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文學小說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入戲的觀眾 1
入戲的觀眾 2
入戲的觀眾 3
葛林作品集前言 1
葛林作品集前言 2
謎樣的空白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作 者 作 品

愛情的盡頭
喜劇演員
沈靜的美國人
小說家的人生

文學小說

【類別最新出版】
故鄉無用
故鄉無用(首刷限量 馬尼尼為手繪印簽版)
假面的告白
巴奈回家:凱道.二二八公園的二六四四天
牛仔很忙:歐.亨利短篇小說精選(精裝版)


布萊登棒棒糖(AI0701)
Brighton Rock

類別: 文學小說
叢書系列:藍小說
作者:格雷安‧葛林
       Graham Greene
譯者:劉紀蕙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1年07月23日
定價:320 元
售價:253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76頁
ISBN:9571334308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入戲的觀眾 1入戲的觀眾 2入戲的觀眾 3葛林作品集前言 1葛林作品集前言 2謎樣的空白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



  葛林作品集前言 1

‧齊邦媛


近年來,台灣的出版事業隨著經濟的繁榮,也呈現一片蓬勃氣象,無論創作、譯介,都有質量並重的發展,但是有計畫地譯介國外名家作品,尚待推動。此次葛林(Graham Greene)7 本代表作中譯本的出版,應具有翻譯工作外更深一層的意義。

輔仁大學於 1986 年 11 月在台北召開「文學與宗教」國際研討會,主題是文學與宗教對人性終極的關懷,以英國的葛林,日本的遠藤周作,我國的王文興的小說為主要研討對象。十餘年來台灣學術界曾主辦好幾次國際性的文學會議,研究水準頗高,但是為了配合會議主題而出版成套專書,這可能是第一次。

西洋文學與中國文學最大的不同之處不僅在文字和形式的差異,而是在對宗教的態度。基督教在西洋文學傳統中的份量,不是「無拘無束」於宗教觀的中國作家所能體會。將近二千年來,西洋文學作品以種種不同的形式探討人的處境和上帝的關係,或是皈依虔信,或是持不可知論的質疑觀點,或是叛離,終又歸依……,處處是對人性的關懷。到了 20 世紀,在大規模戰爭和科技變化的衝擊之下,人類普遍感到現世生活的疏離與空虛,對人性終極的關懷更是到了迫切的地步。出生於 1904 年,至今 82 歲仍寫作不息的葛林,可以說是這個世紀的見證人,他自 32 歲開始為新聞和外交工作前往南美、東歐、東南亞,和非洲各國旅行居住,而且得以有較深刻的政治認識。他的重要代表作幾乎全以這些政情複雜的地區為背景。綜觀他半世紀的文學成就,不僅在量的方面少人能比,在時空幅度上更是寬廣深邃罕有其匹。在這些陰濕落後,常常好似「被上帝遺忘的地方」,葛林小說中人物在罪惡與救贖之間掙扎。無論他對人稱他為天主教作家如何糾正(他說他是一個作家,恰好也是天主教徒而已),在 20 世紀的重要作家中,他的宗教色彩仍是最濃厚的。他的五本被稱為「天主教小說」也是他藝術上最成功的作品,其中《權柄與榮耀》(The Power and the Glory, 1940)已有遠景出版公司印行的張伯權中譯本;《事情的真相》(The Heart of the Matter, 1948)由嵇叔明翻譯,已由志文出版社印行;餘下三本《布萊登棒棒糖》(Brighton Rock, 1938),《愛情的盡頭》(The End of the Affair, 1951),和《廢人》(A Burnt-out Case, 1961)的中譯則是我們計畫中的一部分,中文讀者將可讀到葛林這五本天主教小說的全部中譯本了。葛林是一個說故事的高手,他的書中無論地理背景,故事題材,情節發展的佈局都有一種磅之勢,各有其吸引人之處。但是這五本全讀過了,我們才能瞭解它們被合稱為天主教小說的真正意義。

葛林書中人物多是軟弱的、墮落的男子和因愛而受苦的女子,以天主教的觀點來說,這種種墮落(the fallen state)必須尋求救贖,而非以世間懲罰可以阻絕或拯救。葛林走遍非洲和中南美洲許多文明邊緣的國家,也訪問了戰火初燃的越南。即使在他自己的國家英國,黑社會活動的地區,在他心中形成了一個現實社會的荒原,在這心靈的荒原上,上帝對人的眷顧,人與人間的基本關懷成了最終的救贖。以創作的順序來看,《布萊登棒棒糖》中 17 歲的少年品基(Pinkie)徹底的墮落和他妻子的善良,可以說是罪惡與救贖的掙扎,也將葛林關懷的層次提升為一種宗教的悲憫,進而作更多層次的探索。品基的毀滅是由於他自己心靈的墮落,與布萊登這座海濱小城並無必然的關係,布萊登距倫敦不遠,是個海濱勝地,不是構成青年邪惡行為的因素。而兩年後葛林所看到的墨西哥Tobasco和Chiapas兩省,濕熱的土地和一種死亡腐朽的氣氛,卻呈現人間地獄的景象,成為《權柄與榮耀》一書的實際背景。書中主要人物是一位充滿了肉體弱點的「威士忌神父」。他的行為處處違反教會的清規,但是卻在生死關頭彰顯了神職的尊嚴。在他被反宗教的人槍斃之前,他為自己告解,他懺悔自己必得兩手空空地什麼都沒有去見上帝。而事實是,他一生最後唯一有價值的行為是犧牲了自己的生命贖罪而成了聖徒。

第三本天主教小說《事情的真相》出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三年。書中主角史柯比是英屬西非的一個警官,為了逃避愛情和憐憫的糾纏而自殺。但是天主教徒自殺是不可赦免的,因此成為罪人。此書曾引起很多爭論。繼此書之後,葛林又寫了一本討論人性在愛情與宗教間的抉擇問題的小說《緣盡》,書中女子莎拉發現她的情夫在大轟炸中被壓在一扇門下似乎已經死了,她禱告上帝若他能活過來,她願放棄戀情。他果然復生,卻發現莎拉已棄他而去,虔誠皈依上帝,這個復生的男子不能接受她感情的轉移,全書以他為主敘者的失望、懷疑和嫉恨,反襯出莎拉專注的虔誠,好似一部信仰宗教者和反信仰者的辯論。

葛林自己曾說:「在《布萊登棒棒糖》中寫一個人沉淪至地獄;另一本《權柄與榮耀》寫一個人上天堂;《事情的真相》的主角進入煉獄。」(1951 年 10 月 29 日時代雜誌)如循這種簡化說法,《緣盡》所寫的是一個女子上天堂和她割斷塵世情緣的故事了。當然,在葛林書中,人性與世事都是複雜深沉的;通往地獄、煉獄,和天堂的路都是迂迴路,人在途中顛仆不已。
一般說來,《緣盡》是葛林天主教小說的結局篇。十年後出版的《廢人》只能算是本「後記」。它寫一個棄絕了世俗名利的建築師,埋名隱姓居住在非洲剛果的一座痲瘋病人島上,有些人會被痲瘋病腐蝕的肢體,成為麻木不仁。葛林以痲瘋島喻現代人的心靈世界,在此與世隔絕之地表現出種種信宗教的,不信宗教的,沒有宗教的典型人生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