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 1
推薦序 2
前言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書摘 5
書評
延伸悅讀

譯 者 作 品

明日引擎:以創意與研發贏得未來
數字的陷阱:解開 12 個數學的迷惑
富裕之路
隨機的致富陷阱:解開生活中的機率之謎
IBM風雲再起

企業成功案例

【類別最新出版】
服務革命:美國運通的百年從心哲學,打造高價值團隊的39堂課
ChatGPT:AI革命
台積電為什麼神?:揭露台灣護國神山與晶圓科技產業崛起的祕密
家的夢想,無限大:大家房屋的經營哲學
熱賣行銷學:促銷實戰SOP一次上手(熱賣新裝版)


比爾蓋茲教你透視微軟(DH0117)
Breaking Windows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企業成功案例
叢書系列:BIG系列
作者:大衛‧班克
       David Bank
譯者:盛逢時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2年07月02日
定價:320 元
售價:253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20頁
ISBN:9571336904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 1推薦序 2前言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書摘 5 書評延伸悅讀



  前言

電子郵件線索
二○○○年春天,西雅圖鬧區一場小型聚會上,有人介紹尼爾森(Tod Nielsen)給一位年輕人認識。這位年輕人隨和親切,自稱在當地一家法律事務所擔任律師助理。尼爾森則說,他在微軟公司做事。

「我知道,」那位律師助理說。他對尼爾森瞭若指掌,曉得他職務上的各項變動、知道他升上副總裁,也認得他那爽朗的語氣。「你一直是個老好人。」

「對不起,」尼爾森說,「我們見過面嗎?」

「沒有,」律師助理說,「但我讀過你寫的電子郵件。」

尼爾森,以及微軟其他數十位中階和高階主管所寫的電子郵件,看過的人不只這位律師助理一人。十年來大部分時候,微軟如何經營事業一直受到法律程序上的檢視。蒐集和檢查這家公司的內部通訊文件,已經和員工自助餐廳裡的招牌菜一樣,像是例行公事。大概每個月一次,企業律師會和尼爾森的助理聯絡,安排在尼爾森不在辦公室的時間前往。律師在技術人員協助下,從尼爾森的電腦硬碟下載電子郵件檔,並複製所有新增的Word檔案和PowerPoint簡報檔。至於尼爾森的書面報表和簡報,則拿到走廊上影印後再放回他的辦公室,尼爾森幾乎察覺不出有人到過他那裡。凡是參與「視窗」作業系統(Windows)、「辦公室」軟體(Office)、網路探險家(Internet Explorer; IE)等大型軟體,以及撰寫軟體開發工具的主要員工,遭遇都和尼爾森相同。

每次蒐集到的新文件,都加進直接從微軟中央電腦伺服器儲存體中,複製出來的電子郵件紀錄中。印出來的每一份文件都蓋上識別號,而且再自欺欺人地蓋上「機密」字樣。接著快遞把文件送到外部的幾家法律事務所,一大堆文件分給數十個法律助理閱讀,這些助理慢慢地便熟悉微軟一些高階主管的言行。

法律助理的工作,是檢查這家全世界最大軟體公司的網路每天傳送的巨量電子郵件。絕大部分的資料是談一些日常瑣事,如果所談的主題恰好和數十張傳票,以及針對微軟展開的法律行動所發出的「民事調查令」有關,文件就會被抽出來,供律師進一步審視。根據法律命令,微軟的律師接著必須提出相關的資料,交給美國司法部反托拉斯部門的檢察官,或者昇陽電腦(Sun Microsystems)公司以及其他對微軟提出民事訴訟的公司的律師。電子郵件成為法庭上的證據之後,控方便將文件公諸於世,並張貼在全球資訊網的網站上。依據政府和微軟的法律要求,同樣的審核工作也施之於昇陽、甲骨文(Oracle)、網景(Netscape)、IBM和美國線上(America Online)等微軟的競爭對手上,只是規模較小。

早在報章開始披露一些敏感的片段資訊之前,相關單位便已著手蒐集微軟的電子郵件很長一段時間。但即使微軟的員工早就應該了解潛在的後果,他們還是繼續在書信往來間暢所欲言。蒐集電子郵件成了微軟辦公室生活中背景噪音的一部分,很容易就被忽略了。法務部門建議微軟員工不要在書面通訊中使用惹火上身的字眼,這種形式上的警告他們同樣聽過就算了。該公司的辯護律師只能盡責地定期交出內部對話的副本,提供法律對手一些十分寶貴的證據。

微軟長久以來一直限制外人接觸它那與世隔絕的企業文化,而內部的通訊紀錄除了可能危及公司之外,也提供前所未見的機會,讓外人得以一窺它的策略討論和內部決策制定過程。這家新興資訊時代的領導公司,也因為這個新時代的強大工具電子郵件而讓人一覽無遺。

電子郵件透露微軟內部紛爭

一九九八年秋,快遞將三大箱文件送到《華爾街日報》的舊金山辦公室,當時我在那裡當記者,負責追蹤報導微軟公司。《聖荷西信使報》(San Jose Mercury News)和幾家財經報刊已經透過法律途徑,說服法官公開昇陽一九九七年對微軟提出聯邦民事訴訟的大部分證據。昇陽在這件案子中,指控微軟違反昇陽炙手可熱的軟體技術爪哇(Java)的使用授權條款。

我和同事克拉克(Don Clark)找了一間會議室,開始忙著將電子郵件和其他文件的影本分門別類。對我們來說,最有趣的部分和訴訟案的細節一點關係也沒有。我們從頭開始閱讀每一份前後相關的電子郵件,試著了解那些艱澀難解的技術性討論。我們花了很大的力氣釐清其間的人物和劇情。依照時間順序排好文件,並且畫出組織圖後,我們逐漸了解微軟內部的爭論和個人之間的恩怨。一群演員浮上檯面,依據螢幕上電子郵件的代號掛名。這些人在數位革命之初的大歌劇中,扮演戲份吃重的角色。

有些演員大家耳熟能詳。Bradsi是指席維伯格(Brad Silverberg),他是微軟資深副總裁,於推出視窗三.一和視窗九五之後,成立微軟的網際網路(Internet)事業部,對紅透半邊天的網景通訊公司展開「瀏覽器戰爭」。Jimall是指歐欽(Jim Allchin),目前任微軟視窗部門主管,也是推出新版視窗二○○○作業系統的主帥。Paulma是指馬里茨(Paul Maritz),實際上是公司的第三號主管,也是席維伯格和歐欽的頂頭上司。Steveb是指包爾莫(Steve Ballmer),當時是微軟業務部門的主管,後來調升執行長。許多電子郵件的內容都談到Billg,那就是蓋茲(Bill Gates),他是微軟公司的董事長及共同創辦人,他創立的這家公司一直獨樹一幟,有如本身的投影。

其他程式設計師之間的電子郵件,記者較少接觸。比方說,一九九七年二月,微軟本身的爪哇研究小組組員雷曼(Andrew Layman)發出一封電子郵件,結語是:「蓋茲告訴我們應該去做的事,和我們……實際上正在做的事,似乎很不對頭。」同事艾倫(Russ Arun)回信說:「是呀,和Billg斷了線。」

這種衝突,我早有耳聞。歐欽在一九九八年初接受訪問時,曾經批評微軟其他人擁抱爪哇的舉動。他認為爪哇是有缺點的技術,會讓昇陽占有優勢。他對我說:「連在微軟,也有一些人急著喝下爪哇這杯色素糖水(Kool-Aid,註A)。」另外,在西雅圖共進晚餐時,微軟的一位中階主管談到一九九七年春「去見蓋茲」的會議。他說,蓋茲疾言厲色,指責爪哇小組沒有充分用心保護該公司的至寶視窗作業系統。

「你們為什麼不放棄自己的購股權,去加入世界和平組織?」我的消息來源說蓋茲大吼,「這裡難道沒人聽過視窗嗎?視窗是本公司的命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