種。因而馬的演化故事,應為失敗的典型,而非成功的例證。而且教科書中強調的足趾變少、體型加大,更非必然結果或普遍現象。因之所謂進化,並非一般人心目中的複雜性增加、更趨高級的進步。且生物之演化,複雜性增加之情形,固然不容否認;然而複雜性減低趨向簡單(如大多數寄生蟲)而演化成功者,種類亦復不少。證諸達爾文《物種起源》一書,根本未用演化一詞,作者結論之正確,已經不言而喻。

古氏以詳盡例證、佐以統計數據,再以統計學方法,仔細解析,娓娓道來,結論自然呈現。兩個主題乍看之下,風馬牛不相及;然而事實上卻有深刻的關連。然經作者逐一舉證、闡釋,盡掃陰霾。與傳統觀念相反之結論──衰退轉而成為進步;必然之進步轉為偶發之後果──自然呈現。讀者驀然發覺傳統思想舛誤之深,必定深感震撼;心靈經此洗禮,頓覺思慮清明,如釋重負。

然以譯者而言,本書之種種優點,固然不待饒舌。但涉及統計學之部分,每有難以下筆之嘆。原著雖然強調將「運用明白的文字」進行敘述、提出論證,但基本術語以及基本觀念,多少仍具專業性質。至如書中一再出現之「平均打擊率之鐘型曲線右尾端」或「平均常數周圍差異萎縮的問題」等冗長名詞,為數不少;又古生物學以及細菌學用稱或用語,為數亦多;以之置於中文句中,欲求中文之簡潔易讀,有如緣木求魚。是以凡以統計觀點處理問題之篇章,務請讀者萬勿嫌惡,耐心讀過。一旦熟悉之後,晦澀之感應可消失。然後正如原作者在序言中所謂:讀者的堅持,將有雙重報酬。此點亦為譯者最大願望。當然譯者限於才致有此憾,無法迻譯為曉暢之中文,自亦不該卸責。惟盼讀者諸君閱讀有所收穫之時,欣然接受譯者深摯之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