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譯序
林俊義序
自序
書摘 1

作 者 作 品

千禧年:古爾德三問

譯 者 作 品

尋找時間的起點
睡人
千禧年:古爾德三問
尋找黃金船
紅色皇后:性與人性的演化
伽利略的女兒
德性起源:人性私利與美善的演化
天崩地裂:8. 4 大地震
羅盤之謎:為什麼不是中國人發現新大陸

生物

【類別最新出版】
小蟲大哉問:自然生態的科學探察與人文思考
跨世紀黑科技:神奇植物幹細胞
人從哪裡來:人類六百萬年的演化史
研之有物:見微知著!中研院的21堂生命科學課
最致命的敵人:人類與殺手級傳染病的戰爭


生命的壯闊(CK0008)──古爾德論生物大歷史
Life's Grandeur : the spread of cxcellence from Plato to Darwin

類別: 自然‧科普‧數理>生物
叢書系列:科學人文系列
作者:史蒂芬.古爾德
       Stephen Jay Gould
譯者:范昱峰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9年07月05日
定價:250 元
售價:198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92頁
ISBN:9571329290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譯序林俊義序自序書摘 1



  林俊義序

給科學迷思的當頭棒喝

.林俊義

.感言

當我受邀為古爾德的新著《生命的壯闊》做導讀的工作,我頓時重燃心底深處多年來似已熄滅的灰燼,但同時亦感意興闌珊,懷疑在台灣有多少人能真正賞識古爾德著作的內涵,而值得投入時間,執筆撰寫。我非輕視讀者,而是深知古爾德的作品絕非一般入門的科普書籍。作為一演化生態的專業工作者,閱讀他的文章,我都有困惑的時候,何況是廣大的讀者。原因是古爾德是一位專研古生物的演化學家,而他二十多年來的寫作都是針對台灣讀者最漠不關心或最感乏味的主題:科學與社會文化的關係,及演化學對生命本質、人生、社會、文化、政治、未來學重要性的詮釋。但他不像時下十之八九的科學家,不知科學為何物而堅持科學的中立及客觀,懵懵懂懂地只會做些動作(技術性)且無關痛癢的「科研」工作,而不關心實驗室以外的事務。古爾德教授不同,他大膽地伸出脖子,不怕權勢,到處打破科學中立的神話和迷思,舌戰基督保守教義學派反達爾文主義的辯論,抨擊人類自以為「萬物之靈」的傲慢,警告人類對未來的盲目樂觀主義,喚醒人們認識生命的無常(從演化學的觀點),並以一定的哲學立場炮轟當代生物學最大的意識型態及迷思:基因決定論。

想到他的一言一行,我頓然湧起撰寫導讀的興趣。古爾德的著作不是台灣學術界最需要的東西嗎?台灣的社會及科學界不是至今仍膜拜科學如神明嗎?科學中立及客觀的神話不是仍充斥在科學界嗎?學術界不是充滿噤若寒蟬、明哲保身的哲學嗎?人為「萬物之靈」、高高在上的傲慢,還有哪個地方會比台灣更為嚴重?對科技文明及經濟成長的盲目樂觀主義有哪個地方會比台灣更盲目、更樂觀?我們有過生命無常的科學演化的認知嗎?整個生物學界哪個不是基因決定論者?

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古爾德教授的近著《生命的壯闊》吧!

.古爾德的文體與特點

古爾德,近二十年來最富盛名的科學散文家,媒體稱他為「演化先生」、現代蒙田(Montaigne,法哲學、散文家,1533 ~ 1592)。他的書並不是十分好懂,但為什麼如此暢銷?其中可能是因他以演化學為主軸,以融合博學及通俗文化的內容探討社會、文化、生命的現象。大家所感興趣的不是演化的事實及論證,而是藉他的演化論證及詮釋來認識生命的本質及意義。因此他的書與其說是一般科普書,不如說是一種尋求生命意義的哲學書。由於他的詮釋及文體別具一格又觸動後現代人類對物質消費主義的厭煩,因而暢銷。他把科學冷漠的知識轉成宗教似的啟示,喚起讀者的想像力及同感心。與其說是枓學,不如說是佈道。

閱讀古爾德教授的著作十分吃力。看他的文章常須反覆幾次,心裡還是一堆問號。一方面,他把很多演化學的複雜知識視為當然,融入在他的論述中;這是台灣讀者最困惑的部分,因為大家對演化學一知半解,只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就以為是演化學的全部。另一方面,古爾德教授可以說是 20 世紀少有的「文藝復興」時代的學者(Renaissance man)。他博學多聞,旁徵博引,慣用「橫向思考」(lateral thinking)的方式,把一大堆似不相關的資料,從莎士比亞到電視肥皂劇、從達爾文到流行歌曲等,連接起來,美妙、清楚地解釋一個複雜的問題;讀來如同一篇動人的散文,讀後不但令人信服而且激賞不已。他的英文詞彙縱橫古今;反諷、聯想、隱喻散佈在文章的各個角落。這也是台灣制式教育下的大學生難以賞識及瞭解他的文章的原因。

.總論

首先來瞭解一下原英文書名(美國版)" Full House " 的含意。Full House 是玩撲克牌戲時手牌中有三張相同另加一對。由於有三張相同另加一對的可能性變化萬千,如同生命演化的變化萬千一樣。我們應以變化萬千的多樣性及隨時間的變遷來看生命的總體現象(燦爛變化的生命)。

古爾德在《生命的壯闊》一書要表達下列的主題:

  1. 進步只是一種幻象:後現代的反省,來自邏輯的錯誤。
  2. 人自以為是萬物之靈,是演化最進步、最複雜的極致成果,因而囂張、傲慢。這是邏輯錯誤的思維結果。從演化學來看,他主張人只是演化的偶然而非必然,只是演化多樣繽紛世界的一小環。
  3. 生命的多樣性是多麼豐富、繽紛、永續,充滿創意,多麼宏偉,因此我們應賞識尊重所有各種生物的價值,「卓越」到處都有,非只限在人的世界而已。
  4. 趨勢是人為假象,是變異性的擴張或伸縮,而非不移事物的方向。
  5. 變異性是生物演化及任何體系的基礎,而非平均或中庸的事物或人。
  6. 生命的無常隨機,無必然的事,一切充滿偶然。


.自然的認知多困難!

古爾德一開始闡釋人類了解自然的困難,因為每個時代及研究的人對自然的認識,充滿來自社會文化、個人心理需求、知識的限制等偏見,特別對生命及人的演化史的描述及解釋更是。

.進步的演化觀只是一種幻象!

古爾德在這一部中特別指出演化非為了朝著一定的目標而進行。他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複,人們認為演化的終究目標是複雜更複雜的生命體,或朝著更進步的、有智慧的生命體進行,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因此認為演化的最終產物應為「人」是一種謬論。

英文的 lead(導引)或 strive(努力的使……)含有一種知道目的或方向的意味。我們在說明生物學的各種結構或生理現象時,總是認為他們的存在是為了某一個目的而存在。這種目的論(teleology)常被一般人普遍地作為解釋生物演化的各種結構或生理現象。以生物演化現象來說,這種推斷當然是很自然的事。舉個例,老虎的銳爪是為了捕捉獵物的目的而演化出來的。乍聽起來似乎言之成理,但這非演化的程序。所以很自然的有人就會說,耳朵是為了讓我們掛眼鏡而演化出來的。這種說法顯然是錯誤的,但常為不懂演化的人視為當然。

生命及人的演化史充滿無常及無法預測、無方向的變化。人在生命史中不是「一枝獨秀」的發展結果,只是一茂密生長的灌木叢中的一細枝而已。人的傲慢來自演化史的無知。雖經過達爾文學說一再指正及佛洛依德對人理性的否認,卻無助於消滅人的傲慢。達爾文的革命尚未成功。

.個體的變異才是真實;趨勢只是統計上的產物

人類對「趨勢」趨之若鶩,好像「趨勢」的方向確實存在。其實趨勢的「存在」只是人類推理錯誤的結果,說穿了只不過是一堆偶發事件串連的結果,與生命演化史一樣。

演化是沒有為特定目的而進行。演化是由於生物有各種不同的變異現象才會發生。自然環境作為選擇的力量也是十分複雜,不是單純的只是物理環境而已,還包括內在的生理需求、基因的互動及行為的作用。不但如此,所謂「適應」是指在一定的時空而已。因此,在一定的時空下被選擇出來的結構或特徵,只是適應當時當空的環境;換個時空,此前適應的結構或特徵就可能被淘汰掉而成不適應了。所以古爾德說,從適應的觀點而論,細菌到處都是,自生命起源開始至,綿延不斷,可以說是最成功的生物了。所以「變異」的能力才是演化成功的基礎。古爾德說:「我期盼讀者能夠真正瞭解達爾文革命的深層意義,也希望真正地把自然現象視為由各種不同變異個體所組成的所有族群。換言之,把各種變異的本身視為不可分割的,把各種變異的本身視為『構成世界的真實材料』。」所謂「卓越」的發展不是來自一個個體或抽象的整體(如聖人或偉大的民族)而是來自變異的擴張。

人類自古至今仍墮入這種錯誤的觀念。柏拉圖的「素元主義」(essentialism)主張任何事物都有一個理想及固定的型態,或至今大家都把統計上的平均視為「正常」,而把每一個不同的個體視而不見或不加以重視。古爾德從生物演化學的觀點,認為任何一個不同的個體所組成的變異才是「實實在在」的(族群變異觀念,population thinking),才是重要的;所謂「理想」(平均)的個體只是一種統計、抽象的東西。

.為什麼我還未死於癌症?

古爾德以實際的例子來繼續說明,變異性才是生命現象唯一具體存在的事物;平均或「中庸」(中位數)是一種有害的虛構事物或概念。

他以個人罹患癌症為例,來排除平均存活率(三種表現方式:平均、中位數、最常值)的迷思。雖然癌症存活的中位數是 8 個月,8 個月其實是虛構抽象的統計數值。他以整體變異性觀之,8 個月的存活率不應是他的唯一命運,因為存活率的變異值存在著無限制往右方的傾向(除生命的限度)。從個體來看(古爾德本人),他可以活的像常人一般。果然,他已存活了 18 年。他以此說明變異性才是生命現象唯一具體存在的事物;平均或「中庸」(中位數)是一種有害的虛構事物或概念。

但人們總是迷信於中庸或平均的現象。個體在整體中,非一平均中庸的或統計抽象的生命,而是有變化萬千的可能。這樣的想法在中國文化是最不受鼓勵的。

.馬的演化

變異性是生物演化及任何體系的基礎,而其平均數值會產生錯誤及誤導的現象。我們熟知的馬的演化史就是這種想法錯誤的結果。

教科書中談及馬的演化時,總是說馬的祖先(eohippus)很小,慢慢演化的結果,失去腳趾,體型也變大了。而言下之意,馬的演化是階梯、單線似地一步一步的進步,因而大家都認為現代的馬比祖先優勢進步。古爾德證明這樣的說法是錯誤的。事實上,現代馬的演化過程中也沒有增大多少,現代馬演化的同時,也有很多的其他馬的族群存,只不過其他的馬群滅絕了,不是因為他們不行(劣),而是他們一時無法適應當地的環境。現代馬能生存下來,不是牠們是優勢種,而只是生命的小小玩笑(life"s little joke)。因此,追溯生命史不能單看直線的演化,而是要從各種變異多樣的整體(full house)加以瞭解,才能真正知道實情。

.棒球四成的打擊率哪裡去了?

古爾德是位棒球迷。他發現能擊出四成打擊率的優秀球員不見了。雖然自 1870 年來,球員擊出的平均率都在 2 成 6,但在 1910 ~ 1930 年間的 30 個球秀中,有 9 季中至少有 1 個打手擊出 4 成的紀錄,甚至有 2 人有 3 季都打出了 4 成的記錄。可是自 1930 至今 67 個球秀中,只有一位打擊手在 1941 年擊出這樣好的成績。對很多運動迷來說,其他的運動項目如田徑、游泳,優秀運動員都不斷的在打破紀錄,為什麼棒球卻往下坡不長進呢?

一般人的反應是:好球員不見了;現代的球技退步了。但古爾德告訴我們這是錯誤的想法,是因為人們把 4 成當作不可變的「理想」。其實,4 成不是什麼「理想」,而是打擊率變異性中較靠右的一個普通現象。這種錯誤的想法常在保守社會以「懷舊」、「一代不如一代」來解釋不如意的現代。

古爾德卻提出 4 成紀錄的消失不是因為現代打擊手不行,而是比以前更棒(球員的平均球技進步)的結果。從他的統計論證中,我們可以看出古爾德的博學,但他招致不少小題大作炫學的譏諷。

.生命的演化不是朝向「進步」或「複雜」邁進

達爾文的演化機制「自然選擇」,看似簡單,但是極頂複雜的觀念。因此很多人很容易就認為,自然選擇產生適應的結果把生物推向進步的方向。因此古爾德還不厭其煩的介紹自然選擇的正確觀念:生物的演化只導致對當地環境的適應,而不會邁向進步。

古爾德繼續說明生命的演化看似由簡單趨向複雜,由愚昧趨向文明,但這毫無因果關係。今天大家所看到的生命現象全然是隨機偶然的結果。他以醉鬼為例,說明掉進水溝的必然,但這是在隨機的狀況下產生,而非在特定的方向下產生的。生命演化史中充滿類似的例子。

他細說細菌是最優勢的生命,而非人類。

古爾德指出生命演化的原則,是不同於人類文化的演化(他認為文化亦用「演化」一詞,常與生物「演化」產生混淆,應停止使用,而以文化「變遷」取代)。文化上的進步的觀念,至少在技術的層次上可以有方向性的加以推動。文化改變可以是快速及掌握方向的,大大趕過達爾文演化的速率。文化的改變可以有無限的潛能導致人類的進步,但這也不是必然的。生物演化沒有進步至「右牆」的現象,但文化「演化」卻有可能,如科學、表演藝術及創作藝術。

最後,古爾德再度提醒我們,在熱衷平均化的現代世界(如平均個人所得),認識並尊重變異多樣的重要性。一切都是如此多樣,世界都美好!

.啟示

這本書對中國人及受中國文化影響根深蒂固的人來說,真是當頭一聲棒喝。中國文化及哲學中均熱衷於「理想」、「中庸」、「至德」、「一致」、「中原」、「民族文化是一個整體」、「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推諸萬事而皆准」、「八股」等等不勝枚舉的概念及作法,其思維及追求反映出中國人對生命本質及演化機制中「變異多樣」的無知及不尊重,直至今天。因此,二分法充斥在人們的思維方式中。「漢賊不兩立」、「你死我活」、「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心態實在太幼稚了。(戈巴契夫是寇嗎?)

受到中國文化影響甚鉅的台灣,可否從演化學的道理中取得什麼樣的教訓?中國文化天天要人做「萬世師表」、「聖人」,都告訴我們歷史充滿無數偉大的中國「趨勢」,如同柏拉圖的哲學有個「理想」的型態。可是,「構成世界的真實材料(人)、萬物」是由各種不同變異的人與物所組成的族群。大家都變成聖人並非構成世界應有的現象,賞識與尊重每一個不同的人才是世界演化的基礎。但在「聖人」文化的壓力下,絕大部分做不到的人都被、自認為是失敗者,而產生自卑感,一生壓抑,形成看人眼色生活的卑微性格。演化學告訴我們,每個不同的個體都是「實實在在」的,都是重要的;「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豪情壯志才是每個個體應有的心理。可見「聖人」文化壓抑了演化的潛能;換言之,「聖人」文化壓抑了個人的發展,社會的發展。這也是為什麼獨裁社會易以發展於中國,民主體制難以在傳統中國的文化中推動。所謂偉大的中國「趨勢」只是自吹自擂的錯誤推理的說法而已,統治階級拿來愚民,文人也無知的做起幫兇,一起起鬨。啊,從演化學的啟示,我們才知道整個社會的變異或不同個體的擴張成長,而非個人的強調或聖人的多寡才是社會永續卓越的根源。我們對趨勢的存在必須存疑;對中國文化的諸多問題必須從演化學的觀點多做反省,以改變加速台灣的文化發展。

.古爾德的著作簡介

在導讀《生命的壯闊》一書以前,讀者最好對古爾德教授的著作有些簡單的認識。我刻意避開較專業著作的部分,只選擇與《生命的壯闊》這類寫作的主題較相關部分的文集而已,我無法一一列舉,因為實在太多了。讀者有興趣他的全部著作的話,可以與我聯繫。

要看他的文章,讀者每月可在《自然歷史》(Natural History)雜誌內的專欄「我的生命觀」(This View of Life)看到。這個專欄已按月出現了 23 年,從未間斷,堪稱奇蹟。其實,這些較通俗的書大都是從這個專欄的文章收集成冊,至今至少也有 10 本以上。我僅選擇較重要的書籍,簡單的介紹一下。

  1. Ever Since Darwin: Reflections in Natural History. N.Y.:Norton,1977.(《自從達爾文:自然史的反省》)。在台有翻譯本,書名為《達爾文大震撼》(天下文化出版)。這是第一本專欄的文集,收入 33 篇自 1974 至 1977 年寫的演化學文章。
  2. The Mismeasure of Man N.Y. : Norton, 1981, 1996.(《人的誤測》)。這本是古爾德批判 IQ 智商的好書。對智商的生物遺傳理論大加撻伐。個人的智商不但無法比較;族群智商的比較更為荒唐。他也對任何以遺傳做為種族優劣的比較不以為然。本書第一版榮獲「美國科學書獎」及「國家書評獎」。
  3. The Panda"s Thumb: More Reflections in Natural History. N.Y.: Norton,1980.在台有翻譯本,書名為《貓熊的大拇指》(天下文化出版)。古爾德的第二本文集,均為有關演化學觀念的誤解的指正。榮獲 1981 年「美國科學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