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第一版序言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書摘 5
書摘 6
書摘 7
導讀 1
導讀 2-1
導讀 2-2
第二版跋

作 者 作 品

資本論 Ⅱ
資本論 Ⅲ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譯 者 作 品

資本論 Ⅱ
資本論 Ⅲ

哲學

【類別最新出版】
從此不再煩惱
性史:第二卷 快感的使用
心態史拓撲學:如何面對當代?如何理解歷史?
(附8支催眠學習影片)催眠療癒新手村
知識考古學


資本論Ⅰ(BD0001)
Das Kapital Vol. 1

類別: 宗教‧哲學‧人文>哲學
叢書系列:近代思想圖書館系列叢書
作者:馬克思、恩格斯
       K. Marx and F. Engels
譯者:吳家駟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0年11月20日
定價:500 元
售價:395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1004頁
ISBN:9571301892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第一版序言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書摘 5書摘 6書摘 7導讀 1導讀 2-1導讀 2-2第二版跋



  導讀 2-1

馬克思與古典經濟學

.李英明

在東歐蘇聯遽變後,讓我們重新審視馬克思主義,尤其是其《資本論》,應該是饒具意涵的事情。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以下簡稱《手稿》)和「詹姆斯.穆勒『政治經濟學原理』一書摘要」中,對於古典經濟學就有批評反省,瞭解這些批評反省有助於我們瞭解馬克思主義者如何評價古典經濟學,這方面的瞭解與對馬克思後來從理論建構上去評述古典經濟學的瞭解,具有互為中介互為橋樑的連結性的意涵。

馬克思在「詹姆斯.穆勒《政治經濟學原理》一書摘要」和稍後的《手稿》中,首度表現他離開普魯士到法國研讀古典經濟學的結果。馬克思在巴黎研讀了許多古典經濟學家的著作,並且作了九本有關的筆記,「詹姆斯.穆勒《政治經濟學原理》一書摘要」是其中第四本和第五本,而《手稿》是馬克思以這些筆記為基礎,配合費爾巴哈的人本主義、自然主義、黑格爾哲學、赫斯的共產主義理論所形成的有關經濟學和哲學方面的研究成果。(2,485-486)。

據「詹姆斯.穆勒《政治經濟學原理》一書摘要」和《手稿》顯示,馬克思在寫《手稿》時,已經讀過詹姆斯.穆勒(James,Mill,1773-1836)前揭書、大衛.李嘉圖(Ricado David,1772-1823)「政治經濟學和賦稅原理」、亞當.斯密(Smith, Adam, 1723-1790)「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薩伊(Say, J. B.,1767-1832)「論政治經濟學,或略論財富是怎樣產生、分配和消費的」、斯卡爾貝克(Skarbek, F., 1792-1866)「社會財富的理論。並附政治經濟學參考書目」、舒耳茨(Schulz, Wilhelm, 1797-1860)「生產運動。為國家和社會奠定新的科學基礎的歷史和統計方面的論文」等有關經濟學的著作。(2,535-560)。值得注意的是,馬克思當時還沒有掌握英文,因此研讀英國古典經濟學家如亞當斯密、李嘉圖、穆勒等人的著作時,都是通過法文本來了解。而他在《手稿》中所提到的國民經濟學家(古典經濟學家)是指上述除了舒耳茨以外的所有經濟學窕。其中又以穆勒、李嘉圖和亞當斯密最受馬克思的重視。

按照中共「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所編入的馬克思「188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順序看來,《手稿》中約有四分之三的篇幅討論資本主義的經濟結構和古典經濟學,其中,「異化勞動」、「國民經濟學中反映的私有財產的本質」、「需要、生產和分工」和「私有財產的關係」等四部分著重對古典經濟學的批判,而最能顯現寫作《手稿》時,馬克思與古典經濟學的關係,就在這四部分。不過必須說明的是,馬克思此時對經濟學毫無自己的體系,但卻急著透過費爾巴哈的人本主義批判古典經濟學。

馬克思在《手稿》中,對古典經濟學是採取批判繼承的態度,而其主要關心的是古典經濟學的勞動價值學說以及經濟學本質等兩個問題,至於第二個問題事實上就是企圖作為一門科學的經濟學是否應該「價值中立」的問題。

馬克思處理勞動價值學說這個問題時,是依照以下幾方面來進行的:(一)抨擊重商主義──馬克思認為重商主義將財富視為獨立於人之外,不依人轉移的客觀存在物是完全錯誤的,因為這樣形成可怕的拜物教;而事實上,財富是因著人的勞動而形成的。其價值也因為人才有意義,亦即是人創造財富,而不是財富創造人、支配人;如果把財富當作外在的、獨立的權威,而且讓它具有支配人的地位和力量,這便是人的本質的異化,其結果是人不成為人,人只成為外在財富的附屬品;這與宗教上,人把原本是人想像創造出來的神或上帝,當作外在的權威來祟拜,而使人變成神或上帝的附屬品是同樣的現象。(2,112-113)

(二)指出重農學派是從重商主義到古典經濟學的一種過渡──馬克思認為重農學派將財富歸結為土地和耕作,雖然土地畢竟是一種客觀存在的自然界,仍然是外在於人之外的對象性財富;但是,重農學派認為「土地只有通過勞動、耕種才對人存在」(2,114),這已經指出財富的主體本質;不過,重農學派所指的勞動仍然是受自然規定的特殊努動,它無法解讀人世間其他財富的本質。馬克思認為,重農學派這種作法等於是對工業世界持否定態度,因此,「人們向重農學派證明,……,農業同其他一切生產部門毫無區別,因而,財富的本質不是某種特定的勞動,不是與某種特殊要素結合在一起的某種特殊的勞動表現,而是一般勞動。」(2,115)職是之故,認識勞動是財富的普遍本質,「並因此把具有完全絕對性即抽象性的勞動提高為原則,是一個必要的進步。」(2,115)而古典經濟學就是站在重農學派的基礎上,並且反映工業革命的發展來完成這個進步的。

(三)肯定古典經濟學家,尤其是亞當斯密的勞動價值學說──馬克思認為亞當斯密把財富跟人的勞動(尤其是工業生產)直接等同起來,其主要意義乃在於將財富「凡俗化」為與人直接結合在一起,而不再是高高在人之上的外在權威;因此,其在經濟史上的地位,就如馬丁.路德(Luther, Martin,1483-1546)在宗教史上的地位一樣。因為亞當斯密透過人的勞動,將財富與人直接而且地位平等地聯繫起來,就像路德透過人的內心信仰、宗教感情,拋棄了外在的宗教權威(如教皇、教會等),而將宗教與人直接而且地位平等地結合起來一樣。(2,112-114)

(四)抨擊古典經濟學的勞動價值學說──馬克思認為路德透過人的內心信仰、宗教感情,拋棄了外在的、權威的神或上帝,卻使宗教信仰、宗教觀念變成人之所以為人的內在本質:亦即使人變成被宗教規定的存在物;而古典經濟學透過人的勞動,拋棄外在的、權威的財富後,雖然使財富與人直接而且平等地結合在一起,可是卻使私有財產變成人之所以為人的本質;亦即使人變成被私有財產規定的存在物;私有財產體現為人本身,而其顯現在整個實際的社會關係中,便只見私有財產的力量,而見不到人的蹤影。(2,112-113)

馬克思進行了上述對勞動價值說的反省、批判後,便順著這種認知基礎,進一步批評企圖作為一門科學的古典經濟學有關「價值中立」的問題。而其批評是依照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的:

(一)指出古典經濟學極力掩蓋資本主義制度的非人化現象──馬克思認為,古典經濟學家普遍相信勞動價值學說。因此,他們只考察可以計量的勞動和勞動產品,而把從事勞動的人擱在一邊,這樣雖然把社會關係解釋成客觀關係的總和,可是卻使原本應該是人組成的社會關係變成物的關係;而這種人的關係物化的結果,就使資本主義社會變成物化的世界。因此,古典經濟學家所考察的只是物的世界而不是人的社會。(2,92-94)

(二)指出古典經濟學為私有制辯護──馬克思認為古典經濟學之所以只重物的世界而漠視人的世界,其根本原因在古典經濟學視私有制為天經地義的事情,而這種認知與其勞動價值學說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因為正如前面所述,勞動價值學說將財富與人直接而且平等地連接起來,從而使人變成被私有財產規定的存在物,私有財產體現為人本身;因此,古典經濟學家把社會中人與人的關係看成私有者與私有者的關係。而無產者所唯一可以出賣的就是勞動,所以除了私有者與私有者的關係外,就是私有者與勞動者的關係,其中不但表現資本與勞動的分離,而且顯示資本對勞動的支配和剝削。就由於如此,古典經濟學才會以私有制這個事實為出發點去建構自己的理論。(2,89-90)

(三)抨擊古典經濟學為商品交換或商業進行辯護──馬克思沿襲恩格斯「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的看法認為,私有制的最初結果就是商業,亦即私有者都企圖透過商品交換,獲得更多的交換價值,以累積自己的資本和財富。儘管這種商業關係具有客觀的性質,但是,它卻掩蓋了這種關係屬人的內容。因為商業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只變成金錢利害的關係,每個人是以別人能提供多少可供交換的商品來跟別人交往,而不是把對方當作人來與之相處。(2,34-36)

(四)指出古典經濟學,尤其是李嘉圖,缺乏人道主義的關懷──馬克思認為李嘉圖不談人,而只談收入、利潤和地租這些具有客觀性質的東西。談人的生活本身在他看來是違背經濟學作為一門科學的本質的,因此勞動者的價值只是被歸結為資本家的生產費用的,而其存在只是為了資本家的純收入,亦即只是為了資本家的利潤和土地所有者的地租。這也就是說,勞動者只是被看成可以化為產品的生產力,而不是被當作人來考察。因此,古典經濟學認為勞動者應像牛馬機器一樣,只能得到維持勞動力所必要的東西而已。這也就是說,「在國民經濟學看來,工人的需要不過是維持工人在勞動期間的生活需要,而且只限於保持工人後代不至死絕的程度。因此,工資就與其他任何生產工具的保養和維護,與資本連同利息的再生產所需要的一般資本的消費,與為了保持車輪運轉而加的潤滑油,具有完全相同的意義。可見,工資是資本和資本家的必要費用之一,並且不得超出這個必要界限。」(2,105)而就由於古典經濟學把工人的需要歸結為維持最起碼的肉體生活,並把工人的活動歸結為最抽象的機械運動,從而宣稱這樣的生活就是勞動者的生活和存在,以便作為古典經濟學建構理論的「客觀」計算標準。所以馬克思認為古典學是關於禁欲主義的「科學」。這種科學把工人視為除了起碼的肉體需要以外不再有任何需要的存在物,從而鼓勵工人把微薄的工資存入銀行,以增加資本家生產和累積資本的能力;因此,馬克思認為古典經濟學不只是關於克制、窮困和節約的科學,而更是關於資本家致富的科學。其結果就是把資本家「需要和滿足需要的資科的精致化」,(2,133)和勞動者「需要的牲畜般的野蠻化和最徹底的、粗糙的、抽象的簡單化」,(2,133)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情。

此外,馬克思認為由於勞動者只有勞動時才對古典經濟學發生意識。因此,古典經濟學發生意義。因此,古典經濟學根本不知道有處於勞動關係之外,無法獲得勞動機會的無產者這些人可能淪為小偷、騙子、乞丐、搶劫者和賣淫者;而且陷入失業、貧窮和餓死的困境中。可是「他們都是些在國民經濟學看來並不存在,而只有在其他人眼中,在醫生、法官、掘墓人、乞丐等等的眼中才存在的人物;他們是一些在國民經濟學領域之外遊蕩的幽靈。」(2,105)

由以上的論述可知,馬克思在寫作《手稿》這一段期間,對古典經濟學家研究比較深入的有詹姆斯.穆勒、亞當斯密、李嘉圖等三人,而他是站在人本主義的立場肯定勞動價值學說呈現財富的主體本質。但是他又進一步站在人本主義,從他心目中人之所以為人的本質和人的價值來批判古典經濟學,這顯示馬克思此時對經濟學作為一門科學「價值中立」特性,尚未掌握和瞭解。關於這一點,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曾對自己在《手稿》中有關古典經濟學的看法進行批判;他說:「有人責難他(指李嘉圖──筆者注),說他在考察資本主義生產時不注意『人』,只看到生產力的發展,而不管這種發展犧牲了多少人和資本價值。這正好是他的學說中出色的地方。(9,288-289)在《資本論》中馬克思承認古典經濟學家,尤其是李嘉圖的「價值中立」作法是使經濟學成為一門科學必要而且出色的作法。」而在「剩餘價值理論」中,馬克思更認為,李嘉圖把無產者看成同機器、畜牲或商品一樣,這是反映資本主義社會的事實,非但沒有任何卑鄙之處,而且表現李嘉圖科學上的誠實。(8,124-126)因此,早晚期馬克思對古典經濟學的態度,的確有很大的變化。

以上是關於馬克思在寫作《手稿》時與古典經濟學關係的說明,緊接著便須論述《手稿》中,有關的經濟思想。馬克思在《手稿》中,透過私有財產和異化勞動這兩個總範疇說明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與勞動的對立,而且進而透過資本與勞動的對立論述了需要、分工、貨幣等具體範疇,認為分工不過是人的活動的一種異化形式,而貨幣則是人的外化的能力。(2,132-149)

此外,馬克思在《手稿》中所呈現出來而與他往後經濟學思想有關的經濟理論如下:

(一)透過異化勞動這個概念說明資本主義社會的雇傭勞動關係──馬克思在《手稿》的「工資」一節中認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工人是作為出賣勞動力給資本家……從而變成商品……並受制於供需法則而存在的;這也就是說,勞動者作為資本家的雇傭者,將自己的勞動力作為商品出賣給資本家後,資本家就取得對勞動力的支配權,而因此,勞動白的勞動力、勞動產品也就必然屬於資本家所有,(2,49-51)而導至異化勞動的產生。所以,馬克思在《手稿》的「異化勞動」一節中,才會以勞動者「所生產的對象,即勞動的產品,作為一種異己的存在物,作為不依賴於生產者的力量,同勞動相對立。」(2,91)來解釋異化勞動。

(二)透過異化勞動這個概念說明無產者(即無資本又無地租,只靠勞動而且是片面的、抽象的勞動為生的人;(2,56)即勞動者)的絕對貧困化──馬克思在「工資」一節中認為,在雇傭勞動的關係中,由於無產者或勞動者受制於供需法則,不但使他們「在精神上和肉體上被貶低為機器,……依賴於市場價格的一切波動,依賴於資本的運用和富人的興趣。」(2,152)從而「使勞動者變成只是維繫最起碼肉體需要的存在物外,更造成我歸結勞動為富人生產了奇蹟般的東西,但是為工人生產了赤貧。」(2,193)這也就是說,馬克思認為由雇傭勞動所導致的異化勞動,將使勞動者的勞動和勞動產品越來越多地從他手中被剝奪,並且作為資本家的資本財富同自己對立,其結果便是「即使在對工人最有利的社會狀態中,工人的結局也必然是:勞動過度和早死,淪為資本的奴隸(資本的累積作為某種有危機的東西而與他相對立),發生新的競爭以及一部分工人餓死或行乞。」(2, 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