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序1
序2
前言
書摘 1
書摘 2
書評

譯 者 作 品

引爆趨勢:小改變如何引發大流行〔典藏紀念版〕
奇葩與怪傑:時代、價值觀和關鍵時刻如何塑造領袖
自戀式領導:打造領導者的成功性格
打造花旗帝國:金融奇才魏爾傳奇
葛林史班傳
惡人有善報:移開成功的絆腳石
幽默致富奇招
引爆趨勢:小改變如何引發大流行(全球暢銷20週年典藏精裝版)
貪婪時代
引爆趨勢:舉手之勞成大事

管理領導

【類別最新出版】
離開舒適圈之後,抵達成熟之前:一場奇幻的海外職場大冒險
Google衝刺工作法(暢銷新裝版):Google打造成功產品的祕密,5天5步驟迅速解決難題、測試新點子、完成更多工作!
遠距團隊:打造溝通無礙合作無間的成功團隊
新創公司IPO的100件大小事:一本讀懂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走向上市上櫃之路
新創公司IPO的100件大小事+新創公司的100件大小事【專業會計師教你規劃新創公司套書】


知識經濟時代(BE0070)
Building Wealth : The New Rules for Individuals, Companies, and Nations in a Knowledge-Based Economy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管理領導
叢書系列:NEXT
作者:萊斯特.梭羅
       Lester C. Thurow
譯者:齊思賢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0年05月15日
定價:280 元
售價:221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12頁
ISBN:9571330477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序1序2前言書摘 1書摘 2書評



  書摘 2

區域經濟轉型為全球經濟


在第一次及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勞工離開農業這個低工資的產業,轉往高工資的製造業及礦業。到了第三次工業革命,勞工從高工資的製造業及礦業轉進服務業,這個部門工資低,而且高低落差很大。前兩次工業革命期間,工資增加,所得分配也較平均,最後這次工業革命卻不同,薪資的中位數下降,而且所得分配更不平均。現代勞工和企業負責人一樣,都需要一個明確穩定的支點以規劃自己的經濟榮景。但是這個支點在哪裡?

第二次工業革命把區域經濟轉型為國家經濟,第三次工業革命進一步把國家經濟轉型為全球經濟。任何企業都能站在全球的角度作生意,買到全球最便宜的產品,也找到全球出價最高的買主,這是人類歷史空前的突破。可口可樂是最美國化的美國企業, 80 % 海外締造。最美國化的美國產品是汽車,內含的零組件也來自全球各地。

根據區域經濟進化到國家經濟的經驗,要讓全球經濟順暢運作須花費很多時間,也會遇到很多意外,犯下很多錯誤。從國家經濟轉型全球經濟的過程,遠比前一次轉型更加崎嶇波折,因為從區域經濟轉型到國家經濟時,已有全國性的政府準備介入轉型的過程。反之,現在卻沒有一個全球政府來學習如何管理全球經濟。

國際貨幣基金( IMF )、世界銀行( WB )、聯合國( UN )、世界貿易組織( WTO )等現存國際機構,原先創立的宗旨不是處理全球經濟。國際貨幣基金的目的在於處理富裕工業國家之間短期收支問題;世界銀行提供融資給開發中國家的基本建設;聯合國的工作是消弭各地的戰爭;世界貿易組織的功能在確保各國之間的自由貿易。這些國際機構都是現有國家一手創造的,他們不能對各國政府發號施令。相反地,各國政府卻能牽著這些國際組織的鼻子走。

這些國際組織徒有虛名卻無實權。歐洲只對非洲及加勒比海的前英、法殖民地設有優惠措施,卻不開放中美洲的香蕉進口,因此美國向世界貿易組織提出申訴。後者裁定歐洲的作法不當,但依照本身憲章不得提出明確的救濟措施。歐洲人也樂得置之不理。美國憤而揚言將抵制歐洲產品,歐洲也不甘示弱地宣稱會反報復。國際社會很快地走回各國政府雙邊磋商的老路,國際組織只能隔岸觀火,起不了太大作用。

合理的解決之道是設立一個能夠直接發號施令的全球機構,而不需要經過各國政府批准及下達指令。可惜這是無法實現的理想。美國國會最痛恨的字眼就是「超國家(supernational)」,他們甚至不支持行政部門償還美國積欠國際貨幣基金及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會費,但是美國在這些國際組織中都享有否決權,能夠「己所不欲,人亦勿取」。全球經濟的主事者不能只對墨西哥或馬來西亞發號施令,至少偶爾得強迫美國政府及其人民,做一些己所不欲的事情,才算真正管理全球經濟。

簡言之,無論是否需要,在可預見的未來不會出現一個涵蓋全球的政府。換句話說,我們的世界會出現一個涵蓋全球的經濟,但卻沒有對應的全球政府。總之,在全球經濟中,缺乏一套各方同意且可以執行的法規,也沒有人能夠肩負執法的責任,如果當事人不服裁決,也沒有法官或陪審團可伸張正義。

牛仔式資本主義


歐洲大陸經常把這種情形稱為「牛仔式資本主義」(cowboy capitalism)。全球經濟就像美國早期的西部,一旦發生經濟方面的爭端(偷牛),雙方只好以槍戰來解決。正如西部時代的強者欺凌弱者,逼迫他們離開肥沃的地區、金礦區,把他們趕到沙漠或貧瘠土地的保留區自生自滅。

全球經濟的運作不會四平八穩,有時候甚至會爆發始料未及的經濟風暴,我們卻得設法在全球經濟內創造財富。亞洲在 1997 年就受到這種風暴的侵襲,起初受創國家占全球國內生產毛額不到百分之一,但是到了 1999 年中期,幾乎沒有一個國家倖免。當俄羅斯也被捲入亞洲金融風暴後,美國的信孚銀行( Bankers Trust )、美國商業銀行等大型銀行也宣稱數十億美元的虧損。外界認為作風較保守的瑞士銀行損失更慘重。巴西需要全球提供 450 億美元以上的資金才能不被拖垮,後來雖然如其所願,巴西在風暴中仍然搖搖欲墜。

美國的情形也好不了多少:長期資金管理基金( LTCM )是一個資產上兆美元的避險基金,在開曼群島註冊,總公司位於康乃狄克州,在全球都有據點,當時因操作失利瀕臨倒閉,全球最大的資本市場可能成為陪葬品。美國政府為大局著想,不得不出面邀集銀行團紓困。聯邦準備理事會在 1998 年秋季一口氣降息三次,其中一次更是在千鈞一髮之際宣布。後來風暴逐漸平息,股市也慢慢回升,但是能夠持續多久呢?

1999 年全世界屏息注視日本政府的動作。恩益禧( NEC )、日本電信電話公司( NTT )、日立、富士通( Fijitsu )、日產( Nissan )、東芝等日本大企業,當時大多虧損累累。日本經濟連續八年幾乎零成長, 1998 年甚至出現負成長,預料 1999 年也難有起色,如此規模的停滯型通貨膨脹,都得歸咎於日本政府實行胡佛式的觀望政策。日本能否起而行?還是只能癱在不斷惡化的經濟衰退中,最後拖累整個世界?

20 世紀,國家經濟取代區域經濟,各國政府順勢掌握大權,連帶控制國家經濟體系。全球經濟則反其道而行,各國政府無法再掌控經濟體系。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全球金融市場,但是其他領域也有類似情形。總之,各國政府的權力不如以往。例如,沒有人相信政府能夠阻絕非法移民。數百萬人進出國界,完全隨他們高興,國家等於不存在。如果連本身的疆界都控制不好,這個國家在本質上已經不算是真正的國家了。有些國家並未禁止色情刊物,這些資訊可透過電子管道傳送到其他國家,和各國國民自發地捍衛道德行動相比,各國政府亳無對策可言。

國家本身也陷入這場全球化的遊戲。蘇聯瓦解體後,十五個新國家誕生,捷克也一分為二。前南斯拉夫境內至少已經有五個國家,可能增加到七個國家。英格蘭已經賦予蘇格蘭準獨立的地位,巴斯克人( Basques )及加泰羅尼亞人( Catalans )都吵著要脫離西班牙獨立。義大利北部也想和南部分家,加拿大則不停地辯論魁北克省的獨立問題。

非洲的版圖也將重新劃分。幾十個國家包含了上萬個不同的種族,追溯緣起只是 19 世紀英軍及法軍的一紙協議,畢竟難以世世代代維繫下去。

同時,歐洲古國也逐漸凋零。歐洲聯盟就讓 11 個國家變成只有一個聯盟。沒有本國貨幣的國家就不算百分之百的獨立。歐洲經濟聯盟( EEC )剩下四個會員國,遲早也會加入統合後的歐洲,其他東歐國家也希望得其門而入。目前聯盟正在討論調和關稅的問題,未來進一步的整合動作,只會讓聯盟的會員國愈來愈不像真正的國家。到下世紀結束以前,歐洲合眾國( The United State of Europe )可能是一個貨真價實的國家了。

全球化趨勢的贏家


政府治理國家的範圍、深度及權力日益萎縮,全球性企業的角色反而日益吃重。他們愈來愈能在國家之間漁翁得利。哪個國家能夠提供最優厚的條件,包括現金回饋、成本補貼及稅賦減免,他們就在那個國家設立工廠。

不過,企業也和國家一樣地陷入全球化的遊戲中。 1998 年併購活動總金額高達 2 兆 4,000億美元,是 1990 年的 5 倍,也比 1997 年的金額成長 50 % ,其中跨國及歐洲的併購案成長最快。歷來金額最大的十件併購案中,有九件是在 1998 年完成,另外一件發生在 1997 年。德國賓士汽車公司買下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德意志銀行吃掉信孚銀行。這些新公司究竟算是德國企業、美國企業,還是全球企業?答案當然是全球企業。新興全球企業的規模,令以往任何國家級企業瞠乎其後。 1990 年全球最大的企業是日本的日本電信電話公司,但以這家公司的市值,竟然擠不進 1998 年全球 10 大企業排行榜。

說穿了,這場遊戲就是重新排列組合。早在 10 年前,西門子這種公司根本不會想到出售旗下部門,如今他們只專注於核心事業,其他事業一律出售。皇家荷蘭殼牌石油公司( Royal Dutch Shell )也準備賣掉 40 % 的化學部門;德意志銀行拋售價值 280 億美元的產業持股。員工睡了一覺起來,發現自己在為另外一家公司工作。他們不是奴隸,因為他們可以不為新老闆效力而請辭;但是他們和奴隸類似的是,老闆可以不經同意就把他們賣掉。

面對未知的新環境,喜歡一探究竟的人永遠只是少數。國家及企業都朝不保夕的時候,個人在這場經濟遊戲中如何又成功,又玩得安全?我應該加入哪一個團隊?祖國及母公司愈來愈沒有能力及意願幫助我時,我要如何不靠外力贏得這場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