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醫療保健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 1
推薦序 2
推薦序 3
自序
前言
書摘:醫療疏失
書摘:如何找對醫師?
書摘:瞭解你吃的藥、做的治療
書摘:小兒科、急診、外科醫師的建議

作 者 作 品

別慣壞你的身體!:50個你一定要戒除的生活壞習慣
如何活著離開醫院(全新增訂版):就醫自保完全手冊

醫療保健

【類別最新出版】
成功人士都在做!鍛鍊大腦的超呼吸法:用呼吸控制自律神經,改善腦疲勞+腦缺氧,工作表現全面提升!
自己的膝蓋自己救: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真相【暢銷增訂版】
親人罹癌,先別慌
早上斷食,九成的毛病都會消失!(增訂版)
肌膚算病【望診護膚篇】:三代中醫教你從皮膚解讀體質密碼,對症調理、控熱排毒,養出不老好膚質!


如何活著離開醫院(CS0040)──就醫自保完全手冊

類別: 醫療保健
叢書系列:身體文化
作者:全嘉莉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4年06月09日
定價:230 元
售價:182 元(約79折)
開本:大25開/平裝/208頁
ISBN:9571341398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 1推薦序 2推薦序 3自序前言書摘:醫療疏失書摘:如何找對醫師?書摘:瞭解你吃的藥、做的治療書摘:小兒科、急診、外科醫師的建議



  書摘:小兒科、急診、外科醫師的建議

父母帶小朋友看病時要如何說明症狀、提供有效訊息?
被送進急診室後該如何自保,以避免忙亂中被誤診?
聽聽醫師怎麼說,讓自己成為配合良好的病人或家屬,
協助醫護人員建立更安全的就醫環境。

 小兒科醫師的話 
諮詢對象:台灣大學小兒科副教授 李秉穎

父母親的輔助很重要

在小兒科領域中,因為小小朋友(兩歲以前)不會講話;小朋友(四歲以前)講不清楚;大朋友(國小)又會描述錯誤,有時候可能造成醫師診斷錯誤。例如小孩子哭得太厲害,全身都紅起來,甚至連耳膜都漲紅了,而沒有經驗的醫師看到耳膜紅熱的情況,可能就會以為是罹患中耳炎,而出現診斷錯誤。

尤其是九個月~兩歲之前的小朋友,因為講不通、會哭鬧,有腹瀉情況發生時,醫師如果要摸小朋友的肚子,這時小朋友不知道是怕醫師摸他、還是肚子痛到連摸都喊疼,而出現抗拒行為,這時醫師就要請家長協助,自己先離開,讓媽媽摸摸小朋友的肚子。雙腳不動的小朋友,若哭鬧得太凶,也必須請家長幫忙彎曲小朋友的膝蓋,協助醫師判斷是不是關節炎或是有其他問題。有時候甚至想用聽診器聽聽小朋友的呼吸聲,醫師都必須眼明手快,等到小朋友不哭的時候,趕緊「偷聽」。

父母親的觀察,是協助醫師診斷的重要依據。當小朋友在醫院大聲哭鬧的時候,醫師實在很難判斷小病人是否真的罹患重症,所以必須詢問家長小病人在家裡的情況,是不是在家裡還可以玩耍,到了醫院才開始大哭大鬧。

然而,家屬這項重要的診斷訊息來源,也會有發生錯誤的情況,最常見的就是隱瞞病情。尤其在SARS疫情蔓延的初期,醫師遇到發燒的患者,都會詢問有沒有去過大陸,而父母親怕小朋友會被送進隔離病房,就隱瞞不講,這樣卻可能造成醫師判斷錯誤,甚至殃及醫護人員被無辜感染。

另外,有些家屬則是一副「你們醫師用專業判斷就可以診斷出來,我不必多言!」的態度,其實,這真是大錯特錯的想法。就像是中醫也講究望、聞、問、切,很多疾病若沒有詳細的病史說明,即便是神醫也無法診斷。

而現今常有的情況是,很多小朋友都不是爸媽自己帶,萬一孩子生病了,問爸媽小朋友發燒幾天了?爸媽卻答不出來,而是要問阿公、阿媽或帶孩子的外傭才清楚。這時最好讓帶孩子的「資訊提供者」也一起陪小朋友到醫院來看病,否則將增加醫師判斷病情的困難度。

不會講話的小小朋友當然不會講病情,但會講話的大朋友又常常講不準,對於自己症狀的描述不太準確,問小病人有沒有咳嗽,五分鐘前說有,五分鐘之後又說沒有;問他們咳了幾天,小朋友沒有時間觀念,經常講不準,而且隨時會更換答案。最怕的是家長認為小朋友很聰明,要小朋友自己跟醫師叔叔說明病情,若是遇到這樣的情況,對於小朋友的描述都要採取保留態度,最好來是由大人來說明病情,才不會造成誤診。

說明症狀時要抓重點

隨著教育程度的提升,一般的病患已經比較不會把醫師當成神,以為醫師就像武俠小說中描述的那樣神奇,只要一把脈,什麼疾病、症狀都一清二楚。醫師的臨床診斷,有很大一部分是要根據病患的病史來進行,而現在的病患也大多能把症狀講清楚。只是,很多家長會出現一種情況:「沒抓到重點」。

說明病情時,只要抓到幾項重點,包括發燒幾天、最高溫幾度,以及主要的症狀表現。例如孩子若是腹瀉,家屬就要注意孩子的大便,有沒有血絲?這是很重要的線索,若是包尿布的小小朋友,家長還能觀察到;但如果孩子會蹲馬桶了,家長往往就會忽略了觀察小朋友的大便。如果家長平時沒有用心觀察,到了醫院就必須多花一些時間進行孩子的大便檢查,不僅浪費時間、甚至可能延誤治療。另外像是咳嗽,也必須說明咳嗽時間,包括已經咳了多久、什麼時候咳得最嚴重等。

有些家屬說起小朋友的病情,經常抓不到重點,講些沒有意義的情況,無助於醫師診斷。例如發燒的小朋友,該說明的重點就是發燒幾天?最高溫度為何?而不需要詳述給寶寶吃了退燒藥後,幾個小時又再度發燒,第一天燒幾度、第二天又燒了幾度等。

會導致診斷困難的家長態度

‧ 知 識 急 救 箱 ‧

小朋友打點滴也要注意

施打靜脈輸液(點滴)漏針的情況,也經常會在小兒科發生。由於小朋友好動,沒有任何醫護人員能夠保證絕對不漏針-就像院內感染的機率絕對不可能降到零,然而這卻很容易引起醫療糾紛。如果是一般生理食鹽水等即使漏針也不危害人體健康的藥物,家屬可以幫忙觀察有無漏針情形;但如果是可能導致血管外面組織壞死的藥物,例如鈣、急救藥物、化學治療藥物等,則必須由醫護人員全程監控。

‧完全不願意配合

臨床常見小病人家屬不配合醫師的診療,醫師要求做檢查,但家屬卻不信任醫師。例如醫師要為小病人抽血,有時家屬會心疼孩子而提出抗議,說急診時已經抽過,住院不要再抽了。事實上,住院時醫師可能會發現新的資料,需要再做檢查,而家屬的不配合態度,可能會導致小病患延誤黃金治療時機。

另外,也有白血病(血癌)的患者家屬,聽到醫師說化療會導致嘔吐、掉頭髮、身體不適的副作用之後,會選擇「號稱沒有副作用的偏方」或是帶病患去山上清修等,而放棄正統治療。這些案例絕大多數都會再回來尋求治療,但是癌細胞拖久了就愈來愈難醫,而喪失了最佳治療時機。

‧主導性太強

有的家屬主導性太強,尤其是教育水準較高者,他們通常會先上網找資料,以為很瞭解孩子的病,到了醫院就教醫師該怎麼做,並且告訴醫師「我知道這是什麼」。事實上,有時候網路上所取得的片面資料並不合乎診斷邏輯,但主導性強的家屬卻會要求醫師:「你應該怎樣,我的小孩不需要這樣做!」這一類的家屬,實在讓醫師很頭痛。雖然,家屬可以自行透過資料了解疾病的梗概、也可以跟醫師討論,但千萬「不要以為自己就是醫師」。跟醫師多多討論,而且要相信醫師,「醫師看過的病例絕對比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