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導讀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書摘 5
書摘 6
書摘 7
書摘 8
後記
延伸悅讀

作 者 作 品

人名的世界地圖
地名的世界地圖
常識的世界地圖
伊斯蘭的世界地圖
色彩的世界地圖

人文

【類別最新出版】
南沙爭端的由來與發展:南海紛爭史國別研究
博物館的守望者: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與我
尼泊爾:不平衡的邊界
被遺忘的中亞:從帝國征服到當代,交織與分歧的中亞近代大歷史
監控危險心靈:穿透人性裂隙的觀護人筆記


民族的世界地圖(IN0013)

類別: 宗教‧哲學‧人文>人文
叢書系列:INTO系列
作者:21世紀研究會
譯者:張明敏、黃仰雯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2年04月30日
定價:230 元
售價:182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56頁
ISBN:9571336378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導讀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書摘 5書摘 6書摘 7書摘 8後記延伸悅讀



  書摘 1

「民族」是什麼

「民族的時代」一詞由來已久。而近年來民族問題備受關注,當然是因為共產主義的瓦解。冷戰結束後,前蘇聯及東歐各國解除對於民族意識及宗教的封鎖,民族問題便決堤而出。除了前共產國家集團之外,過去因為東西陣營相爭而不受國際社會重視的民族問題也再度浮現。

民族的問題存在已久。然而如今並不是以「民族」取代「意識形態」,把它當做發動戰爭或政治戰略手段的時代。此外,仍沒什麼民族意識的人們,也並不會因為要歸屬特定的民族或集團,而造成社會分化。但現今國際社會仍然戰火頻傳、戰略手段日益高明,卻不見解決民族問題的方案誕生。

究竟「民族」指的是什麼?它的定義非常曖昧不清。人類被「民族」這個概念區分成各個群組,卻沒有明確的準則。例如當我們說「美國--多民族國家」時,首先會聯想到美國民眾有白人、黑人及黃種人等等人種上的差異。

「人種」(或稱「種族」)一詞有兩層意義,它可純粹就生物學特徵來看,也包含了階級或文化等屬性。例如「人種不同」的說法,與其說是族群之間的膚色、眼珠顏色相異,或許也可以指養育方式等方面的差異。像這樣包含文化屬性的解釋,稱為「社會的人種」。具有社會層面意義的「人種」,曾經被當做「民族」的同義詞來使用。

十九至二十世紀間,人種論在西方社會廣為流傳,它主張白人比黑人、黃種人優越,因此白人必須統治其他種族。這是使殖民制度合理化的白人中心思想。這段時期,所謂的人種並沒有刻意排除「社會的人種」這層意義,而是根據生物學及文化上的特徵來區分人類的概念。

種族主義(racism)、種族歧視等與人種相關的語彙,常常帶有「輕視」的意味。為了規避這個問題,「人種」常被換成較為中立的「民族」一詞,例如黃種人就被稱為亞洲人(Asian)。

自二十世紀前半葉以來,愈來愈多的論點指出,人種僅用於生物學上表現身體特徵。這種論調中所謂的人種,或許是希望為民族描繪一個粗略的範圍,和上述概念完全不同。根據文化背景來區別的民族,絕不會像生物學人種上有所謂的「次級分類」。(人類學者王道還指出,有人認為人種、種族就是生物學上的「亞種」,但是生物學的基本分類單位是「物種」,必要時才會在物種中區分亞種。屬於同一物種的各亞種,彼此絕無等級高下之分。)

此外,語言是比人種更容易用來區分民族的基準。語言是文化的要素,許多民族就以語言當做認同的標準。然而,以語言做為分類的「語族」系統,不能和民族分類混為一談,也不該把小的語言集團當做是一支民族。

例如,猶太人不論講的是意第緒語(Yiddish,東歐猶太人使用的語言)、俄語或英語,猶太人就是猶太人。中美洲的原住民馬雅人,雖然是多種馬雅系語言使用者的總稱,但與其把這些語言集團拆成個別的民族,還不如將他們全體合稱為馬雅人或馬雅系民族。正確說來,每一個語言集團可說是構成民族的次級集團,亦即一種民族集團。關於民族集團將於稍後進一步說明。

除了語言之外,宗教也是民族認同感的來源之一。例如中國的回族、保加利亞的穆斯林人(Muslim)、菲律賓的摩洛人(Moro,西班牙統治時期稱回教徒為摩洛人),就是與其他民族區分的一項基準。不過,這種標準並不適用於所有的宗教。

上述的身體特徵、語言、宗教以及生活習慣等,雖是論及民族的比較性、客觀性基準,「我們」意識之主觀基準也很重要。此外還有其他區分民族的看法。例如基於民族而形成的民族國家(nation),以及在特定的風土、環境中,感覺同屬一集團、自然形成文化的共有團體。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理解民族的意義。非洲一些部族社會雖然有「我們」與「他人」的意識,卻沒有民族的概念;殖民時期所留下的負面影響,就是在非洲各地造成許多「民族紛爭」。相形之下,有過歷史教訓、應該知道民族對立絕無任何好處的巴爾幹半島民眾,卻是民族抗爭不斷。總之,民族的定義無法一概而論。

本書各章中,我們將討論民族與語言、民族與宗教的關係。這裡先進一步說明生物學上的人種。以下提及的「人種」,都是屬於生物學層面的意義。

根據生物學的外在特徵及遺傳來分類,比使用民族分類較為客觀而科學,判斷基準也較為豐富。就生物學而言,世界上的人類都屬於同一種物種,但依照外表上的明顯差異,一般可分為三大類:尼格羅人種(Negroid,即黑種人)、高加索人種(Caucasoid,即白種人)及蒙古人種(Mongoloid,即黃種人)。不過也有人認為澳洲原住民(Australoid)及美洲原住民自成一類。

不管哪種說法,都可以整理出以下幾點概況。

在非洲大陸誕生的智人(現代人),部分留在非洲,部分散居於歐亞大陸(Eurasia,歐洲與亞洲的合稱)。離開非洲而北移至歐亞大陸者,因為適應了當地日照量及氣候,而形成不同膚色、眼球顏色與鼻形的白種人。

遠在他們北上之前,從歐亞大陸的中央到東部(也就是亞洲)住著廣義的黃種人(蒙古人)。其中,早期即已分支、經東南亞到達澳大利亞或新幾內亞(New Guinea)者,被稱為澳洲原住民。另一方面,由東亞北上,渡過當時的白令海峽陸橋前往南、北美洲的人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