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讀者書評

線 上 試 閱

自序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書評1
書評2

作 者 作 品

霜冷長河
鞦韆架
行者無疆
山居筆記
我等不到了
千年一嘆:十年珍藏版
行者無疆十年珍藏版

散文雜論

【類別最新出版】
有時我獨自念想
沒有最好的季節,轉個念一切都是剛剛好
三十女子微物誌
時空迴游
村上私藏 懷舊美好的古典樂唱片2


千年一嘆(AK0042)

類別: 文學‧小說‧散文>散文雜論
叢書系列:新人間叢書
作者:余秋雨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0年03月28日
定價:299 元
售價:236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426頁
ISBN:9571331090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自序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書評1書評2



  書評1

.鍾文音

熟悉余秋雨《文化苦旅》者,這一回讀他的《千年一嘆》恐怕要適應余式主調的變化了,這主調的變化是他以大中國來看他國與他文明。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懷抱著對歷史、土地和人民的深厚與獨「中」情感,隨著余秋雨在三峽、莫高窟、廬山、洞庭湖等地仰天長嘆、出入古今的筆調一路行來,我們也獲得了一種美感的洗禮,但那用來洗禮的水源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

余秋雨的書寫讓我體會到唯一的理性就是美的信仰,他以儒家作底,佛家為思,文史交雜,自我為探,旅行為法,在路途上一再找到相對面的切入點,相對面是其文本的論述主調:中國與世界,自我與他者,精神與體魄,年邁與青春,現今與古代,這在余體裡屢見不鮮。同時他以儒釋道等精神,注入了他的旅途直觀體微的優秀能力,確實是中國自文革以來少見的非傷痕文體,也啟迪了不少人的文藝美感心靈。

此次他的書寫分析起來,仍不脫中國傳統文人式的今昔感懷。然歷史一旦落入文字,歷史也就成了文字搬演人生舞台的一只棋子,在此以對立面尋找歷史之悟與嘆,其實很容易成了自我一廂情願的虛設與美化。

這在《文化苦旅》上問題不大,因為中國人看中國人的問題與美感經驗的承傳,他的文化論和經濟論等決定觀點是具說服力的。這回的《千年一嘆》,以大中國文化來看他國浩翰的問題,難免讓我讀了好像只停留在這些旅地的現象觀察上頭而缺少了什麼為底層似的。隱隱也有一種嘆然,讀這本書時偶會有些心驚與難過,好似我們這樣的有錢人家去造訪和你一起長大的童伴家裡,而他卻依然或甚且更落魄般。於是遠從中國大城市和香港來的拍攝小組來到這些國度,對立面仍是最快的觀察方法與最好的書寫角度。

那麼絕對面是什麼?

印度文化其實不曾消滅,否則今天他們不會依然在恆河水葬,不會在街頭亂糟糟地活動著,應該是優雅地端然喝著下午茶才對,然而如果英國的殖民時間持續延長呢?印度會不會有機會變成香港?問題是,印度人很可能寧可窮也要擁有自己的國格與文化吧。如果日本統治台灣的時間不只五十年呢?台灣文化會成為什麼樣子?歷史裡的一個小小的契因都可能改變一個國家民族與文化的本體,歷史裡的偶然性有時並不會被記載下來,所以後來者即使試圖去詮釋任何一個文化,也都只是一個小小的切面而已。

總的來說,余秋雨的文字之美與直觀能力仍是傳統文人式的一種書寫典範,他讓如今充斥市面諸多甜膩無文采、過度標榜浪漫風情、宛如戴著一頂假髮的國內旅遊書寫者仍有許許多多可效法處:余秋雨的文筆是老練的,行旅是用功的,是極具個人觀點的,是自己計畫下所行走的路線。

﹝如果他能不跟隨電視小組會更好﹞

為此,余秋雨是千年一嘆,而我是一年一嘆了。

余秋雨從文明裡看到興衰無常,他當然懂得以退為進、自拆樓台的高度自制,我很欽佩他說:「離開排行榜,離開寫作,繼續走路。」這是一個文人面對消費時代和個人生命去處的一大反思。

──本文原載於 2000/07/27 中國時報開卷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