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醫療保健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前言
文魯彬推薦序
許達夫推薦序
初版序
第六章

作 者 作 品

我們能說好多次再見

譯 者 作 品

哭泣的大象
生活更富裕
工作 AQ :知識經濟職場守則
A+的秘訣
億萬女富豪賺錢智慧
贏在說服力
立志當老總(2):五十條識人用人的成功法則
超級行銷
老總進階班:立志當老總2改版
火山:大地之怒

醫療保健

【類別最新出版】
早上斷食,九成的毛病都會消失!(增訂版)
肌膚算病【望診護膚篇】:三代中醫教你從皮膚解讀體質密碼,對症調理、控熱排毒,養出不老好膚質!
我不餓,但我就是想吃:21天計畫打破假性飢餓與自責愧疚的迴圈,鬆綁你的飲食焦慮
憂鬱不只是藍色:用德國心身醫學走出身心困境
一輩子的好視力:只有眼科醫生才知道,保持好視力的50個習慣


自然就會抗癌(CK0039)──罹癌醫師的科學觀點
Anticancer: A New Way of Life

類別: 醫療保健
叢書系列:科學人文系列
作者:大衛.賽文-薛瑞柏
       David Servan-Schreiber
譯者:莊安祺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18日
定價:360 元
售價:284 元(約79折)
開本:18開(17x23cm)/平裝/324頁
ISBN:9789571351452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前言文魯彬推薦序許達夫推薦序初版序第六章



  文魯彬推薦序


推薦序:抗癌,追求健康的公共性

文魯彬╱臺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

我們生活在一個越來越難去做對的事情的世界。我是在美國出生長大,但臺灣現在是我的家。眼看臺灣很多方面做出違反永續、正義、和平與人類健康的事,自是充滿痛苦、苦惱與怒氣。這些做法似乎是出於一種印象,既然世上最富裕又最有權力的國家(也就是我的母國美國)就是這樣做的,所以這麼做一定正確。

我們因為錯誤的信念,完全忘掉要如何做對的事情,加上錯誤資訊的不斷轟炸,也逐漸使我們喪失瞭解環境與自己身心靈的能力。

三十三年前我剛到臺灣,很多人在談臺灣為什麼沒有美國的社會安全制度。對一個初來乍到的外國人來說,這實在有點不解,因為我看到這裡不僅有好幾代同堂,而且以緊密、頻繁的互動組成了強而有力的社會網絡。人們根本不會照顧不到家人與社區成員的需求。這個社會網絡還展現在臺灣各處都有的小雜貨店。負責看店的多是長者,他們只要不賠錢做點小生意,順便照顧小孩,跟鄰居聊聊天,注意社區裡的一舉一動。然而隨著連鎖店與便利商店的進駐,這個社區的重要基礎已幾近蕩然無存。

交通運輸在三十年前是困難重重。公車班班客滿,有自家車的人非常少,雖然我還記得一九八○年代初期,看到《遠東經濟評論》上說臺灣有三百萬輛機車,我就已經驚訝不已了(根據交通部的統計,汽機車數字目前已破兩千萬輛)。但當時人們還不需要這麼多的四處移動,而第一條高速公路(中山高)也還沒完成。

然而接下來的三十年,我們卻接收了美國那套可笑又不永續的交通模式--買車,到處蓋公路,都市擴張,注重機動性多過於健康。就在不遠的三十年前,臺灣大部分的飲食習慣早就做到麥可.波倫(Michael Pollan)說的簡單忠告:「吃真正的食物,不要過量,以蔬菜為主。」

臺灣是個食物大部分自給自足的國家,因此雖然當時殺蟲劑與化學肥料一直被鼓吹使用,但多數農夫都很聰明,知道用老祖先的方法就足夠且更合適。隨著在地的東西變成進口貨,且愈加依賴藥品與只能稱作是高度加工的食物替代品,臺灣人的健康跟著敗壞,我不但見證這一點,而且也是歷史共業的一部分。

我們消化的物質有越來越高的比例不是食物,只是看起來或聞起來像食物的東西。這些不僅一點都不營養,還會使健康變差。這些東西也讓氣候與環境付出代價(如食物里程,以及從石油提煉的殺蟲劑與化學肥料,更別提社會與經濟上的殺傷力),讓我們越來越債留子孫。即便我們也還沒有一個衡量方式,可以像量化物質生活的水準一樣,測量我們的身體健康是哪些方面受到影響,但現狀多少已對我們安身立命的心理與靈魂造成衝擊。我們的政府不僅准許也鼓勵健康被變成商品。我們都明白當盈利動機高張,就會有各種降低成本與增加利潤的方式。前者幾乎肯定造成品質惡化,而後者則導致產品或服務只一味追求包裝,而不是有更好的品質。

只要看看那些食物與飲料就好了,當廣告預算增加營養成分就會下降,醫藥與醫療服務也是如此。

儘管許多醫院可能有基金會的組織架構,但其營利目的或至少是降低成本的動機都同樣在造成國民健康每下愈況,雖然我們同時又看到企業與其政府夥伴不斷在加碼行銷「健康」。

臺灣似乎已走上極端的消費主義,實在很難去想我們要如何回頭,開始從企圖濫用資源的企業與政府機構手上拿回健康自主權。人們被尋求獲利的企業所販賣的藥丸和新治療技術迷惑了,任何意見與常識性的聲音只能落得淹沒不見的下場。二十多年前左右,我發現自己身體出了狀況,如果飲食再不調整恐怕有生命危險。

我偶然翻到一本美國醫生約翰.麥道格(John McDougall)寫的書,他有個很驚人的說法,認為任何疾病即使是癌症,都可以經由改變飲食與生活方式得到治療。這本書讓我獲益良多,也越來越關心食物、健康以及它們與周遭--也就是環境--的關係。

《自然就會抗癌》一書承接許多前人的腳步,卻帶來更當代且更令人開心的面向。它使我們開始重啟建康的公共性,因為本書所傳達的道理正說中我們社會的根本問題核心:以目前促進人類健康私有化的政經體制,我們在社會、永續的經濟或自然環境上不可能有真正的進步。然而我們還是希望企業界能瞭解且調整做法,對於民選的官員與用人民納稅錢支薪的公職人員,我們更要要求他們瞭解且有實際作為。因為沒有健康,我們什麼事也完成不了。

這本書的道理簡單明瞭,然而施行起來並不容易,所以我希望讀者能把握每個機會,讓在位的有權有勢者注意到這些道理。

如果沒有透過運動的力量,我們的飲食、疾病、習慣以及主宰健康的環境,這些真相還是會繼續讓有權的人、企業與政府單位遮蔽。他們因為無知或貪婪而短視近利,連帶讓大眾的身心靈健康惡化。

最後,我想以伊萬.伊利奇(Ivan Illich)--現代醫學最激烈的批評家之一--的話做結尾:現代醫學否定了健康。它的組成不是為了人類健康,而只是為了維持這個制度本身。它製造出來的病人,比它治好的還多。(Modern medicine is a negation of health. It isn't organized to serve human health, but only itself, as an institution. It makes more people sick than it h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