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西洋史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導讀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書摘 5
書摘 6

譯 者 作 品

翻轉人生的實踐力:讓改變全球2100萬人的領導力大師引爆你知行合一的行動力!
第六感官:愛的氣味:費洛蒙
美之為物:美的科學
跨越斷層:人性與社會秩序重建
未來大贏家:如何在動靜之間求勝
破壞性情緒管理:達賴喇嘛與西方科學大師的智慧
重塑大腦
Y 染色體:男子漢的本質
為什麼要做愛?
大麻‧草莓園‧色情王國

西洋史

【類別最新出版】
反事實歷史小說:黃錦樹小說論
英國史
35個影響歷史的關鍵大事(暢銷新版)
游牧的歷史:塑造我們世界的流浪者
世界古文明之旅:來一場有趣的歷史大冒險吧!


血、汗與淚水(BE0089)──人類工作的演化
Blood, Sweat and Tears: The Evolution of Work

類別: 西洋史
叢書系列:NEXT
作者:理查‧丹肯
       Richard Donkin
譯者:張美惠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1年11月26日
定價:300 元
售價:237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36頁
ISBN:9571335223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導讀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書摘 5書摘 6



  書摘 6

第三章 工作的創造

生命如此短暫,學習技藝卻如此費時。

        ──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西元前 460 至 357 年)

九十年代末我有一次到波士頓,參觀了埃及飛岩(Fayum)地區第一到第三世紀的木乃伊畫。其中讓我印象較深刻的是三幅並列的畫,三幅畫作的完成時間各相距約一百年,看得出來作者的技巧明顯的進步。但仔細看了日期我才發現畫得最好的竟然是最古老的,最近的反而顯得筆觸最生澀。也就是說,這段時期埃及畫家的技藝可能是不進反退。

飛岩地區的居民一部份是為托勒密國王打仗的希臘士兵,一部份是埃及的勞工。到埃及淪入羅馬控制範圍時,居住在飛岩的希臘人與埃及人已經過數個階段的融合。飛岩人相信來世(表現在繁複的埃及葬禮),同時又延襲希臘羅馬的行政傳統。飛岩的木乃伊旁常附有希臘風格的肖像畫,畫工細膩。優弗若辛‧達西迪斯(Euphrosyne Doxiadis)在最近的評論裏指出:「大約要到一千五百年之後,在提善所畫的臉龐或林布蘭的自畫像裏,我們才能看到與飛岩無名畫家同樣的畫風。」

在飛岩的繪畫之後,西方世界的藝術與知識似乎被某種巨大的野蠻深淵吞噬。至少這是我們常看到的描寫方式。從羅馬崩亡到歐洲第一份留存下來的修道院紀錄,中間約有一兩百年的留白,因缺乏紀錄而一般被稱為黑暗時代,其實不應被視為某種黑洞。舊羅馬帝國西緣雖未留下什麼文字紀錄,其他技能仍延續下來。只要看看專為亞佛列大帝設計的珠寶,或是英國東部薩頓胡(Sutton Hoo)發現的第七世紀盎格魯撒克遜船葬所用的景泰藍作品,就可以知道一些最精細的技藝在這段時間一直延續不斷。

才能不曾拋棄人類,但有些東西確實失落了。例如史前洞穴壁畫家對於形式之美已有部份的掌握,後為希臘人重新發現改進,到羅馬文明卻失色許多。到塞爾特人時更是完全失傳,雖則他們在抽象畫與繩結的技能是無可置疑的。其他領域如建築與醫學,人類也失去了很多技巧。例如防腐的技巧再也無法回復公元前一千年左右的巔峰,現代的殯葬業者看到古埃及人的專業技巧只能仰頭浩嘆。埃及的防腐師地位不低,與建築師、石匠、設計師等齊名。

人類為何不斷失去偉大的技術?彷彿逃不開一種遺忘的陰謀,這陰謀通常是由流行、創新、價格等因素共同構成。木乃伊的製作及相關的葬禮儀式成本高昂,但似乎並未造成負面的影響。相反的,當一項技術散播到更廣大的群眾,新的業者進入市場削價競爭,品質與藝術性便一齊沉淪。

同樣的情況發生在古羅馬時期,也發生在今天的電視節目製作。大眾市場的要求使得過去引以自豪的產業降到最低的公分母。真正的輸家是那些曾經以工作自豪的人,現在為了跟上競爭者不得不削減支出,使用劣等原料。他發現自己從事的行業愈來愈不堪,感到空虛與失落,有些人只好到其他行業繼續尋找用心工作所帶來的內在報償。

當工人能夠透過行會掌控自己的技藝,才能避免因市場不斷要求更廉價簡單現成的產品,而犧牲優越的工藝。工人掌握最寶貴的資源──他的技藝,而且很用心護衛這項資源。行會剛出現時多數勞力工作都在封建體系之內進行,多數農工都必須安於的農民的地位。但是到了十三世紀,他們的工作開始在教會裏受到尊重。義大利神學家湯瑪士‧阿奎納(Thomas Aquinas)將各行業分別等級,依其對社會的貢獻排在最高層的是農業,其次是手工業,商業則是敬陪末座。

行會的功能就是鞏固工人的新地位,保護會員,設定工作的價格標準。行會的功能是工會與商會的綜合,英文 guild 源於撒克遜語 gildan,意指付費。行會在中古世紀的倫敦發展到巔峰,不過同業工人的結盟現象在同一時期的西歐是很普遍的。今天在世界上許多地方,類似行會的組織仍扮演重要的角色。例如土耳其有所謂的Esnafs,中國與印度也有類似的組織。

在工作的演進史上行會發揮了很重要的功能,規範的不只是工作本身,還包括整個行業,維持薪水與品質的穩定,避免業界充斥魚目混珠或欺騙的行為。當時有一種交易習慣是以十三為一打,以免被控扣斤削兩,正反映出對公平交易的重視。

技藝要靠師徒相傳,書本與圖表能傳授的技巧很有限。形狀、樣式、聲音、質地、燈光給人的感受很難以語言或文字精準描摹,品酒專家耗盡所有形容詞也未必能說明兩種酒的差異,相較於人類精密的嗅覺,語言是太貧乏了。

唯有熟知一門技藝的師傅能明確傳授他的才能,英文「秘密」一詞源自拉丁文 misterium,意指專業技能,也可以用以指行會。

以倫敦的同業公會為例,要當七年的學徒才能成為工匠,邁向最後的目標──自由民。自由民的工作相對較安全,可免於被徵召入伍。但當他回到出生地時,還是可能惹上麻煩。例如有一個叫西蒙‧派瑞斯(Simon of Paris)的人是倫敦的自由公民,非常受到尊重,做過司庫與領主,1302 到 1303 年甚至擔任郡長。然而他的名聲卻不及於諾佛克與他的家鄉奈特村。 1308 年他回家鄉後被捕入獄,因為當地地主指控他是逃脫的農奴。派瑞斯花了四年的時間才得以獲釋,並向指控者求償。

這並不是單一個案。1066 年諾曼人征服英格蘭之後的四百年裏,英國大部份是實行封建制度,一般工人的權利受到很大的限制。在俄國,封建體系一直到共產革命才結束。

自羅馬崩亡至國家政體興起,西歐的奴隸制逐漸被封建制度取代,但勞動階級同樣受到控制。人們早上起來並不是懷著熱忱去耕種,而是因為不得不做。大約在 1020 年出現了一本《朱利亞斯工作曆》(Julius Work Calender),以圖片詳記諾曼人征服英格蘭之前不久一般農人每個月的農務。諾曼人來了之後農人的工作並未改變,只是農夫的底層地位更確立更制度化了。

諾曼人佔領前後農人的地位確實有了改變。《審判書》(Doomsday Book)有系統地紀錄諾曼人征服的每個村落,有時候使用奴隸一詞,有時候使用農奴或隸農。農奴不像奴隸一樣可以買賣,真正的奴隸在英格蘭被征服時已經很少見了。農奴與隸農其實是一樣的,兩者同樣離不開地主的產業,若要成為自由民他必須花錢贖身。數百年裏多數人的生活仍受到極嚴格的控制,只要他一日無法擺脫隸農的身份,就必須承受沉重的負荷。他要嫁女兒時要付錢給地主,耕種要先付權利金,死時家人將最好的牲畜貢獻給地主,次好的送給牧師。

隸農是社會最底層的人。英文隸農一詞(villein)後來演變成罪犯(villain),顯示過去認為從事低賤工作的人必然品格也是低劣的。(中國人這方面的觀念也很強烈,因此統治階層與商人會將指甲留長,還以特製的指套保護,為的就是與從事勞動的人有所區別。)1120 年亨利一世頒布法律,形容隸農是可鄙的低等人,法國的宮廷作家視之為騎士精神的相反詞。

工作地位的演變是很緩慢的,在中古世紀的英國有時甚至難以察覺。農奴與隸農並非一夕消失,而是慢慢式微。到十五六世紀農奴制逐漸消失,總有地主想要藉機賺一筆,但他們的控制力量已大不如前。關於農奴制消失的時間與原因迄無定論,但城鎮的興起應發揮重要的推力。城鎮的居民受法律保護可免於地主的干擾,地主必須權衡輕重,避免控制過嚴逼使工人逃到城鎮。自利是自古以來影響人類行為最恆久的動機,其重要性永遠不應被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