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自序
平路推薦
南方朔推薦
林佳龍推薦
代導讀 (1)
代導讀(2)
學運世代組曲:治國篇(1)
治國篇(2)
學運世代這種人(1)
學運世代這種人(2)
五人教授團的左右透視
台獨運動新世代綱領
學運新生代參與立委選舉的期許
相關網站連結

作 者 作 品

學運世代:從野百合到太陽花

人文

【類別最新出版】
南沙爭端的由來與發展:南海紛爭史國別研究
博物館的守望者: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與我
尼泊爾:不平衡的邊界
被遺忘的中亞:從帝國征服到當代,交織與分歧的中亞近代大歷史
監控危險心靈:穿透人性裂隙的觀護人筆記


學運世代(BC0138)──眾聲喧嘩的十年

類別: 宗教‧哲學‧人文>人文
叢書系列:歷史與現場
作者:何榮幸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1年10月04日
定價:260 元
售價:205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96頁
ISBN:9571334944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自序平路推薦南方朔推薦林佳龍推薦代導讀 (1)代導讀(2)學運世代組曲:治國篇(1)治國篇(2)學運世代這種人(1)學運世代這種人(2)五人教授團的左右透視台獨運動新世代綱領學運新生代參與立委選舉的期許相關網站連結



  代導讀 (1)

眾聲喧嘩──學運世代的第一個十年

當年搞學運的人很多,我不過其中的一員罷了。學運對於我的小說並沒有什麼影響,那次的學運倒是讓我「對於文字失去信賴」。例如,有一個字眼叫做「革命」,當時我們一聽到這個字眼就心跳加速,興奮的不得了,覺得這個字眼非常正確、有正義。但事情過去後才發現,「革命」不過是個「語彙」罷了;我因此對於「好聽的語詞」不再有信心,從此我也不想借用人家的語言,我只想創造自己的新語彙。

這是一本關於台灣學運世代的「生命史」,不是學運理論或學運史;這是一本關於學運世代這群「人」畢業後生命歷程的書,不是回顧 80 年代到野百合學運歷史脈絡與定位的書。

更精確的說,這是一本關於學運世代過去十年嘈雜喧嘩、活力奔放、成長轉變、多元異質、苦悶焦慮、生命情懷的書。

學運世代的崛起

1990 年 3 月,全國超過五千位熱血青年聚集在台北中正紀念堂廣場上,向威權體制當權者提出了「解散國民大會」、「廢除臨時條款」、「召集國是會議」、「訂定政經改革時間表」等四大訴求,寫下野百合學運的動人篇章。

野百合學運結束至今,已經十一年了。「學運世代」在台灣社會,也已經成為愈來愈容易被「看見」的一群人。

在政治層面,學運世代已經是當前國家元首倚重的左右手,開始躋身中央部長級高層官員,成為地方政府局處首長,在政府部門、執政黨皆扮演重要角色,並且大量當選中央與地方各級民代;甚至當你打開電視,看到的政治叩應節目常客也有不少是學運世代。

在社會層面,學運世代早已是勞工、農民、環保、反核、婦女、原住民、教育改革、司法改革、都市改革等各領域社運團體的領導人與核心幹部,不少人展開律師或醫生執業生涯,有人還成為頗具身價的網路新貴與企業董事長。

在學術層面,學運世代已經紛紛拿到國外名校學位,返回當年抗爭的校園執教,或進入中研院進行學術工作;在文化層面,學運世代大量進入媒體與文化圈,有人已經歷任重要媒體總編輯或成為報社社長,更有標榜學運精神的搖滾樂團出現。

這群出生於 1960 年代,現在年齡約為三十歲到四十歲之間的社會生力軍,已經在台灣社會各角落扮演愈來愈重要的關鍵角色,在許多領域甚至已經獨當一面、叱吒風雲。不少人預期,最遲再過十年,學運世代就會在政壇及其他領域扮演更加舉足輕重的「接班」與「當家」角色。

當然,學運世代的影響力還不夠普遍與全面,因此不必特別誇大學運世代的重要性;但是,學運世代的崛起卻也不容社會各界輕忽低估,其未來發展潛力已值得台灣社會高度重視。

因此,對於這群具有相同成長背景的社會中堅力量,以及這些人在離開學校後的深刻心路歷程,也已經到了必須進一步觀察與描繪的時刻。畢竟,這個年輕世代在社會各領域漸趨成熟的歷練與表現,與台灣未來發展、前途願景已更加息息相關。

學運風潮中的四層年輕人

從「人」的角度出發,學運世代不僅包括狹義的「學運領袖」與「學運份子」,更包括廣義的「學運群眾」與「學運氣氛感染者」,這些人的總和,才是今日台灣社會廣泛分佈的「學運世代」。

基本上,學運世代的成長背景,可以上溯 1981 年底台大「大論五人小組」的校內串連,其後歷經 86 年台大學生及各校學生先後投入的「鹿港反杜邦運動」、台大「李文忠事件」、「自由之愛」、各校學生在 87 年串連成立「大革會」、88 年改組為「民學聯」,到 90 年「三月學運」為止,台灣校園中的反威權心靈整整醞釀激盪了十年左右時光,最後在野百合學運開花結果。

野百合學運之後,「全學聯」、「台灣學生教授制憲聯盟」陸續成立,並且歷經「五二○反軍人干政遊行」、「獨台會案」與「一○○行動聯盟」等重要抗爭事件,一直到學運由盛而衰、呈現多元面貌發展,則又歷經了四、五年左右的餘波盪漾,成為野百合學運的續曲終章。

整個 80 年代學運風潮中的「人」,若以同心圓由內向外劃分,至少包括下列四個層次:

──最內層是各校學運領導者與核心幹部,他們約有數十人,也是最容易被媒體與社會各界看見的所謂「學運領袖」。

──第二層是各校學運社團活躍份子,合計至少有數百人之譜,他們也是一般所謂的「學運份子」。

──第三層則是聚集在中正廟靜坐的數千位學生,以及在野百合學運前後直接、間接參與過各式學運活動的學生,他們的人數總和可能超過萬人,他們是所謂的「學運群眾」。

──第四層是當時全國各大專院校中,被學運改革氛圍所間接波及、感染、影響的年輕人,他們的人數更加難以估計,他們是所謂的「學運氣氛感染者」。

以今日眼光觀之,有沒有直接參與學運,並不是學運世代最重要的辨識標誌。不論學運在這四層年輕人身上留下多麼不同的經驗與印象,學運的整體氛圍,終究是他們成長經驗中的一項重要交集。

如同美國 60 年代學運的「反戰世代」未必都反戰、「嬉皮世代」未必全是嬉皮、「民歌世代」也未必都愛聽民歌一般;學運世代這四層年輕人,有的在校園時代即已燃燒理想、付諸行動,但是,被學運風潮所間接影響、捲動的學生,其實也同樣在內心深處受到某種程度的啟蒙與衝擊,並且在日後生命歷程中留下深刻的印記。

事實上,沒有「學運群眾」的投入,「學運領袖」、「學運份子」將失去所有光采,而「學運氣氛感染者」對於當時反抗威權、民主改革、自由多元、進步開放等重要價值的耳濡目染,更是當前學運世代推動台灣社會進步向前的重要動力。

學運世代的生命歷程

過去十一年來,台灣社會早已從「解嚴時代」走入「後解嚴時代」,政治威權體制鬆綁崩解、社會多元力量異質發展的速度,更遠遠超過野百合學運時期。

隨著台灣社會的世俗化變遷,帶著 80 年代集體記憶投入社會各領域的學運世代,在 90 年代逐漸由青澀轉為成熟、由天真轉為世故、由單純變成複雜、由高蹈變成務實,學運世代身上的純真稚嫩與道德光環,也同時在歲月的磨練與考驗中逐漸剝落,他們的異質與多元雖然愈來愈明顯,但他們與上下世代的不同,卻也逐漸開始被台灣社會更加看見。

在此同時,學運世代彼此的相對位置也已發生微妙變化:

當年野百合學運代表進入請願的總統府,如今馬永成、曾昭明、林佳龍等人卻在那裡上班,成為學運世代過去相當感冒的「總統府高層」;昔日中正紀念堂廣場上的教授顧問瞿海源與學生領袖范雲,如今已是中研院的同事;在台北市議會,李建昌、段宜康質詢著同為學運世代的民政局長林正修,劉坤鱧則在台中縣議會質詢社會局長許傳盛;同樣在勞陣待過的立委李文忠與全產總副秘書長邱毓斌,則為了「工時案」立場不同而卯上。

當年「獨台會案」各界搶救聲援的主角陳正然,如今已成為「大膽西進」進軍大陸市場的蕃薯藤執行長,劉坤鱧甚至還跑去北大念博士班;與高醫進行勞資爭議的范國棟,則正在向同為學運世代的高雄市勞工局秘書丁勇言求援;大量進入新聞界的學運世代,則正「監督」著大量從政的學運世代……

學運世代在過去十年間開始大量合作,但也出現不少碰撞;學生時代被不斷放大的個別差異,進入社會後卻看到更多彼此的相同。不論是合作、碰撞、差異、相同,都是學運世代極其寶貴的人生經驗。

除了在社會各領域扮演愈來愈重要的中堅角色外,學運世代當年反抗權威的最主要對象──國民黨威權黨國體制,也在去年台灣首度政黨輪替後走入歷史,在新的集體價值還來不及產生、新的世代論述還沒有出現之際,部份學運世代已經承擔起更大的責任感與使命感,部份學運世代卻陷入新的無力感與重大焦慮。

在這種諸神盡退、劇烈翻轉的社會變動中,學運世代的生命歷程也已發生重大變化。走過畢業後的第一個十年,學運世代在各領域經歷過什麼樣曲折的心路歷程?他們在年少理想與現實生活的落差之間,各自做出了什麼樣的努力或妥協?他們在面對權力時,究竟是更能堅持原則或是更加墮落?他們在面臨人生重要抉擇時,內心深處究竟出現過什麼樣的撞擊與煎熬?他們對於過往生命有過什麼樣的反省?他們對於首度政黨輪替有什麼樣的深刻感受?他們能夠提出什麼樣的社會改革藍圖與台灣發展願景?

這些關於「人」的生命歷程,就是本書試圖描繪刻劃的主題。作者深度專訪了四十二位各領域學運世代,以及兩位長期關心學運世代發展的教授,希望透過他們的現身說法,讓台灣社會更加了解學運世代走過第一個十年的深刻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