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胡勝正推薦序
邱正雄推薦序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書摘:他們稱之 「魯賓經濟學」

譯 者 作 品

杭廷頓&柏格看全球化大趨勢
一分鐘提高績效
有錢人就是這麼想
華爾街之狼(電影書封版)
哈利波特的魔法與科學
企業競爭優勢:三強鼎立的市場新局面
猶太人的賺錢智慧:七大秘訣讓你成功致富
大富翁的賺錢智慧
一分鐘億萬富翁
影響力

經濟貿易

【類別最新出版】
數碼港元:Web3.0構建香港新金融
資本主義的倫理力量:為什麼自由市場能創造更好的人文價值
經濟寒冬怎麼過:如何逆勢崛起
商業簡史:看透商業進化,比別人先看到未來
重新面對經濟學:經濟學沒有你想的那麼難,也比你所知道的更加重要


不確定的世界(BE0128)
In An Uncertain World: Tough Choices from Wall Street to Washington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經濟貿易
叢書系列:NEXT
作者:羅伯特.魯賓;雅各.衛斯柏格
       Robert E. Rubin & Jacob Weisberg
譯者:王柏鴻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4年11月22日
定價:380 元
售價:300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76頁
ISBN:9571342254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胡勝正推薦序邱正雄推薦序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書摘:他們稱之 「魯賓經濟學」



  書摘:他們稱之 「魯賓經濟學」

書摘

柯林頓總統的經濟計畫對這一切大有貢獻,這種成就引發了保守派強烈的怒火,一直想方設法,說明經濟表現優異是因為其他原因,好貶抑柯林頓的成就。一九九○年代,有些人認為經濟能夠繁榮,跟赤字減少與預算平衡無關,而是科技進步與貿易自由化的結果。有些供應面理論家提出一個理論,認為一九九○年代的經濟繁榮是雷根在一九八一年減稅的延後反應。

我的回答是,你或許也應該歸功於一九三○年代初期的胡佛(Herbert Hoover)總統。我的確認為,在其他方面雷根政府的貢獻不小,例如貿易與解除管制;老布希政府也有一些重要且有幫助的計畫,包括貿易、加稅與一九九○年實施的新預算規則,只是支持供應面理論的保守派經常不提他的貢獻。

此後,共和黨一再提減稅建議。到柯林頓的第二任任期,赤字消失,剩餘出現,保守派主張把預測中的龐大剩餘,以減稅的方式還給納稅人。我們認為把剩餘另作他用,更能反映美國人民的希望;我們也覺得繼續維持財務紀律,亦即開始清償聯邦政府的債務,應該最能刺激經濟成長。此外,一旦嬰兒潮世代開始大量退休,社會安全與老人健保計畫會面臨驚人的赤字。實際上我們不能用歲入預先清償這種未來的債務,但是在這些驚人的債務開始到期前,如果政府清償本身的債務,處在健全的財政狀況中,國家應該可以站在大為有利的地位應付這些債務。

這一切都顯示大幅減稅不可行,但是在政治上,處理剩餘使民主黨處在艱難的情勢中。大多數選民甚至不了解政府年度赤字與累積債務的差別,因此幾乎不可能用大眾可以了解的方式,說明為什麼今後幾十年要面對的負債,現在有剩餘的政府應該把這些錢用來清償長期債務,而不是退還給納稅人。把剩餘當儲蓄保留下來,用來清償眼前的債務,應該有助於降低利率,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提高生活水準。但是要說明這種理由正確無誤卻很難,為了讓大家更了解把剩餘儲蓄下來的好處,柯林頓政府在一九九八年,把這個問題重新包裝為「優先為社會安全儲蓄」的說法。在政治上,希望抵消把剩餘以減稅還給人民的吸引力,並且提醒大眾,如果這些剩餘是他們的錢,那麼債務也是他們的債務;同時把容易解釋的目標,跟儲蓄剩餘來掛鉤。這種說法發生作用,好幾年裡,都能對抗大幅減稅的要求。

二○○一年一月,國會預算局預測,未來十年聯邦政府會有五.六兆美元的剩餘,因為長久以來大家認為預測的方法不實際,這個數字很可能被誇大了。到了二○○三年九月,經過兩次減稅後,高盛公司用比較實際的假設,估計未來十年會有五.五兆美元的赤字,這一來一往,就是十一.一兆美元。扣除某些方法上的誤差,比較能夠參考的數字是財政狀況將從剩餘變成赤字,惡化程度達到九兆美元(十年的預測顯然極不可靠,這些預測全都假設健全的成長率。赤字可能危害經濟成長,因此實際結果可能比預測惡劣多了。)

二○○一年六月與二○○三年五月的減稅是財政惡化的主因。國會預算局估計,第一次減稅的成本應該是一.七兆美元,但是這種估計是假設減稅會依據「日落條款」停止。獨立分析師認為,如果減稅變成永久性措施,成本應該會超過二兆美元。估計第二次減稅的成本是五千五百億美元,前提也是減稅會依據日落條款結束;如果減稅變成永久性措施,十年的成本會超過一兆美元。兩次減稅加起來,大約等於財政惡化九兆美元總額中的三分之一,大約是高盛公司預測五.五兆美元赤字的三分之二。

減稅也會傷害一九九○年代針對財政紀律建立起來的脆弱共識。華府天生就有一種慣性,傾向通過比較短期的減稅或增加支出,而非通過對長期最有利的措施。大幅減稅,尤其是有利於較高所得納稅人的做法,使政府難以在其他領域要求紀律,因而破壞好不容易建立的政策共識──維持健全財政。根據先前的財政估計,聯邦債務在不到十年裡,從占國內生產毛額的三分之一降為零;兩年後,根據高盛公司研究報告的估計,十年後的聯邦債務,會增加到占國內生產毛額的五○%以上。此外,未來嬰兒潮世代退休的人數會快速增加,使老人健保與社會安全成本提高,因此未來歲月的展望更為惡化。

他們稱之 「魯賓經濟學」

赤字重要嗎?在這種背景下,財政大辯論演變成預測的赤字是否重要。這點顯然是問題的核心,支持減稅的人必須主張赤字不重要,或者至少不是很重要,因為大幅減稅與健全財政政策不能並存。減稅的支持者,包括小布希總統的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胡伯(Glenn Hubbard)指名道姓,說我代表赤字論的一派──由於赤字對利率影響重大,因此對經濟活動、創造就業與成長影響重大。《華爾街日報》的言論版中,把赤字影響利率的理論,稱為「魯賓經濟學」(Rubinomics)。

起初我覺得受寵若驚,認為這種立場不可能造成影響。但是大家努力宣揚這種說法,沒有宣揚相反的看法,結果我認為完全無聊的廢話被人當成了嚴肅的觀點。在國會公聽會上,一位減稅支持者坐在我旁邊作證時,竟然說沒有文獻支持財政狀況影響利率的說法。

沒有文獻嗎?你上經濟學概論,學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供需決定價格。我相當好奇,何以相信「市場說明一切」這種基本信念的人,居然認為融通債務供需的重要因素──即聯邦政府的財政狀況,居然會對利率沒有任何影響。換句話說,政府借貸時,可供民間使用的儲蓄總額會縮小,以利利率表現的資金價格會上漲。如果財政部不再借貸,而是開始償還三.八兆美元債務中的一部分,供民間部門使用的儲蓄總額會增加,利率會下降。這場公聽會之後不久,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的甘比(Robert Cumby)和兩位同事做了一項研究,發現債券市場利率與預期的未來財政狀況,具有強烈的相關性。甘比研究利率與預期未來狀況的關係很有道理,因為從邏輯來說,買主購買五年或十年期債券時,主要影響因素是對利率與資產存續期間債券價格的期望。

但是沒有多少人注意到甘比的報告。之後,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的蓋爾(Bill Gale)與歐沙格(Peter Orszag)提出一份五十五頁的分析報告,結論跟甘比的類似。這份報告也舉出其他著名經濟學家,支持預測的財政狀況影響利率的說法,其中包括哈佛大學的費德斯坦。費德斯坦當過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長期大力支持修正版的供應面租稅理論,蓋爾與歐沙格採取進一步的重要行動,積極向媒體、國會議員與幕僚簡報,因此他們的研究普遍受到大家注意,大大增強了大眾對財政亂象的關心。這凸顯了一個重點,顯示政府之外認真的政策分析家常碰到的問題──他們的研究很少對政策過程產生重大影響。要產生重大影響,不但要有重要的研究,也要知道如何引起媒體、國會以及華府其他官員的注意。

利率受很多因素影響,因此很難把財政狀況對利率的影響區隔開來。此外,雖然長期而言基本面會成為最重要的因素,但是任何時候市場心理都可能背離基本面。例如在經濟與民間資金需求低迷時,市場可能不太注意不健全的長期財政狀況,利率可能維持低檔,二○○二年和二○○三年上半的情形就是這樣。(在這段需求疲弱期間,較高的長期利率與聯準會控制的較低短期利率間,仍然存在歷史性的龐大差距,顯示赤字可能的確有一些影響。)

一旦經濟狀況恢復健全,民間資金需求便會增加。市場到了某個時候,會開始注意長期財政狀況,民間需求增加就會跟政府融通預算赤字的需求衝突。實際上,所有主流經濟學家都同意,財政上沒有白吃的午餐。不過沒有人能夠預測,對龐大長期赤字與赤字對借貸需求的影響,利率何時會產生強烈的反應。

讓我要在這些觀念中,加上一些數字,說明這種影響對美國經濟可能有多大的衝擊。聯準會有個探討減稅影響的模式,預測赤字占國內生產毛額的比率每提高一%,長期利率會提高○.五%到○.七%。有些分析家會利用比較低的估計數字,為了計算,我假設如果赤字占國內生產毛額的比率每提高一%,長期利率會提高○.四%。

我在前面提過,未來十年聯邦政府的財政狀況會惡化,惡化程度達到九兆美元,平均每年惡化程度占國內生產毛額的七%。換句話說,從過去預測的剩餘,變成現在預測赤字每年占國內生產毛額的七%。因為國內生產毛額每變化一%會使利率提高○.四%,國內生產毛額每年變化七%,會使利率提高二.八%(0.4% x 7)。

目前十年期長期債券利率大約為四.五%,當利率提高二.八%,等於提高六○%以上。然而,實際情況可能大幅惡化。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關鍵利率是十年期債券經過通貨膨脹調整後的市場利率,這種利率叫做「實質」利率。今天十年期利率為四.五%,通貨膨脹率為一.五%,表示實質利率為三%。根據這些數字,利率提高二.八%,等於實質利率提高九○%以上。

要探討目前財政政策的影響,最精確的方式是檢視剩餘變成赤字的惡化狀況。分析家經常只談到預測的赤字,因此我採用同樣的分析,針對未來十年預測的五.五兆美元赤字進行計算。五.五兆美元平均每年占國內生產毛額的四%,因為國內生產毛額每一%會使利率提高○.四%,換算長期利率提高的幅度是一.六%(0.4% x 4)。十年期債券實質利率為三%,表示實質利率會提高五○%以上。

這些數字已經很嚇人,但是影響可能嚴重多了。

如果不當的財政政策持續下去,到了某個時候,市場可能開始產生憂慮,不但擔心聯邦政府對既有儲蓄總額預期中的需求,也擔心財政亂象惡化的風險──政府可能靠通貨膨脹,而不是靠財政紀律,來解決長期財政問題。這時,市場可能會在已經升高的利率中,另外要求無法預測的額外「赤字溢酬」,以便反映這種風險。經濟學家說這種風險是赤字對利率的「非線性」影響,這種情形可能造成嚴重後果,甚至進一步惡化,影響外國債權人在美國借貸時要求的利率。

此外,利率影響可能只是其中一部分,長期不健全的財政狀況,可能嚴重損害企業與消費者信心。龐大的結構性赤字,也可能削弱外國對美國經濟與美元的信心,妨礙政府施政能力,無法滿足美國人民希望政府提供的服務,減弱我們處理未來衰退或緊急事故的彈性。事實上,我們在二○○一年時,能增加國家安全支出,同時實施經濟刺激政策對抗衰退,卻沒有碰到利率大幅升高的嚴重風險,便是過去財政狀況健全的遺澤。

除了主張赤字不會影響利率之外,有些主張減稅的人也認為,減稅會增加民間儲蓄、就業與投資活動。簡單地說,這種說法是雷根一九八○年共和黨初選時的理論,認為減稅會透過供應面的效果,產生自償能力。實際上,赤字增加,而不是減少。到了一九九二年,聯邦債務已經增加四倍。在一九八○年代結束時,這種財政亂象導致利率升高,信心下降,造成了一九八○年代末期與一九九○年代初期的經濟困難。此外,證據顯示稅率對民間儲蓄或就業的影響極小。大部分主流學術文獻都指出,民間儲蓄受利率的影響極少,工作意願受邊際稅率的影響也很小,至少過去二十年是這樣。

主張減稅的人經常指出,減稅具有供應面的影響,具有一種激勵力量,表示減稅具有自償能力。二○○三年,國會預算局與聯合租稅委員會(兩者的領袖都由共和黨任命),都提出跟激勵力量有關的估計,反駁這種說法。聯合租稅委員會檢討二○○三年的減稅方案後,斷定減稅對成長的供應面效果很少,整體減稅的影響加上減稅造成的赤字,對長期成長不利。同樣的,國會預算局評估政府的預算案後,發現這種預算案對長期成長沒有什麼效用,甚至可能有不利的影響。

因為大眾對這些問題的了解極為有限,認真地討論與建議處理赤字問題,很容易遭到誤解,也很容易遭到攻擊。在政治領域中,認真討論財政亂象會碰到一個重大困難,就是立即引發美國是否需要加稅解決赤字問題的爭論。民主黨國會議員因為主張財政紀律,遭到共和黨的嚴厲抨擊。但是到了二○○三年,有關辯論的方向開始轉變,媒體的觀點也開始變化,原因包括蓋爾與歐沙格提出的研究報告、其他著名經濟分析師經常談到的言論、當前的赤字急速增加、預測的長期赤字急速增加等。在這種氣氛變化中,共和黨政府開始承認長期赤字的確會影響利率,小布希總統的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換人後,接受這種觀點。但是主張減稅的人接著宣稱,即使赤字的確有關係,預測的赤字總額仍然在「可以管理的範圍內」。

雖然我在反對減稅方面曾經盡力協助民主黨國會議員,但是大部分反對減稅的民主黨員並沒有贏得勝利。小布希提出的減稅方案,在短期刺激方面十分沒有效率,高所得階層減的稅太多,獲得的減稅效益又比較少拿來花用,而且大部分的減稅是在未來發生,這樣對於短期毫無幫助,還會傷害我們的長期財政狀況。這種減稅也削弱了我們應付意外事件的彈性,不到一年裡,九一一恐怖攻擊的慘劇發生,股市暴跌,經濟情況普遍惡化,顯示意外事件對美國財政狀況可能造成多麼劇烈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