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譯序
林俊義序
自序
書摘 1

作 者 作 品

千禧年:古爾德三問

譯 者 作 品

尋找時間的起點
睡人
千禧年:古爾德三問
尋找黃金船
紅色皇后:性與人性的演化
伽利略的女兒
德性起源:人性私利與美善的演化
天崩地裂:8. 4 大地震
羅盤之謎:為什麼不是中國人發現新大陸

生物

【類別最新出版】
小蟲大哉問:自然生態的科學探察與人文思考
跨世紀黑科技:神奇植物幹細胞
人從哪裡來:人類六百萬年的演化史
研之有物:見微知著!中研院的21堂生命科學課
最致命的敵人:人類與殺手級傳染病的戰爭


生命的壯闊(CK0008)──古爾德論生物大歷史
Life's Grandeur : the spread of cxcellence from Plato to Darwin

類別: 自然‧科普‧數理>生物
叢書系列:科學人文系列
作者:史蒂芬.古爾德
       Stephen Jay Gould
譯者:范昱峰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9年07月05日
定價:250 元
售價:198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92頁
ISBN:9571329290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譯序林俊義序自序書摘 1



  自序

謙虛的建議

史蒂芬.古爾德

從耶穌那個回頭浪子的寓言,一直到田納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的《熱錫屋頂上的貓》(Cat on a Hot Tin Roof),全都顯示了一個古老的文學主題:最惹人疼愛的小孩往往都是最受誤解的問題孩童。因此,我不免為目前的這本書《生命的壯闊》(英國版書名為 Life"s Grondeur)——這受我鍾愛的任性小孩——擔憂。這本小書在我心中已經醞釀了 15 年之久,主要來自 3 個截然不同的根源:(1)有一天我在重新思考生命史時,對於進化趨勢突然產生一個新觀點。這個觀點後來在 1988 年以專業術語形式發表,作為古生物學會主席的就職演講文;(2)一次重病期間,為我帶來無限希望和欣喜的統計學發現;(3)對於某項美國通俗文化的解釋——我認為這個解釋不言可喻而且正確無誤,可是又和傳統的說明水火不容,它就是:棒球賽中 4 成打擊率消失的問題。

這 3 個來源都是以最令知識分子興奮的形式出現,是驚喜的新發現,消除了老舊的想法,提供了清晰和諧的觀念。(此處所談的純屬個人經驗,並不表示「絕對」的自信。這些驚喜的發現,清除了眼界和性格上的障礙與偏執。雖然其中部分,可能早為世人所知。)新見解使我以全然不同的角度檢視一些趨勢:看出某些完整系統內部差異的變化,而不只是見到移動的事物而已。因此原書副標題(英美版皆同)就定為「從柏拉圖到達爾文時代菁華的傳播」(The Spread of Excellence from Plato to Darwin)。

有了見解,就有恐懼。原因有二:第一,剛開始時,主題可能顯得瑣碎而又不合常規。為什麼對趨勢的不同解釋,必須成為大眾關心的題材?第二,主要的新公式(思考整個系統的擴張或收縮,而不只是考慮個體的變動)本質上是統計性的,需要使用統計圖表和術語。不過因為本書涉及的只是觀念的改變而已,基本上非常簡單;而且本書將以明白淺顯的文字,提出論證,所以我倒不擔憂讀者是否能了解的問題。我將先說明要點,進而舉出簡單、初步的例證,然後才探討兩個主題:4 成的打擊率和生命進化史問題的解決方式。

這樣的書能夠吸引讀者嗎?他們能夠捱過初期的沉悶,堅持讀到主題新公式出現嗎?帶有數學意味的事物,一向不為我們的文化所喜,讀者們對於統計式的陳述,能維持興趣直到終卷嗎?雖然不無疑慮,我還是相信,既然本書提供了新奇而又應用廣泛的論證,讀者讀完掩卷時,應會感到滿意,而且還會認同父親原諒浪蕩兒子的做法:「及時行樂並無不對。」

雖然不為賺錢,我曾有一段時間迷上撲克牌遊戲,因此我建議讀者下個賭注:讀完本書,保證必有收穫(說不定會是「同花順」,勝過我的「一對三同」)。當然,為了回饋讀者,我盡力使本書簡短、清晰、有趣,而且保證會把兩個重要又顯然沒有關聯的困擾現象,以新的方式解釋清楚。

讀者的堅持將可獲得雙重報酬。第一,我認為研究完整系統中差異的方法,可以解決兩個廣泛受爭論的問題。如以柏拉圖的傳統方式,只以一個要點或例證代表全體,然後研究此一事件如何隨著時間變化,這些問題將永遠混亂不清,無法解決。本書所提供的解決辦法簡單、明白又不激進,令人滿意。不但如此,一旦注入了依據差異而修正的觀點之後,這兩個方法都能解決傳統觀念的矛盾之處。當紀錄顯示,任何體能活動都有長足的進步時,我們怎能相信,傳統方式所說的 4 成打擊率之所以消失,是因為打擊手的素質江河日下呢?本書的研究方式則指出,4 成打擊率的消失,正顯示棒球技術的絕大進步。這個結論合情合理。而如依傳統的方式思考,這結論則將令人難以想像。

我雖然能夠臚列許多動人的理論——學理的(達爾文機械論的本質)或事實的(細菌在生物界中佔了壓倒性的絕大多數),來否定整體上生命史的特質,是由演化決定的說法,甚至於提出新的說法,來為演化重新定位;可是只要少數合理的理由,就足以認定人類確實非常複雜,而且確和趨勢或傾向有關。因此《生命的壯闊》一書對於人類的地位,雖然仍舊保留合乎常識的看法,卻也堅持進步在生命史上沒有普遍發生,也不是演化的特色。

第二點就有點難以啟口了。因為不管我如何努力,語氣恐怕難免不夠謙虛。原因在於本書懷抱的野心稍大,主要論點都有事實依據。書中討論的事情,雖然早有他人以別的方式討論過;但我把案例的範圍擴大到史無前例的程度,試圖以溫和的例證說服讀者,而不以高高在上、充滿偏見的抽象哲學方式,進行正面的攻擊。我期盼讀者能夠了解達爾文革命的真正涵義,也希望他們了解自然的實體,是由不同的個體組成的。換言之,差異本身是不可縮減的,而且從「構成世界的材料」這個觀點而言,也確實如此。因此除了必須揚棄柏拉圖式的古老思考習慣以外,我們更該進一步了解,把整體說成是「平均值」(平均值被視為典型,因而可以代表系統的本質或典型)或「極端案例」(因特殊價值而被標出,像 4 成的打擊率)是錯誤的傾向。原書的次標題「從柏拉圖到達爾文時代菁華的傳播」就是這兩種不同方式的縮影,同時也明白承認達爾文方式的重要性。

《生命的壯闊》和我以前的著作《奇妙的生命》(Wonderful Life)是姊妹篇。它們共同表達出整體、非傳統的生命史意義,希望迫使我們重新思考人類在這段歷史中的地位。《奇妙的生命》斷言進化事件的不可預測和偶發性,並且強調人類的出現,也應該看成是無法重複的特殊事件,不是預期中的後果。《生命的壯闊》的論證,否定了進化塑造生命史,甚至還是普遍趨勢的看法。在這種整體的生命觀之中,人類無法佔據優先的尖峰地位;生命一向是由細菌模式主掌的。

這兩本書都藉由例證提出論點,不採用偏頗的「共同性」:《奇妙的生命》中以出現在頁岩中的全部動物,代表整個寒武紀大爆炸時期;本書則討論 4 成打擊率的消失以及細菌生命模式的鐘型曲線。把人類單獨分開一向是傳統的慰藉來源,但是所有例證都顯示,新的觀點應該是把人類跟其他生物視為一體,而且視現代人類為偶發現象而已。我們不但必須放棄人為萬物之靈的傳統觀念,還要珍惜其他的物種。我們是整體中珍貴的部分,所以要學會喜愛這個團體。如此一來,才能將虛偽不實的安慰化為廣泛的了解,這才是置身於我們這顆行星上有機物的大家族中,應有的奇妙生活。

讀者諸君既已看過謙虛的建議,敬請讀完本書。然後我們大可引經據典,探討一切深奧的事物——包括皇帝和甘藍菜。

~1996 年 8 月於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