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文學小說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新聞報導 1
新聞報導 2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書摘 5

作 者 作 品

兩個芙烈達‧卡蘿
枯木開花:聖嚴法師傳
風前塵埃: 「台灣三部曲」之二
三世人

文學小說

【類別最新出版】
故鄉無用
故鄉無用(首刷限量 馬尼尼為手繪印簽版)
假面的告白
巴奈回家:凱道.二二八公園的二六四四天
牛仔很忙:歐.亨利短篇小說精選(精裝版)


行過洛津(AK0079)──「台灣三部曲」之一

類別: 文學小說
叢書系列:新人間叢書
作者:施叔青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3年12月01日
定價:360 元
售價:284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76頁
ISBN:9571340189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新聞報導 1新聞報導 2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書摘 5



  新聞報導 2

施叔青溯原鄉 為台灣三部曲開場

陳宛茜╱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2003. 12. 16)

香港回歸前夕,旅居香港的台灣作家施叔青寫成「香港三部曲」,入選「亞洲周刊」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邁入二十一世紀,施叔青開筆「台灣三部曲」,像鮭魚般奮力尋溯她的原鄉,首部曲「行過洛津」昨天出版。

「洛津」即是施叔青老家鹿港的舊地名。施叔青以清朝嘉慶年間泉州七子戲旦角許情來到鹿港發展的遭遇,切入台灣龐大卻少有作家開墾的移民史。

「我在五光十色的紐約第五大道上走著、尋找自己的位置,最後發現就在自己的書桌上。」從「香港三部曲」到「行過洛津」,施叔青在香港、台灣、紐約三地之間遷徙不定,也因此更能抓住移民故事的情味。寫「行過洛津」時她人在紐約,從鹿港運來幾大箱歷史文獻,在家中打開一條時光隧道。

「我要以小說為台灣立傳。」施叔青不諱言她的雄心。

除了研讀史料,她也一遍遍重訪童年角落,並走訪台南、泉州,務求精確重繪清代的台灣風土畫。親人、家族的記憶也被她凝鑄於書中,一開頭主角從泉州乘小船嘔吐的經驗,便是來自她父親的真實經驗。

史料、家族記憶具全,施叔青在開頭卻有半年時間陷在書寫的焦慮。「遍地珍珠卻找不到線。」她形容當時心情。於是,她聽從聖嚴法師的指示到紐約上州閉關禪修,打座時一個聲音神奇地浮上心頭:「陳三五娘」,她找到了串起珍珠的線。

「行過洛津」便從這個閩南梨園戲經典「荔鏡記」,描述陳三五娘的愛情私奔故事著手。故事分為兩個主軸,一個是以男兒身演旦角的許情,他的被「陰性化」一如被「邊緣化」的台灣社會,同樣被權力支配而喪失主體性。一個則是執意要將「荔鏡記」從「淫奔醜行」改編為「教忠教孝」的官吏朱仕光,既象徵中原文化對移民文化的干涉,也隱喻「正史」對於「野史」的蠻橫冷酷。

「香港三部曲」中,施叔青雖以「妓女」黃得雲象徵香港,這名妓女卻能強悍地主宰、改變自己的命運。相較之下,「行過洛津」中隱喻台灣的「戲子」許情顯得被動、為命運所束縛。對此,對兩地都有深厚感情的施叔青認為,台灣的殖民史比香港更複雜、有更多「斷裂」,台灣移民的性格也因此更「悲情」。

「讀了『行過洛津』,讓我對台灣史重新思考!」政大中文系教授陳芳明認為,施叔青以小人物寫史的方式,巧妙地用小說巔覆正史,或許也還原了真實的台灣歷史。他形容一九六○年代便以「現代主義」崛起的施叔青,在文學的舞台上「堅持不下台,且愈來愈入戲」,每一次出手都是驚天動地的大翻轉,也讓他遲遲無法在台灣文學史上將施叔青定位。

「在文學的山路上,我有生之年都爬不到盡頭!」施叔青表示她將不斷向不同的文學風格挑戰。她也預告「台灣三部曲」第二部將以「後山」花蓮、台東為背景,寫日據時代的台灣。而繼「行過洛津」將她喜愛的戲曲「入戲」後,她的另一嗜好「繪畫」也會在第二部曲中發揮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