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
前言
導讀
序幕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譯 者 作 品

達爾文的夢幻池塘
色盲島

管理領導

【類別最新出版】
離開舒適圈之後,抵達成熟之前:一場奇幻的海外職場大冒險
Google衝刺工作法(暢銷新裝版):Google打造成功產品的祕密,5天5步驟迅速解決難題、測試新點子、完成更多工作!
遠距團隊:打造溝通無礙合作無間的成功團隊
新創公司IPO的100件大小事:一本讀懂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走向上市上櫃之路
新創公司IPO的100件大小事+新創公司的100件大小事【專業會計師教你規劃新創公司套書】


藍海上的風險(DH0163)──停滯不前便是最大的風險
Allein auf sturmischer See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管理領導
叢書系列:BIG系列
作者:艾爾本&羅邁可
       Roland Erben & Frank Romeike
譯者:黃秀如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6年06月12日
定價:260 元
售價:205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40頁
ISBN:9571344958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前言導讀序幕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



  書摘 2

在二十一世紀複雜的經濟世界裡,越來越多的企業遭遇海難。原本被稱為「飛行銀行」的瑞士航空公司,留下了高達115億歐元的債務。2001年深秋,安隆公司的醜聞也讓原本聲譽卓著的安達信(Arthur Andersen)會計師事務所同時墜入深淵底下。股市價值達600億美元,原本位居美國第七大企業的安隆公司留下了高達130億美元的債務。

而這一系列的事件仍持續延燒,還記得基爾希媒體公司、霍爾茲曼公司、國際商業信貸銀行(Bank of Credit and Commerce International, BCCI)、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 LTCM)、住友商事會社(Sumitomo)、福勞特克斯公司(Flowtex)、霸菱銀行(Barings)、柏林聯合銀行(Berliner Bankgesellschaft)、世界通訊公司、梅特機上盒製造公司(Met@box)、英孚美德公司(Infomatec)、泰科國際公司(Tyco)、SER軟體公司(SER Systems)、艾索斯軟體公司(IXOS)、通訊道路公司(Comroad),以及其他企業的例子嗎?

在前面提及的大部分情況中,人們並未及時地認知風險,或者,忽略了早期警示發出的訊息,也就是說,人們對早期警訊置之不理。只有當災難出現眼前時,人們才會有所作為。

一般來說,世界並非根據簡單原則運行,在特殊狀態中,企業營運的內涵極為複雜。企業是一種複雜的網路,存在複雜的「原因─結果─邏輯」模式(假如人們真能在這種關連下還可論及邏輯),這使得企業運作變得高深莫測。

在今日的環境條件下,人們再也無法從航海日誌中得知風險,也絕對看不到「機會」。機會與風險猶如「尚未成真的事件」,以猜忌的心態,狡猾地躲在陰暗的一旁,於無法預知的未來,伺機而動。

「變化」是世界的本質,無從預知。若是世界固定不變,人們對之瞭若指掌,停滯不前與崩潰便將給人類帶來威脅。承擔風險展現了人類的活力!風險即生活,生活即風險。我們的所作所為都在冒著某種風險,然而當我們什麼都不做的時候,其實也在冒險。放棄任何可能的風險──讓船隻就這麼停泊在港中──顯然才是最大的風險,對此你可以問問鹽亨利的看法。

這幾年來,立法者甚至要求企業成立預應的風險管理部門,因此人們也能夠理解,隨之而來的影響力有多深遠。同時,我們也要對與此相應的反面推論提出警告,法律慮及的一切都是重要的事項。

自1998年起,「公司控制和透明度準則」要求上市公司的董事會,設置合適的風險管理系統。此準則規定「董事會得採取合適的措施,尤其是成立一套監視系統,以期儘早發現可能危害社會的發展」(德國股份法第九十一條第二項)。

進行合適的風險管理也是經濟船長的「注意義務」之一。貨船若是傾覆,根據上項規定,董事會必須提出證據,證明自己於主觀、客觀兩方面都已善盡合乎法律要求的責任。這個具體的意義是,他必須提出證明,即自己已經採取了合適的措施,認知早期警訊,並有因應的作為以對抗風險。意即船長是否於船上裝設雷達與回聲探測器,進而及時測知冰山的存在與海盜出沒?

從理論上看來,這個要求極為明確,實際上,這樣的構想卻常常很難實現。在我們認知風險之前,我們必須要先明瞭,風險是什麼?意即我們到底想要用所有的手段和工具發現些什麼?顯然地,我們極度欠缺這方面的概念。

風險感知:視情況而定

達文西曾經明確地表示,所有知識都可溯源至感知。他的看法顯然很正確!連我們關於風險臆測的知識,也因個體與截然不同的風險感知而得到相異的結果。最後,這種「刺激─反應」的連結,導致高度複雜的過程與結果。我們的感官輸送了建構「風險印象」的材料,精密的生物系統將神經細胞發出的微小電子脈衝轉換為圖像,讓我們對事實產生錯覺──其實所謂「真實的情況」不過是眾多可能性之一罷了。看過電影《駭客任務》(Matrix)的人就能深刻瞭解,這種現象如何產生,其結果又多麼地令人無法置信。

負責感知的器官(視、聽、嗅、味、觸覺)加上「第七感」,傳遞了粗糙的感覺,藉由這些感覺,大腦建構出某種朦朧不清的概念,我們將之稱為「風險」,並對其產生至少些許的畏懼感。最後,我們將如何組織得到的感知印象?我們是否將它視為整體的結果──感受到極大、極微小,甚至於感受不到任何的風險──這當然得視社會潮流、看法、道德觀念、個人經驗與教育,以及無數的變因決定。「存在決定了意識」(馬克斯)而非「意識決定了存在」(黑格爾),在此辯證法中,風險管理人確實是共產主義者!

鹽船長認知的風險,對於糖船長來說早就不是問題,甚至恰巧相反,那是個機會。「風險」的樣貌,其實取決於我們戴上哪一種眼鏡觀察世界。因為專家與門外漢戴著不同的「風險眼鏡」,故即使當他們觀察同一件事物,也會看到不同的面貌……或許你也聽說過「六個盲人摸象」的印度故事:

從前有六個盲人印度教徒,他們生性聰明,求知慾旺盛。他們希望「認識」大象,讓自己的知識更加完整。

第一個人走到大象身邊。他撫摸著大象寬大強壯的脅腹,大叫:「天哪!大象有如一堵牆!」

第二個人摸到大象的象牙,於是叫著:「圓圓的、很平滑,但又尖銳?根據我的看法,大象像是一支大矛!」

第三個人摸到大象的鼻子,不加思索地脫口而出:「我認為大象根本就像一條蛇!」

第四個人不耐地伸出手,碰觸到這隻動物的腿,立即便相信:「大象好像一棵樹!」

第五個人偶然地碰到了大象的耳朵,於是說:「就算是盲人中的盲人也應該可以察覺出,神奇的大象長得像扇子一樣!」

第六個接近大象的人正拉住了大象在空中擺動的尾巴,於是他確信地大叫:「我知道了!」他說:「大象就像一條粗粗的繩索!」

於是,這六個人便陷入冗長的熱烈討論。儘管只接觸到部分事實,每個人卻都堅信自己從大象身上得到的感受才是正確的,因而導致他們全都陷入謬誤之中!

許多風險管理人的行為就與這些盲人類似:他們施行問卷調查,制訂檢視清單,使用風險數值模式(Value-at-Risk-Modelle, VaR)、壓力測驗、布雷克-休斯模式(Black-Scholes-Modelle)、自助法(Bootstrap-Methoden)、現金流量風險模式(Cash-Flow-at-Risk-Modelle)、HJM模型、超越門檻方法(Peaks-Over-Threshold-Methoden, POT),風險調整的資本報酬率(RAROC- und RORAC-Ansatze),以及其他無數高度複雜、已經運用得相當熟練的各種方法,以藉此察覺特定風險顯露的痕跡。

相反地,以「整體」為主的模式總罕為人使用。風險正如先前故事中提及的那頭大象一樣:巨大、壯觀又複雜,以至於人們無法以雙臂環抱。

為了讓自己能夠稍微適應這種複雜性,於是我們傾向盡可能全面、簡單地組織自己的感官印象。只有簡化感官的印象,我們才能夠在危險的情境中,將焦點固定於最重要的事務上。愚蠢的是,有時卻也因此反過來局限了自己的視野。結果,我們僅在某特定觀點中感受到風險,卻無法綜觀全局。

長久以來,能夠針對危險盡快反應的生物機制,毫無疑問是求生存不可或缺的要素。當一個尼安德塔人輕鬆愉快地走過轉角,卻猛然與一隻長著利牙的猛獸相遇,生物機制便會驅使他迅速地拔腿就跑。若是他一開始先針對問題進行整體分析,再探討風險產生的原因,細細思索可採用的幾種應變策略,然後加以評估,輔以「成本─利益」考量,最後才做出完美的選擇……倘若他真的依此奉行不悖,根據「物競天擇」的道理,想必他早已從人類的基因池中被剔除了。

時至今日,老祖宗的經驗仍舊制約了我們的行為:我們經常從複雜的資訊洪流中篩選能夠明確分析認知,以及決定下一個步驟所需的資訊。從表面上來看,對資訊叢林所做的這一類焚林開墾方式,也許創造了某種程度的明確感,讓人得以快速地做出決定。於是人們理所當然地忽略了許多(經常也是相當重要的)風險層面。人們相信,根據高斯(Gausschen)開創的「常態分布」,或者其他經濟理論的分布法則而做出選擇,將會降低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