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文學小說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導讀(顏擇雅)
中文版自序
書摘 1
書摘 2

作 者 作 品

等待
光天化日:鄉村的故事
新郎
池塘
好兵
戰廢品
自由生活
哈金四書:新郎、好兵、池塘、瘋狂
南京安魂曲
背叛指南

譯 者 作 品

落地

文學小說

【類別最新出版】
故鄉無用
故鄉無用(首刷限量 馬尼尼為手繪印簽版)
假面的告白
巴奈回家:凱道.二二八公園的二六四四天
牛仔很忙:歐.亨利短篇小說精選(精裝版)


落地(AA0114)
A Good Fall
書寫移民故事的短篇小說集

類別: 文學小說
叢書系列:大師名作坊
作者:哈金
       Ha Jin
譯者:哈金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18日
定價:280 元
售價:221 元(約79折)
開本:長25開/平裝/264頁
ISBN:9789571351384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導讀(顏擇雅)中文版自序書摘 1書摘 2



  導讀(顏擇雅)

 

勝行中國萬里路──讀《落地》兼談哈金短篇小說

◎文/顏擇雅

到目前為止,哈金的所有短篇集在題材上都有某種一致性。第一本《好兵》寫的是七○年代烏蘇里江畔的軍營。《光天化日》寫文革期間的農村。《新郎》是鄧小平時期的城市。這第四本《落地》則是寫紐約市皇后區的法拉盛(Flushing)。

法拉盛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在美國算是歷古悠久,一度蕭條房價便宜,六七十年代先移入一批留在美國安家立業的台灣留學生。台美斷交後,湧入的台灣移民更多,他們所經營的旅行社、超市、書局把普通話變成鎮上比英語更通行的語言。六四之後,美國大發綠卡給中國留學生,他們再申請親友來美,來自中國的新移民就有了後來居上之勢。《落地》寫的就是這些新移民。

《落地》的故事型態略可粗分為兩種,一種戲劇張力十足,情節自有一股急推眼球前滾的虎虎勁兒,也許是大癥結、大謎團或者大荒謬,轉折處也令人拍案叫絕。〈互連網之災〉、〈美人〉、〈兩面夾攻〉皆屬此類。另一種則平淡自然,收尾亦不特別出人意表。讀者之所以興味盎然讀下去,被勾起的與其說是好奇心,較多的其實是同情心。隨著故事進展,讀者不知不覺愈來愈在乎書中人物。平淡的小說其實最難寫,好的小說家只需要會說故事,偉大的小說家卻必須做到興觀群怨。像〈櫻花樹後的房子〉,寫的是血汗工廠熨衣工與妓女之間的愛情,情節就平淡無奇,但我們讀完,優美而且心痛的感受卻會在心頭縈迴久久。

〈作曲家和他的鸚鵡〉也是淡而有味的愛情故事,奇特的是這次愛的對象並不是人,而是一隻鸚鵡。熟悉西洋經典的讀者一定會想起福婁拜中篇〈簡單的心〉。福婁拜的女主角是透過對鸚鵡的愛,進入出凡入聖的最高境界,並在臨終之際看見已死的鸚鵡領她上天堂。哈金作品中的鸚鵡也扮演類似的引領角色,在死後讓主角的藝術造詣更上層樓。哈金敢把大師已處理到盡善盡美的素材用自己的機杼再處理一遍,擺明就是不怕貨比貨的意思,真是藝高膽更大。

另一篇讓人想起大師經典的作品是〈恥辱〉。情節雖與海明威〈殺人者〉全不相干,卻有幾處似曾相識。〈殺人者〉表面寫拳擊手被追殺,真正寫的是尼克的成長。〈恥辱〉表面寫教授叛逃,骨子裡寫的則是敘事者為什麼決定以英語寫作。篇名所指,正是敘事者對中國所感到的恥辱,結尾教授毫不羞恥地送他《海明威在中國》手稿,正是壓在敘事者恥辱上的最後一根稻草。故事中,敘事者去教授下塌處找人,餐館中來兩名不速之客,都有〈殺人者〉橋段的影子,只是順序顛倒過來。〈恥辱〉不算是重寫海明威,只能說是向海明威名作致敬。

不過,〈恥辱〉的確是重寫,但重寫的是哈金自己的舊作:收在《新郎》中的〈一封公函〉。兩篇的教授不只學術背景相同,訪美時間亦都在八○年代末。〈一封公函〉中有句話:「他好像根本就不知道天下還有羞恥二字。」哈金顯然意猶未盡,決定把這句話發展成另一篇故事。只是在新作中,作者對教授多了同情,少了嘲諷。

哈金在技巧上也許與中國文學沒多少淵源,素材上卻有。中文讀者看到〈英語教授〉結尾一定會想起「范進中舉」。堂堂哈佛博士,可以跟美國大學生談史坦貝克,瘋癲起來唱的竟是《紅燈記》,其中的突兀也是英語顯現不出的。這讓我想起哈金最知名的短篇之一〈光天化日〉。英語讀者只能讀到連環反諷,中文讀者卻能一眼看出是重新詮釋潘金蓮。還有本書中的〈落地〉,中文讀者也會比英語讀者感受到更多荒謬,因為中文讀者會想到少林寺,英語讀者則沒有類似想像。

既是寫移民社會,文化衝突當然少不了,像〈孩童如敵〉、〈兩面夾攻〉都是,這兩篇應該會讓老一輩在勸下一代移民美國之前三思。哈金筆下的美國從來不是適合老年人的國度,〈養老計畫〉中養老院的洗澡方式真是恐怖極了。

〈選擇〉表面是寫三角戀,探討的則是文化過渡。整本書裡,這一篇的三位主角應該是使用英語最自在的。三人都既中又美,也等於不中不美,故事才會如此進展。男主角若不是有提到瀋陽,有買《世界日報》,讀者可能還以為他在美國出生。有趣的是,他不只是全書中最融入美國的主角,也是最孤獨的。其他故事的主角感到孤獨,都是因為還沒融入美國。這一位卻是太融入,才如此孤獨。他拒絕唸理工、法律或學醫,這對美國年輕人不算什麼,他卻因此變成華人子弟中的「怪咖」。篇名的選擇不只是他在兩個女人之間的選擇,其實還指向作為故事前提的另一個更重要選擇:他選擇專攻美國城市史。

〈選擇〉的故事很不中國,因為母女同戀一男,在中國(或台灣)是不可能坐下來好好談,尋求妥協之道的,只有美國人的腦袋才這麼做。女兒從頭到尾不以「父親屍骨未寒」來攻擊媽媽,中國人的腦袋可能也覺得奇怪。視追求快樂為一種天賦人權,這在美國是立國之本,寡婦當然不例外。但是,女兒捨康乃爾而就皇后學院,說是自我犧牲,可能就輪到美國人莫名其妙了。在美國,唸大學就應該離家,賴著不搬出父母才需要擔心,怎會像這裡的母親那樣覺得欠女兒一份情?背後的原因還是華人的「養兒防老」觀念。母親已不能生育,女兒知道要把這事告訴男主角,也顯現這位小女生雖然不識漢字也不用筷子,卻非常明瞭「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文化規則。

〈選擇〉中的女兒不愛唸書,又大膽搶母親所愛,中文讀者可能會誤以為她很美國化。英語讀者卻可能不同意。以美國的標準看,像她那樣對男主角明講:「我媽有的是錢」或「我比她更有錢」,不只沒教養,簡直笨死了。其實,許多移民家庭都有這種問題,因為父母對美國社會也還在摸索,小孩生活中缺少人情義理的權威,才會講了笨話而不自知。她離道地的美國小孩還很遠。

〈臨時愛情〉就像許多寫婚外戀的名作,也是反應時代精神的道德故事,這裡所反應的時代精神正是中共中央喜歡掛嘴邊的那四個字:把握機遇。把握機遇可以很激勵,也可以把人變成只重利益或便利。故事中的婚外戀是為了便利,女主角的丈夫來團聚,男主角的妻子求去,則是為利益。〈互連網之災〉反應的則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消費主義。中國變成全球最大汽車市場,這篇故事為我們探討一片榮景背後的心理變態。

哈金的九本小說,可以說是涵蓋中共建政以來中國社會的各個層面:城市、農村、軍隊、學校、工廠、學校、醫院。要了解中國當代文壇生態,只需要讀《自由生活》。要去中國設廠開店,收在《新郎》中的〈牛仔炸雞進城來〉則是最好的企管教材。讀哈金九卷書,絕對勝過在中國行萬里路。他能把中國寫得那麼真,多虧是英語寫作才變成可能。想想看,如果他像許多中文創作者一樣,也想把握大好機遇,打著兩岸三地的如意算盤,〈櫻花樹後的房子〉可能就必須刪去北京官員那一段,〈落地〉也沒辦法把宗教界貪腐寫得那麼徹底。

哈金成名後,常被拿來和康拉德或納博科夫相比。其實,除了非母語寫作之外,哈金與那兩位並無相似之處。康船長的小說從沒寫過波蘭,他是用英語寫大英帝國。納遺少則打五歲就用英語寫蝴蝶研究,英語是他的第一書寫語,他在美國成名也是寫美國事。哈金卻不同,即使場景已移到美國,探討的依然是中國。他是用略嫌稚拙的英語,寫英語讀者不算有興趣的素材。他選擇用英語寫作,一不為錢,二不為他英語好,純是為了創作自由。不然,以今日中國的稿費之優,如果不是為了寫中國,如果不是為了百分之百的創作自由,他大可轉成中文寫作才對。

這樣的選擇,注定讓他在中美兩國文學界都感到孤獨,就像〈選擇〉男主角的處境。《落地》中許多篇都顯見哈金是寫孤獨的高手。這種孤獨是出於自由意志的選擇,比中國文學中的隱者少了點恬適,卻多了勇氣。這種精神是美國文學的重要傳統。所以說,狄瑾遜與佛洛斯特的詩,還有《頑童流浪記》與《老人與海》,才是哈金精神上的最重要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