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文學小說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新聞報導 1
新聞報導 2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書摘 5

作 者 作 品

兩個芙烈達‧卡蘿
枯木開花:聖嚴法師傳
風前塵埃: 「台灣三部曲」之二
三世人

文學小說

【類別最新出版】
故鄉無用
故鄉無用(首刷限量 馬尼尼為手繪印簽版)
假面的告白
巴奈回家:凱道.二二八公園的二六四四天
牛仔很忙:歐.亨利短篇小說精選(精裝版)


行過洛津(AK0079)──「台灣三部曲」之一

類別: 文學小說
叢書系列:新人間叢書
作者:施叔青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3年12月01日
定價:360 元
售價:284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76頁
ISBN:9571340189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新聞報導 1新聞報導 2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書摘 5



  書摘 1

勸君切莫過台灣

大清咸豐初年,泉州錦上珠七子戲班的鼓師許情橫渡海峽到洛津來,這是他第三度前來,此行是應本地戲班班主之邀,前來組織洛津第一個七子戲班,讓七個童伶圍著鼓邊,由他教唱表演《荔鏡記》,陳三五娘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
許情在泉州獺窟港口足足等了半個月,終於盼到吹北風,才能發舟航行。帆船一離開碼頭,海上水天相連,茫茫無涯方向難辨,既看不到飛鳥,遠山逐漸隱逝,耳邊只聽風聲泠泠,水聲淙淙。船夫焚香計程,舵工捧著指南針等候風信定下趨向,生怕弄錯子午帆船漂流到呂宋或暹羅。 航行了兩三個時辰,突然一股巨浪襲來,船身起伏如盪秋千,乘客中午下肚的米粉,一條條盡吐了出來,接著海上起了暴風,風聲有如鬼哭神號,令人聽了毛骨悚然。日落黑天後,船身搖晃更是激烈,像是凌空而起,躺在船艙裡難以入眠的許情,恍如御風而行,一時之間以為已葬身海底,靈魂出殼遨遊太空,人一驚嚇,暈死了過去,醒來已是天明,甲板上傳來興奮的叫聲:
「到了,到了,看到陸地了!」
獺窟與洛津相距八百海里,正常風速下,一晝夜可抵達。
許情爬出陰暗的船艙,被海上更為熾熱的陽光刺得睜不開眼,趕忙抬手遮蓋眼瞼,張目四望,海之盡處隱約橫躺著灰色的陸塊,延伸無限,帆船乘風破浪,往那片灰色急駛過去。本來熾熱難當的日光,一瞬之間突然隱沒,幾百隻黑色的鳥群集向帆船撲飛過來,黑壓壓一片遮天蔽日,狀極驚怖,任憑乘客揮趕也驅之不去。
緊接著,又不知從哪裡飛來千百隻鬼蝶異物,繞船飛舞,船夫舵工個個抱頭哀叫不祥,說是碰到凶兆,果然舟船開始搖晃不定,頃刻就要沉入海底似的。船夫令乘客一致跪下,祈求媽祖保佑平安渡海,許情跪在角落也叩頭如搗蒜。
兩岸橫渡的乘客無不深信海中女神媽祖一見帆船有難,便會立即腰懸桅燈,凌波踏浪前來解危,使船隻化險為夷。許情搭乘的這艘帆船受到黑鳥鬼蝶的侵襲,昏天地暗中,不止一個乘客看到天空閃過一絲白光,鼻子聞到一股奇香,氤氳繚繞中,一個白衣飄然的影子翻飛水上,款款升天而去,目睹這奇景的乘客一口咬定是媽祖顯身,才使騷擾的異物失去蹤影,整船人有驚無險。
隔著一層濃濃的灰霧,島嶼在望,船客歡聲雷動,以為危機已過,舵工在距離港口甚遠的外港拋錨下碇,不知是經驗不足,還是故意,結果丟失了拋下海的鐵錨,船隻一無所繫又漂出外海,海浪摧折船舵,鷁首又裂了開來,一船人命在旦夕。
許情以為碰到奸惡的船戶,串通識水性的海匪,在船底鑿洞使之進水,讓整船人沉到海底葬身海腹,以便搶走乘客的財物,乘小船逃逸。閩南漳州、泉州傳誦的〈渡海悲歌〉,前四句就是這麼唱的:

勸君切莫過台灣,台灣恰似鬼門關,個個青春無人轉,知生知死都是難。

即使船底不鑿洞,驚濤駭浪渡過海峽,船夫故意不靠岸,看到沙洲陸地,把乘客偽騙下船,他們叫做「放生」,沙洲距離海岸極遠,必須涉水才能上岸,乘客走到深處,陷入泥淖,慘遭滅頂,惡船戶形容為「種芋」,求生的乘客在涉水中途碰到漲潮隨波而去,葬身魚腹,他們稱之為「餌魚」。
許情閉上雙眼,等候死神召喚。他早先曾經兩次橫渡海峽隨戲班到洛津來演戲,沒料第三次隻身前來教戲,會命喪邪惡船夫毒手,成為未竟之旅,正在感嘆遺憾,沒想到錯怪了船夫,耳邊聽他驚恐萬狀的吼叫:
「唯有划水仙求水仙尊王保佑,方能免於一死!」
船夫教乘客解開腦後長辮,蹲在船邊,用筷子做撥划狀,口中模仿戰士出征打仗的鼓聲,咚咚咚,假裝做掉船回航的樣子。這樣裝神弄鬼折騰了半天,總算撿回一條命。
後來許情跟一個經常駕船往來於兩岸航海,經驗豐富的船老大提及這次驚險的遭遇,船老大說幸虧他們這船人命大,得到水仙尊王的庇佑。據他說水仙尊王就是夏禹,因治水有功,受出海人崇拜,尊祀當水神,成為航海守護神,府城三郊商人在五條港邊建了一座水仙宮,供奉水仙尊王,保佑郊商海上往來貿易的船隻平安抵岸,香火極盛。
船老大問他可曾聽過「過蕃有一半,過台灣攏無看」這一句俗話,「蕃」指的是南洋,閩南人渡海到印尼、馬來西亞、暹羅,有一半人還回得了家鄉,過台灣的幾乎沒有人回得去。難怪說南洋即樂土,是閩南移民的第一個選擇。
許情搭乘的帆船在番仔挖海港深水處,距離海岸約三海里之處停泊。洛津海港自嘉慶中葉以後,泥沙淤積壅塞嚴重,濁水溪、大甲溪等河川西流入海,含沙量大,沖刷下游造成海底平淺,高山地質脆弱,經過移民濫墾濫伐,破壞水土,一遇颱風雨季,豪雨沖刷而下,挾帶大量沙土淤塞港口,沙灘綿延,致使洛津的海岸線不斷往南推展,港路愈來愈狹窄紆曲,加上受到地形的變動,西部海岸逐年隆起,泊船艱困不易,洛津港口被迫遷移,航道也不得不一再更易。
道光中葉以後,往來貿易商船,改由距離洛津不遠的王功港出入,進出口的貨物用舢舨、竹筏轉駁裝卸運載,王功港成為洛津的內港。道光末年接連兩次大地震,天變地動海岸隆起更為嚴重,濁水溪又氾濫,帶來泥沙更是雪上加霜,王功港沙淤流淺,暗礁遍佈,港路淺狹船隻入港困難。
帆船靠西北風從閩南內地渡海來台,如果順利一晝夜可抵達王功港,卻必須等西南風船隻才能進港,如果風向不順,還需原船折回,或被迫駛往北港登岸,可見一渡之難。航行日益艱困,到港的船數,平均每兩、三天才有一艘,嘉慶中葉許情第一次來時,洛津港口帆檣雲集,海面風帆爭飛,萬幅在目,接天無際的盛況,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道光末年福建巡撫曾經專程渡海巡閱,查悉王功港又被沙淤,港道淺狹船隻出入困難,下令當時駐洛津的海防同知另覓新港通商,距離王功港七海里的番仔挖,外有沙汕一道,迤邐由南而北,東岸至口門沙汕距離約十海里,尚稱港闊水深,深水處可供二、三千石的船隻進出,從港內經王功港再到洛津,番仔挖成為洛津的外口。
許情立在甲板上,看到番仔挖港岸上舟車往來,居民鋪戶頗勝,但似乎帶著農村鄉野之氣。番仔挖至洛津有二十多海里水路,下了帆船,許情轉乘內港使用的舢舨,經過王功港,沿著洛津溪漂流,又過了一個多時辰,洛津城在望,舢舨愈駛愈近,從南邊往北看,洛津溪整條河港的形狀景觀,似乎與他先前兩次來時改變了許多,本來彎彎的,半月形狀的海岸線,彷彿不再那麼曲折有致了。
為防止河水倒灌,岸邊的堤防築得高出水面,在溪流狹窄之處搭造了一座利濟橋,接連外鄉的通道,因為是當年彰化知縣楊桂森在任時搭建的,又被稱為楊公橋。許情看著岸上的屋舍樹木街景,似曾相識卻又感到陌生,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情怯。後車路隘門深處,那棟門楣貼著紅紙寫上「鴻禧」二字的紅磚屋如意居,隨著他水上漂浮,似乎一下子近在咫尺,卻又彷如遠不可企及。但不知如意居裡的那個人是否別來無恙? 舢舨在洛津城中間的六路口淺水碼頭泊岸,港口停泊著幾隻小船,零星的舢舨、竹筏順流而下,往許情剛來的番仔挖外港駛去裝載帆船卸下的貨物,水面漂浮著杉木、竹子,岸上成排的縴夫肩胛套上粗繩,往上游拉縴,框喝聲不絕於耳,岸邊一處船塢正在修理被風浪擊破的船隻。
六路口因後車站、米市街、金盛巷、暗街仔、車埕、九崁仔六條路交會而得名,碼頭有挑夫挑著貨物往五福街鬧區急步前去,牛車搖著牛鈴,沿著河邊的沙石路要到車圍去換磨損的車輪,車埕鐵鋪傳來打鐵的叮噹聲,走近了還可聽到風箱呼呼作響,火爐焰火猛吐,鐵鋪前擺了剛打好的鐮刀、牛犁等待菜園附近的農民上門選購。
這情景與許情第一次抵達洛津所見,簡直有天壤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