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導讀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書摘 5
書摘 6
書摘 7
書摘 8
後記
延伸悅讀

作 者 作 品

人名的世界地圖
地名的世界地圖
常識的世界地圖
伊斯蘭的世界地圖
色彩的世界地圖

人文

【類別最新出版】
南沙爭端的由來與發展:南海紛爭史國別研究
博物館的守望者: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與我
尼泊爾:不平衡的邊界
被遺忘的中亞:從帝國征服到當代,交織與分歧的中亞近代大歷史
監控危險心靈:穿透人性裂隙的觀護人筆記


民族的世界地圖(IN0013)

類別: 宗教‧哲學‧人文>人文
叢書系列:INTO系列
作者:21世紀研究會
譯者:張明敏、黃仰雯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2年04月30日
定價:230 元
售價:182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56頁
ISBN:9571336378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導讀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書摘 5書摘 6書摘 7書摘 8後記延伸悅讀



  書摘 7

阿拉伯與回教

提起阿拉伯人,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中東的民眾,不過阿拉伯人原指居住在阿拉伯半島的幾個民族集團。例如《古蘭經》(Koran,一譯《可蘭經》)中記載,南阿拉伯阿德南人(Adnan)的一支及北阿拉伯郭坦人(Qahtan)的一支,是被神滅亡的兩個集團。 大約西元前八世紀,南阿拉伯人在葉門建立南

阿拉伯王國。至於北阿拉伯,在記錄西元前八五四年與亞述發生戰爭的碑文中,記載其後在希臘化時代(Hellenism,指西元前三三四年亞歷山大大帝東征起,至前三○年羅馬併吞埃及止),北阿拉伯建立了以商隊聞名的巴爾邁拉(Palmyra)王朝(今之敘利亞)或納巴泰王朝(Nabataean,現今約旦的皮特拉〔Petra〕),成為繁榮的交易轉運站。雖然同為阿拉伯人,但南、北的語言、文字相異。北阿拉伯的文字流傳至今,而南阿拉伯的文字很獨特,在南阿拉伯王國於四世紀滅亡時,也隨之消失。

南阿拉伯王國瓦解後,南阿拉伯人在阿拉伯半島上以遊牧生活為主,語言也和北阿拉伯的語言、文字互通。但後來,南、北阿拉伯逐漸含有區別定居民眾與遊牧民眾的意義。

六一○年,古萊氏人(Quraysh)哈希姆家族(Hashim)的穆罕默德(Mohammed, 570-632)受到加百列(Gabriel,回教四大天使之一)的啟示,認為阿拉(Allah,阿拉伯文意指「神」)是唯一而絕對的神。穆罕默德以先知自居,創立回教。

穆罕默德傳教使用的《古蘭經》中,並沒有出現「阿拉伯」一詞。但是《古蘭經》中將能說阿拉伯語的人與講異民族語言的非阿拉伯人區別開來,這一點值得注意。在回教之中,阿拉伯人有了做為民族的認同感。

後來阿拉伯人跨出阿拉伯半島,進行大規模的侵略。從六六一年的烏瑪亞王朝(Umayyads, 661-1750,一譯翁美亞王朝)到一九二二年才瓦解的鄂圖曼土耳其帝國,都是阿拉伯人君臨天下。阿拉伯人在侵略地區建立的軍事城市(Misr),成為促使周邊居民阿拉伯化、回教化的據點。過去阿拉伯地區的統治者如羅馬帝國、亞歷山大大帝,都沒有廢除土著的語言、文化;阿拉伯人則致力於制定阿拉伯語為官方、共通語言。

以埃及為例,雖然擁有三千年的古文明傳統,但阿拉伯人逐漸讓埃及人捨棄過去的文化,輸入阿拉伯文化,而將當地人轉變為阿拉伯人的翻版。然而,也有像北非的柏柏人般固守自己語言的民族。而亞洲的馬來西亞雖以回教為國教,但仍以母語為官方語言,並沒有接受阿拉伯語。

對阿拉伯人來說,這種「翻版」的阿拉伯人愈來愈多,引發了正宗「阿拉伯人」的存在感及民族意識減弱的問題。屬於什麼民族集團並不重要,對回教徒而言,虔誠信守阿拉訓示才算具有阿拉伯的意識。這對後來興起的阿拉伯民族主義有很大的影響。

近年來,在埃及有愈來愈多講阿拉伯語的基督教徒與猶太教徒。也就是說,他們生活在阿拉伯文化中,卻非回教徒;因此如何定義阿拉伯人變得更加困難。總的說來,所謂阿拉伯民族,就是遵行阿拉訓示、以阿拉伯語等傳統文化為生活基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