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線 上 試 閱

譯序
自序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譯 者 作 品

情婦 VS. 妻子:一位年長情婦給年輕妻子們的忠告
小奇蹟大啟示
與天堂對話
生活愈簡單愈好
別為小事抓狂(2):快活人生 100 招
美麗人生十大守則
生活更快樂:達賴喇嘛的人生智慧
別為小事抓狂(4):甜蜜愛情 100 招
人間奇緣:50個關於神祕能量與智慧的故事
心靈花園:50個關於神奇體驗與激勵的故事

心理勵志

【類別最新出版】
微創傷:你以為沒什麼事,其實很有事
愈跑,心愈強大:跑步教父席翰醫生教你成為自己的英雄(再戰十年版)
別再因創傷而活得好累:修復發展性創傷,從「把自己擺在第一位」開始
醫美大叔的戀愛腦摘除手術
從此不再煩惱


15分鐘創造奇蹟(CF0082)──行善 DIY
Heaven on Earth : 15-Minute Miracles to Change the World

類別: 心理‧勵志‧占星>心理勵志
叢書系列:人生顧問
作者:丹尼.徐
       Danny Seo
譯者:朱衣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0年11月13日
定價:230 元
售價:182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64頁
ISBN:9571332402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譯序自序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



  書摘 2

行善 DIY 2 打破心中的無形障礙

有些人認為面對自己的恐懼是一件很好的事。
我倒覺得不如將恐懼放在一個袋子裡,
接著開車到荒郊野外去,將袋子丟出窗外,
然後盡快開回家去比較健康一點。
        ──伊蓮‧得吉妮爾絲


想要改善世界,不必從救濟站或功德會開始,而是從正視內心想要助人的意願開始。

現實是,不願全力去幫助別人。進一步來說,許多人都會害怕做個利他主義者。

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需要瞭解自己對服務與做善事的真正感覺是什麼?是的,幫助別人,增進社區福祉是一件令人感到充實而快樂的事。但是如果你自認為沒有足夠時間或技能去做善事,就是給自己設了一道無形的障礙,也不可能享受到利他的喜悅與快樂了。在這一章中,你將學會如何打破心理上的無形障礙,盡可能的付出愛心與實力,讓世界變成更好的居住場所。

做善事的無形障礙

我們每天都會面對許多的恐懼。有些孩子在睡覺時會把燈打開;他們害怕燈一關,怪物就會出現了。大學四年級的學生要面對(或被迫面對)進入社會的壓力;他們擔心找不到工作,無法獨立,還不起龐大的助學貸款。甚至最有權威的企業總裁也會擔心哪天做了錯誤決定,損害到公司的形象和利益。但是我們知道:孩子長大之後就不再需要一盞燈來趕跑怪物;大學生畢業之後在社會上功成名就;總裁的創舉,使公司賺到幾百萬的財富。他們都克服了恐懼的心理。

許多人都不承認自己害怕做善事,也不明白為什麼如此。但就是這種心態使你無法充分發揮潛能。

到底是什麼樣的心理阻礙你做善事呢?問問自己:

與病人或瀕死的人相處會讓我感到害怕嗎?為什麼?
我覺得自己太忙,抽不出空來做志工?
我覺得志工的活動很有競爭性?
我內向嗎?我是不是覺得:跟一群剛認識的人在陌生環境中做志工是很恐怖的事?
我是否在某個單位擔任志工時,有過不愉快的經驗,卻從沒向那個單位反應過?我有沒有再回去擔任志工過?
在學校時我是否曾被迫去做社區服務,結果對志工的工作留下很壞的印象?

現在放下書本,到一個安靜的地方想一想:到底是什麼理由阻止你發揮自己的潛力?「我害怕接觸瀕死的人」或「我覺得自己沒什麼可貢獻的」是我常有的恐懼。一旦你承認自己的恐懼,就能夠克服它,而不需要長期的心理諮商、靜坐冥想,或是赤腳走過燒紅的煤炭。我們害怕「利他」的心態其實是毫無道理的。

以下是一般人最常有的恐懼:

我害怕自己幫倒忙。
我覺得自己沒什麼好貢獻的。
我實在沒有時間做志工。
我覺得自己沒什麼好貢獻的。
我怕一加入就脫不了身。
我很怕病人或瀕死的人。

說來諷刺,一項善行能帶來許多的愉悅與自我價值,但同時竟也是恐懼的來源?說來遺憾,就是這些恐懼讓人們無法享受到利他的快樂。恐懼剝奪了你改善世界的能力,也限制了你的生命。要克服恐懼,必須先超越心理上的障礙,清除恐懼的來源。

瞭解無形的障礙

通常我們無法幫助等待援手的人或改善社區福祉,都是因為心理上的無形障礙。這種障礙與職場中的晉升障礙是相似的。唯一的不同是,職場中的晉升障礙來自雇主或公司,而做善事的無形障礙卻來自自己。

在職場中,有些方法可以幫助你打破那層看不見的晉升障礙,譬如:在某項專案投入更多工作時間,為公司賺進「大」筆盈餘;或是下班後參加在職進修,培養一些有價值的工作技能。你的目標是朝晉升的階梯前進,在辦公室佔有舒適的一席之地,讓同事與主管對你敬佩有加。

有些人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可能已經達到職場生涯的頂峰,也可能已經開始自己的事業,實現自己的夢想,擁有溫馨舒適的家。對大多數人來說,在所有工作中最重要的是:養育子女,讓他長大後成為有同情心、善良的公民,願意努力關懷生命,增進世界福祉。(我堅信養家活口是最重要,也最花時間的工作)。如果你已經打破職場上的無形障礙,過著期盼的生活了。恭喜你!

但是你可能還是害怕幫助別人,自己卻不知道(就如同有人說過:「在世界上,最陌生的人往往是自己。」)。但是當有人邀請你做志工或是參與慈善活動,而你會覺得胃部不適時,這時你要明白:那不是消化不良——而是恐懼。

「哦!我並不害怕去改善世界!」一位朋友看了我擬的草稿後,如此反應。但是當我們討論起她實際上做了什麼去改善世界(而不是她預計要做些什麼),有多少能力可以貢獻出來時,她被結論嚇到了:原來她根本沒有發揮出全部的潛能,付諸實行!

換個角度來想,假設現在有個很適合你的工作機會,薪水又非常的高,但是你認為競爭者太多,自己一定得不到那個工作的。於是你連應徵都不去應徵。幾週後那個工作果然找到人了,而你還在原處做不喜歡的工作。幾年之後,你可能還在想著:如果當初我去應徵了會怎麼樣?如果我得到那個工作的話?如果……

沒錯!如果你有能力改善世界,卻只是因為一些莫須有的恐懼而怯步,這樣值得嗎?所以不要停下腳步,往前走吧!抓住機會,面對恐懼!

要打破內心的無形障礙,先認知與面對你的恐懼吧!首先,讓我們拆穿恐懼的假象!

恐懼 1:害怕自己幫倒忙!

在一部電視喜劇《艾倫愛說笑》中,主角艾倫.摩根總是盡可能的在撥空,擔任一個叫「好幫手」的慈善機構的志工。不幸的是,她常是好心沒好報。舉例來說,她打電話向人募款,卻總是徒勞無功。艾倫周遭的人都為慈善單位募捐到許多金錢,只有她經常是受了一肚子的氣。有一次她快被氣昏了,在電話中對著不肯捐款的人大罵:「!你連一毛錢都不肯捐?恐怕一毛錢你都付不起吧!哼!」她這樣做對慈善單位當然是幫了倒忙。

志工的指導員便將她拉到一邊談話:

「我真的很謝謝妳來幫忙,不過我們必須請妳離開。」指導員說。

「你要開除我?」艾倫問道,「但是我是志工呀!」

「是的,可惜目前我們人滿為患,需要妳把位置讓出來。」

幽默吧?是的。寫實嗎?一點也不!然而這個例子充分說明了多數人心中對於行善的恐懼。我們總是認為自己會幫倒忙,一旦我們出了差錯,對慈善機構可能是傷害多於助益。這種恐懼心理也是許多人不去參與慈善活動的主要原因,而且他們的理由光明正大:我可不想扯慈善機構的後腿!

但是這樣的恐懼沒有事實根據。組織完善的慈善機構有良好的體系可以預防這類情形,譬如:提供適當的訓練,確定志工認同這份工作,瞭解組織的運作,有參與感。在我所組織的「地球 2000」中,我會儘量創造一種溫馨的環境,讓每個人都覺得受到尊重,覺得自己對解決問題有所幫助。當然,如果無事可做時,我絕不會找一堆志工來的!

奇蹟創造人:丹安‧芭克

故事要從 1992 年的 4 月 29 日說起。你怎麼可能沒注意到洛城南區的大混亂,而不覺得幻滅、恐怖與無助?這是丹安.芭克坐在聖地牙哥郊區舒適的家中,看到電視報導時的感覺。「想想看?」她一遍又一遍的問自己,「我能幫得上什麼忙?」丹安的孩子還在襁褓之中,這位家庭主婦要如何幫助解決這場混亂的種族歧見呢?

她知道就算是個人,也可能改善這個情況。「人與人之間的藩籬是一塊一塊的堆砌起來的。所以也該一塊一塊的拆除——一次打破一塊磚頭就夠了!」丹安相信這或許就是解決洛城種族問題的方法。

為了實現夢想,她創立了「社區親人」(Community Cousins)這個非營利組織,將不同背景的家庭聯繫起來。根據丹安的概念,這個組織的關鍵在鼓勵不同的家庭,以共同的興趣為基礎,漸漸發展出友誼,最後自然而然的凝聚在一起——而不是強迫性的互動關係。他們一起分享孩子長大穿不下的衣服及舊玩具,一起野餐、打棒球,共度週末,輪流辦聚會。「物質享受還在其次,最重要的是互相交流,迸出友誼的火花,特別是孩子之間,愈來愈要好。」

孩子們也因此變得更懂事了。在許多例子中,一些從沒跟其他種族交往過的孩子看到不同膚色、眼睛、髮色的孩子不再覺得驚嚇,反而認為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事實上,過去持有種族偏見,會欺負其他種族小孩的,現在都覺得那樣的行為是不入流的。

現在,丹安把大部分時間花在推動「社區親人」的活動上,使許多家庭聯繫起來,互相學習與成長。她承認許多人認為她的構想很好,卻不肯加入。為什麼?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加入無助於解決問題。這正是丹安那晚收看電視報導時的感覺。但是在幫助二百個以上的家庭建立友誼,打破了種族歧視的藩籬之後,「社區親人」的成果已不言而喻。

一個住在郊區的家庭主婦,還帶著一個新生兒,要如何解決洛城市區的種族問題呢?方法多得很。丹安克服了擔心幫不上忙的恐懼,盡力去治療美國的種族問題創傷。

有一些事情是你可以做的。下次收看晚間新聞時,如果有什麼報導讓你覺得驚嚇或心碎,就想辦法做些什麼。你可能只是簽張支票,跟鄰居討論報導,或是設立社區組織鼓勵志工參與。你甚至可以主持一個鄰里討論會,讓大家一同來討論社區問題。反正就是不要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默然接受現況。記住,盡力而為,即使做一件小事也有助於解決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