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 1
推薦序 2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書摘 5
書摘 6
書摘 7

作 者 作 品

克魯曼談未來經濟
面對失靈的年代:克魯曼談金融海嘯
克魯曼戰殭屍:洞悉殭屍經濟的本質,揪出政經失能的本源

經濟貿易

【類別最新出版】
數碼港元:Web3.0構建香港新金融
資本主義的倫理力量:為什麼自由市場能創造更好的人文價值
經濟寒冬怎麼過:如何逆勢崛起
商業簡史:看透商業進化,比別人先看到未來
重新面對經濟學:經濟學沒有你想的那麼難,也比你所知道的更加重要


模糊的數學(BE0098)──克魯曼深度解讀經濟現況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經濟貿易
叢書系列:NEXT
作者:保羅.克魯曼
       Paul R. Krugman
譯者:周翠如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2年05月27日
定價:200 元
售價:158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08頁
ISBN:9571336483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 1 推薦序 2書摘 1 書摘 2書摘 3書摘 4書摘 5書摘 6書摘 7



  推薦序 2

◎文/吳榮義

  百姓到底要繳納多少稅給國庫,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十分爭議的問題,特別是在一個自由民主國家,常常成為不同黨派攻防的重要課題。稅率的高低決定納稅人口袋裡的錢有多少必須繳納給國庫,因此納稅人都十分關心,加以,政治演變為民主化之後,為贏得選舉,低稅政策常常被用來作為贏取選票的手段,然而一旦取得政權,政務的推動又不能沒有足夠的稅收來源做為支應,沒有錢就不能辦事,因此,造成許多國家的政府在不願意加稅情況下,只好以舉債的方式籌款因應政府支出,這說明為什麼許多民主國家債台高築的道理;此外,稅收來源也涉及到向誰來徵收,也就是租稅公平的問題,如一般所得稅率,係採累進稅方式,也就是高所得者需付較高的稅率,至於消費稅則不管購買者的家庭所得多少,都付同一稅率,因此有累退稅率的效果;可見,租稅是一個十分複雜,而且具有爭議性的問題,特別是在美國更是如此。本書的目的即在討論,美國小布希總統所提出的減稅政策是否合理。

  作者克魯曼教授認為小布希總統所提出的減稅並不是一個好的主意,他以深入淺出的方法分析不贊成的理由,他特別強調,本書只是提出一個觀點,「但絕不是一種謾罵:它只是扮演『民眾須知』的角色」。他說這本書的目的「是告訴大家這項訊息,至於要怎樣處裡這些訊息,則留待讀者來決定」,實際上,相信讀者看了這本書,也不得不被他的豐富資料及條理分明的分析所說服。

  克魯曼教授在第一章減稅經濟學中指出,美國保守派所主張的減稅政策,背後有其政治考量,特別是他們確信雷根總統由於設法縮小政府經濟規模的成長而獲得1980、1984及1988年三次壓倒性選舉勝利;然而老布希總統雖曾許諾不增稅,但後來由於違背諾言致失去選票,無法連任。因此,保守派渴望追求小政府,而不希望變成像瑞典或加拿大一樣,朝向社會福利國家發展。所以,保守派主張除了減稅,最後還會對中產階級的社會計畫-社會安全及醫療保健,採取削減或將他們轉為私人體系。

可是,就經濟學的觀點來看卻有不可的考量。為刺激景氣可以採取的經濟政策,可以利用減稅使更多的錢保留在消費者手中,消費者至少會多花點錢;或者是政府支出的增加,來創造就業機會;以上兩項都是屬於財政政策,但政府也可以利用利率下降來刺激民間消費,到底哪一項政策較有效,是經濟學家熱烈辯論的問題。但克魯曼教授認為主流經濟學者的看法是:「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就好比阿斯匹靈和嗎啡,這原本是保守派的看法。兩者都是痛苦的殺手,但是當你感覺到頭痛來襲時,通常都會先想到阿斯匹靈,畢竟它的效果快又容易服用,適用於大部分的用途,而且不會上癮。很特殊的情況下,你才會有想使用嗎啡,例如不需醫師處方的頭痛藥失效時,或是你有一個需要冒險使用危險藥物的好理由時。」(P.10)

  另外,利率政策通常由具有獨立性的「中央銀行」決定,政治意味較少,而且可以立即反映市場的需要而快速執行,但任何財稅措施都需經過國會通過,立法程序冗長,爭議很多,特別是減稅政策,涉及很多政治問題。至於有人主張減稅對經濟供給面能發生有力的效果,幾乎沒有紀錄可以支持這項觀點。他認為雷根在1981年減稅後,經濟繁榮跟著出現;美國經濟從1979年至1982年的衰退中快速復甦,原因是聯準會在1982年夏季突然從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改為寬鬆;而柯林頓在1993年推出反供給面的政策,大幅提高所得稅率,但經濟成長反而加速。表示利率政策之效果較財政政策為優。

  接著克魯曼教授探討美國財政預算在1970-1998年始終入不敷出,而且赤字呈現爆炸性成長,但到2001年9月的會計年度卻有2,800億美元的剩餘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政府支付的下降,同時收入卻大增。支出縮小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冷戰結束,國防支出因而大幅縮減,美國國防預算占GDP比例從1986年的6.2%大幅降為2001年的2.9%;其次是國防以外可調整支出成長速度,從3.3%降為3.1%(社會安全及醫療保險是屬於法定支出,法律規定退休人員可以領到多少錢,哪些醫療可以獲得政府給付等等。這部份幾乎沒有政府敢要求降低)。至於稅收增加,則是拜經濟快速成長之賜,1973年至1995年,美國平均成長不到3%,但1995-2000年,可能是新科技所帶來的生產力快速成長,美國經濟成長提高到4%以上,課稅收入因而大為增加。

  小布希政府減稅政策的主要依據是國會預算局預測未來10年預算剩餘可達5.6兆美元,但預測是依據「政策維持不變」的假設,克魯曼認為這項預測不切實際,而且過份高估預算剩餘,將使減稅計畫過於冒險。最後,克魯曼批評小布希政府聲稱可以輕易的負擔起減稅的說法,「不但是愚蠢,甚至還不誠實」。(P.45)

  本書顯示政府一項重要的租稅政策,需要深入分析討論,才能了解其內容及對社會經濟的衝擊,並做出正確的決策,而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說明清楚。因此,克魯曼教授特別指出要藉本書討論減稅的機會,讓社會大眾上寶貴的一課。因為,「顯然記者和電視台的評論家,都不太了解聯邦政府的基本運作;錢從哪裡來?錢花到哪裡去?社會安全體系如何運作?恐怕連投票的選民也不清楚狀況」(P.2),因此,閱讀本書不但可以了解美國當前財政問題的現況,而且可以認識到在一個自由民主社會,一位學有專經的著名經濟學家如克魯曼教授,為了向社會大眾說明清楚一項重要經濟政策的內容及他的看法,出版一本專書加以詳細論述。

  相對於我國而言,許多政府所提出的重大財經政策,輿論不但缺乏深入討論,甚至常常只是淪為口水戰,對於政策的了解不但沒有幫助,而且過份政治化,導致重大財經決策的品質十分低落,這是本書可以提供國內讀者思考的地方。

(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