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新人間叢書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讀者書評

線 上 試 閱

南方朔推薦序
吉野天皇米
報導:中國時報 施叔青專訪
報導:鄭樹森、陳芳明 嗆出施叔青「台灣三部曲」
書評(台大中文系副教授 蔡振豐)
女書店專訪施叔青
報導:金石堂出版情報 人物特寫
施叔青榮獲第十二屆「國家文藝獎」

作 者 作 品

行過洛津:「台灣三部曲」之一
三世人
兩個芙烈達‧卡蘿
枯木開花:聖嚴法師傳

新人間叢書

【類別最新出版】
我的冤家我的親
巴奈回家:凱道.二二八公園的二六四四天
金月蓮
沒有最好的季節,轉個念一切都是剛剛好
乩童醫生


風前塵埃(AK0099)── 「台灣三部曲」之二

類別: 新人間叢書
叢書系列:新人間叢書
作者:施叔青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28日
定價:300 元
售價:237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88頁
ISBN:9789571347790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南方朔推薦序吉野天皇米報導:中國時報 施叔青專訪報導:鄭樹森、陳芳明 嗆出施叔青「台灣三部曲」書評(台大中文系副教授 蔡振豐)女書店專訪施叔青報導:金石堂出版情報 人物特寫施叔青榮獲第十二屆「國家文藝獎」



  女書店專訪施叔青

March 14,2008
歷史的行腳者—女書店專訪「台灣三部曲」之《風前塵埃》作者施叔青

受訪者:施叔青
訪問者:瑛瑛、夏琳
記 錄:夏琳
地 點:女書店

二月晴朗的早晨,寧靜的女書店來了一位訪客。優雅帶桃金色的旗袍,映襯出湛湛銀髮下的笑顏氣質。她是作家施叔青,也是一路上為歷史不停止作見證的行腳者。在施叔青短暫回台的期間內,女書店專訪了這位堅毅的寫作苦行者,以下為當日的珍貴專訪內容節錄:

瑛瑛(以下簡稱「瑛」):十七歲的您以<壁虎>一作闖入文壇(壁虎所描寫的是一個年輕患有肺癆病的少女,見證一個成年女人───大嫂──如何以她縱欲敗德的行徑,加速毀滅一個已然敗落的家庭),後來『香港三部曲』的計劃書寫達到一個成熟的創作期, 更被《亞洲洲刊》評為二十世紀百大中文小說之列。有人說香港能滿足您的考掘風物癖好,豐富您對政治/性別與權力的思考,那現在進行中的『台灣三部曲』的書寫計劃帶給您的是什麼?

施叔青(以下簡稱「施」):我是一九七七年,差不多在六四天安門前後開始寫香港三部曲。因為是以外來的身份作切入,所以可以用比較清新敏銳的觀點來探究香港,基本上在書寫上的揮灑上是毫無顧忌的。由於香港剛好碰到六四天安門的社會運動,我很立即地產生參與感,認同到自己也是當中的一份子,也產生了我想看香港歷史的初衷。我以1842年到1990年開始,為這段述說香港歷史的小說作傳,黃得雲這個角色的意義,不只在傳統小說,更有著歷史小說的況味。從香港割據給英國的觀點進入,女主角被綁架與她微寒的身世,都在在呼應了這部小說與歷史脈絡的牽扯。

至於書寫台灣那就是另一個世界了。台灣的名字上頭插了五、六隻國旗,這中間是很斷裂的認同糾葛關係。因此我在書寫的時候,便考慮到以家族史的觀點來看。第一本《行過洛津》,以鹿港古名「洛津」作為出發,從收集資料到小說的書寫,都是考據再三,鉅細靡遺的。第二本《風前塵埃》從1985日治時期切入,那又是一段漫長的資料考究史,埋在資料當中的困苦,又是另一頁的故事了。由於日治時期實在有太多可以書寫的故事了,因此在第三本的主題上,我仍然延續日治時期的歷史。甚且因為我有曾為東華大學駐校作家經驗,對於花蓮又有我濃厚的感情,像是太魯閣事件等都引起我很大的關注,這些都是我接下來書寫的聚焦。總的來說,日治時期是一個相當長的含括,橫隔的時代背景也非常漫長複雜。從隱沒的歷史到如今成為顯學,各種田野調查、官方表述的出爐,所探討的範圍相當廣闊。從就連日治時期的產婆都有鉅細靡遺的專書出版,便可見一斑。從醫學到藝術,實在過於龐大。因此第三本仍然從日治時期出發,是不得不的必要。而對於『台灣三部曲』的書寫計劃,我亦有著與「香港三部曲」同樣認真看待,卻迥然不同的書寫脈絡。

瑛:第一部《行過洛津》是寫您的家鄉鹿港,第二部《風前塵埃》選定花蓮,,是既定的寫作計劃,還是和去東華大學任一年的駐校作家巧合?《行過洛津》你用一個男身女形的許情,《風前塵埃》用日本女子無絃琴子來貫串整本小說,是有意的安排嗎?可以了解您的創作意圖嗎?

施:這是相當有關係的。 在東華駐校的期間,我有許多深刻的人生體驗,和原住民之間的互動、看到日本移民村舊址的心情,這些都成為我進入《風前塵埃》的書寫背景裡很大的幫助。這兩部小說就角色來談,《行過洛津》裡的許情,其實有著台灣命運的象徵縮影。許情家窮、被豢養的苦難男性形象,就如同台灣人的命運。他身為男性卻被迫轉換成女兒身的無奈,裡頭隱含很悲苦的命運。當官員要把閩南的梨園系,以中原的型態進行改化,將閩南視為低俗的語言,這當中變成一種霸權的驕傲。許情這個悲苦的角色,與台灣命運之間的牽扯,是隱然呼應的。

至於《風前塵埃》裡的無弦琴子、橫山日姬角色的鋪陳,它其實講得還是一段受苦的歷史。日治時期的辛酸,日本人把台灣當成次等公民,不把人當人看。在種族與階級的糾結底下…… (繼續閱讀)

(本文原載於女書沙龍 部落格