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文學史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作者前記
代序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書摘 5
書摘 6
後記
譯後記

譯 者 作 品

流動的饗宴:海明威巴黎回憶錄

文學史

【類別最新出版】
幽靈的獨白故事集
西南聯大文學課
毛姆文學課:最會說故事的人,如何閱讀、創作與洞悉人性
魯迅作品十五講
山水有清音:古代山水田園詩鑑要


林徽音與梁思成(BC0121)──一對探索中國建築的伴侶
Liang and Lin : Partners in Exploring China

類別: 文學史
叢書系列:歷史與現場
作者:費慰梅
       Wilma Fairbank
譯者:成寒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0年06月19日
定價:199 元
售價:157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60頁
ISBN:9571331538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作者前記代序書摘 1書摘 2書摘 3 書摘 4書摘 5書摘 6後記譯後記



  譯後記

一段城牆和一本書的源起

北京火車站外,有一段牆。是當年拆北京城,一小段意外保留下來的古城牆,斑剝的灰色像清晨的殘夢,訴說著幾許無奈與悲涼。

北京朋友帶我去看那一段殘留下來的城牆時,天空還飄著雪,空氣寒沁沁,聽朋友講述關於城牆的故事,我望著落日餘燼中滄桑的牆面,心思飄忽了幾秒鐘。那是我第一次踏上中國大陸的土地,第一次聽到梁思成與林徽音的事蹟,深深牽動著我。

這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了。

※ ※ ※ ※ ※ ※ 

1948 年中共兵臨北京城下,曾請教梁思成炮轟要避開哪些古建築,然而到了 1950 年代,中共建國以來第一次大規模翻新北京城,就是拆牌樓,拆城牆。身為中國第一位建築史學家,梁思成亟力向當局爭取保住城牆,終究失敗,牆還是拆了,一塊塊轟然倒下,泥灰迸裂開來紛紛揚揚。直到許多年後,有人發現還有一小段城牆沒有被拆掉,是當年修北京站的時候,工人的房子把那段牆當成了後牆,房子一直蓋,牆也就一直沒有拆,所以意外保留了下來。如今整個北京城,僅這一小段城牆是原來真正的古牆。

城牆和胡同,皆為 13 世紀蒙古人建立元帝國時,在北京立都所留下的文化遺產。元人把北京建成一座四四方方的棋盤式都城,每一段城牆間建一道城門,城門與城門之間以大道相連,所有的街道呈正東、正西、正南、正北,以致走在北京大街,踩著枯黃圓小的榆樹落葉,覺得馬路又寬又直又長。

50 年前,為了搶救古蹟,梁思成不惜聲嘶力喊,他說城牆裡面是七百年的「填泥」,堅硬如石,有一千兩百噸重,用 20 節車花 85 年才運得完……。然而他的努力終歸徒然。當局拆除從中華門到天安門的千步廊,清出一塊空地擴建天安門廣場,請梁思成設計,他說這樣就破壞了北京全長 8 公里大殿雄峙、蓋世無雙的中軸線,但他的話沒人聽進去。梁忍痛設計了那座廣場,且在中軸線上立一座人民英雄紀念碑,梁的妻子林徽音則參與基座的設計。

林徽音也有過一個動人的構想,將北京護城河的林帶作屏障,城牆頂部約 10 米寬的空間變成公園,有雙層屋頂的門樓和角樓可以建成博物館、茶館,供市民休閒用途,如此一來,古城牆就成為她口中的「中國的項環」。

然而樹砍了,可以再種,幾十年後又是枝繁葉茂;而牆拆了呢?林徽音當年曾向北京市委書記彭真抗爭之後留下一句話:

「你們現在拆的是真古董,有一天,你們後悔了,想再蓋,也只能蓋個假古董了。」

可是,為時已晚,城牆還是拆了,一個永遠無法彌補的歷史錯誤已然發生。

※ ※ ※ ※ ※ ※ 

讓我想起在慕尼黑居住那段期間,看到城裡盡是一棟棟完好的舊建築,以為德國人維護得很好,誰知他們無奈地告訴我,那些都是假牆、假建築,真正的牆和真正的建築已經毀在盟軍轟炸之下。戰後,德國人民力圖振作,首先就是把城市建起來,而且是建得如同過去的翻版,難怪梁思成的兒子梁從誡曾感慨道:現存的,保護它都還來不及,怎會把它拆了呢!

學歷史的梁從誡,年近 70 ,在大陸成立了民間第一個、也是唯一的環保組織「自然之友」。不久前,他提議北京當局應該在那一段古城牆上立梁思成銅像,意義何在?他說可以紀念父親梁思成的失敗,哀悼一段歷史的悲劇!

※ ※ ※ ※ ※ ※ 

前年秋末時節我到上海,一個人閒閒晃過熱鬧的南京路,上了新華書店二樓,無意中找到一本紅皮精裝大開本《梁思成建築圖》,花了一百人民幣買下。翻閱內頁,一幅幅用鋼筆繪成的建築圖,圖的右上角蓋著一枚圖章,外圈刻著 School of Architecture(建築學院),內圈刻著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賓州大學)等字樣,圖的右下角則是手寫的1字。原來,有蓋圖章的是學校的指定作業,1是最高分,最低分是5。看得出,思成拿的全是最高分數,至於那些沒有蓋印也沒有打分數的圖,則是思成自己課餘畫的。

翻閱《梁思成建築圖》,頓時又讓我想起了北京的那一段牆。

牆已毀,人已渺,可是不知為什麼,我這過路人竟對梁與林的故事生出興趣來。我想起小時候住過六年的一個地方,在台中縣的鄉下(現在也不算鄉下了),整個山莊的面積有三千多坪大,土角屋壁砌台灣少見的魚鱗瓦,每一寸土地上都留有我寂寞童年的小腳印。很多年沒有再沒去過,直到去年看到媒體上鬧轟轟的,老家的持份人願意捐出土地和房子來作古蹟,台灣建築學者的呼聲也此起彼落,可政府單位方面猶豫不決。眼看著小偷潛進莊裡偷古物,逼得莊門不得不常年深鎖…….

費慰梅寫的《梁思成與林徽音》這本英文書,早在 1994 年冬天,我在 Kendall Square 地鐵站旁的 MIT (麻省理工學院)福利社買回後,一直在想這樣的一本關於中國建築的傳記,如果換成中國文字來閱讀一定會很來勁的。這本傳記深入到人物的內心,勾勒個人的精神文化史,在中文傳記裡很少有這樣的寫法。幾年前曾經推薦過這書,可惜,當時的台北出版界找不到任何知音,直到公視播放「人間四月天」引起的狂熱效應,這本書總算經由時報出版公司能與台灣的讀者見面了。

最後一提,本書關於林徽音致費正清、費慰梅的信函係梁從誡先生譯,謹此致謝。另外,感謝賓大建築系畢業的張景堯、張德昌、孫德鴻三位先生提供校園及系館照片,黃健敏先生自 MIT 取得作者費慰梅本人照片,以及北大畢業的殷雄在我急電下趕拍的古城牆,讓本書增添了意義。

 成寒  2000 年 2 月 2 日於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