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商業BIG系列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自序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書摘 5

作 者 作 品

上海商機
大陸教育商機
立足上海新觀念:根本美黛子與中遊一族的崛起
大陸內需與邊貿

BIG系列

【類別最新出版】
影響力領導:5大原則培養乘數思維,讓部屬甘心跟隨,締造乘數績效
遠距團隊:打造溝通無礙合作無間的成功團隊
半導體超進化論:控制世界技術的未來
誰會被抹平:10輛推土機新科技,70項黑天鵝趨勢,80個正被剷平的職業,正在改寫你我的未來
直覺陷阱2:認知非理性消費偏好,避免成為聰明的傻瓜


立足上海(DH0097)

類別: 商業>BIG系列
叢書系列:BIG系列
作者:陳彬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1年02月20日
定價:200 元
售價:158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32頁
ISBN:9571333174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自序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書摘 5



  自序

去!大陸當然要去!出走也好,走出也罷!

千算萬算,當沒有更好的選擇,大陸成為唯一希望餘地時,大陸當然要去,何況大陸已經是:

‧出超美國約 810 億美元,已經取代日本成為美國最大的入超國,是美國商務部 89 年 12 月公布的。

‧資訊硬體產業的產值 255 億美元,首次超越台灣的 232 億美元,是台灣資策會市場情報研究中心(MIC)於 89 年 12 月,根據前 11 個月的數據統計出來的。

‧3,400 億美元的外資投入,是改革開放二十年驚人的成就,是大陸外經貿部於89 年 15 屆五中全會期間對外說明成就的數字。

‧世界排名五百大企業有近四百家,一百大工業製造集團近 60 家,外資設立的研究發展研究所近百家於大陸,大陸事實上已不是冒險家的樂園,是跨國公司不敢不重視的國家。

‧「世界最大的新興市場」是美國前財政部長魯賓,在香港演講時,公開讚嘆大陸的用語。著名經濟學家鄭竹園教授說,外資在大陸的投資,已佔大陸資產淨存量 10 %,是不能掉以輕心的市場。

‧GDP(國內生產總值)於千禧年首次超過一兆美元達 1 兆 780 億美元,是大陸國家信息中心的統計。經濟成長率每年有 8 %,即將加入 WTO (世界貿易組織)成為會員國、有三峽大灞、北京香港高速鐵路、西部大開發等超大建設項目可以期待等,大陸整體市場向上提升的趨勢,已經是必然,不能忽視,不能再看不起它。

依據經驗,回想台灣二十餘年走過的路,從大陸的角度看台灣:

‧68 年第一次石油危機發生後,台灣產業的結構利用能源危機調整,至此才算開始建立與找到發展的契機、中小企業才開始有積累財富的機會。

‧73 年第二次石油危機時,中小企業利用數年來積累的資本,外向型地趁機擴大規模,內向型地開始蓋房子炒地皮,雙方財富結合後,造就台灣的奇蹟成為四小龍之一。

‧傳統製造業、中小企業和一些靠炒皮、炒股票致富的人,從 70 年代中期開始算起,除非見好就收或是轉型成功的人以外,在今日雞蛋股、水餃股滿天飛舞的情況下,事實上真正享受經濟高成長,過上好日子的年期,未滿 15 年。

‧高科技產業的電子新貴的日子亦如此,甚至更短。自聯電 74 年實施分紅入股以來,真正風光收成過上的好日子,也是近數年才叫人眼紅,有些人,甚至還看不到未用到股票,空有新貴之名未有新貴之實。

‧最慘的該算是網路新貴,真正撿到好康的可說少之又少,新貴會不會成為「新慘」,誰也無法預料。

‧20 年前,台灣國民所得是菲律賓的三分之一,只有兩百美元,20 年後台灣是菲律賓的十倍,現在的大陸約 1,000 美元為台灣的十三分之一,誰又能保證 20 年後,不會重演這一幕歷史?

自從拙作《我的上海經驗》、《移民上海》就教於讀者朋友們以來,在各種場合接觸有關大陸事物的詢問,我發現,在現有政治經濟情勢下如「中年失業」、「移民大陸」、「隨人顧性命」、「台勞」成為流行用語,「到大陸找頭路」是熱門話題。就個人的角色而言,不分從事的職業是公是私,是大是小,是老闆還是員工,很少人不對前途感到茫然,很少人不想多知道有關大陸現況與發展前途的種種消息。

「立足大陸」看台灣,看兩岸發展,看台灣人該如何改變舊思維、建立新思考模式,是本書的立論和出發點。此亦本於連戰先生的名言「換位子換腦袋」所得到的靈感,我深刻體認到,光換腦袋已不足以應付將來情勢的變化,要換個人。要「立足大陸看台灣」而不是「立足台灣看大陸」。

立足大陸用投資、創業的身分,或是找頭路、掃街車第二春的心態。千萬種理由在我看來,都是為了賺錢為了活下去,在我與讀者和朋友的互動中,我發現還有很多有關大陸應該有或是基本的常識,讀者們不了解。何種本事憑什麼在大陸才能成功減少失敗率,讀者們有所誤解。

「中年創業立足大陸的新認識」,是我看到已經失業、即將失業或是有危機意識的中年朋友,他們眼看台灣失業率不斷攀升,機會不是想像中垂手可得,有煩惱有苦又難言、手足無措時,我站在他們的立場說明重新認識大環境的必要。

〈台勞一族〉一章露骨揭發台商在大陸的投資與生活,不如想像風光的現況。不避諱直接大談台商尊貴地位變成「台勞」趨勢的可能性。讀者們可由其中感受到對大陸該有的新觀念,才較易成功,不成為真正的「台勞」。

大陸的股市憑什麼大漲,獨紅全球?網路族、傳統產業、高科技業競逐大陸市場, WTO 效應發酵下的利基可以期待嗎?大陸槍斃了數批貪官污吏,整頓了國有企業關稅制度,材料加工轉內銷視同走私,違反規定的台商將會被定罪關起來,又要加強增值稅和台商幹部所得稅的徵收等,原因在哪裡?了解大陸放棄「所有權概念」只求「所在」招引外商的新手段,「知彼」強化競爭力運用的手腕,「明白它」才能增進台灣人的機會。〈大陸的利與害〉一章是站在大陸的角度看大陸,是我十年來有感而發的部分感言。

〈財富之母〉一章,是我接受媒體訪談或團體邀約講演在大陸有關「買房子」、「買土地」、「投資股票」、「投資機會」、「先去先贏卡位論」等有關「好康的代誌」等問題時,特別喜歡強調,有別於「台灣經驗」法則的重點。是最多讀者有興趣「錢途與錢累」,既吃不準有疑惑的盲點,又自設立場有成功賺錢機會的「妄想症」、「鐵齒症」時,我綜合回答讀者們疑難雜症的總結。

「賺錢不再容易,沒有憑空掉下來的成功」,〈成功之道〉一章要朋友們了解,台灣人在大陸的競爭對手,絕對不是阿貓阿狗一般的大陸人,是經過大風大浪中年級的幹部群,是學有專長、有知識、有見地、有才幹的青年朋友。「台灣學歷無用論」、「台灣經驗,專長與資金不是唯一」,要成功、要去大陸找到好頭路,就要重新檢視自己的能力與加入競爭的本事與心態。本章從學歷的迷思開始談起,希望讀者們見微知己,明白自己該如何才能找到好頭路,才能成功賺到錢。

我感受到在熟悉的土地上,很難找到更好機會後,「立足大陸」發展成為符合資格的最佳選擇,我是政治白痴的朋友一樣,僅是一位如假包換的台商。雖然,已經有兩本報告《我的上海經驗》、《移民上海》供朋友們參考,被稱為作家、顧問、風險專家、老師教授,但我實在受之有愧,自承僅是報告情況的台商份子之一而已。而我歸納整理出來的報告形諸文字或演講時,因為心急,因為太想在有限篇幅、時間內,想把知道的部分告訴大家相互研討,以致有「跳躍式」、「雜亂式」,使用大量反問的敘述與說法,讓讀者與朋友們往往一頭霧水,反而有更多的疑惑待解。

這種現象與結果,就是我想表達的重點,因為,一是大陸投資經營和找頭路生存的環境,實在太複雜。既然大陸的領導人都在不斷地調適,不斷地在找新方向、新發展契機,全世界六十億人中,就應該沒有真正的專家有資格下結論與建議。二是每個人的背景與能力不同,不可能有統一的成功模型,最終還是要靠自己去思考、去嘗試,找最適切的定位才能成功,不是靠別人的資料或聽我的報告就能成功。三是處在此「新知識經濟」、「網路經濟」、「自由化經濟」之下,大家都在摸索以應付變幻難測尚未找到標準的因應模式。在這對成功要重新定義的年代,有無數專家做後盾的跨國公司都在焦頭爛額時,我又有何資格給建議?提供良方?靠的還是自己不是嗎?

際此, WTO 的新變數成為事實,戒急用忍要放寬,三通也早晚會通,不談核四建不建,不談政治如何轉彎,站在個人立場如何應付新環境,找到賺錢活下去的機會,我認為才是每個人最關心的重點。本書即據此做出報告,大家互勵互勉都能活得更愉快、更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