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延伸閱讀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
序論 1
序論 2
第一章 1
第一章 2
第一章 3

作 者 作 品

引爆趨勢:舉手之勞成大事
引爆趨勢
大開眼界:葛拉威爾的奇想

譯 者 作 品

決斷2秒間─擷取關鍵資訊,發揮不假思索的力量〔典藏紀念版〕
永不屈服(電影海報封面版)
未來在發酵
強國論
當知識份子遇到政治
價格戰爭:評估地球價值的新方式
永不屈服
決斷2秒間:擷取關鍵資訊,發揮不假思索的力量(暢銷慶功版)
新疆再教育營:中國的高科技流放地

心理勵志

【類別最新出版】
微創傷:你以為沒什麼事,其實很有事
愈跑,心愈強大:跑步教父席翰醫生教你成為自己的英雄(再戰十年版)
別再因創傷而活得好累:修復發展性創傷,從「把自己擺在第一位」開始
醫美大叔的戀愛腦摘除手術
從此不再煩惱


決斷2秒間(BE0130)
BLINK

類別: 心理‧勵志‧占星>心理勵志
叢書系列:NEXT
作者:麥爾坎‧葛拉威爾
譯者:閻紀宇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5年05月23日
定價:300 元
售價:237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80頁
ISBN:957134303X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序論 1 序論 2第一章 1第一章 2第一章 3



  序論 1

序論 雕像疑雲

一九八三年九月,藝術品交易商貝奇納(Gianfranco Becchina)與美國加州的蓋提美術館(J. Paul Getty Museum)接洽,宣稱他擁有一座西元前六世紀的大理石雕塑的「少年立像」(kouros),這是古希臘時期的裸體年輕男性立像,姿勢是左腳微微向前跨出、雙臂垂在身體兩側。全世界現存的古希臘少年立像只有兩百座左右,大部分從墓穴或考古遺址挖出後嚴重受損甚至支離破碎,需要費心修復,貝奇納這一座卻保存得出奇地完好,它高達七呎,散發出淡淡的光輝,在眾多古文物中別樹一格。發現這座雕像非同小可,貝奇納的開價也逼近一千萬美元。

蓋提美術館謹慎以對,館方暫時借來這座少年立像,展開深入查證。這座雕像和其他現存的少年立像的風格是否一致?答案似乎是肯定的。它的風格讓人想起希臘國立雅典考古博物館收藏的「安納維索斯少年立像」(Anavyssos kouros),由此可以推斷它的時代與地點。這座雕像到底是在何地、何時出土?沒有人能確切回答,但是貝奇納交給蓋提美術館法律部門一份文件,上面記錄它近期的歷史。從一九三○年代起,這座少年立像成為一位瑞士醫師勞芬柏格(Lauffenberger)的收藏品,這位醫生則是購自於一位著名的希臘藝術品交易商盧索斯(Roussos)。

加州大學地質學者馬格利思(Stanley Margolis)前來蓋提美術館,花了兩天時間,以高解析立體顯微鏡檢視雕像的表面,然後從它的右膝下緣挖取一塊直徑一公分、長兩公分的樣本,運用電子顯微鏡、電子微探針、質譜儀、X射線繞射、X射線螢光光譜儀等進行分析。最後馬格利思判定,這座雕像的材料是出產自薩索斯島(Thasos,希臘愛情海北部)上古老採石場瓦錫角(Cape Vathy)的白雲質大理石,而且雕像表面覆蓋著一層薄薄的方解石物質,馬格利思表示這一點相當重要,因為白雲質大理石需要好幾百年甚至數千年的光陰才會變成方解石;換言之,這座雕像必然相當古老,並非當代贗品。

蓋提美術館相當滿意,在展開查證經過一年又兩個月後,館方終於同意買下雕像。一九八六年秋天,這座少年立像首度公開亮相,《紐約時報》並以頭版刊登相關新聞。過了幾個月,蓋提美術館古文物部門主任特露伊(Marion True)女士在藝術期刊《柏林頓雜誌》(Burlington Magazine)上發表一篇文采斐然的長論,詳述館方的最新收藏:「現在這座少年立像不需支撐,巍然聳立,雙手緊貼著大腿,表現出充滿自信的生命力,是所有同類的石像中最好的。」文末特露伊得意洋洋地總結:「無論是神祗抑或凡人,他都體現了西方藝術青春期光彩煥發的活力。」

然而,這座少年立像有一個問題:它看起來不太對勁。首先點破的是義大利藝術史家柴瑞(Federico Zeri),他是蓋提美術館的理事。一九八三年十二月,柴瑞被帶到博物館地下室的文物修復室,見識這座少年立像,他立刻注意到它的指甲,覺得很不對勁,但一時間說不清楚原因。荷莉森(Evelyn Harrison)所見略同,她是全世界最頂尖的希臘雕像專家之一,館方與貝奇納的交易已接近定案前夕,她正好到洛杉磯造訪蓋提美術館。荷莉森回憶當時情景說:「美術館館長赫夫頓(Arthur Houghton)帶我們到地下室看雕像,咻地一聲掀開布幔並說:『它還不是我們的,但再過幾個禮拜就是了。』但是我說:『我為你們的決定感到遺憾。』」荷莉森看出了什麼端倪?她原本也不知道。就在赫夫頓掀開布幔的那一刻,荷莉森心中隱然直覺到:這座雕像少了些什麼。幾個月後,她帶著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前任館長霍溫(Thomas Hoving)二度造訪,到蓋提美術館的儲藏室看這座少年立像。霍溫有一個習慣,每當他檢視某件新的文物時,就會將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個字眼記錄下來。霍溫永遠忘不了他初次看到這座少年立像時,心中閃現的第一個字眼,「那就是『新穎』(fresh)∣∣『新穎』,」他追述。面對一座據稱有兩千年歷史的雕像,「新穎」實在是一種很古怪的反應。霍溫後來回顧這段經歷,明白自己為什麼會有那種反應:「我曾經在西西里島挖掘文物,發現過這類雕像的碎片,和我眼前這座雕像就是不一樣,它看起來就像用星巴克最上等的拿鐵咖啡浸泡過一樣。」

霍溫轉身對赫夫頓說:「你們付錢了嗎?」

他還記得當時赫夫頓滿臉錯愕。

「如果已經付錢,趕快想辦法要求退款,」霍溫說,「如果還沒有,立刻停止交易。」

蓋提美術館發覺事態不妙,於是遠赴希臘召開一場專題研討會,他們將少年立像包裹妥當,運往雅典,邀集希臘最資深的雕刻專家與會。這一回,大失所望的意見更是此起彼落。

研討會中,荷莉森站在雅典衛城博物館(Acropolis Museum)館長戴思皮尼斯(George Despinis)身旁,他瞧了這座少年立像一眼,臉色泛白,對她說:「任何只要看過地下出土雕像的人,都能分辨出那個東西不曾待在地底下過。」雅典考古學會主席鄧塔斯(Georgios Dontas)一看到這座雕像,就覺得背脊發涼,他說:「我第一次看到這座雕像時,只覺得我和它之間隔了一層玻璃。」鄧塔斯的看法得到雅典貝納基博物館(Benaki Museum)館長狄利佛瑞雅斯(Angelos Delivorrias)的呼應,他在研討會上詳細解釋,為何這座雕像的風格與其石材出自帖索斯島的事實有所衝突。接著狄利佛瑞雅斯切入重點:為什麼他認為這座雕像是贗品?因為當他的目光初次觸及雕像,他心中立刻湧現一股「直覺的排斥感」(intuitive repulsion)。研討會結束前,許多與會者達成共識:這座少年立像顯然並非真品。先前蓋提美術館動員了一批律師與科學家,進行數個月的深入查證,最後達成了一個結論;而幾位全世界最權威的希臘雕像專家只不過看了雕像一眼,察覺到一股「直覺的排斥感」,就做出背道而馳的結論。誰才是對的?

一時之間,情勢渾沌。在藝術專家的會議上,少年立像經常是引發爭議的導火線。然而一點一滴,蓋提美術館這樁懸案終於水落石出。蓋提美術館律師原本根據一批信件,追溯這座雕像曾經被一位瑞士醫師勞芬柏格收藏,但後來發現這批信件出自偽造。其中一封信標明的年代是一九五二年,但信封上的郵戳要到一九七二年以後才會出現;另一封據稱是一九五五年寫下的信,提及的一個銀行帳號是一九六三年才開立的。先前耗時數月的研究結果,斷定這座雕像的風格與「安納維索斯的少年立像﹂系出同門,但這一點也化為疑點:幾位希臘雕刻專家越是仔細觀察,越覺得它是令人困惑的拼湊之作,揉雜了出自不同時代、不同地區的不同風格。這座雕像細長的身材比例,肖似慕尼黑一座博物館收藏的「提納的少年立像」(Tenea Kouros);它別具風格的珠狀髮型,很像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一座少年立像;至於他的雙腳,看起來應該是現代人的手筆。分析到最後,這座少年立像的藍本恐怕是另一座體型較小、已經斷裂的少年立像,是由一位英國藝術史家於一九九○年在瑞士發現的。這兩座少年立像出自相似的大理石,雕刻方式如出一轍,但是在瑞士發現的少年立像並非來自古希臘,而是羅馬一名雕像仿製家的工作室,仿製時間約在一九八○年代初期。

至於蓋提美術館的科學分析報告認為,這座少年立像表面有一層特殊物質,代表它已經有千百年歷史,又如何解釋?結果顯示,事情並非如此完美無缺;另一位地質學家進一步分析後指出,以馬鈴薯黴菌處理白雲質大理石雕像表面,只需幾個月時間就可以製造出「年代久遠」的效果。今日在蓋提美術館的目錄中,你可以看到這座少年立像的照片,上面的註腳表明:「約西元前五百三十年,或為當代贗品」A。

當柴瑞、荷莉森、霍溫、鄧塔斯和眾多藝術史家觀看這座少年立像,並且萌生出一股「直覺的排斥感」時,他們的判斷完全正確。就在觀看過程的前兩秒鐘、在驚鴻一瞥之中,他們對這座雕像本質獲致的瞭解,超越了蓋提美術館專家團隊耗時十四個月的努力。

本書就是要探討這兩秒之間的決策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