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序1
序2
前言
書摘 1
書摘 2
書評

譯 者 作 品

貪婪時代
自戀式領導:打造領導者的成功性格
打造花旗帝國:金融奇才魏爾傳奇
葛林史班傳
惡人有善報:移開成功的絆腳石
幽默致富奇招
引爆趨勢:小改變如何引發大流行〔典藏紀念版〕
引爆趨勢:小改變如何引發大流行(全球暢銷20週年典藏精裝版)
引爆趨勢:舉手之勞成大事
價值行銷時代:知識經濟時代獲利關鍵

管理領導

【類別最新出版】
離開舒適圈之後,抵達成熟之前:一場奇幻的海外職場大冒險
Google衝刺工作法(暢銷新裝版):Google打造成功產品的祕密,5天5步驟迅速解決難題、測試新點子、完成更多工作!
遠距團隊:打造溝通無礙合作無間的成功團隊
新創公司IPO的100件大小事:一本讀懂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走向上市上櫃之路
新創公司IPO的100件大小事+新創公司的100件大小事【專業會計師教你規劃新創公司套書】


知識經濟時代(BE0070)
Building Wealth : The New Rules for Individuals, Companies, and Nations in a Knowledge-Based Economy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管理領導
叢書系列:NEXT
作者:萊斯特.梭羅
       Lester C. Thurow
譯者:齊思賢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0年05月15日
定價:280 元
售價:221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12頁
ISBN:9571330477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序1序2前言書摘 1書摘 2書評



  書評

.葉匡時(中山大學企管系教授兼傳播管理所所長)

台灣社會知識淺薄,喜歡跟風。最近流行兩個名詞,一是「知識管理」,另一個是「知識經濟」。為了趕流行,有些書的原文書名明明與流行無關,卻也扯上來了。台灣最近有一本翻譯書叫《知識管理》,英文名是 Working Knowledge()可用知識。梭羅的這本書英文名是 Building Wealth (創建財富),卻翻譯成《知識經濟時代》。好的書名有助於行銷,取個時髦的書名當然無妨。但這也反映出台灣社會的跟風潮。不是嗎?其實,不只是台灣社會喜歡跟風,美國社會又何嘗不是呢?通俗經濟學者 (pop economists)也就應運而生,梭羅就是這麼一位通俗經濟學者,他很知道通俗社會喜歡看什麼。

一九九一年,梭羅出版了《世紀之爭》(Head to Head)一書。在該書中,梭羅認為日本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經濟霸權,美國的經濟系統將難以持續。曾幾何時,梭羅卻又在這本書中大大的批評日本,認為日本必須徹底改革。曾經有人取笑過經濟學家所做過唯一的正確預言是:「長期以後,我們都將死去。」(凱因斯名言),我不敢如此取笑經濟學家,但是,梭羅過去所發表的預言的確有如知識經濟時代的產品,生命週期短促,需要不斷地推陳出新。可能也因為如此,梭羅在這本書不敢再做太大膽的預言,而只是提出一些抽象層次高,不可能被否定的十三條準則。例如,第四條準則說:「所有組織必須具備自知之明,這得從了解、承認和接納組織先天弱點帶來的一些限制著手,成功的祕訣在於趨強避弱,找出本身的優勢、投入資源。」第十三條準則說:「致富需要運氣,單憑才智、衝動和毅力不足以發財。」請問各位讀者,這些簡單的道理需要煩勞梭羅大師用幾百頁的書來證明給您看嗎?

這本書用金字塔作為比喻,說明財富的創造有如建造金字塔,依照層級,最底層需要完善的社會組織,然後依次是創業技巧、創造知識、專業技術、工具以及自然及環境資源的配合。針對這些議題,這本書各用一個專章論述作者的觀點。其實,每一專章所討論的議題都足足有餘的可以成為好幾本博士論文的研究內容,梭羅想要用短短的篇幅論述,終究難以說清楚、講明白。

所以,這本書所涵蓋的議題範圍極為廣泛,卻缺乏嚴謹而獨有的撰述,更沒有具體明確的行動方案。例如,梭羅認為一個好的經濟體系不能過於尊重社會秩序,但也不能太沒有秩序。但是,什麼叫過於尊重?什麼叫太沒有秩序?如果社會太過於尊重秩序(如日本),又要如何增加「混亂」呢?梭羅一向主張政府在知識經濟時代應該扮演積極角色,在這本書中,他並沒有改變這個基本立場。但是這個立場卻與書中對日本、德國的批評自相矛盾。事實上,美國在這幾年之所以能夠超越日、德,正因為政府沒有像日、德這麼積極介入市場所致。政府要如何維持經濟秩序,又能使市場經濟保有應有的混亂?

對於知識經濟毫無概念的人,這本書倒不失為一本可以略讀的書,但,讀者若對知識經濟已有一定程度的理解,那這本書只是幫你複習一些已知的觀念而已。

本文原載於200/06/13明日報閱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