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折下金枝,掌握地球--吳明益
黑色彈珠
「牠們別無選擇」

作 者 作 品

感官之旅
愛之旅
Deep Play心靈深戲
艾克曼的花園:栽培喜悅之旅
氣味、記憶與愛欲:艾克曼的大腦詩篇
感官之旅:感知的詩學
園長夫人
人類時代:我們所塑造的世界(全新修訂校對暢銷新版,吳明益推薦導讀)

譯 者 作 品

哭泣的大象
生活更富裕
工作 AQ :知識經濟職場守則
A+的秘訣
億萬女富豪賺錢智慧
贏在說服力
立志當老總(2):五十條識人用人的成功法則
超級行銷
老總進階班:立志當老總2改版
火山:大地之怒

NEXT

【類別最新出版】
Google衝刺工作法(暢銷新裝版):Google打造成功產品的祕密,5天5步驟迅速解決難題、測試新點子、完成更多工作!
自由主義VS身分政治:《自由主義和對其的不滿》+《身分政治》
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15週年長銷紀念版)
自由主義和對其的不滿
你有數字病嗎?:數學、數據、績效、演算法,數字如何控制我們的每一天


人類時代:我們所塑造的世界(BEB0222)
The Human Age: The World Shaped By Us

類別: 人文‧思潮‧趨勢>NEXT
叢書系列:NEXT
作者:黛安.艾克曼
       Diane Ackerman
譯者:莊安祺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5年09月18日
定價:420 元
售價:332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400頁
ISBN:9789571363592

停售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折下金枝,掌握地球--吳明益黑色彈珠「牠們別無選擇」



  黑色彈珠

隨著我們的太空船進入新太陽系的輪盤賭盤,希望就再度開始構造它脆弱的結晶。旅程中,雖然失望一路尾隨,不過我們原本是不安於現狀的遊牧民族,而這個太陽也和我們自己已屆中年的恆星相像。它就像我們的恆星一樣,支配一小群環繞著非典型軌道的紛亂行星,其中有些展開季節起落的盛會,有些則冷酷、單調而偏僻。它們是一群奇特的手足,帶著許多跟在後方的依附者,但我們也曾遭遇更奇特的夜間同伴,而它們的魅力就在於其多樣的變化。數十個衛星簇擁著一個泡沫翻騰的巨星;另一個飄浮在白色的繭裡。我們在硬梆梆堅如磐石的世界之中穿梭,在拖著一串鋸齒狀衛星的軟式飛船邊擺盪,閃避小行星四散的碎石,繞過酸雲和幽光的溫室。

我們放慢速度滑行,讚嘆各種各樣的斑紋色彩,背脊鋒利一片荒蕪的巨大峽谷,噴出冰石的火山、高達五十哩的泉水,碳氫化合物凝聚的湖泊,猩紅色的傷痕和鞭笞的遺跡,冰凍甲烷淌流的海洋,岩漿流,硫雨,以及其他許多錯綜複雜的氣候和地質。然而四處都看不到生物的痕跡,沒有能呼吸的生命形體。我們是如此孤獨的物種,或許這個太陽系將是我們找到其他生物的港口,他們如我們一般,充滿不知名的激情或狂熱,滿心好奇,不斷追尋。生命會削整他們,讓他們適合他們的世界,不論以何種方式。

再調查一個星球,我們就要前往下一處停靠的港口。

在一個上有雲凝下有水聚的小行星上,處處亮片閃閃,我們以極速朝它駛去,任它的拉力吸引我們,在夜幕籠罩之時,同步合拍地繞行它的軌道,因為金黃和銀白光線的刺繡織錦而瞠目結舌──由一簇簇一條條,到恣意揮灑的圓圈和方格。精工雕琢的光體並非天然的曙光或閃電,而是經過構思設計,而且太多、太整齊、太難得,因此不容忽視。

二○○三年,派駐在太空站的唐.派提特(Don Pettit)只要一看到地球都市的夜景,就覺得自己的心悸動不已。他想道,要是人人都能看到地球的這個模樣,必然會驚嘆我們已經走了多遠,也會了解我們共同享有的是什麼。天生手巧的他用太空站裡找到的零件,以純樸清新的手法拍攝這看似靜止不動,實際上卻旋轉不停的星球。等他回到家,把這些照片排列整理,製成地球都市夜間軌道之旅的蒙太奇影片,貼上YouTube。他的旁白說明了每一個閃閃發光的蜘蛛網,我們隨著他朝它駛去,彷彿我們也由太空站的窗戶探頭向外望一樣:「瑞士蘇黎士;義大利米蘭;西班牙馬德里。

「夜間的都市呈現文化、地理,和科技的三角關係,」他語帶敬畏,「歐洲的城市展現了向外輻射的道路網……由倫敦往南經英國海岸到布里斯托;埃及的開羅則映著由南向北、輪廓暗沉的尼羅河,一旁的吉薩金字塔在夜裡大放光明……台拉維夫在左,耶路撒冷在右……」

中東的城市泛著金、綠,和黃色光芒,顯得特別耀眼。派提特指出印度的特徵──村莊的燈火點綴鄉間的,彷彿透過輕紗般柔和地閃爍。接著我們飛到馬尼拉上方,幾何圖案的燈光勾勒出水畔海濱。香港龍形的燈火在我們身下振翼,接著是南韓的東南端。在由朝鮮海峽湧出的黑暗之中,只見一列耀眼的白色光粒,那是綻放高亮度氙燈作為誘餌的漁船。

「東京、布里斯班、舊金山灣、休士頓都包括其中,」派提特說。

我們並不是刻意要把城市塑造得由太空看來如此之美。這樣的夜景是人類在這星球上的電力指紋,在城市血管中流動的鉻黃能量。在無止盡的太空穹蒼,宏偉壯麗的繁星劇場之下,我們在地面上創造了我們自己的星座,並且以我們的成就、企業、神話,和領袖為它們命名。哥本哈根(「商人之港」)、阿姆斯特丹(「阿姆斯特爾河上的水壩」)、渥太華(「商人」)、波哥大 (「栽種了農作物的田野」)、 柯多努(Cotonou,西非國家貝南的首都「死亡之河口」)、坎培拉(「會合之地」)、 佛萊森堡(Fleissenberg,「勤勞之堡」)、瓦加杜古(Ouagadougou,非洲布吉納法索首都,「人們獲得榮譽與敬重之地」)、雅典 (希臘智慧女神雅典娜之城)。我們張燈結綵展開我們的生命,任何太空旅客都不會誤解燈光所訴說的故事:某種英勇的生物打造了朝氣蓬勃的城市,縱橫錯落在這個星球上,他們喜愛沿著海岸,傍著流水定居,並且以燦爛光明的道路連結它們,因此即使不用繪出各大洲輪廓的地圖,你依舊能夠看出蜿蜒的河流。

這景觀傳達及時的沉默訊息,陌生又美妙。我們以行動為這個星球紋了身,作品處處可見。二○一二年十二月七日,美國航太總署(NASA)拍下「黑色彈珠」照片,精準地捕捉了在夜空中熊熊燃燒的地球景象,這幅新自拍照片和四十年前名聞遐邇的「藍色彈珠」並駕齊驅,同樣也要以雷霆萬鈞之姿喚醒並啟發我們。

一九七二年十二月七日,人類最後一次登月任務阿波羅十七號的工作人員拍下了「藍色彈珠」的鏡頭,整個地球飄浮在宛如黑天鵝絨的太空中,在恰似漩渦的白雲下,非洲和歐洲耀眼醒目,但主要的色彩是藍色。這是多次阿波羅任務中,最能拓展我們思維的重要照片,顯示在浩瀚無垠的太空中,這個星球多麼渺小,它提供的棲息地多麼唇齒相依卻又渾然天成。儘管戰亂頻仍相互對立,但由太空向下眺望,地球既沒有國界,也沒有軍事區,或可見的藩籬。我們可以看到在亞馬遜河上方迴旋的風暴系統對半個地球之外中國的稻穀生產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就在兩天之前,在相片上方迴旋的印度洋颶風,才剛以狂風暴雨蹂躪了印度。由於時近冬至,因此可以看見宛如白色燈籠的南極熠熠發光。整個星球的大氣──我們所呼吸的空氣,飛越的天空,甚至臭氧層,都清晰可見,是最薄的外殼。

這張照片公布的時機正是環保意識越來越高張之時,因此它成了全球覺醒的象徵,是人類史上流傳最廣的相片。它賜予我們一幀圖像,飄浮在我們心眼的潟湖之中,協助身為既是已知也是未知複雜生物的我們接納這太過廣大因而難以專注的物體。如今我們可以一眼看到整個地球,就像我們注視心愛的人一樣。我們可以把這幅圖貼進我們智人的家族相簿。在這裡,每一位朋友,每一個鍾愛和相識的人,我們曾走過的每一條路,全都放在一個地方。難怪許多大學宿舍裡都掛著這幀相片,它是我們最終極的團體照,讓我們了解我們在全球的親戚關係和在宇宙中的地址。它宣告了我們共同的命運。

航太總署公布的城市燈火新圖像,則是以跳動的烽火作為裝飾的各大洲全景照,它再一次震撼並改變了我們的視野。我們的星球是我們太陽系中唯一在夜裡閃閃發光的行星。地球已經四十五億歲,有無限長的歲月,這星球一直黑暗無光,一直到兩百年再多一點之前,我們才以電線連接了世界,開啟了燈火,彷彿用閃閃發光的墨水在這星球上簽名。然而再過四十年,我們潦草的字跡和如今的字跡不會再相同。太多人都覺得都市生活充滿吸引力,因此我們的城市不再只是向前蔓延──而是倍數成長。每年都有數以百萬的人收拾行囊,放下工作和鄰居,加入全球近三分之二的人,遷移到城市去。未來會出現由燈幕連結,更寬更廣的格子框架,展現我們古怪的口味和習慣。由莫斯科往海參崴再向下墜入中國的小丑線條是西伯利亞鐵路,尼羅河則是穿過深邃黑暗的金色條紋,最後注入阿斯旺水壩(Aswan Dam,在埃及東南阿斯旺的尼羅河上)和地中海之中。連結各亮點的格架是美國的州內公路系統,整個南極洲在夜裡依舊無法看見。蒙古、非洲、阿拉伯、澳洲,和美國的遼闊沙漠,放眼望去也幾乎同樣暗沉。非洲和南美的簇簇叢林,喜馬拉雅山巨大弧線,和加拿大與俄羅斯北國鬱鬱的森林亦然,不過購物中心和海港的燈火卻彷彿油炸電子般熊熊燃燒。整個地球上最燦爛的不是耶路撒冷或吉薩金字塔,儘管它們也閃閃發光,但世俗的霓虹燈廟宇卻更燦爛奪目──拉斯維加斯的賭城大道。

美洲西部較新的定居地比較四四方方,街道朝南北和東西伸展,一路到城市邊緣才徐徐墜入黑暗,而在如東京這樣的大都市,最古老地區彎曲蜿蜒的線條則因水銀蒸氣的街燈而閃爍著螳螂綠,而環繞其外較新的街道則因現代的鈉氣燈,而散發橘色光芒。

閃閃發光的城市告訴萬物(包括我們在內),地球的住民是思想者、建造者,也愛重新安排一切,他們喜歡聚居在蜂窩一般的住處,而且為了種種原因──夜間視力不佳、原始的恐懼心理、純粹的虛榮、想要嚇走掠食者,或者為了集體的裝飾,我們用燈光製的花環來打扮這些地方。

(本文摘錄自第一部「歡迎來到人類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