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文學史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作者前記
代序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書摘 5
書摘 6
後記
譯後記

譯 者 作 品

流動的饗宴:海明威巴黎回憶錄

文學史

【類別最新出版】
幽靈的獨白故事集
西南聯大文學課
毛姆文學課:最會說故事的人,如何閱讀、創作與洞悉人性
魯迅作品十五講
山水有清音:古代山水田園詩鑑要


林徽音與梁思成(BC0121)──一對探索中國建築的伴侶
Liang and Lin : Partners in Exploring China

類別: 文學史
叢書系列:歷史與現場
作者:費慰梅
       Wilma Fairbank
譯者:成寒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0年06月19日
定價:199 元
售價:157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60頁
ISBN:9571331538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作者前記代序書摘 1書摘 2書摘 3 書摘 4書摘 5書摘 6後記譯後記



  書摘 3

林家掌上明珠

林徽音是天生的藝術家,學而有成的建築師和名副其實的詩人。一如梁思成,她在嚴父林長民的影響之下長大。林長民是個藝術家和浪漫才子,這兩種氣質也支配了林徽音的性格。

林長民學問好又有官位,詩文書法在文化圈子裡頗具聲譽。他 1876 年生於杭州, 21 歲通過生員(最低一級)科考,入杭州外語學堂學習英語和日語。家裡為他安排了一門親事,後來元配無出,他就納了一個妾準備生兒子傳香火。姨太太共生了三個孩子,一兒二女。可是兒子在襁褓中夭折,次女在孩提時代也早夭。 1904 年出生的林徽音是唯一活下來的孩子。

林父和當時許多才子一樣東渡日本,在早稻田大學讀了幾年書。 1909 年林長民以優異成績得到政治經驗學的學位。回到中國,他將姨太太和女兒接到上海,開始他的從政生涯。

那時徽音才 5 歲,她一直與父親分離,也沒有兄弟姊妹,只與母親住在杭州,四周全是大人。徽音是個成熟早慧的孩子,她的早熟可能讓家裡的親戚都把她當成大人看待,如此誤了她的童年。父親歸來想必帶給女兒欣喜,而這個女兒伶俐、歡快、敏感的性格也必定令父親著迷。住在上海的那些年,這對父女的感情倆越來越親近。

1912 年這家人又搬到北京。父親在幾屆政府中官位步步直上。然而,此時他卻苦於沒有子嗣來繼承香火。於是,他從福建娶來第二房姨太太,不久就有喜,共生了一女四子。

而後,徽音的生活就蒙上一層陰影。二姨太和她那一窩孩子占了北京家裡寬敞的前院,洋溢著孩子們的喧鬧嘻笑。徽音卻陪母親住在後頭的小院子裡。徽音的母親對二姨太滿懷嫉妒。二姨太生了四個兒子,因此取代她的地位是無話可說,可是父親毫不掩飾對二姨太的寵愛,更讓徽音的母親承受不了這份羞辱。那常年的怨懟隱隱地,變成無可表白的恨。敏感的女兒夾在中間,她同情母親被羞辱的心境,卻同時又要珍惜父親對她的愛。二姨太太也承認,徽音依然是父親最鍾愛的孩子。

徽音生命中嶄新、重要的一頁自 1919 年鋪展開來,這年她 15 歲。林長民和梁啟超結為好友。兩人有同樣在日本待過的背景,都在革命後的北京政府擔任高官(譯注:梁啟超市財政總長,林長民是司法總長)。兩家門當戶對,於是他們想以啟超的愛子思成和長民的愛女徽音的聯姻而結為親家。這一年,兩個年輕人在「正式介紹」之下認識了,這顯然背離了傳統,在媒人牽線、訂親後,兩個完全陌生的男女要到婚禮當天才能夠見面。那年徽音 15 歲,思成 18 歲,依據傳統習俗,他們這個年紀已經可以成親。但是梁任公跟他們說得很清楚,儘管雙方父親都贊同這門親事,但最後的決定還是在他們自己。而在這個決定作出之前,又過了 4 年,這期間兩人又經歷了許多事。

1920 年夏天徽音離開了北京,隨父親走過半個世界到倫敦。國際聯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創立,各國紛起效尤,中國也成立了中國國際聯盟同志會。林長民是發起人之一,又兼任理事。他為了國聯的事務常駐倫敦,把女兒帶去作伴。徽音在上海和北京的學校裡學會的英文,她不僅是怡人良伴,也有用的助手。她在倫敦的聖瑪麗女子學院(St. Mary’s Collegiate School)繼續讀書,很快就說得一口流暢的英語。

在政局漸趨穩定後,世界各地人士雲集倫敦。徽音扮演父親的女主人,每天接待許多前來向父親致敬的中外人士。這種社交活動對她的影響,顯然和正規教育同等重要。
其中一位重要訪客是徐志摩。他透過老師梁啟超,在倫敦認識了林徽音父女。徐志摩是浙江一位著名銀行家的兒子,早年鑽研古書。 1915 年結婚,有一個兒子。他把妻子和孩子交給父母照顧,北京大學畢業後, 1918 年赴美深造。徐志摩在美國到底學了什麼,似乎始終是個疑問。第一年他插入麻州渥斯特(Worcester)的克拉克大學(Clark University)選修經濟學和社會學,第二年轉到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政治學。第三年,歐戰已經結束,他憑著一股衝動放棄美國學業,漂洋過海到英國。本來打算到劍橋大學(Cambridge University,譯注:英國劍橋也就是徐志摩筆下的康橋,與美國麻州劍橋同名)跟著他心儀已久的羅素(譯注:Bertrand Russell, 1872 - 1970 ,英國哲學家、數學家)讀點書。他在 1920 年 10 月越過大西洋抵達倫敦,人家才告訴他,羅素已於幾年前遭劍橋大學除名,目前人已前往中國講學途中。結果,徐志摩一時不知何是好,寫下:「正感著悶想換路走」(譯注:引自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橋>)。

他那曾令梁啟超喜愛的性格-敏銳、魅力、率真、幽默、創造衝動和戲劇性風度,顯然都被沮喪壓住了。最重要的,徐志摩具有一種得天獨厚的魅力,他善於尋找氣味相投的人,把他們聚集在一起,以新思想、新嚮往和新友情激發周圍的人。

林長民和徐志摩志同道合,兩人一見如故。徐志摩成了這家的常客。林長民與他無話不談,舊時往事,包括早年他留日期間愛上一個日本女孩的故事。這可能喚醒了徐志摩的浪漫情懷。這兩個男子鬧著玩互通「情書」,用文字表達他們的情感,由徐志摩扮做已婚女子,林長民裝作已婚男士。

徐志摩年長林徽音近 10 歲。這個「老頭」原先屬意的是與林家父親往來而不是女兒,父女倆心裡都明白。甚至可以說,他一開始曾是徽音的「徐叔叔」。然徽音那細緻的美貌立即吸引徐志摩的注意。她一如其父的藝術氣質,她的活潑、如閃電般的靈光、她的文學天賦全使徐志摩傾倒。結果他墜入了愛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