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走過人情走過臺灣
︱自序︱景象臺灣
試閱壹:大貝湖的故事
試閱貳:回不了家
試閱參:颱風

作 者 作 品

竹泉遊蹤
顏水龍:熱蘭遮城古堡
藝術開門:藝術教育10講
鄉情‧美學‧藍蔭鼎
氣韻生動 : 文化創意產業20講
近代美術大師的講堂
溥心畬書畫集
臺灣美術全集43:侯翠杏

宗教神話

【類別最新出版】
善,最好的禮物:靜思心靈小語
用媽祖籤詩搞懂人生:六十甲子籤詩背後的故事,幫你解籤解人生(書+六十甲子媽祖靈籤 隨身籤卡 )
等待一朵蓮 挺水而出
妙音笑八事七十義
人間佛教研究 第12期


景象臺灣(YA11016)

類別: 宗教‧哲學‧人文>宗教神話
叢書系列:香海出版社
作者:黃光男
出版社:香海文化
出版日期:2016年12月23日
定價:300 元
售價:237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40頁
ISBN:9789869311236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走過人情走過臺灣︱自序︱景象臺灣試閱壹:大貝湖的故事試閱貳:回不了家試閱參:颱風



  ︱自序︱景象臺灣

我很慶幸生在臺灣,長在臺灣,又是公務員。

以一個窮鄉僻壤的窮孩子,卻能在社會驟變,鄉村凋蔽的環境,不畏三餐不繼,天天面對愁苦侵擾的家庭求生,而且活過來了,雖然辛苦難當,卻也有說不盡的故事,訴不清的難堪記憶。

都忍下來了,也熬過去了,甚至生命的終結前還有些希望。因為祖先們都在耳順之間離世,而我已過了七十寒暑。

此時,想起很多往事,似煙似霧在眼前飄忽,也面對二十一世紀的臺灣,有些相對性的感應。

好比臺灣在光復後的窮困,戰爭的威脅,依賴美援的種種,以及菲律賓人在臺灣可以炫耀「富有」,而臺灣勞工散居海外的刻記,至今仍然歷歷在目。

或者說,國民教育在鄉下的實施,開啟民智的鑰匙,能使窮人也有認字的機會,促發臺灣從農業社會朝向工業時代的現代性,都是一點一滴累積而來的。

那些農田改革,或是輕工業改革的實施,使臺灣由貧困到富有,使廣大的民眾可以在新年期間到各處踏青,當時雖然距離開發國家尚有一段里程,但作為「現代國民」的條件似乎已接近了。
Made in Taiwan 的製品或日常生活用品行銷全球。換句話說,MIT這個標誌是個夠分量的品牌,它成為臺灣進步的象徵,也展現國民力爭上游勤快的力量。

就在急速轉換生活型態的社會改革,有種種政策實施外,記憶猶深的「耕者有其田」又或是「三七五減租」的發布,確實使臺灣居民有很大的震撼,地主與佃農之間,或富有與貧困之間,有了不少的改變,總在力求社會安康道路前進。

當農村復興,也是臺灣輕工業在起飛的時候,原本都窩在田宅討生活的年輕人,把握都市擴展的工作機會,紛紛投入「加工出口區」的上班行列。

相對來說,農村勞動力減弱不少,除了尚能在佃農規範下耕作,則是一份安詳的求生景象。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晨雞鳴叫,夕陽掛西成為美麗的場景。

唯一辛苦的是日晒雨淋或遭過狂風暴雨的侵襲。當時年紀小,常常向父母抱怨農田工作的辛苦。父母在汗流浹背,滿臉鹽痕的紅通顏色表情上欲語還止,只說沒有工作要吃「土」嗎?

直到有一天,有一位地主來收租時的著急的表情出現,母親才說有田「種吃」就得感激上蒼了,還叫什麼會「晒死」嗎? 她說像剛才的地主心情是怕農地欠收,前來打招呼繳租又到了,但卻也是我們的地主恩人。

母親說:她年輕時在鼎金地區務農,是佃農子女,家裡租地耕種,而且受到地主照顧與協助,家境尚稱大氣小康,但若遇到颱風肆虐,蟲災乾旱,而且禍害連連,則成為窮困無解的災難,此時三餐不繼,又如何能繳交田租?最可能的期待是請地主寬限年季,或隔年再攤還?這也是適切的方法。

但你外公的地主卻在每年農地欠收時,免去租金,而且還提供協助,叫人感動,佃農們都感謝在心,因此,外公囑咐說:「日後子孫都得銘記在心,他是我們家的恩人」,他是誰,母親說:「陳中和老先生」。哦!是陳啟川、陳啟清先生的老太爺,他們都是貢獻社會的仕紳,也是我們敬仰的賢達,一直是臺灣社會發展動力,也是成就臺灣相關產業的企業家,一直到現在,包括陳田錨、陳田稻諸先生,對社會發展的貢獻有不可抹滅的功績。

當臺灣「經濟起飛」,從農業社會進達工商業社會時,包括教育推展,工業訓練或企業管理,更重要的是民主制度的實施,都要一種前瞻性而詳實的計劃,也要有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睿智的賢能者氣度正是臺灣社會進步的良心,以及化干戈為玉帛的力量。

這是農村鄉情,也是日據時代某個典型的社會現象。臺灣光復後,實施土地改革政策,除了說服地主輸出田產外,導引工業產業的發展,正是這些地主的支持,促發了臺灣社會「轉骨」的要件。

建設臺灣要人才、要錢財、要教育的措施,早被這些先賢協助與領導。十年為單位,不論是現代化、本土化、國際化,或是十大建設,經濟起飛、教育水準、生活品質等等,是項永不止息的奮鬥與承繼。

我們都看到的是民主、自由的社會,聽到的是民主第一、富民強國的口號。山川壯麗、物產豐饒……,真的美麗臺灣,在你我之間,國際之間有個說不完的故事。

是文化的臺灣,民俗文化的迎神賽會,傳承中華文明的故事,關公、土地公、媽祖婆、三太子,以及八仙過海或者說城隍爺的神蹟昭昭,庇護眾生,進而玉皇大帝、神農大帝、上帝聖母或是外來的神祇,臺灣人虔誠膜拜,因為「有拜有保庇」啊!

拜的是信心、良心與決心加諸神靈的護體。臺灣的美麗就在這眾神皆然的氛圍中呈現一片祥瑞之氣,並且構成文化生活的實體。

或許更多的有志之士,在國際社會體會到臺灣必須要有前瞻看法,例如:迎接新科技時代的生活方式,也得完善整合臺灣文化的種種。事實上,具體的社會發展,包括選舉、民主與自由都具備國際社會的標準。凡有形的雲端科技,或制度的建立都在「排名」中的鰲頭;無形的宗教自由、教育普及、儒道處世之道等等也駕凌國際標準。

臺灣之成為「移工」的輸入國家,也是工商業興盛的基地,儘管受到很多不可避免的難點,並沒有迷失信心與信仰。臺灣終究是個美麗家園,成為外籍人士一窺究竟的地方。

臺灣四周有海,太平洋潮流風行全球,是海風徐徐的地方,海闊心寬;臺灣有高山與草原,可以結雲飄霧,說是美麗之島;臺灣有寒暑,四季如春,不必特別開冷氣或「暖氣」就能感受人文與氣候的關係;臺灣有宗教自由,「神」的世界都被尊重;臺灣有教育,常常說可以擠上國際排名;當然臺灣的人才是經年累月而來的光點,已散布全球的各行業上。

窗外傳來喧譁口號,說是十二年國教年,也是美感教育年,都對!臺灣人懂得文化傳承,了解民主可貴,也能感於國際形勢的變化,或者說從生活體驗的生存之道,究竟是個「現實」的課題,也是憧憬的張望。
景色臺灣的地理緯度,處亞熱帶,在北回歸線起伏,在潮流海浪中屹立,文化的經度,有數千年的歷史,尤其以宋理學為主的文化國家,深根在信仰、傳習與實踐中。民俗導引生命價值,宗教是文化教養的力量,還有近代國際形勢的變化與掌握,是項延續文明的教化。

讓我們拉開距離,看看臺灣的過去,想想臺灣的未來,以及遊遍全球後的家鄉,是否也給了我們些許思念!
景象臺灣燦爛,寶島風情光明,翠綠物產富天下,斑麗人文布青天。臺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