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
前言
導讀
序幕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譯 者 作 品

達爾文的夢幻池塘
色盲島

管理領導

【類別最新出版】
離開舒適圈之後,抵達成熟之前:一場奇幻的海外職場大冒險
Google衝刺工作法(暢銷新裝版):Google打造成功產品的祕密,5天5步驟迅速解決難題、測試新點子、完成更多工作!
遠距團隊:打造溝通無礙合作無間的成功團隊
新創公司IPO的100件大小事:一本讀懂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走向上市上櫃之路
新創公司IPO的100件大小事+新創公司的100件大小事【專業會計師教你規劃新創公司套書】


藍海上的風險(DH0163)──停滯不前便是最大的風險
Allein auf sturmischer See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管理領導
叢書系列:BIG系列
作者:艾爾本&羅邁可
       Roland Erben & Frank Romeike
譯者:黃秀如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6年06月12日
定價:260 元
售價:205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40頁
ISBN:9571344958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前言導讀序幕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



  書摘 1

置之死地而後生!──赫伯特‧阿赫特布希(Herbert Achterbusch)

第一章 勇於冒險就會贏! 
    ──認知風險

雄偉的燈塔消失在入港處的濃霧中,黑暗的雲層垂掛在城市的天空,暴雨也不停地敲擊著屋簷。六天來,鋒面一直滯留在海岸前。從那時起,船隻便停泊在港口裡。在這種天候下,沒有人還敢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上航行。

今天,城裡的廣場幾乎空無一人。平時,水手們都在此聚會,或蹬著木椅,或蹲坐在上。而船長與商人們則日復一日地在噴水池前碰面,洽談生意。「誰能幫我運一船小麥到漢堡(Hamburg)?」;「價錢怎麼算?」;「我必須在星期五前將一船菸草運到熱那亞(Genua)!」這些聲音不斷地在廣場回響。

然而今天除了淅瀝瀝的雨聲外,什麼也聽不見。今天只有兩個寂寞的人,儘管寒風冷冽還蹲在噴水池前,那就是我們的朋友鹽亨利與糖查理。

「來口格羅格小酒?」鹽先生邊說著,邊將裝著燒酒的扁瓶遞給查理。

「不了,謝謝──喝酒不航行!」他的同伴拒絕了。

「真是個愛說笑的人!」鹽先生想著。「你無法很快地再度出海。我問自己,我們到底在這裡做什麼──事實上,我會在這裡出現,不過是因為廣場正好位在我回格蒂斯酒館的路上。短期內,不會有啥新鮮事發生的。天氣真糟!沒有人能夠出海。至少還要等四天我們才能再度出海。」

「你是從哪裡知道這件事的?」糖先生問。

「當然是從我的航海日誌上」,鹽先生回答。「我經年累月地將一切事務仔細地記錄下來──陽光、風,雨。去年的這個時候,情況和現在一模一樣,前年也是如此。就算再往前推一年,也是一樣的情形。我仔細地推算過了:這場風雨還得持續整整四天八個小時又十二分鐘,這個可信度高達98%。」

為了不讓同伴看出他對所謂的「可信度」其實一無所知,於是糖先生有技巧地試著轉移話題。「哦,唔……聽起來不錯。然而昨天與前天的數據全都是冷格羅格酒。地球在轉,世界會變!」

「還能有什麼大改變?」鹽先生反駁他。「海洋還是一樣的海洋,氣候還是一樣的氣候,船隻也是同樣的船隻,船員團隊也是相同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同樣的。」

「是這樣沒錯,然而,自從去年開始,人們便在南角架設了新的氣象站。今天早晨我到過那兒了」,糖先生說道,並從船長制服口袋中翻找出一小張紙。「看,最新的天氣圖:鋒面已經離開了。從南岬開始,就已經看得見藍色的天空了。幾個小時後,太陽也會在這裡露臉的!」

「啊哈,別對我說這些新近流行的鬼話──全都是些不入流的小把戲。一個真正的海員是不會相信這些的!我只相信自己的直覺,還有我寫進航海日誌上的事項。那些事項才是我自己收集、穩當而且可以完全信賴的數據。」

這時,另一個人走近了噴水池,魯迪‧勒德爾(Rudi Reeder)激動地揮著手中的紙條。「嗨!嗨!」他說,一副因為還能在風雨天中遇到人,所以鬆了一大口氣的樣子。「能夠見到你們真是太好了!我大概連作夢都想不到,自己居然能夠在這種暴風雨天碰見人!」魯迪將紙條拿給兩個人看。「我必須用最快的速度將兩船香蕉送到新港(Neuhafen),其餘的香蕉早在幾天前就已經爛在倉庫裡了。我願意付很好的價錢,甚至出高價!」

「要讓人在這種暴風雨中出海,你當然得付出高價!」鹽先生想著。「但是謝啦!無論多少錢,我都不會在今天出海!畢竟我在六個港口擁有八個老婆和十二個孩子哩!但是我旁邊這位同伴應該有興趣來趟航海升天之旅!」

魯迪無法置信地看著糖:「這是真的嗎?」他問。

「當然是真的」,糖說:「老海員絕不會因為颳了一點風就整天窩在家中。我的貨艙已經清乾淨,船員團隊也準備就緒,隨時都能出發!我們立刻就能開始進行貨物裝艙的工作!嗯……運費有多少?」

「五萬」,魯迪說。「七萬」,糖先生喊價。「六萬」,魯迪回答。「六萬七」,糖回價。「好吧,六萬五,我最高只能出這麼多了」,魯迪說。「成交」糖喊,並與魯迪擊掌以示敲定這筆生意。

「真是太好了!」魯迪高興地說。「勇氣可嘉,勇氣可嘉!我的朋友!希望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對我來說,無論你的船沉沒與否都無所謂──畢竟我已經投保了高額保險金。跟我到辦公室去吧!我們來辦一下其餘的手續。」

魯迪與糖查理用雨衣的帽子遮掩臉孔,艱辛地在廣場上深可及膝的積水中行走。

「一帆風順!」鹽先生在他身後喊著。「可憐的傻瓜」,他從鬍髭中咕噥一句,踏上回家的路,好將昨天的氣象資料登錄在灰塵滿布的航海日誌上。

沒過多久,風雨的確轉弱了。正當糖先生將最後一箱香蕉裝進船上的貨艙時,太陽從最後的雲堆中露出臉來。「啟航!西經63度!」,糖先生對他的舵手喊著。船隻莊嚴地、半搖晃著──貨艙中載滿香蕉──駛離港口。

這時,廣場的噴泉旁出現了異常忙碌的情景。幾天前還窩在貨船、碼頭區一堆義大利酒館裡的船長們,這下全都蜂擁到廣場上。「給我一船貨!隨便什麼都好!」;「我可以為你們運送貨物到任何地方!」;「只有免費運送才算便宜啦」,手中還有些貨物待運的幾個商人如此地壓榨他們。

但對魯迪而言,這一天終究相當的值得:他才剛以可笑的三萬達克特金幣的低價,鹽亨利便幫他將另一船香蕉運往新港。

風險是一種概念: 如何察覺風險、面對風險

對於某些讀者而言,這個故事幾乎耳熟能詳──在許多企業中,類似的情節簡直是天天上演。不管是航海或是在企業中,簡單地說,問題的核心在於:若是我希望能認知與估算風險、或說「機會」,有什麼能夠指引我,而我又該何去何從?

風險管理:預應或反應?

一般來說,人們總能找出兩種極為不同的行為哲學:其一就像我們的朋友鹽亨利,不斷地回顧過去,還將過去作為未來發展的基礎。其二則如糖查理,總將眼光投向未來,試圖發現極具說明力的先兆,一種能在險境中,或者氣象圖上,用來幫助人們預測高、低氣壓系統移動的瞭望台。這種先兆,能夠讓人們在強烈感測到良機與風險之前,先一步發出警訊。

同樣地,不少經理人的行為就如同這兩位船長一樣:許多人幾乎僅注視著過去幾年來的資產負債表,說得更確切些,就是注視著企業的「航海日誌」。日誌上有些什麼呢?不過是一些計算至小數點後第三位的數字。數據,數據,數據!安全取代空談!這種觀點尤其成為財稅顧問、會計師,與貸款承辦員的護身咒語。而演算程式「良好的資產負債表=高度安全性」,當然也愈來愈難以達到平衡。

讓我們誠實面對自己:我們能在年度財務報表中找到什麼?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一如其損益表,僅僅反映「過去」,而且往往僅是一種「應該如何」的過去,而非「真實」的過去。昨日計算出的數字能說明些什麼?而前天那一些因大前天的事件而成就的數字,又能夠證明什麼呢?這些數字能夠預言明天的情況嗎?未來是不確定的,更無法讓人一眼便從後照鏡中探知。

沒有一個農夫會以前一年的收穫量,來估算今年的收成。對海員來說,情況也是一樣的。無法預知的災難──暴風雨、冰雹、洪水、蝗蟲來襲,或者瘟疫──讓人無法向未來投以敏銳的眼光。然而許多公司的企業規劃與風險管理,一如兩邊的後照鏡都蒙上了水氣,因而只能藉助車內後照鏡來行駛的汽車駕駛人;或者,如同從漢堡啟航,運送貨物到紐約,卻以其舊時記載於航海日誌的事項,計算航行天數,訂定航線的船長一樣。在這趟航程中,他全程置身於自己的臥艙,想像自己與美麗的海妖在格蒂斯酒館中作樂。這名船長能否到達目的地,是可以預想得到的。

他只能對已經發生干擾的事件有所反應,而對他無法預知的事件──沒有登錄於航海日誌上的,比方說:冰山或海盜船──則是毫無準備的。只有當船隻猛烈地撞上冰山,或者,聽到「七海的主人」(海盜)撫劍長吟,他才會猛然醒悟。這類例子出現得夠多了!我們相信,你清楚地知道我們追求的目標是什麼。

如同大家都知道的,以「航海日誌為基礎」的掌舵方式,對進行風險「管理」來說,相對上是比較簡單的道路。最重要的償付能力值與資產數字,我們都能在每個企管系一年級新生的筆記本上明白清楚地讀到。相反地,為了發展合適的預警系統,我們便必須投入更多聰明才智,藉以瞭解「南岬瞭望台的詳細位置在哪裡?」「在天氣圖表上的線條代表著什麼意義?」這類的問題。然而,在格蒂斯酒館中蹲坐,專注地補充航海日誌的鹽亨利則無須提出這類問題。

但是……等等!我們並不是說所有對已發生事件的計算,都是些無謂的胡言亂語。當你從椅子上跳起來,解雇整個財務與統計部門之前,請你先閱讀下面這段文字:

仔細地觀察過去發生狀況的一些特異事件,從中學習,尋求對未來的助益,當然是件極有意義的事。當我們年復一年地以相同的零件,組裝生產同型的機器時,我們當然隨時都能估算自己約略的失誤率──然後我們也能(如鹽亨利)主張,根據特定的「可信度」,或者所謂的「機率」,推測現在或日後,將可能發生這個或那個狀況。

在這類具「確定性」因素的領域中,人們使用數學統計的方法是有意義,並且是必須的。當然,也必須以某些要件為前提,亦即以持續且相同的模式、一再重複進行的過程、保持環境條件不變等等。

絕大多數的數學模式(傳統預應風險管理的基礎)在變因X與影響Y之間,假設一個明顯已知的固定關係:當X出現,Y便隨之產生。每一次都是如此!並且,每次產生的結果必定是Y,而非y或ㄚ。

今日的實際情況看來完全不同。抽象地說,企業是開放又極其複雜的社會經濟體系。企業由為數眾多、性質截然相異的成分(人類、機器、建築物、感受等等)組成,這些組成分子彼此由不計其數的關係連結在一起,同時也與環境的組成分子(客戶、供應商、業主權益與貸方……)緊密相連。

除此之外,組成成分彼此之間的關係也持續處於變化之中,在許多情況下,已發生急遽的變化。過去數年來,連許多大型企業船隻都因為這種發展而變得混亂不堪,也許你必須親自經歷才能深刻體會:去規格化、全球化、買方市場、新經濟……。那些同樣為人熟知,也能朗朗上口,使人感到厭倦不已的口頭語,幾乎永無止境地蔓延,已成為企業諮商時不可或缺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