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商業BIG系列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自序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書摘 5

作 者 作 品

上海商機
大陸教育商機
立足上海新觀念:根本美黛子與中遊一族的崛起
大陸內需與邊貿

BIG系列

【類別最新出版】
影響力領導:5大原則培養乘數思維,讓部屬甘心跟隨,締造乘數績效
遠距團隊:打造溝通無礙合作無間的成功團隊
半導體超進化論:控制世界技術的未來
誰會被抹平:10輛推土機新科技,70項黑天鵝趨勢,80個正被剷平的職業,正在改寫你我的未來
直覺陷阱2:認知非理性消費偏好,避免成為聰明的傻瓜


立足上海(DH0097)

類別: 商業>BIG系列
叢書系列:BIG系列
作者:陳彬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1年02月20日
定價:200 元
售價:158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32頁
ISBN:9571333174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自序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書摘 5



  書摘 2

15 計畫& WTO 組合式的解讀

10 月,對身處大陸的台灣人而言,是感覺奇妙的月份,因為有兩個國慶日要慶祝。

89 年的感覺更是不一樣,很多台商受惠於大陸第一年實施假日經濟八天長假,終於有機會回台灣過台灣的國慶。更有台商利用此機會招朋引伴到「國內」風景區如黃山、桂林、九塞溝,或是跨省越市從上海到北京、西安、拉薩觀光遊覽。
更多的台商趁此假期召開內部的檢討或稽核會議,以便因應 PNTR (永久正常貿易關係)通過(9月 19 日)和即將來臨的 WTO 入會後變局。我亦如往年般在上海慶祝兩個國慶。

10 月中,回台灣、到外地旅遊或開完會,必須長住上海繼續打拚的台商又開始聚集聯絡感情、交換情報。這期間,我感到一個非常吊詭的現象,台商朋友們談的都是 WTO ,市場策略、營運政策、投資規畫全繞在 WTO 上轉,好似 WTO 是唯一值得談的話題,其他都不重要似地。

我告訴朋友們我的看法是, WTO 固然重要,但喊了這麼多年,至今還找不出對付辦法,還在遊移尋找商機與利基的人,不配稱為台商。 WTO 是重要,但現在腳踩大陸的土地上,更重要的是大陸的「 15 計畫」。「 15 計畫」才是咱們台商最需要重視的,它比 WTO 影響層面更深更廣,比 WTO 的威力更大。因為 WTO 的規範是透明的,很容易掌握,但「 15 計畫」的遊戲規則誰明白?誰能預測? WTO 的規範遵守就沒事,「 15 計畫」則是直接管人、管投資的,誰不重視誰就會第一個陣亡,有可能看不到 WTO 就打道回台灣,「 15 計畫」比 WTO 大,容不得小覷它的存在。

果不其然,上海市長徐匡迪先生在參加 15 屆五中全會回到上海,即根據「 15 計畫」於 10 月 26 日發表未來 5 年上海發展的藍圖。未來五年上海要「重點」發展六大支柱產業:電子信息、汽車製造、石油化工、精品鋼材製造、大型機電及成套設備、生物醫藥。在上海市每年五千多億的生產值上,六大支柱產業最少要達成三分之二以上的比率,如此方能完成「 15 計畫」交付的任務。「 15 計畫」指導上海發展的走向,六大產業是上海未來五年配合「 15 計畫」的支柱,代表什麼?

代表六大產業的投資者「要優惠」必定比其他產業更容易要到。「要地」(建廠基地)、「要稅務」(稅務優惠)、「要便宜行事」(證照申請或貸款),不但容易,說不定可以要得更多。六大以外的「昨日產業」想在上海發展,既有優惠政策可能被取消或打折外,進入的門檻必定高,條件會趨嚴。也就是說,六大以外的投資,更不容易得到貸款、更會受到稅務會計審計、勞動合同稽查等關愛動作的照顧。

對台商而言,有可能是不幸的開始,代表台商未來五年在上海發展的空間,已經被壓縮,甚至被排擠在外。檢視這六大支柱,僅剩第一項「電子信息」尚有一拼的實力,不是嗎?其他五項得有拿得出手的人才與資金,或智慧財產權的專利、品牌與市場佔有率的通路優勢。

所以,當我看到徐市長依「 15 計畫」發布上海未來五年發展的定調時,不禁為傳統台商最擅長的地產開發業、服務業、餐飲業、食品業、娛樂業、生活產業的投資者捏把冷汗,更為即將開放的金融服務業、證券業、保險業、e化產業感到擔心,擔心台商的優勢逐漸滅失,這個仗會越來越難打。

果不其然,百分之百官方立場的《瞭望》週刊,於十一月初的專文評論說,為了完善「 15 計畫」,將單獨把社會保障列為重要經濟發展項目,以凸顯社會保障的重要性,有必要加緊建立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優撫安置、個人儲蓄的保險等。社會保險的主要項目如: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工傷保險等各項制度的建立與完成,是社會保障的重要內容。

養老保險?不就是退休金的提撥?醫療保險?也不就是醫療費?生育、工傷不也都有規章制度,都在實施中?這有什麼好奇怪、好注意的呢?

如果誰有如此一廂情願的想法,我要強調,過了「 15 計畫」的第一年,不保證你過得了第二年,過得了第二年不保證過得了第三年。

我要提醒各位,極大部分台商在現有提撥的養老、醫療、生育補助津貼、工傷等各項費用中,有幾項符合標準?繳了幾項?還有幾項未繳、未列入成本的預算中?繳交的費用中有幾項是和勞動局討價還價後,勉為其難的交個意思?這個意思事實上不符合勞動法,已經違反規定,現在可以少繳,誰能保證以後都可以?如果全部依規定都繳,人事成本要增加多少?還能忍受目前大陸的人工成本已比泰國、菲律賓、印尼、越南、柬埔寨還高的事實?成本再增加後,還有競爭力?還能待在大陸繼續活下去?

我要提醒各位,以前地方政府和勞動局不嚴格執行規定,甚至免除社會保險費作為招商、設廠的優惠條件,是權宜之計,是有階段性的任務要完成。此種規定事實上已違規,安置下崗工人、提高就業率、轉移地方政府社會福利支出等,是矛盾政策下的例外優惠,是違反中央的違法優惠,是地方政府和地方勞動局的應急措施。以前可以不計較,絕不保證將來不回歸法律規定基本面,全數依法徵收、依規定繳交。「 15 計畫」既列此社會保險為經濟發展的重點項目,地方政府還敢或有必要和你台商「和稀泥」?再放你過?

我要提醒各位, WTO 入會的話題,在大陸已喊了三年以上,相關的書籍不少於五十本,評論性的專文依行業、地域、組織,甚至依年齡分類的文章多得超出想像, WTO 成為流行用語,幾乎每個人都能說上一段自己的看法。未加入前是有很多單位和個人已經在做調整措施,這部分對台商企業而言是有利的。但是,卻還有更多的單位和個人在觀望在等,在等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入 WTO 後的配套政策,有利的,他們會蜂擁而上充分利用再利用,不利的,他們會排斥再排斥。這個氣氛已在形成醞釀中,用心觀察的台商和我都已經感受到嚴肅的壓力不利於台商,不能掉以輕心。 WTO 對台商而言,如市場自由化開放以後,同文同種溝通方便的優勢會被資金不如人、技術不如人、行銷不如人抵銷,反而不利於台商的前途。如今「 15 計畫」加強社會保險費的負擔,絕對是雪上加霜,因為在以前,也只有台商藉同文同種之便,藉溝通講條件之便,藉能不交就賺到之便,不同於其他外資企業,經營成本事實上被扭曲,成為獲利的最大來源,是靠此不當的競爭手腕才存活下來。

我要提醒各位,含台商在內的外資,對大陸加入 WTO 的期許,固然對大陸投入龐大的資金(官方估計 200 年底已達 3,500 億美元)、專利技術與智慧財產權,讓大陸始料不及享盡了好處。大陸很多人更假設加入 WTO 後,更大的好處如收入增加、生活品質大躍進、出國觀光更方便。可是,身為台商企業主不能忘記, WTO 亦是大陸中央、地方及大小官員、國有企業或個體戶或職工百姓壓力的來源,可分食大餅者當然笑嘻嘻,但因此受害者怎麼辦?這是非常值得深思的大問題。台商會不會受到波及,也是必須有對應措施的大問題。所以大陸上至中央、下至地方,必然會有一連串的措施出爐,說得好聽點是和 WTO 的國際化接軌,說得露骨點是對付、防止肥水外流。如今祭出「 15 計畫」的大旗,要加緊腳步建立社會的福利保障體制,台商企業不是逃不逃得過的問題,是會增加多少經營成本,多少獲利空間被壓縮的問題。

我要提醒各位,上海市於 1998 年 10 月 1 日成立「勞動稽核總隊」,大規模檢查各企業單位「勞動合同」,是否落實職工福利政策時,其影響有多大?有多少台商到今天還在補這個大洞?不處風暴圈中的人,真的無法感受那種壓力。大陸國有單位的退休金、保險金、公積金、醫療費、保險費不但繳還樂意多繳,給台資企業招聘人才時造成極大的壓力,甚至有人從台資企業不幹了回到國有單位,只因為福利條件比不上國有企業。至於,沒錢的連基本下崗工資發放都有困難的單位,自有上級單位協調種種方式如改造、合併、聯盟,甚至採用破產法、掛帳法來解決社會福利的困難。相對地,台商呢?讀者有興趣不妨向上海的台商打聽,在此我就不多說了。如今再來「 15 計畫」的新政策、新規定、新措施,可以想像在漏水的屋簷尚未補好時,又來大雨會是什麼狀況?

所以「 15 計畫」能不懂嗎?能只想到 WTO 不知「 15 」?不知「 15 」比 WTO 大?所以,我在 89 年 11 月 8 日於中華民國商業總會主辦的演講會中,首次公開告訴有興趣投資大陸的朋友,上海市未來的六大支柱產業為政府支持的項目後,有位自稱從事房地產開發的朋友,又提出質詢問題:「在上海蓋房子的前途?」我再覆述五年內,房地產開發不是「 15 」發展項目,不是受歡迎的產業,在上海市又有近 40 %的空屋率下,房地產開發的前途是否該用不同的角度思考?要去上海開發房地產,何不跑趟上海,試探你拿不拿得到特別優惠的條件?做點功課再決定投資計畫,試試看就知道。

所以,我在回答有關王文洋先生的晶圓廠,為什麼能得到巨額 215 億美元貸款及「五免五減半」特別優惠的條件(待查證!本人註)時,我的回答重點不是因王文洋先生身分的指標發生作用,不是合作對象江綿恆先生(江澤民主席公子)的關係。是晶圓廠符合「 15 計畫」,符合上海市五年內重點發展的 6 大支柱產業政策,任何人任何財團投資六大支柱產業,都可以同樣受到歡迎,同樣拿得到超越正常的優惠條件,嫉妒王先生沒有道理,批評是不懂大陸的政策,是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