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作 者 作 品

流行陰謀:名牌時裝帝國遊記

譯 者 作 品

無疆界市場
吃掉有錢人
爆米花報告III:用價值行銷打動女人的心
檔案羅密歐
別為找工作抓狂
職場大贏家:別為找工作抓狂改版
春藥
亞洲金融風暴:世紀末經濟危機
歐元世紀
新國富論:人類窮與富的命運

企業成功案例

【類別最新出版】
服務革命:美國運通的百年從心哲學,打造高價值團隊的39堂課
ChatGPT:AI革命
台積電為什麼神?:揭露台灣護國神山與晶圓科技產業崛起的祕密
家的夢想,無限大:大家房屋的經營哲學
熱賣行銷學:促銷實戰SOP一次上手(熱賣新裝版)


紙老虎(DH0027)──全球報業大亨
Paper Tigers : The Latest, Greatest Newspaper Tycoons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企業成功案例
叢書系列:BIG系列
作者:尼古拉斯.柯瑞奇
       Nicholas Coleridge
譯者:汪仲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5年08月25日
定價:400 元
售價:316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620頁
ISBN:9571317861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



  書摘 1

緒章:關於掠食動物的本性──四處獵食的報老闆

我生平遇到的第一個報社老闆是魯伯特.梅鐸。我當時二十三歲,才剛到倫敦不久。蒲露.梅鋒請我到她在倫敦貝特悉區的小屋吃午餐。我到她家時,她父親剛好也在那兒。

他給我的印象是一個愉快友善的人,也許有點粗率;穿著燙過的牛仔褲和海藍色的運動衣。他坐在飯桌另一端,翻看著當天一大壘週日版的報紙。

「你看過今天的報紙了嗎?」他突然問我。

我說看過了,但這不是老實話。實際上,我只是在早上泡澡的時候隨意翻了一下。

「你認為今天報上最有意思的三則報導是什麼?最無聊的三則報導又是什麼?」

我的腦筋一片空白。由於前一天晚上很晚才睡,早上起來還有些宿醉,簡直想不起任何報導。我只是隨意瀏覽了大標題;誰知道昨天是不是首相帶領了半數內閣辭職,還是有巨型噴射客機栽到紐約的麥迪遜廣場上,造成千百人傷亡。

我認定最安全的辦法是只跟他討論週日版報紙的某些固定特色,盡量避免提到任何特定事件。梅鐸很耐心地聽著我不著邊際的晦澀談論,偶爾點點頭,或揚揚他那粗厚的眉毛。最後他終於說話了:「你們年輕人比較感興趣的總是我稱之為軟性,而不是硬性的新聞。我以前也跟我的報社編輯提過這一點。」

我趕快把握住這個機會,將梅鐸的注意力從我身上移開,問他:「你自己呢?你把自己所有報紙的週日版都看完了嗎?」

「這是不可能做到的。」他回答:「我們在美國的幾份報紙還要再等一會兒才能完全印好,這裡跟美國的時差是美國比我們晚七小時。我們在澳洲的各週日版已經在昨天午餐時就印好了,也就是倫敦的星期六中午,澳洲的星期天清晨,但是我還沒能看到它們呢。」

.跨洲競逐的獵豹

關於現代的報老闆,一個最大的錯誤傳說就是他們的權勢不比從前。常有人把過去的報業王國,如畢弗布洛克、諾斯克立夫、赫斯特等家族,當作無所不能的權勢巔峰;而實際上,無論是以任何標準衡量,它們都比不上這些最新的報業鉅子所建立的分散世界各處、使用多種語言的報業大帝國。老式企業主所掌握的利潤和發行量比較小,所出版的報紙也比較薄,影響力和收集新聞的層面較為局部性。他們之中沒有一人能同時縱橫在世界多個市場上,像梅鐸在英國、遠東、澳洲;像羅伯.何桑在法國、東歐;像康拉德.布萊克在英國、加拿大、澳洲;或是香港的胡仙在世界四大洲每一個有華人聚居的地方。以他們所掌握的發行量總和而言,這二十幾個頂尖報業企業主的權勢不但空前,而且與日俱增。總計他們的報紙每星期賣出二億份。地球的表面有一半是在他們的掌握之下。

然而,他們的影響力越大,人數卻越少。一直到1970年,全世界還有一百二十五個擁有報社的重要家族,控制其所在國家全國性和大都會的大報。現在,世界重要報刊已落入不到三十個大家族囊中。有些報社被那些無定形定質的上市集團吸收,但大部分是被一群在城市叢林中潛躡、獵取報社和聲望的貪婪老虎吃掉。

這些企業主和野生老虎一樣,各有其奮力保護的地盤。洛杉磯屬於錢得樂家族和他們的《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葛瑞姆家族擁有華盛頓和《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蘇茲伯格家族的《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控制了曼哈頓。錢伯斯分到的是美國的亞特蘭大,東尼.奧拉瑞掌握愛爾蘭的都柏林,阿加汗掌控非洲的奈羅比,沙彌爾.柴恩控制印度的德里,阿威克.沙卡統治加爾各答,馬里歐是里約熱內盧,甘普爾.范嘉拉弗管的是曼谷。

我從1985年起開始留意報業鉅子的興衰,此時,二十八個頂尖的企業主之間還有很清楚的先後排名。但接下來八年間,這個先後次序卻變得幾乎面目全非。一個個帝國興起而後衰落。澳洲財閥費爾法斯家族原本擁有世界上利潤最高的三個報業集團,在一次家族內訌中遭到當時年僅二十六歲的繼承人華立克的奇襲;然後整個家族爆裂,產權全數轉移到布萊克手中。麥斯維爾在我剛著手研究報業時,才開始進行收買報社的工作。七年之間,他買下了13家報社,儼然已經可以與梅鑷相提並論(至少麥斯維爾自己是這麼相提並論),但卻在一個初冬的晚上,從他的遊艇上自行或是被人推下大海身亡。圓滑的英籍土耳其人阿昔爾.納迪亞,靠賣檸檬、紙箱、微波爐發跡而成為世界級大亨,後來禁不住引誘躋身報業界。他在土耳其和塞浦路斯買下了27家報社,彷彿還要吃下更多報社之際,卻不到兩年就宣告破產。雷夫.英格素爾是美國新英格蘭上層社會的人物,又有股票大王麥可.密爾肯的支持,在三年內斥資15億美元,買下240家報社。然而1990年時,他又被迫幾乎全部賣出這些報社。即使是梅鐸這位表面看來最成功的白手起家的鉅子,也在1991年經歷到眼見自己帝國可能解體的危機:原本以為只是成長中的小小不適,卻被診斷為嚴重心臟病。

同時,新的企業主不斷進入這片大草原來覓食。在1985年,當時的布萊克幾乎還不夠資格上我的名單,後來他決定從多倫多西進,捕獲了幾個大號獵物:倫敦的《每日電訊》(Daily Telegraph)、耶路撒冷的《耶路撒冷郵報》(Jerusalem Post)、雪梨的《雪梨前鋒晨報》(Sydney Morning Herald)。有時被其他的紙老虎斥為土狼的德州出版商尚柯頓潛躡於北美大報的羊群之中,看到任何一隻有一點衰弱的跡象時,就奮起獵殺。神秘的馬家兄弟雖然因為一件海洛英走私案從香港亡命到台灣,卻仍能以台灣為戰略基地遙遙統治著他們以前的報社叢林地盤,同時還把獵場沿著太平洋邊緣延伸,並觸及美國的許多唐人街。

.報業貴族排行榜

現代的報老闆可以分成互相之間略有重疊的六大類,對於這樣的歸類,他們誰也不認為可以接受。在自成一格看不起同儕這點上,報老闆讓我聯想到時裝設計師、室內設計師、大學教授。如果我真的把所有勸告我將其除名的人一一排除的話,剩下的就只是一片空白。麥斯維爾勸我不要理會梅鐸,「在你的書出版以前,他就會完蛋了。這一點你務必要信任我。」布萊克和維爾.羅色米爾爵士都跟我表示過,也許我不應該研究聯合報業集團的大衛.史蒂芬斯爵士;《印度快報》(Indian Express)的蘭姆納特.高恩卡建議我把《印度時報》(The Times of India)的柴恩刪除掉;尚柯頓認為我把英格素爾也列為研究對象是不智之舉;英格素爾也認為尚柯頓不夠格;麥斯維爾要求我刪除他在肯亞的報業對手阿加汗,「他在這個行業是無足輕重的。這一點你必定得相信我。」有兩個一級的美國報老闆堅持我應當再考慮是否包括蘇茲伯格,「因為大蘇茲伯格已經漸漸退出,而他的兒子小蘇茲伯格還沒能證明自己的能力呢。」這兩位美國人之一還宣告,如果我把過多的注意力放在「亞特蘭大以及錢伯斯的報紙」,我就是「毫無篩選」;布萊克懷疑奧拉瑞有沒有被列入研究對象的資格;胡仙痛責馬氏兄弟。幾乎沒有例外的,每個人勸我不要考慮麥斯維爾,即使在麥斯維爾尚未沒落以前。

就報業而言,長壽的意思是指延續三代到四伏。稍有歷史的大報社老闆大概還不到五個,其中四個在美國:蘇茲伯格家族、錢得樂家族、葛瑞姆家族、錢伯斯家族。他們的故事有些相似:一個活力充沛的曾祖父,通常是軍人出身,人稱「上校」或是「將軍」,靠建鐵路或鋼廠發了財,買下了將來注定要成為大城市的一個城鎮的小報,後來漸漸把競爭對手的報社都買了下來,成為壟斷事業。從此以後,這些報社就像是一隻金牛,擠出第一個百萬以後,就不斷地從廣告收益得到千萬、億萬。這些源遠流長的家族是企業主中的貴族階級,擁有幾乎無法超越、最值錢的報社,完完全全緊握住當地的社會與經濟的命脈。他們的報業不動產可以跟歐洲貴族的農業領地相比;蘇茲伯格、錢得樂、錢伯斯家族的任何報社都擁有大片土地,令競爭對手既羨慕又嫉妒。我問過無數的報老闆,他們最想擁有的報社是哪些,他們的回答總是:「蘇茲伯格家族的《紐約時報》、葛瑞姆家族的《華盛頓郵報》、錢得樂家族的《洛杉磯時報》。」儘管如此,那些比較新進的企業主,譬如英格素爾和尚柯頓卻不斷地告訴我,這些繼承人的工作非常輕鬆,無論他們的管理有多麼無能,他們的壟斷事業都是無法破壞的。關於這點,他們的看法是錯的,澳洲的華立克.費爾法斯事件就很明確地驗證,如果對未來的形勢判斷錯誤,要摧毀一個延續四代的報業王國有多麼容易。費爾法斯家族的沒落,使得有古老歷史的英系報社只剩下一家:羅色米爾爵士所擁有的倫敦《每日郵報》(Dialy Mail)仍勉強在驚濤駭浪中生存下去。

緊跟在報業貴族後面的是我稱之為「機會主義者」的一群:那些繼承一大筆遺產或是一家小報館,然後再花費一生工夫把它建造成一個偉大、高姿態的企業。他們大多數都已在地理上大為擴張,只要有機會就買下新的報社,出版新的報紙,無論是在哪個城市、哪個國家,因為他們不是像蘇茲伯格或葛瑞姆之類的家族,是從一個堅穩的基地出發的。梅鐸、布萊克,以及南洋萬金油企業的女繼承人胡仙全屬個中高手。還有,在某種程度上,柴恩與沙卡也屬於這一群:雖然他們分別在德里和加爾各答繼承了幾乎是壟斷性的事業,但他們並不以此為滿足,而以這些事業作為基地,侵略整個印度大陸。

另外四個類型分別是「政治操縱家」、「利潤主導派」、「炫耀家」,以及「隱士型」。其他的企業主可以分別歸到這四個類型,雖然他們大多數都夠資格歸屬到不只一類。香港政界極為活躍的《明報》(Ming Pao)主人查良鏞、擁有巴黎《費加洛報》(Le Figrro)的何桑、《印度快報》的高恩卡家族,都以報紙作為他們表達政治立場的工具(雖然高恩卡唯利是圖到也夠格歸類為利潤主導派)。英格素爾、尚柯頓、史蒂芬斯爵士都把報紙看作若能把財務搞好,就能產生越來越高利潤的生意。控制都柏林自立報業集團的番茄醬大王奧拉瑞,以及在1992年10月買下《紐約每日新聞》(New York Dialy News)的加拿大房地產大王蘇克曼都是秘密的利潤主導派,但他們也不是不瞭解報社能夠替他們提供多麼廣泛的聲望與炫耀的可能。麥斯維爾和納迪亞都是被報社老闆所特有的榮耀和魔力所吸引。阿加汗、甘普爾、馬氏兄弟等人,雖然都擁有大型的報社,卻仍煞費心機地避免在媒體上曝光。

這份名單是自然形成的;我只要在訪問這些競爭者時,把所有一再出現的名字記下來就行了。當四個報業老闆在談到尚柯頓在休士頓的高風險擴張行動時都不約而同地搖頭,我就去休士頓。越是有人建議我抹黑奧拉瑞(太過於市場導向,所以不會成為真正的報業鉅子),就越激發我去匹茲堡找他問個清楚。我的捨棄標準是「缺乏興趣」。在總計數百個小時的訪談中,幾乎沒有人提起湯姆生爵士,雖然他在美國擁有130家報社,在英國有55家,在加拿大也有50家,包括深具影響力的多倫多《地球郵報》(Globe and Mail)和薩克其萬市的《麋鹿下巴泰晤士前鋒報》(Moose Jaw Times-Herald),後者勉強可以擊敗布萊克斯擁有的《道生溪與平河布洛克新聞報》(Dawson Creek Pease River Block News),贏得古怪報紙名稱的世界冠軍。同樣的,我也排除了擁有希臘大半量販市場的藍布拉基、里約熱內盧《地球報》(RO Globe)的八十歲億萬富翁馬里歐、漢堡《畫報》(Bild)創辦人斯普林格的未亡人斯普林格夫人,雖然斯普林格生前可能是全世界最有名的報業企業主。

或許湯姆生、馬里歐、藍布拉基、斯普林格在其領域內都有無比權勢,但他們在紙老虎之間窮追猛打的惡鬥裡,並未扮演任何值得注意的角色。他們不直接與其他企業主競爭,他們的名字也不會出現在任何爭相購買世界級報紙的可能買主的名單上。最重要的是,他們並不能使其敵人想到就不寒而慄。他們不能引發別人的偏執狂,更不會激發像麥斯維爾對梅鐸所抱持的那種冥頑的、導致他過分大膽地與梅鐸競爭的妒意。

在這本書裡,有十個人是繼承先人的報業帝國,有十五個是從零開始,再一家一家地買下他們的報社。令人感到有趣的是,有許多知名報社的易手部是相當偶然、離奇的。大蘇茲伯格若不是因為其年輕的姊夫卓夫斯突然死於心臟病,就不可能接下最令人垂涎的《紐約時報》。要不是老公菲力浦自殺身亡,凱薩琳.葛瑞姆就不會變成這時代最具影響力的自由主義的報業主。若不是羅色米爾在早餐時聽從太太的勸告,立即從牙買加飛回英國,阻止父親把《每日郵報》賣掉,他就不會雄霸英國報業龐大的中層市場。要不是胡仙的哥哥胡浩在新加坡附近死於至今謎團未解的墜機事件,偉大的國際性中文報業王國就不可能落到她手上。

紙老虎們密切地注意彼此的行動,也令我感到驚訝,他們不斷地向我保證,他們彼此間很少見面,但若我提到上個星期遇到了布萊克,就會被告知:「是的,一直到週末,他都在倫敦。但現在他去多倫多了。」柴恩可以坐在孟買《印度時報》的辦公室裡,對我精確地描述他的兩個競爭者沙卡和高恩卡這一刻身在何處,以及他相信他們確確實實是在搞什麼鬼。在洛杉磯的錢得樂監視在休士頓的尚柯頓。大膽進取的《紐約時報》的發行人亞瑟.蘇茲伯格,人稱小蘇茲伯格,則不斷地監視跟他同齡的《華盛頓郵報》的唐諾.葛瑞姆。有時候我懷疑我的這些研究對象是不是都相信,整個世界只存在著三、四十個值得注意的人。他們讓我聯想起中古時代爭戰不休的諸侯,以及寄宿學校裡的青春期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