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前言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書摘 5
書摘 6

譯 者 作 品

貪婪時代
自戀式領導:打造領導者的成功性格
打造花旗帝國:金融奇才魏爾傳奇
葛林史班傳
惡人有善報:移開成功的絆腳石
幽默致富奇招
引爆趨勢:小改變如何引發大流行〔典藏紀念版〕
引爆趨勢:小改變如何引發大流行(全球暢銷20週年典藏精裝版)
知識經濟時代
引爆趨勢:舉手之勞成大事

投資理財

【類別最新出版】
離開舒適圈之後,抵達成熟之前:一場奇幻的海外職場大冒險
Google衝刺工作法(暢銷新裝版):Google打造成功產品的祕密,5天5步驟迅速解決難題、測試新點子、完成更多工作!
遠距團隊:打造溝通無礙合作無間的成功團隊
存債致富:每月3000元,輕鬆投資債券抗通膨,穩穩賺,資產不縮水
新創公司IPO的100件大小事:一本讀懂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走向上市上櫃之路


華爾街世紀(BE0082)
The Great Game : The Emergence of Wall Street As a World Power, 1653-2000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投資理財
叢書系列:NEXT
作者:約翰‧葛登
       John Steele Gordon
譯者:齊思賢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1年05月21日
定價:280 元
售價:221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12頁
ISBN:9571333948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前言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書摘 5書摘 6



  書摘 5

獨立戰爭後,杜爾夫婦在豪宅裡過著帝王般的生活。奴僕全都穿著制服,光是晚餐的用酒就多達 15 種。因為他在 1780 年代靠著幾筆土地及金融操作,才能如此起居豪奢。 1785 年,他擔任全國公債局長,這個職務最容易取得內線消息。1789 年,和杜爾有表連襟關係(兩人之妻是表姐妹)的漢米爾頓任命他擔任財政部次長。

漢米爾頓的個人操守沒有問題,也不會利用本身職務牟利,或者提供親友內線消息。例如維吉尼亞的李亨利(Henry Lee)曾要求漢米爾頓提供有關財政部發行公債的消息,卻遭後者斷然拒絕。但杜爾就沒有這麼正直。杜爾的好朋友彬漢(William Bingham)是費城的有錢人,他在阿姆斯特丹借到六萬英鎊,全部押在美國聯邦債券上。雖然沒有內線交易的證據,但是他那麼篤定這筆投資,很難令人相信他沒有充分的內幕消息。

聯邦法規禁止財政部官員買進聯邦證券,所以杜爾乾脆辭職,不願遵守這項禁令。反正他對財政部次長職位帶來的人脈和地位,一向比工作本身更有興趣。他涉及內線炒作的程度越來越深,連漢米爾頓也警覺到。1790 年秋季,漢米爾頓寫信給杜爾,語重心長地規勸後者以自身安全及公義為念,否則可能危及兩個人的友誼及社會正義。杜爾縱使有所回應,外界也不知道,因為杜爾仍然繼續炒作股票。

他除了自己炒作之外,甚至代替別人操盤。當時的戰爭部長諾克斯(Henry Knox)也曾借錢給他炒作股票。杜爾等人投機的主要標的是美國中央銀行,發行時每股 100 美元, 1791 年 9 月曾經漲到 185 美元,後來雖然回檔,但是從來不曾跌到 130 美元以下,很快又回升到 170 美元。

1791 年底,杜爾和紐約的名人馬康(Alexander Macomb)合作炒股票。雙方協議,合作以一年為期,炒作的股票以紐約銀行為主。由馬康出面買賣股票,股票也掛在馬康名下,但是幕後則由杜爾操盤。總之,雙方結合了馬康的鈔票、杜爾的操盤技巧和財政部的內幕消息,到年底再瓜分獲利。

當時外界盛傳美國中央銀行將併購紐約銀行,作為在紐約的據點,因此,杜爾先買進紐約銀行股票。如果合併成功,紐約銀行股價勢必大漲,杜爾和馬康就可以大發利市。但是杜爾另有打算。他和馬康在市場作多,卻利用自己的帳戶私下放空紐約銀行的股票。杜爾甚至說服紐約第一家族李文斯頓一起放空。萬一併購案失敗,杜爾和馬康當然會賠錢,但是杜爾私下卻能靠著放空紐約銀行大賺一票。他和馬康的協議是由馬康提供資金,因此他最多只損失自己的名聲,他覺得無所謂。

此股投機熱潮越來越高漲,隨後有幾家銀行也公開發行股票。例如紐約州百萬銀行號稱資本額為 100 萬美元,因此以百萬為名。該公司宣稱,將在美國中央銀行之前和紐約銀行合作,於是投資人蜂擁到交易所,導致認購百萬銀行股票的憑證很快就炒到 92 美元。另外,資本額 20 萬美元的湯曼尼銀行(Tammany Bank)宣布發行 4, 000 股,但投資人有意認購的股數卻超過 21, 740 股。

杜爾成為這波投機風潮的焦點人物,投資人以他馬首是瞻。只要是他投資的標的,很快就會成為公開的祕密,其他投機客則爭相仿效。杜爾更大肆擴張信用。他向銀行及他人借錢,例如,1792 年 3 月向李文斯頓(Walter Livingston)借得 203, 000 美元。此外,他也和幾位名人合力炒作股票,其中包括羅斯福家族。他甚至購買銀行股的選擇權,預期股價會持續攀升,屆時他自然有錢支付股款。

這些舉動令漢米爾頓嚇一大跳。他在 1792 年 3 月 2 日寫道,「這一次,君子和流氓之間應該有一條界線,值得尊敬的股東和毫無原則的賭徒之間也應該有一條界線。」此後,華爾街和美國政府的才智之士一直在尋找這條界線,但是利弊各半。

杜爾也向李文斯頓家族中的幾位成員購買銀行股股票。因此,銀行股股價下跌,對後者其實有利。於是他們開始從銀行帳戶裡領出黃金及白銀,緊縮當地的貨幣供給,迫使銀行提前要求貸款人還錢。李文斯頓家族抽銀根的結果是,利率飆升到日息 1 %。

但對杜爾這種擴張信用炒作股票的人,這是致命的一擊。後來杜爾出現 238, 000 美元的虧空,而且漢米爾頓下令採取法律途徑追索這筆款項。

杜爾四處告貸欲彌補虧空,但是幾個星期前才借錢給他的李文斯頓,如今已自身難保。許多人知道自己走投無路後,反而會故作鎮靜,杜爾也不例外。他在 2 月 22 日寫信給李文斯頓,宣稱自己「已經不受敵人挾制,如今心靈清明,不為俗事所動」。

不到一天後,他就被捕下獄,終生未獲釋放。這也使得投資人極度恐慌,股價重挫。第二天,紐約這個規模不大的金融圈竟然傳出 25 個經紀人破產。李文斯頓原先還挨家挨戶說明自己仍有能力償債,如今也宣布破產。四月初,馬康也宣布破產並入監服刑。

當時的國務卿傑佛遜寫信給友人說:「這場投機泡沫終於幻滅。紐約的杜爾破產後,波及了許多人。」傑佛遜早就對這些投機客深惡痛絕,後者一一破產後,他更難掩竊喜,算出投機客損失的總金額為五百萬美元,相當於當時紐約房地產的總值,紐約市彷彿遭到天然災害侵襲一般。

事實上,情況並不如傑佛遜說的那麼糟糕。許多投機客的確毀於一旦,但是他們只能怪自己。更何況,其中不少人還很年輕,可以東山再起。

漢米爾頓迅速採取行動,避免恐慌心理波及運作正常的機構,甚至傷害到無辜的投資人。他下令財政部購買價值數十萬美元的聯邦公債以支撐市場,並敦促銀行不要緊縮銀根。此外,為了紓緩資金緊俏的情形,他也允許商人可以延後支付進口關稅 45 天。

漢米爾頓的作法是金融危機時,任何貨幣及財政當局應所當為的動作。由於措施明快且正確,危機不致蔓延,對美國總體經濟也沒有長期的負面影響。

可惜,傑佛遜派卻不領情,他們分不清投資人、投機客及賭徒的差別,認為漢米爾頓只是為賭徒解套。後來傑佛遜派掌權,推翻漢米爾頓建立的制度,也讓美國一再經歷金融危機。直到 1987 年,美國聯邦政府才介入一場金融危機,避免引起全國經濟風暴,前後相距 195 年。

傑佛遜派當家的另一個後遺症是,華爾街出現權力真空。接下來很多年,華爾街自定內規,自行選出領導人,成為全世界最不受政府管束的金融市場。但是管制越少的金融市場也越不穩定,越有可能在壓力下崩解。

在投機熱潮高峰時宣布公開發行股票的銀行,最後全都未開張,其中包括紐約州百萬銀行。縱使華爾街沒有爆發金融危機,屆時會正式營業的銀行恐怕也少之又少。公司公開發行股票前,必須先有公司特許狀。18 世紀末,特許狀必須獲得州議會批准。

公司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產物,是資本主義制度、甚至現代世界的基礎。公司這種商業組織問世前,個人投資其他商業組織,最後可能傾家蕩產。根據法律規定,公司也是「人」,因此,他人可以控告一家公司,而公司也可以擁有財產、宣布破產,甚至被起訴;當然,也應該納稅。但是股東不等於公司,股東為個人的行為負責,卻不為持股的公司負責。此外,股東投資一家公司的金額也是虧損的上限。

這就是所謂的公司有限責任。資本家為了追求利潤而集結資源,最後縱使判斷錯誤,也不會傾家蕩產。

任何人都可以和別人合夥作生意,但是只有州議會才可以成立法人機構。在英格蘭,這屬於王室的權利;在殖民期間,英國王室於北美殖民地成立了 7 家公司。美國獨立後,王室的權利移轉到州議會。

我們很難想像十九世紀中葉以前金權政治嚴重的程度。當時許多公職屬於兼職,主事者在公餘絕對可以經營自己的事業。此外,利用公職牟取私利,也很少引起外界物議或追究。縱使以今日的標準評估,漢米爾頓及華盛頓等人也算清流,但是當時大多數政治人物都是公私不分。1830 年代,威伯斯特(Daniel Webster)同時身為律師及參議員,基於客戶利益,他提出一項法律修正案,並據此向客戶索費 500 美元。威伯斯特、他的客戶及當時的社會都不認為,此舉違法或在道德上有虧。

同時,紐約市政壇也如現今政壇一樣複雜。亞當斯曾寫道,「我觀察紐約政治 60 年,恐怕連魔鬼都不了解其中的內幕。」就是在這種烏煙瘴氣的環境下,紐約市公民伯爾(Aaron Burr)為了達到開銀行的目的,竟然以開設水公司作為煙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